萬億科技巨頭突然爆發?已收到華為120億授權費 這一難題仍是隱憂

2020-11-27 手機鳳凰網

雖然未能向華為供貨,但依靠與蘋果公司和解,高通的日子過得還不錯。

高通11月5日發布2020財年第四財季財報。根據財報顯示,高通第四財季淨利潤為29.6億美元,同比增長485%。高通公司表示,第四季度財報反映了 iPhone 12 出色的銷量。信達證券預計,今年第四季度,蘋果供應鏈訂單在8000萬至8500萬部,2021年銷量有望達2.3億-2.4億部,將繼續支持高通公司的業績表現。

受高通財報影響,高通美股盤前一度大漲超16%。美股開盤後,高通大幅高開,截至券商中國發稿,高通大漲逾13%,市值超過1600億美元(超1萬億人民幣),即使股價不段創出歷史新高,分析師認為高通公司的股價還有進一步上升空間。

此外,高通還確認公司已經收到了華為一次性支付的18億美元授權費,並且這筆收入也計入了本次財報的銷售額中。在收到專利費之際,他們已向美國政府申請了向華為出售晶片的許可,但尚未收到任何回應。根據高通與蘋果的和解協議,以及蘋果公司收購英特爾的手機晶片業務,高通需要在失去蘋果公司這一客戶之前,恢復向華為公司供貨。

和解協議幫了高通大忙

11月5日,全球晶片巨頭高通公司發布2020財年第四財季財報。財報顯示,高通第四財季淨利潤為29.6億美元,同比增長485%。高通第四財季營收為83.46億美元,同比增長73%,運營利潤為 34.52 億美元,去年同期為 7.01 億美元。每股攤薄收益為 2.58 美元,去年同期每股攤薄收益為 0.42 美元。

高通第四財季來自設備和服務的營收為 49.21 億美元,授權內容營收為34.25億美元。高通第四財季總運營成本和支出為 48.94 億美元,截至 2020 財年第四財季末,高通所持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總額為 67.07 億美元。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高通 CEO 史蒂夫•莫倫科普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第四季度財報反映了 iPhone 12 出色的銷量,但他預計下一季度的收益將更為可觀。「我們在 5G 的投資已經取得了成果,收益正在我們的業務許可和產品中顯現。」他表示。

高通公司原本是蘋果公司的宿敵,在過去數年間,兩家美國巨頭的糾紛不斷,高通甚至對蘋果採取法律行動,這導致iPhone一度拒用高通的移動數據機晶片,但是,蘋果公司為了搶佔5G手機市場,不得不與高通公司妥協,這一點顯示出高通公司在手機市場擁有的強大技術專利話語權。

2019年4月,蘋果和高通達成和解,雙方結束了長達兩年的專利許可之爭。當時,兩大公司還籤署了一項為期6年的可延期授權協議以及一項多年晶片組供應協議,這為蘋果iPhone 12系列以及其他產品使用高通的5G數據機鋪平了道路。基於這一點,市場早在今年二季度就預期iPhone 12將為高通帶來龐大營收。

此外,蘋果公司的iPhone 12還全部支持毫米波,進一步為高通的業務帶來收入,這也是高通11月5日財報超市場預期的原因。此外,華爾街的分析師發布報告稱,每支支持毫米波的蘋果新手機可為高通帶來18美元的額外收入。

蘋果公司銷量或將繼續帶動高通業績

顯而易見的是,即便華為公司因受到貿易限制,但蘋果公司iPhone12在中國、國際兩大市場銷售火爆,極大的提升了高通公司的財報表現。

據業內人士證實,目前iPhone12加單了200萬部。信達證券預計,今年第四季度,蘋果供應鏈訂單在8000萬至8500萬部,2021年銷量有望達2.3億-2.4億部。

智慧型手機基帶晶片(即數據機晶片業務)為高通最核心的業務組成部分,本季度其佔營收的比重為59.5%。目前高通最大的客戶之一——蘋果公司在iPhone 12手機上採用了來自高通的X55基帶,而X55基帶同時也是今年大部分安卓旗艦手機採用的基帶。

此外,華為向高通繳納的專利費也進一步提振了高通公司強勁的業績表現。高通公司在今年正式就專利糾紛問題與華為達成和解,華為向高通支付一筆18億美元的授權費用。對於這筆費用,上個月就有傳聞稱,由於高通還沒有恢復向華為供應晶片,華為暫停了向高通支付這筆18億美元的專利費,並且這筆專利費可能無限期暫停,直到高通恢復晶片供應。

