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物理」及「宇宙線」研究來有啥用?

2020-12-03 碰豆腐的兔子

宇宙線研究來有啥用?我猜知道的沒幾個,這裡我用小白的活來科普一下。儘量能讓人看懂。(專業人士勿噴,這裡是給科普小白說的。僅代表個人觀點,有錯誤請指教)

先讓我向尊敬的曹臻先生致敬!以及向曹臻先生代表的高能物理研究所致敬。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粒子天體物理中心副主任、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LHAASO)首席科學家兼工程經理。啟動了我國宇宙線τ中微子(CRTNT)計劃,開始了我國極高能宇宙線觀測和超高能τ中微子探測器的預先研究。擔任中意合作的西藏羊八井ARGO實驗發言人,主持ARGO探測器建設、實驗運行和物理分析等工作。兼任美國Utah大學研究副教授並開闢了與HiRes實驗的國際合作,探索極高能宇宙線的起源。(該段話來自百家號)

曹臻先生研究的東西打個比喻來說就是,這世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不管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雞或者蛋是從哪裡來的。假設先有蛋,一刀切開成兩半,然後再切,再切,一直(切)探索到人類現有認知的盡頭,然後再探索下去……到了最後就是:粒子

這裡先簡單說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該所1950年成立,「三錢」之一的錢三強任副所長,錢三強知道撒,不知道百度百科去。1973年周恩來批准成立高能加速器。現在網絡上很多質疑中國發展粒子對撞機的,連美國都放棄了研究,中國就是在燒錢的說法還是常見。當年中國當褲子也要發展原子彈,就是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沒有原子彈這個核保護傘,「八國聯軍」早在中國土地上跑幾百遍了。

專業的還是來一點:

1、粒子物理學,是研究組成物質和射線的基本粒子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一個物理學分支。

2、由於許多基本粒子在大自然的一般條件下不存在或不單獨出現,物理學家只有使用粒子加速器在高能相撞的條件下才能生產和研究它們,因此粒子物理學也被稱為高能物理學。

3、超高能宇宙線是整個廣延大氣簇射(EAS)能區或者把近代最強大的加速器還達不到的能區。

有點暈哇,簡單的說就是研究能概括和解釋宇宙一切的公式。人類現有技術只能到加速機加速的能量,而這遠遠不夠。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研究宇宙中已經存在的由未知宇宙加速的,現成的粒子來研究。

羅嗦了半天,劃重點:研究來有啥用?

1、軍事:核武器,保家衛國

2、生活:我們現在的網際網路也是高能物理研究的衍生產品。每天刷的手機也是

3、醫療:「粒子打靶」技術一旦成熟,所有已知疾病,人類都可以治癒,啥癌症啊愛滋啊都可治癒

4、還有很多改變生活的,限於篇幅,這裡不再累述了

總結:火種使人類吃上熱飯,蒸汽機使人類社會經濟跨越一大步。而前瞻科技就是研究火種和蒸汽機的。他們研究的每一點點進步,都將推動整個社會科技的巨大發展和進步。他們是現實版本的普羅米修斯。

