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 6月23日,2016年「區域協同發展觀——北緯33度經濟帶」智庫課題啟動研討會在《國家智庫》編輯部舉行。
狹義的「北緯33度經濟帶」是指北緯32.5度至北緯33.5度的經濟帶,粗略測算南北寬約140公裡,東西長約2600公裡,總面積25萬平方公裡,總人口7100萬人,GDP總量18161.5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819.51億元。涉及蘇北、皖北、豫南、鄂北、陝南、甘南、川北及青海的東南部等八個省區。位於33度主軸上的城市有鹽城、興化、盱眙、蚌埠、阜陽、周口、駐馬店、南陽、十堰、商洛、安康、漢中、隴南、巴中、廣元、阿壩州、玉樹等。
廣義的「北緯33度經濟帶」是指北緯32度北至北緯35度之間的經濟帶,涉及蘇北、皖北等區域,粗略測算南北寬約280公裡,東西長約2600公裡,總面積約50萬平方公裡,總人口11000萬人,GDP總量4125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29億元。廣義的33度經濟帶還應包括泰州、淮安、滁州、宿州、亳州、淮南、信陽、漯河、平頂山等。
「『北緯33度經濟帶』所在的地區大多為平原,有相對良好的自然資源,該地區歷史上取得過燦爛的文化、經濟成就,目前卻是中國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這一現象值得我們思考。」國務院資深參事,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智庫主編任玉嶺通過地圖,向大家展示了「北緯33度經濟帶」的範圍,詳細介紹了經濟帶狹義與廣義的地域內涵、歷史地位與作用、目前的發展現狀,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他認為,「北緯33度經濟帶」正處於「中國之腰」的位置,是中國經濟發展東中西互動、南北協調發展的關鍵區域,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如何更好地發展「北緯33度經濟帶」?專家們也提出了各自的建議。
任玉嶺認為,首先,建議國家修建橫貫東西的鐵路及公路,加大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力度。其次,治貧先治愚,要提高該區域的教育水平。此外,任玉嶺還從生態環境、城市化、土地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北緯33度經濟帶』屬於我國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該課題應著眼於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加快地區經濟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家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認為,未來5-10年,中國城鎮化的主要人口轉移將更多地來自北緯33度經濟帶,應堅持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思想,重視城鄉聯動發展。同時,要藉助該區域勞動力成本較低、自然資源良好的比較優勢,加強對外開放程度,主動承接符合本地發展優勢的加工貿易產業。另外,他還提到,要重視該經濟帶與其他國家區域戰略的銜接和互補,建議課題站在全球化戰略高度開展。「『北緯33度經濟帶』可能不僅僅是中國的『腰』,未來也可能成為世界的『腰』,我們對此的研究是超前的。當前的首要目標是要消除這一帶的貧困,但是要取得突破,可與聯合國共同主持課題,也能為今後國際高端智庫和跨國研究機構的介入打下一些良好的基礎。」他說。
針對開展「北緯33度經濟帶」課題研究的重要價值,與會專家也展開了熱烈討論。
魏建國指出,該課題是理論與實踐的創新,過去受到行政區劃、財政分權的影響,各省進行著較為激烈的「GDP錦標賽」,而「北緯33度經濟帶」的提出則打破了行政區劃的障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的區域戰略思想,也是五大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專家們認為,首先,課題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可以豐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理論研究,彌補區域協同發展觀研究的薄弱環節。其次,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助於完善中國經濟的空間結構體系,實現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解決當下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和矛盾。
具體說來,專家們指出,「北緯33度經濟帶」課題創新之點在於:其一,選題新。課題把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 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以及智庫產業等學科相結合,屬於對交叉學科的研究。其二,思路新。課題將採取學術調研、政策分析、智庫研判、中西比較、實證和理論相結合的研究思路,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視。其三,內容新。關於「北緯33度經濟帶」的觀點新穎,有利於將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理論研究引向深入。因此,與會專家指出,該課題的開展,無論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構建,還是對黨和國家調整有關政策,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關於課題的具體推進,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國家智庫總編、上海大學智庫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於今主持會議並做總結時介紹,「北緯33度經濟帶」是任玉嶺出任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18年來親自走訪、調查,通過不斷的考察、研究,立足於區域實際情況而提出的。課題時間跨度為2016年-2019年,課題組將在三年裡,相繼在「北緯33度經濟帶」沿線省市進行調研,並將其中部分課題的研究成果形成報告,上報有關部分作為決策參考,或以智庫產品新聞發布、出版。
於今說,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是致力於為國家發展獻計獻策的智庫機構,曾主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國家重點項目以及省部級課題。借鑑這些經驗,聯合中央有關部委、國內智庫、央企以及上海大學等高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相關資源,立項「北緯33度經濟帶」智庫課題,旨在以習近平區域發展戰略思想為指導,多學科、多領域地對「北緯33度經濟帶」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國際語境的理論學術成果,同時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智庫諮詢報告。
本次會議由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區域創新產業研究中心主辦,上海大學智庫產業研究中心、《國家智庫》編輯部協辦。來自中央直屬機關、全國政協、中央黨校、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參事室、中國社科院以及人民大學、清華同方等的相關學者專家共二十餘人參加了課題啟動研討會。
[責任編輯:蔣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