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航空業遭受「痛擊」,去年全球航空的營收為8380億美元,在今年預計「銳減」一半,不少航空公司根本就扛不住這樣衝擊,目前全球航空的預計損失在年底將「飆升」到830億美元,多家航空公司都展開了裁員計劃,現在又一航空巨頭扛不住了,它就是國泰航空。
據悉,國泰航空計劃將旗下子公司港龍航空進行重整,並且下半年計劃裁員人數為6000人,如果聽名字很多人會以為國泰航空是屬於國有,但實際是它完全是由外資控股,目前最大的股東就是太古集團,佔股45%,而已經成立35年的港龍航空則是由霍英東、曹光彪、包玉剛和兩大中資集團聯合創立。
對於這三人想必大家並會陌生,他們都是當時「響噹噹、」的人物,在各自領域都獲得了巔峰成就,只是後來港龍航空被收購了,才成為了國泰旗下的一員,而港龍本身的命運就非常坎坷,接下來的日子就更加不好過。
香港第一家航空公司就是國泰航空,作為全球第八大航空巨頭,國泰在香港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8成以上,而它成立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946年,它的誕生源於一條運輸物質的「駝峰」航線,太古集團很早就收購了國泰航空,成為了其最大的股東。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到來,港龍航空在1985正式成立,在同年七月就開始了正式運營,主要負責的是內地到香港的往來航空業務,並成為了當時國泰航空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但由於運營的航線過於「單薄」,導致了發展上的局限性,在成立五年之後,港龍航空因經營不善頻繁進行資本重組,最終被國泰航空「趁虛而入」收購了35%的股份。
隨後,國泰航空便展開了一系列的收購計劃,並成功在2006年以82.2億港元的價格,將港龍航空徹底收入囊中,「國泰」也一躍成為了亞洲第一航空公司,在通往國際和內地的航線上,國泰都佔盡了優勢,然而在2016年國泰航空出現了嚴重虧損,金額高達5.75億港元,在接下來的一年又虧損了12.59億港元。
成立70多年,首次面臨巨額虧損,國泰巔峰已不在,從亞洲第一的航空公司位置開始跌落,被我國的國航、南航、東航逐漸追上,隨著國內航空業逐漸發展成熟,國泰之前的優勢也被淡化,很多遊客並不需要再去香港轉機前往歐洲,通過國內的航班就能直達,這樣的損失也給了國泰不小的打擊。
當然,國泰航空「幕後」還有太古集團這個大靠山,或許很多人對太古集團不了解,但如果知道它是中國可口可樂的生產商,就並不會懷疑它的實力,這個成立了200多年的集團在中國已經發展了150年。
今年航空業面對局勢更加嚴峻,根據數據顯示國泰航空,一個月的損失就達到了20億港元,平均每天流失6600萬,目前公司市值已經跌到了377億港元,曾在19天內就蒸發了116億港元,而在今年六月,國泰航空就獲得了一筆300億港元的注資,但是依然沒能挽回「頹勢」,目前也只好停運港龍航空,並且提出裁員計劃,來緩解不利的局勢。
根據全球的航空業運行情況來看,已經有超過20家航空公司進行了破產重組,生存下來的航空公司不少裁員都達到了三成以上,這些公司在今年的面臨情況確實非同一般,相信隨著全球經濟有效復甦,這些航空巨頭也能夠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