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大突破!華為迎轉機?2.6萬億晶片板塊迎重磅利好

2020-11-26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中國「芯」大突破!華為迎轉機?2.6萬億晶片板塊迎重磅利好,聰明資金加倉的滯漲晶片股出爐,最高上漲空間超50%

作者:數據寶 張娟娟

中芯國際工藝獲突破,這些滯漲晶片股有望受益。

10月份對於果粉、花粉而言絕對是值得期待的,今日凌晨延遲了近一個月的蘋果發布會上,iPhone12終於亮相,網友紛紛表示「心動了」;另外,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微博正式宣布了Mate40的發布日期為10月22日。

網友:華為Mate40更划算

2020下半年高端手機旗艦之戰正式打響,不少網友拿這兩款手機做對比,那麼蘋果iPhone12和華為Mate40各自都有哪些核心賣點?性價比又如何?

具體來看,華為Mate40是首款集成5G SOC麒麟9000系列的手機,不出意外的話將會是華為最後一款搭載麒麟晶片的高端手機,支持120HZ高刷新率的曲面瀑布屏幕,充電速度有較大提升,採用長焦和超廣角拍照能力,拍攝性能不輸蘋果。

iPhone12搭載A14仿生晶片,性能可能略強於麒麟9000,但整體差別不大,首次支持北鬥導航,高配版配置雷射雷達技術。不過iPhone12系列不支持120Hz高刷新率,並且沒有配備EarPods「小白耳機」和電源適配器,這些多少令果粉們有些失望。最重要的是,定價方面,iPhone12系列起售價比iPhone11高出100美元,相比之下華為Mate40系列起售價可能要低於iPhone12系列,也因此不少網友表示:華為Mate40更划算,甚至被稱為「新一代安卓機皇」。

發布會日蘋果表現不及預期

在發布會之前,沒有耳機和電源適配器已基本上確定,再加上定價較高,蘋果股價果然下跌,一度跌逾3%,市值跌去超6500億元人民幣。A股市場蘋果概念股今日表現也不及預期,截至收盤,蘋果概念指數跌近2%,板塊內個股跌多漲少。

相比之下,雖受大盤拖累,華為概念指數也有下跌,但跌幅顯著低於蘋果概念指數。事實上,華為概念股與蘋果概念股中有不少是相同的公司,同屬於蘋果、華為概念股的海航科技、安利股份、鵬鼎控股等跌幅均超過5%;而華為概念板塊的賽摩智能、天晟新材、上海天洋今日均逆勢大漲。

中芯國際工藝突破,華為芯或迎轉機

兩款手機對比的背後其實是中美科技的較量,餘承東親自官宣「史上最強大的華為Mate敬請期待」,8月份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他還表示:「麒麟9000系列將有更強大的5G能力、AI處理能力、更強大的NPU和GPU,並且由於美國第二輪制裁,今年可能是最後一代華為麒麟高端晶片。」

美國對華為的「制裁」一直未間斷過,毫無疑問,麒麟9000是國產自主研發晶片的巔峰之作,這款晶片可以說是臺積電頂著美國的重重壓力為華為代工的。

早在10幾年前,華為就決定要自主研發晶片,主要就是為了防止美國斷供,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早。

華為芯是否存在轉機?一則消息似乎被認為是喜從天降,近日據《珠海特區報》消息,中芯國際官宣完成了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部是自主國產,而且功能一次測試通過!該代工工藝非常接近7nm製程,並且最重要的是實現該工藝不需要用到ASML公司生產的極紫外光刻機。這意味著,美國卡著ASML公司不賣給中芯國際7nm極紫外光刻機的問題被突破了,即便沒有了這臺光刻機,中芯國際也能夠實現7nm晶片的生產。中芯的工藝技術獲得突破,不僅能夠給麒麟晶片帶來機會,也是國產半導體的轉機。

2025年晶片自給率提升到70%

國內晶片加速發展

據國務院近日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晶片自給率僅為30%左右,2025年中國晶片自給率提升到70%,這意味著大量的晶片生產都要靠國內企業來完成。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產晶片正處於加速發展階段,晶片產業在政策扶持下有很大的國產替代空間。

國內A股市場晶片產業鏈也在逐漸壯大,尤其是隨著一些具備核心工藝的企業回歸,國內晶片企業正從底層的基礎加工向高端技術領域發展。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A股晶片產業鏈市值規模由2016年末的6589.51億增至當前的2.64萬億,中芯國際、中興通訊及韋爾股份3股貢獻了7500億以上的市值,市值低於百億股佔比僅有三成。