而在財報會上,高通執行長莫倫科夫正式對這一系列問題給出了官方回應。莫倫科夫確認他們已經收到了華為一次性支付的18億美元授權費,並且這筆收入也計入了本次財報的銷售額中。高通方面也強調,即使沒有這筆收入,他們的銷售額也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5%。

同時,莫倫科夫還透露,他們已經向美國政府申請了向華為出售晶片的許可,但尚未收到任何回應。

蘋果未來三年隨時變心,高通急需華為

蘋果與高通的和解,尤其是繼續使用高通的晶片,極大的提振了高通在2020年內的財報。但根據蘋果和高通和解的報告,蘋果將繼續使用高通的兼容5G網絡的基帶晶片(數據機)至少到2023年。

去年7月份,蘋果與英特爾籤署協議,收購後者智慧型手機數據機業務的大部分股權,收購價格約為10億美元。當時英特爾執行長鮑勃·斯旺(Bob Swan)曾在公告中說:「該協議使我們能夠專注於為5G網絡開發技術,同時保留我們團隊已創建的關鍵智慧財產權和數據機技術。我們有信心蘋果可以為這個才華橫溢的團隊以及不斷發展的重要資產提供合適的環境。我們期待著全力投入5G,使其最貼近我們全球客戶群的需求,包括網絡運營商,電信設備製造商和雲服務提供商。」

根據聲明,2200名英特爾員工將加入蘋果。蘋果為英特爾的員工、智慧財產權和其他設備支付了10億美元,該交易在去年底完成。蘋果獲得了英特爾手機數據晶片相關研發設備與相關技術資產,將會持有17000組無線技術專利,分別涵蓋移動通信標準協議與數據機運作架構等。

蘋果此舉將使其能夠開發出自己的手機晶片資產,從而減輕對高通的依賴。雖然蘋果公司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解決方案,但這也意味著,高通公司隨時可能失去蘋果公司這一核心客戶,在失去蘋果公司這一重要客戶前,高通公司需重新恢復向向華為手機供貨。

