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食用魚類數量過去40年銳減 或因過度捕撈

2020-11-25 齊魯網青島頻道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17日報導稱,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顯示,從1970年至2010年,由於過度捕撈、環境汙染與氣候變化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可食用魚類的數量大幅度萎縮,包括金槍魚、鯖魚等。

  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全球海洋物種的種群數量在過去40年減少近一半,對人類食物供應至關重要的魚類的銳減情況更為驚人。科學家呼籲世界各國,在未來五年擴大海洋保護面積3倍,讓海洋資源恢復生機。

  世界自然基金會9月16日發表「藍色星球」報告,從1970年至2010年,由於過度捕撈、棲息地受破壞與氣候變化等問題影響,與商業性或自給性捕魚活動關係密切的海洋物種大幅度萎縮。

  該報告特別提到,人類餐桌上一些常見的魚類銳減,比如同屬鯖科的金槍魚(又稱吞拿魚)與鯖魚(又稱青花魚)等魚類減少高達74%;亞洲餐桌上的珍餚海參數量過去幾年銳減,加拉帕戈斯群島和紅海的海參減少了98%;捕魚業者過度捕撈也導致四分之一的鯊魚類與魟魚類瀕臨滅絕。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蘭博蒂尼發表聲明說,人類活動如無節制捕魚、肆意破壞海洋物種繁殖地與棲息地,只是一代人的時間就重創了海洋生態環境。

  蘭博蒂尼說:「這些人類活動帶給全人類巨大災難,而世界上最貧窮、必須靠捕魚為生的民眾首當其衝,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研究人員也發現,魚類賴以生存的珊瑚礁、紅樹林與海草的數量也急劇減少。在研究人員觀察的魚類中,有超過三分之一以珊瑚礁為棲息地。據報導,全世界有約8.5億人口必須依賴珊瑚礁生態環境的相關資源以維持生計。

  世界自然基金會強調,海洋資源為可再生資源,只要人類活動不超越「可持續範圍」,就能讓海洋生物數量逐漸恢復正常。

  蘭博蒂尼表示,人類要確保下一代能夠繼續享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就必須作出根本的改變,他說:「現在要挽救海洋生態還來得及,所以一定抓緊時間改變現狀。」

  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項目負責人約翰·坦策表示,海洋種群數量減少的問題出現在很多地區,尤其是非洲東海岸、東南亞珊瑚礁區域和南太平洋地區,迫切需要關注這一問題。

  報告建議,在2020年以前將全球海洋保護區面積擴大三倍,目前只有3.4%的海洋面積受到保護。

  報告還建議,為鼓勵漁業從業者遵守受國際認可的捕魚作業方式,呼籲消費者及商家多向遵守這些認可方式的漁業從業者訂購漁獲。

  這份報告以1234個海洋物種為研究對象,追蹤分析總數達5829個,研究與分析數量將近過往報告的2倍。

  聯合國大會將於本月較遲時候正式通過全球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世界自然基金會敦促出席峰會的全球領導人,致力保護海洋與沿岸棲息地,讓海洋生態環境恢復健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