12隻大幅回調股獲北上資金加倉且上漲空間高

梳理發現,晶片股年內整體表現較好,但9月以來普遍回調,這與美國的打壓有一定關係。數據寶統計顯示,9月以來跑輸大盤且獲北上資金加倉,股價上漲空間超10%的晶片股僅有12隻,包括市值超千億的中興通訊、超850億的兆易創新等。

市場表現方面,9月以來跌幅較大的有中科曙光、聖邦股份、華天科技,其中聖邦股份近2日累計跌幅超20%,股價大跌或與12日發布的公告有關係,公司終止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事項,公司主要產品為信號鏈類模擬晶片和電源管理類模擬晶片。股價上漲空間超45%的有康拓紅外、匯頂科技及中興通訊,其中匯頂科技是全球安卓手機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一的指紋晶片供應商,今年以來國家大基金一直對其有減持動作,股價自7月9日的階段高點到當前跌去近40%。

另外,自9月份以來,北上資金大幅加倉的有聖邦股份、上海新陽、長川科技,其中長川科技掌握了集成電路測試設備核心技術,上漲空間超35%。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焦點

  • 中國非常奇葩的工廠,工廠年產60億隻蟑螂,收入達10億!
    這個世界真的很大,什麼奇葩的事情都有,就比如說有一些人養寵物會養蛇,也有一些人會養寵物豬,但這些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都被一部分的人接受,但是你是否知道中國有一個最奇葩的智能工廠,這個工廠年產60億隻蟑螂,他們還給這些蟑螂餵八大菜系,看到60億隻蟑螂的時候我想你滿心都是疑惑。
  • 量子通信迎重磅利好 核心概念股全面飄紅
    原標題:量子通信迎重磅利好 核心概念股全面飄紅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0月19日報導:量子通信板塊迎重磅利好,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集體學習
  • 中國芯再突破!華為轉機來了!
    各大企業的反應讓美國大吃一驚,為了不徹底的把各大企業逼到美企的對立面,開始放寬對華為的限制,如高通、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些企業的供應能緩解華為手機晶片的壓力,但是,華為卻不能購進最先進的SOC晶片,問題沒有的得到本質上的解決。
  • 中科院首創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還依賴光刻機嗎中國晶片迎轉機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國在晶片領域可以說一路波折,由於缺乏關鍵設備光刻機,我們在該領域也很難有所突破,那中芯國際是如何逆轉實現量產14納米晶片的呢?並掌握2納米的關鍵技術的,本期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 中芯太牛了!2個好消息:7nm晶片再突破,14nm晶片大跨步
    而且要製造7nm晶片是需要ASML公司生產的EUV光刻機的,很顯然中芯國際現在是無法拿到設備的,而大部分的EUV光刻機就被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內部消化了。為了可以在7nm工藝方面實現突破,中芯國際就選擇了N+1工藝,完全可以達到7nm工藝製程。
  • 中芯傳來好消息,國產晶片迎來轉機
    大家都知道,在華為遭受「卡脖子」的局面之後,國內半導體企業已經開始布局晶片製造技術的攻關。為了解決晶片製造過程中的難題,中芯更是委任了蔣尚義為董事會副董事長。但此舉卻引起了連鎖反應,梁孟松因此遞交了辭職申請。能否成功留下兩人,是中芯未來在晶片代工領域,能否迅速完成崛起的先前條件。畢竟這兩位技術人才,都是晶片製造行業內的大牛。
  • 中國芯利好!中國半導體教父張汝京聯手任正非,為麒麟晶片做後盾
    而張汝京的企業則被張忠謀收購,才來到內地創辦了中芯國際。雖然中芯國際目前的營收依然不足臺積電十分之一,但成立於2000年的中芯國際,在集成電路晶片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2019年,中芯國際營業收入收入約31.16億美元,毛利率20.6%;股東應佔淨利潤2.35億美元。
  • 為斷芯危機中有機會!中企光刻機迎好消息,給華為帶來巨大轉機
    文/山峰 晶片生產離不開光刻機,日媒曝光中國企業與日本科技巨頭聯合研發光刻機的消息,引起全球高度關注,有專家分析稱,這將給遭美國斷供的華為帶來轉機。業內消息人士稱,為推進超紫外線EUA光刻設備的研發進程,中國企業已計劃提供資金,與日本兩大巨頭尼康和佳能合作研發光刻機。
  • 中科院突破2nm晶片瓶頸,榮獲全球第一,量產卻受制於光刻機
    然而,就現階段的狀況而言,特普朗的每一操作都被華為公司化險為夷的消除了。 殊不知,這一系列的事情,使咱們愈發意識到控制核心部分科技成果的重要意義。因為,時間也連續不斷提醒咱們落後就將會被打,唯有控制核心部分科技成果才可以不忍氣吞聲。 近期,中國芯連續不斷傳出利好消息。