相關焦點

  • 「物理層面」上到底怎麼定義「完美」芭蕾舞者,看完這「10條」明白了......
    但是如果我們只是從物理層面去看,芭蕾職業舞者的最完美身材定義是怎樣的?今天我們來細數這10個苛刻的要求吧。Photographer Emma Kauldhar for Dance Europe身高在1.6米到1.76米之間都是很好的。
  • 「~から出る」和「~を出る」的區別是啥?
    「 ~から出る」和「~を出る」直觀來看都是「從某地出來」的意思,但他們在應用上還是有些不同的。
  • 科普時刻 物理也說:「沒錯,蟻人可能會回不來.」
    不知道作為科學院學子的你們看完後有哪些想吐槽的?我們來看看對岸的一篇來自Pansci的科普文章吧Pansci泛科學是全臺灣最大的科學知識社群,類似於中國的果殼網。最近有國外神人透過蟻人的動作分析,證明蟻人的動作並不符合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來推測蟻人的動作應該要更加「奇怪」才對。
  • 變態「三角戀」?世界知識、大腦和計算是AGI的新「三駕馬車」
    【新智元導讀】「冰鎮椅子」和「彩虹蕉」見過沒?反正神經網絡要淚奔了。近年來,吃數據的人工智慧狹隘性日益凸顯,而來自舊金山的科學家們,認為智能來源於歸納偏差,他們試圖通過已知的世界屬性、大腦的物理結構和算法來構建一種新的世界模型。看到下面這個場景,你會想到啥?
  • ...第三座「希格斯工廠」要來了,誰將率先揭開「上帝粒子」奧秘?
    近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加速器負責人高傑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這樣回答。當地時間 2020 年 6 月 19 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理事會公布「2020 歐洲粒子物理戰略」,確定了首先建設一臺正負電子希格斯(Higgs)工廠、再建一臺高能質子對撞機的路線圖。
  • 用AirDrop傳照片!安卓被嫌「幹嘛不用iPhone」
    用AirDrop傳照片!安卓被嫌「幹嘛不用iPhone」 ▲iPhone無法透過AirDrop傳照片給安卓手機。iOS和安卓(Android)系統各有各的擁護者,兩者都問世已久,除了有一定的穩定性,缺點也一直都有在改進,不過,iPhone的「AirDrop」卻是安卓手機到目前都還沒有的,如果想要傳輸檔案,iPhone可以直接透過AirDrop來進行,而安卓用戶則只能在一旁乾瞪眼。一名網友就好奇,「一群iPhone在AirDrop,安卓仔在想啥?」
  • 「極目」衛星今成功發射冀破解黑洞及中子星演化謎團
    ,中國大陸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暱稱「極目」的2顆空間科學衛星,今天(10日)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由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霍伊爾提出「碳的激發態」,使用的是「人擇原理」
    「碳的激發態」只是霍伊爾提出的一種設想,想要驗證這種設想,還需要實驗物理學家的支持,霍伊爾預測,他提出的「碳的激發態」的能量要比基本碳核高出7.65兆電子伏特。1953年,在他提出「碳的激發態」後不久,霍伊爾利用學術休假應邀訪問加州理工學院,在這裡他有機會來檢驗他的理論。
  • 熱點新聞一覽:「天問一號」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
    FUTURE | 遠見 眺望 選編Future遠見科技資訊一周精選:「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嫦娥五號」即將帶我們上月亮「挖土」;我國科學家對宇宙最強伽馬射線暴高能輻射有新說;我國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考船「實驗6」號下水;國內最大規模5G智能電網建成。
  • 【馬不停蹄】「爪皇」與「爪黃」
    「爪皇」為名。不過,一代馬皇的名字,原來源於一時的手民之誤…聽說1995年周南首次當上馬主,本想借用《三國演義》曹操的坐騎「爪黃飛電」為名,豈料秘書一時手民之誤,把名字寫成「爪皇飛電」,自此周氏名下馬匹的名字順勢以「爪皇」開首,包括「爪皇烈風」、「爪皇奔雷」、「爪皇凌雨」等等。後來,同樣愛馬、曾協助父親相入「爪皇凌雨」的周永健把另一匹馬命名為「爪黃飛電」。