相關焦點

  • 華為與美國尖端科技企業聯盟的碰撞下所揭示的國家科技發展隱憂
    當貿易戰一步步蔓延到科技層面,這個國家的隱憂就一點點地浮現出來了。網絡上對待華為與美國多家頂級科技公司的對戰表現出了普遍樂觀的態度,但是這卻並非是民族自信,而是盲目。回想曾經的北洋水師,擁有著亞洲第一的稱號,在人們普遍相信必將痛擊外敵的喜悅中,迎來了敗亡而籤訂《馬關條約》的結果,而後這個國家便爆發了投降情緒。在網絡普及的這個年代,卻依舊大多數人都未能看清自己國家與美國之間的差距,以至於我不敢想像這樣的國家將如何實現趕超美國。
  • 知名度比肩華為的科技巨頭,年利潤超70億,連續2年拿下全球第一
    俯瞰國內目前在國際上鼎鼎有名的科技巨頭,華為、聯想等企業絕對是當仁不讓。正如問及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品牌,大部分海外友人第一時間想到華為一樣,若是提到中國知名的電腦品牌,聯想同樣是更多消費者的首選。所以從知名度這一方面來說,聯想絕對算是比肩華為的科技巨頭。
  • 華為手機業務高調崛起,不過「機海戰術」背後仍存隱憂
    但華為在盛世中也藏有隱憂,現在不再是華為負責交鑰匙,運營商負責運營的時代了,在消費者業務迅猛發展之時,也對華為的內部管理帶來新挑戰。而在外部,現在的華為攻勢兇猛,最近向對手三星發起專利訴訟戰。對華為的消費者業務來說,目前仍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機海戰術」,美國市場仍未叩開,這都是對華為的挑戰。
  • 創業板突然暴漲,恆指狂拉400點!更有華為「一聲吼...
    巨頭切入萬億安防行業華為揚言「要做第一」實際上,這次華為新品的發布,則是在智能安防布局方面更進一步,而華為方面也並不掩蓋其在萬億級安防市場上佔據頭籌的野心。早在2019年,華為宣布入局智能安防行業後,就曾帶來了整個安防行業的巨大震動。
  • 華為的崛起:700名數學家、800名物理學家和120名化學家功不可沒
    比如,華為5G全球商用合同數量增加至60多個,吸引了300萬企業級用戶與開發者在華為雲進行雲端開發,智慧型手機業務同比增長約為26%,前三季度發貨量超過1.85億臺,華為終端雲服務生態已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電信設備領域,華為的營收,比第二名的愛立信和第三名的諾基亞加起來還多,華為的營收,超過了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總和。在世界500強榜單上,華為位列72,因此可以說,華為是中國的第一民企。
  • 舉步維艱的豈止華為?美國巨頭3月虧損160億,被迫裁員16000人
    作為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企業,華為憑藉著在自主研發方面的巨額投入,當前所涉及的5G通訊和手機業務,都已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尤其是在第五代通信革命中,華為掌握著全球最多5G專利技術,成為了5G標準的定製者,所以在擁有著諸多亮眼成績的背景下,也使得華為成為了美國的眼中釘。
  • 華為PK科技巨頭,欲在AR領域內比肩蘋果!中國人都說贊!
    作為中國科技領頭人的華為公司,計劃在最近1-2年內準備研究出AR的眼鏡。AR智能眼鏡的研發也會與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相競爭。AR全稱是Augmented Reality ,是增強虛擬實境的技術,簡單來說就是把手機或電腦裡的虛擬影響通過全息投影展示出來。
  • 全球未上市的巨頭公司,華為僅排第二!
    說起大公司,許多朋友都會聯想到上市公司,比如蘋果、阿里巴巴、騰訊等等,一方面這些公司影響力確實很大,其產品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一方面這些公司市值的確非常的高,阿里巴巴和騰訊目前市值都在5000億美元左右,而蘋果市值更是達到了9200億美元。
  • 智能手錶、智能眼鏡,華為兩款可穿戴設備發布在即,產業鏈有望爆發...
    兩款可穿戴設備引燃華為產業鏈爆發有消息稱,華為即將發布智能手錶GT系列的繼任產品,預計該手錶將會運行鴻蒙OS,據悉該款產品目前已通過檢驗機構認證上市公司中,奮達科技是智能穿戴電子產品及核心部件領先廠商,已推出智能手錶產品,華為是公司主要客戶;卓翼科技主營消費電子、智能終端類產品,華為是公司重要戰略合作夥伴;潤和軟體深度參與了華為海思系列晶片的研發,華為是潤和HiHope最重要的生態合作夥伴。
  • 資本市場巨頭鄙視鏈:奈飛怎麼就被踢出局了?
    編者按:本文來自鋅刻度,作者陳鄧新,編輯李覲麟,創業邦經授權轉載。美股科技巨頭的排位賽,奈飛成為了旁觀者。一兩年前,流媒體巨頭奈飛還在牌桌上,與社交巨頭Facebook、手機蘋果、電商售巨頭亞馬遜一起合稱為FAANG,百度百科顯示這曾經是美國資本市場上五大最受歡迎科技股的首字母縮寫。如今,奈飛似乎失去了入席的資格。
  • 三大科技巨頭被「整垮」,又給華為上了一課,下一個會是誰呢?