  • 中科院正式確認,晶片設計突破2nm,但光刻機才是關鍵
    ,就在這時我們中國自己研發晶片的聲音就漸漸多了起來,從事生產晶片製造的我們國內有臺積電、聯發科、中芯國際,後面oppo公司也開始走向了自研晶片品牌。:在中科院眾多院士的不懈努力下,我國自主研發的晶片技術在關鍵技術上有了重大突破,晶片設計突破2nm。
  • 中國「芯」它來了!國產晶片離子注入機,實現去美化突破
    最近美國可以說沒少鬧事,其中就有針對於華為的一系列限制措施,其中由於華為可能會動搖其在晶片領域的霸主地位,所以便要求使用晶片製造商(臺積電、中芯國際)不能採用美國公司的工具生產華為所用零部件。不過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在晶片製造設備中,中國刻蝕機已經實現了最強化,其中中微半導體生產的刻蝕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已經用於臺積電5nm晶片的製造了!據了解,近日有消息傳出,在晶片的例子注入機這塊也實現了突破,同時達到了國際水平,完全能夠代替歐美產品,這也是有助於幫助晶片實現去美化!
  • 晶片行業最新突破!臺積電兩納米晶片工藝重大突破中國晶片任重道遠
    大家好,這裡是科幻金屬,晶片行業傳來一個重磅消息,臺積電晶片兩納米工藝取得重大突破!臺積電計劃在2021年初 開始試險3nm晶片,2022年底 開始量產3nm晶片,2023年底 試險2nm晶片兄弟們,我知道,大家肯定在想憑啥不是咱們?
  • 石墨烯,中國芯的轉機?騙局還是黑科技?
    對於我國科學家在石墨烯取得的成績,在科學界引發了一股議論狂潮,不少科學家表示,碳基晶片的時代即將到來,甚至一些美國科學家表示,用不了多久,美方將再也無法在晶片上制裁中方高新科技企業! 那麼,石墨烯會是成為中國芯實現彎道超車的一個契機嗎?首先,我們先詳細地了解一下石墨烯。
  • 世界兩大半導體組織警告,華為禁令或迎兩點轉機
    面對不斷加碼、最終完全切斷晶片供應(不管是自我設計還是外購)對華為造成的不僅僅是悲觀的前景,更重要的是華為的手機業務明年將會遭受重大的打擊,甚至無貨可供、無機可售,這一次的美國禁供令可以說是做到了極限打壓的程度。
  • 光伏概念迎利好!6隻光伏獨角獸已集結,下周爆發?
    市場回顧 周五滬深兩市指數整體呈現出單邊震蕩走低態勢,因擔憂情勢,早盤開盤後外資就開始一路出逃,券商、醫藥醫療、白酒、半導體等對市場影響大的板塊一路走低
  • 中國科技傳來2大捷報,國產5nm蝕刻機突破技術封鎖,華為陸續跟進
    雖然我國在全球科技發展史上一直都扮演著追隨者的角色,但是在近兩年來中興和華為事件的發生後,也對我國龐大的電子產業結構敲響了警鐘,掌握核心晶片技術迫在眉睫。可是在對當前中國晶片產業發展進行分析之後可以得知,制約我國晶片發展的並非是設計環節,而是製造。
  • 石墨烯半導體晶片。中國專家突破成功。彎道超車指日可待
    一個不爭的事實便是,中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核心科技太薄弱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華為在晶片代工領域始終被美國川普政府「卡脖子」!華為擁有全球頂尖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半導體,但是卻沒有能夠製造晶片的生產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無法生產出高端光刻機,而或許光刻機並非中國半導體晶片代工領域的唯一出路......
  • 中芯國際迎來重大突破,晶片製程迎來新工藝,華為有救了!
    導讀:中國重要的晶片代工廠企業中芯國際終於迎來了重大突破,中芯國際晶片突破7nm工藝。這個是很牛的。影響也會非常大。這下華為終於有救了!據悉:IP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性通過。
  • 中芯國際7nm工藝量產在即,中國晶片為什麼長期受制於人?
    中芯國際作為我國集成電路生產的「國家隊」,近期在先進集成電路設計方面收穫了不少喜人的進展。在2020年年初,中芯國際方面斥資150億元實現了14nm晶片的擴產提速,成為了華為海思方面14nm器件的主要供應商,同時從荷蘭方面購買的光刻機也正式形成生產能力。
  • 中科院首創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還要依賴光刻機嗎?
    那麼如今中國晶片技術究竟發展到了哪一程度,有消息稱中科院首創了2納米晶片的關鍵技術,這一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是否還要依賴先進的高端光刻機,中國晶片是否就此迎來轉機,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一一揭秘。中國晶片的發展與幾大企業密切相關,首先此次晶片危機事件的主角,同時也是我國優秀的晶片研發企業的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