,誠邀合作夥伴。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

相關焦點

  • 人類過度捕撈,海洋種群過去 40 年減半
    總部設在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基金會16日發布報告稱,受過度捕撈、棲息地受破壞、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海洋物種的種群數量在過去40年中減少過半。這份名為「藍色地球生命力」的報告分析了1970年至2012年包括海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魚類在內的1234個物種的5829個種群,其數據總量超過以往,因此更清晰地展現出海洋生物界某些令人不安的景象。報告指出,與商業或自給性捕魚活動關係密切的海洋物種,其受影響程度最為嚴重,其中商業性漁業資源嚴重減少,例如金槍魚、鯖魚等食用魚的種群數量下降了74%。
  • 過度捕撈使海洋大型魚類數量減少三分之二
    過度捕撈使海洋大型魚類數量減少三分之二2011-02-25 08:2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人民網        瀏覽量: 7158 次 我要評論   近日有科學家稱,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全世界海洋裡的大型掠食性魚類變得越來越少,過去一百年來數量已經減少了三分之二,而體型較小的魚類則繁衍興盛
  • 海洋暖化過度捕撈致魚類甲基汞增加,食用魚體內毒素仍在累積
    雖然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海水中的毒素濃度已經有所下降,但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生態學研究指出,海洋暖化以及過度捕撈導致的食性轉變,可能會使部分人類可食用魚類體內的甲基汞(MeHg)含量增加。海產品是許多人的重要營養來源,但魚類也是神經毒素甲基汞暴露的一大來源。
  • 海洋暖化和過度捕撈致魚類甲基汞含量增加
    雖然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海水中的毒素濃度已經有所下降,但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生態學研究指出,海洋暖化以及過度捕撈導致的食性轉變,可能會使部分人類可食用魚類體內的甲基汞(MeHg)含量增加。海產品是許多人的重要營養來源,但魚類也是神經毒素甲基汞暴露的一大來源。
  • 聯合國報告稱40年後海洋魚資源因過度捕撈劇減
    據新華社消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1日發表報告指出,由於海洋汙染、氣候變化以及過度捕撈,到2050年左右,全球幾乎所有海域的捕魚量都將隨魚資源的減少而下降。  報告說,如果地球繼續變暖,珊瑚礁等海洋生態系統將受到巨大影響。
  • 過度捕撈危及深海魚類
    過度捕撈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 日前,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以及海產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生活在海床附近的深海魚類能起到自然積碳作用,而過度捕撈不僅會引起海產類漁業物種滅絕,而且對全球變暖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研究顯示,中層海水魚類、水母以及章魚等頭足類動物常常會在短時間裡浮遊到海水表面進食,然後重新潛遊至海水深處,而它們又為深海魚類提供了食物來源。
  • 海洋魚類被過度捕撈令世界付出高昂代價
    路透溫哥華9月14日電(記者 Allan Dowd)---據周二公布的一系列研究,幾十年來的過度捕撈給世界食品業帶來的收入損失已經數十億美元計,由此導致的漁業資源減少也削弱了窮國抗擊營養不良的努力。
  • 90%野生魚類面臨過度捕撈,對全球環境的衝擊「難以估量」
    90%野生魚類面臨過度捕撈,對全球環境的衝擊「難以估量」 楊舒怡/新華網 2016-07-10 12:24 來源:澎湃新聞
  • 過度捕撈讓你笑不出來的事實
    過度捕撈  「過度捕撈」是指人類的捕魚活動導致海洋中生存的某種魚類種群不足以繁殖並補充種群數量。現代漁業捕獲的海洋生物已經超過生態系統能夠平衡彌補的數量,結果使整個海洋系統生態退化。浩瀚的海洋為生物生長提供了最廣闊的空間。人類自古就開始的漁獵生活。到今天已經被大規模的工業化漁業生產取代了。
  • 聯合國報告:全球90%野生魚類面臨過度捕撈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10日報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捕魚數量已逼近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極限值,約90%的野生魚類正面臨過度捕撈。據報導,聯合國糧農組織每半年發布一次的全球漁業狀況報告指出,自1970年以來,全球野生魚過度捕撈狀況惡化了至少3倍;40%的鮪魚等暢銷產品正遭受不可持續捕撈。聯合國糧農組織漁業部門負責人巴朗熱說,地中海、黑海等海域的過度捕撈率約為60%,「尤其令人擔憂」。
  • 白海豚珠江曇花一現 過度捕撈近海漁業資源萎縮