    三大科技巨頭被「整垮」,又給華為上了一課,下一個會是誰呢?自從美國開始針對華為之後,華為的日子就沒好過,而且美方也是在步步緊逼。雖說華為在這些打壓之下,因為有提前的預備方案,最後並沒有受到徹底的衝擊。但是也招架不住美方一輪又一輪的打壓,比如說現在,美方又開始在華為手機最重要的晶片供應鏈上動手了。對於這個情況,很多人其實不太擔心華為。倒不是說不擔心,應該說是沒有一開始那麼擔憂。因為面對這麼多的打壓華為都扛了下來,所以大部分人認定華為現在這個難關也可以扛下來。但事實上,我們應該擔憂,要知道美國的禁令可相當恐怖。最為典型的就是被美國「整垮」的三大科技巨頭。
  • 中國院士說的沒錯,美巨頭400億併購或將泡湯
    其實如果將晶片行業進行更加細化的區分,可以發現華為要解決的不只是晶片的製造和代工問題,在一些技術專利上,華為也沒有任何主動權。去年9月份,美企晶片巨頭英偉達讓整個晶片業都為之一振,企業宣布將耗資400億去併購英國晶片架構巨頭ARM。坦率地講,400億的美金足夠誘人,但對比ARM所具備的市場潛力,這些資金都是毛毛雨。
  • 僅次於華為!又一國產通信巨頭崛起:成全球第三大5G通訊廠商
    眾所周知,自從華為、中興事件相繼爆發之後,國內這兩大通訊巨頭便紛紛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很多不明真相的觀眾更是喜歡將華為與中興放在一起作對比,但無論是在手機領域,還是在5G通訊技術領域,華為都能夠處於全球遙遙領先的地位,所以實力較弱的中興自然成為了廣大網友們吐槽的對象,紛紛吐槽中興不努力研發,嚴重依賴於美國晶片、作業系統等核心技術
  • 光子產業進入爆發期:巨頭加持,加速布局新賽道
    不過,電晶體的體積已經達到納米級別,繼續縮小的可能性正逐漸變小,「摩爾定律」的發展軌跡似乎已逼近極限。同時,電晶體依賴於電子移動來實現信息傳遞。而在晶片中由於光子不受電磁阻力等的影響,所以其傳播速度比電子快,可達二十倍以上。這意味著如果將半導體通路中的電子信號替換為光子,則晶片在不改變大小的情況下,計算機運算速度也能加快數十倍。
  • 印度5G動態:本地公司負債也要加入 華為和三星等國際巨頭蓄勢待發
    5G熱度一再發酵,而預計在10內有望發展成第二大市場的印度也吸引技術公司進駐,包括本土的Bharti Airtel和Vodafone Idea,還有亞洲首富名下的信實工業;國際科技巨頭三星、華為、一加和愛立信等也紛紛加入試點行列
  • 華為迎轉機?2.6萬億晶片板塊迎重磅利好
    華為迎轉機?2.6萬億晶片板塊迎重磅利好,聰明資金加倉的滯漲晶片股出爐,最高上漲空間超50%作者:數據寶 張娟娟中芯國際工藝獲突破,這些滯漲晶片股有望受益。具體來看,華為Mate40是首款集成5G SOC麒麟9000系列的手機,不出意外的話將會是華為最後一款搭載麒麟晶片的高端手機,支持120HZ高刷新率的曲面瀑布屏幕,充電速度有較大提升,採用長焦和超廣角拍照能力,拍攝性能不輸蘋果。iPhone12搭載A14仿生晶片,性能可能略強於麒麟9000,但整體差別不大,首次支持北鬥導航,高配版配置雷射雷達技術。
  • 科技早報 | 谷歌每年向蘋果支付120億美元默認搜索費 三星傳奇...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6日消息,過去的這個周末,科技圈都發生了哪些故事,以下是要聞回顧:先關注蘋果:谷歌每年向蘋果支付120億美元默認搜索費 佔蘋果利潤21%《紐約時報》現在預計,蘋果每年預計將收到谷歌支付的80億美元至120億美元費用,以便把谷歌作為其設備和服務上的默認搜尋引擎,包括iPhone和Siri,遠高於2014年的10億美元。這筆費用被認為是谷歌對外支付的最大單筆付款,佔據了蘋果年利潤的14%至21%。
  • 華為、中興聯袂出手,東北將成為國家級智能造車中心
    長春也相應提出建設兩個萬億級產業鏈,一個是汽車產業鏈,一個則是電子信息產業鏈,並在長春西南位置規劃建設國際汽車城,長春已準備好成為國家智能造車中心,步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將詳細解讀華為、中興設置科研機構的基本情況,和智能造車中心的重要意義。
  • 兩天蒸發2.1萬億,網際網路反壟斷在反什麼?
    在市值蒸發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合計跌去了2.1萬億元,幾乎是跌去了一整個貴州茅臺的市值。往年「雙11」從來都是商品打折,沒想到今年網際網路企業的股票也都跟著瘋狂打折。按理說,阿里和京東的「雙11」搞得如火如荼、熱火朝天,交易額再創新高,這應該是重大利好,為何市值反倒跌得一塌糊塗?
  • 一大板塊突然爆發,外資罕見加倉110億!釋放什麼信號?
    其中,千億市值的超級大白馬集體漲瘋了,酒龍頭股五糧液市值突破萬億、汽車龍頭比亞迪漲停、家電龍頭美的集團股價創新高……各大板塊也集體爆發:新能源車成為最強風口, 5G、白酒等板塊也大漲。而港股那邊,恆指尾盤拉升,收漲超3%,騰訊、京東、美團股價均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