  • 第三座「希格斯工廠」要來了,誰將率先揭開「上帝粒子」奧秘?
    當地時間 2020 年 6 月 19 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理事會公布「2020 歐洲粒子物理戰略」,確定了首先建設一臺正負電子希格斯(Higgs)工廠、再建一臺高能質子對撞機的路線圖。這一戰略意義深遠,不僅將為歐洲粒子物理的發展起到指導作用,在全球粒子物理學領域也將對中國、日本和歐洲「希格斯工廠」建設的競爭局面產生影響。
  • 孔子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
    從南北朝開始,就出現「儒教」的說法,與當時逐漸在民間流傳的佛教和道教,合稱為「三教」,有跟佛教和道教分庭抗禮的意味。「儒教」又被稱為「聖教」,而孔子也從「至聖先師」變成了「聖教主」。其實,這只是某些人想用另一種方式來將孔子神聖化,把他的言論和教誨奉為聖典的舉動,很難獲得真正儒家學者的認同。
  • 「九章」問世,超越谷歌「量子霸權」!潘建偉攜90後上Science
    今日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刊登了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研究團隊的重磅成果。這篇論文名為「用光子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 using photons)。
  • 「老婆」用日語怎麼說?
    喜歡刷日劇的同學,一定會注意到劇中常出現對他人稱呼自己妻子時使用的就是「妻(つま)」(羅馬音:tsuma )「家內(かない)」「うちの人(ひと)」「女房(にょうぼう)」。譯為「內人,妻子」。從日本的法律和常規上表示與自己有婚姻關係的女性就是「妻」(つま),因此丈夫對自己的配偶最常用的稱呼就是「妻」(つま)。
  • 傳說中的「炒大頭菜」到底是個啥菜?
    傳說中的「炒大頭菜」到底是個啥菜?給在狀況外的朋友解釋一下:這裡說的和熱搜上的「大頭菜」,其實是任天堂出的一款遊戲「動物森友會」裡的一種期貨。遊戲設定是:每周日上午, 有一個叫做曹賣的人出現在島上,向玩家兜售大頭菜。之後的6天,商店會以無規律的浮動價格收購大頭菜,如果你能在最高點上拋售,可以大賺一筆發家致富。
  • 恆星的光度、溫度、半徑和質量與「主序星」物理量有很好的相關性
    」是指在相互的引力作用下以橢圓軌道運動相互繞轉的兩顆恆星組成的系統,在雙星的軌道運動裡面如果知道了它們的軌道運動方式,就可以利用「克卜勒定律」或者「牛頓萬用引力定律」來測量它們的質量。」求出恆星的質量,但是得到的物理量是兩個恆星加起來的總質量,所以要去測量每一顆恆星獨自所具有的質量還需要一些額外的條件。
  • 埃洛克防務發布「守望者」、「觀測者」
    「守望者」與「觀測者」以簡單易上手的操作體驗,適用不同的應用場景。「守望者」定點巡航系統——「守望者」側重於基礎設施巡檢、應急指揮、城市規劃、生態治理、工程監督、礦區運維等大範圍固定場所的自動化、高頻次的多元數據獲取。通過一次性的飛行線路與作業時間部署,即可無人值守執行任務。
  • 又一視頻社交產品落地,「騰訊新聞極速版」變身為「有味」App
    近日,據媒體消息,騰訊將「騰訊新聞極速版」App升級改造為一款名叫「有味」的產品,後者的定位是「美好生活分享平臺」。值得一提的是,從產品內容來看,「有味」以視頻內容為主,但視頻的篇幅則不再局限於1分鐘以內的短視頻,更多的則是3分鐘以上乃至超過10分鐘的視頻。
  • 來玩「合體阿凡達」嗎?倆人共享一個「身體」的那種
    近日,來自法國、日本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雙人共享」的新型協作方法,虛擬化身可以由兩個人在VR中同時控制。比如,一個人蹲下,另一個人保持站立,則化身就會「半蹲」。該系統增加了人們說話時的嘴部運動,以及眨眼等細微動作,使這個虛擬「阿凡達」看起來更加栩栩如生。VROOM 系統還為 VR 用戶提供了第一人稱視角,因此遠程工作者可以看到他們「自己」的肩膀、手臂、軀幹、腿和腳,使用 HoloLens設備的人也可以看到。當遠程辦公的員工指示機器人移動時,「阿凡達」就會行動起來。
  • 「熱映電影」末日逃生
    網友「彩雲間」覺得:「是不是每一個美國大漢的婚姻危機,都需要地球毀滅一次來拯救?」。網友「曼帝92」認為:「在家裡床上躺著一邊看劇一邊喝可樂一邊等死,它不香嗎?」。網友「斯大凌」覺得:「無聊的行活,啥都有,啥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