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瑟秋風今又是。
天高雲淡,菊花盛開。
讓我們走一走,看看那些爭奇鬥豔的菊花。
自從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高士、隱者結下了不解之緣。
蘇軾《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鬥寒的形象。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菊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稹說: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
古往今來,有不少能「解詩」的英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個。
黃巢的菊花詩,卻完全脫出了同類作品的窠臼,表現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
題菊花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作者想像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這一充滿強烈浪漫主義激情的想像,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宏偉抱負。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不第後賦菊》的境界比《題菊花》更雄偉、豪邁。在這首詩中,詩人運用比喻的手法,賦予菊花以農民起義軍的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
曹雪芹的《紅樓夢》裡,也有不少很好的詠菊詩。看看下面的三首,分別是紅樓夢裡那個人物寫的?
憶菊
(蘅蕪君)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
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遲。
誰憐我為黃花瘦,慰語重陽會有期。
訪菊
(怡紅公子)
閒趁霜晴試一遊,酒杯藥盞莫淹留。
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秋?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
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掛杖頭。
菊夢
(瀟湘妃子)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