    ,這種捕撈船通過燈光將海中的魚聚集吸引後一網打盡  文/圖&nbsp羊城晚報記者&nbsp楊輝  過去一周,中華白海豚在廣佛水域曇花一現,引發熱議。  實際上不僅僅是中華白海豚,隨著棲息地被破壞、陸地排汙和濫捕,中國近海許多魚類都在退化。  無家可歸的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珠江口,是我國存有數量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群體所在處,目前探測到的中華白海豚約有1800餘頭。
  • 過度捕撈,全球近九成漁場資源告急!
    全球人口增長推動魚類需求,使漁業資源面臨過度捕撈、走向枯竭的困境。聯合國表示,全球有近九成漁場處於捕撈頂限、或過度捕撈。
  • 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造成了馬拉威湖的魚類數量下降
    7月15日,據外媒報導,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造成了馬拉威湖的魚類數量下降。但是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造成了馬拉威湖的魚類數量下降。氣候變化森加社區領袖約翰·懷特說,「越來越大的大風和暴雨使湖邊的漁民生活更加困難。
  • 90%野生魚類面臨過度捕撈 全球捕魚逼近極限值
    新華社電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捕魚數量已經逼近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極限值,大約90%的野生魚類正面臨過度捕撈。   英國《衛報》7日援引聯合國糧農組織每半年發布一次的全球漁業狀況報告報導,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野生魚過度捕撈狀況惡化了至少3倍;金槍魚等暢銷產品中,40%正遭受不可持續的捕撈。
  • 過度捕撈威脅亞馬遜珍稀魚類(圖)
    本報訊(北京科技報記者 楊猛 發自亞馬孫)「過去在黑河的下遊就能捕到熱帶觀賞魚和大鯰魚,現在運氣好的話,要開船往上走五六十公裡才能發現他們。」巴西亞馬孫國立大學的詹姆斯對記者說。由於近年來過度捕撈,生活在亞馬孫流域的許多珍貴魚類數量正在悄然減少。
  • 過度捕撈 稀有的海洋魚類瀕臨滅絕……定置網非法捕撈公益訴訟案來...
    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一些稀有的海洋魚類瀕臨滅絕,定置網的使用就是罪魁禍首之一。2018年4月,海南省文昌市檢察院在生態巡查時發現轄區海域內存在大量定置網。取證後,該院要求文昌市農業農村局對定置網情況排查清理。但跟進監督時發現,使用定置網進行非法捕撈的行為依然存在。
  • 過度捕撈已導致中國海洋漁業生態系統嚴重退化
    新華網北京2月22日電(記者孫聞)22日發布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稱,長期過度捕撈已經導致了中國海洋漁業生態系統難以逆轉的嚴重退化。    這份由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編制的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總體欠佳,以過度捕撈為代表的對海洋物種的過度利用而直接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甚至物種滅絕問題十分嚴峻。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近海漁場的底層和近底層傳統經濟魚類已經嚴重衰退和枯竭。
  • 1/3 的魚類正被人過度捕撈,而同時撈上來的又有 1/3 被丟棄 | 好奇...
    報廢率高、過度捕撈——關係到全球幾十億人營養和飲食、約 8 億人(直接及間接)收入來源的海洋和內陸漁業(包括野生捕撈及水產養殖業)危機不少。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期發布的《全球漁業及水產養殖業報告 2018》,全球有 1/3 的魚群(fish stock)有過度捕撈的問題;另外全球 35% 捕撈的水產品被丟棄。
  • 近海漁業資源因過度捕撈等衰退 今年出海或虧損
    陳雪忠說道,再加上灘涂因圍海造地而消失,上述因素都對近海漁業資源造成威脅。  提前一個多月開漁的南海海區也不容樂觀。廣東省一位從事近岸捕撈的船長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本地許多傳統漁場已經滅絕了,四大魚種(馬鮫魚、帶魚、大黃魚、小黃魚)的數量已經急劇減少。
  • 土耳其因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等問題 漁業資源開始萎縮
    土耳其因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等問題 漁業資源開始萎縮2014-02-12 11:5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路透中文網        瀏覽量: 2345 次 我要評論 路透伊斯坦堡2月10日(記者&nbspAli&nbspMorrow)&nbsp-「魚餅!魚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