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企業,華為憑藉著在自主研發方面的巨額投入,當前所涉及的5G通訊和手機業務,都已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尤其是在第五代通信革命中,華為掌握著全球最多5G專利技術,成為了5G標準的定製者,所以在擁有著諸多亮眼成績的背景下,也使得華為成為了美國的眼中釘。
在2019年中旬,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列入實體管制清單。時隔一年後,美國打壓華為的手段和方式再度變本加厲,管轄範圍更是從美國本土擴展到全球晶片製造供應鏈之上。考慮到華為海思掌握了晶片架構自主設計技術,但關鍵的製造環節還需要依賴於臺積電。
所以從實際的角度來分析,當前美國針對華為的措施也使得華為發展舉步維艱,就連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也公開表示,麒麟9000或將是華為自主研發設計的最後一款晶片。然而事物總是利弊同存,美國打壓華為是為了給美國企業騰出更多發展空間,但是讓川普政府萬萬沒想到的是舉步維艱的豈止華為,美國巨頭也亦是如此。
作為美國名副其實的工業巨頭,波音公司在2020年可謂是渡劫的一年。空難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尚未恢復,又遇上了疫情在全球席捲,使得航空業的發展陷入低迷。於是,波音公司不得不開始艱難的自救措施,而自救措施最為有效的方式便是裁員。
根據媒體在近日報導,波音公司第2次向員工提供自願離職方案,這也是波音自4月宣布裁員10%之後的又一次大規模裁員。按照2019年16萬名員工來進行計算,疫情之後波音公司裁員,數量高達1.6萬人。對於裁員力度的不斷擴大,波音執行長也表示當前市場需求已不能夠支撐波音的僱員規模,而裁員也是公司保持流動性必須採取的艱難措施。
在一般情況下,國際性企業裁員的情況屬實罕見,而波音此次被迫裁員,除了受到疫情影響之外,也與波音公司的財務數據有著直接關係。根據波音公司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在三個月內,波音公司實現營收118.07億美元同比下降25%,淨虧損達到23.9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66億,虧損額度高於一季度的6.4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4億。
當前,除了波音公司之外,包括谷歌,英特爾,高通等美國知名科技公司當前的發展同樣也不容樂觀。以高通為例子,由於美國加大對華為的制裁力度,使得國產手機廠商為了削弱風險,主動減少對高通晶片的依賴,直接影響到了高通的收入。而這或許也說明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沒有一家企業可以獨立存在,美國公司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