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捕撈
「過度捕撈」是指人類的捕魚活動導致海洋中生存的某種魚類種群不足以繁殖並補充種群數量。現代漁業捕獲的海洋生物已經超過生態系統能夠平衡彌補的數量,結果使整個海洋系統生態退化。浩瀚的海洋為生物生長提供了最廣闊的空間。人類自古就開始的漁獵生活。到今天已經被大規模的工業化漁業生產取代了。人類在向海洋進軍的過程中對海洋的索取越來越多。當人類的索取超過了海洋能夠負載的限度時,海洋的漁業資源就開始逐漸萎縮,最終走向滅絕的結果。近年來,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世界漁業生產的發展速度很快,很多漁區產生了過量捕魚的現象。
一個例子可以說明過度捕撈對社會經濟造成的嚴重後果:1992年,加拿大紐芬蘭島的漁業完全崩潰,漁民在整個捕魚季沒有抓到一條鱈魚。這是當地漁業部門縱容過度捕撈的後果。這一情況導致4萬人失業,整個地區的經濟衰落。
除了過度捕撈,不加選擇進行捕撈的「連帶殺傷」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現代漁業的專業性很強,每次捕魚都有一兩個「目標物種」,但很多原本不是目標的物種被一同捕撈上來,其中大部分在分揀過程中陸續死亡。有時候,受到這種「連帶傷害」的其他生物,在捕撈所獲中會超過總重的80%。
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在捕魚方面效果顯著。但是許多海洋科學家擔心,今天的過度捕魚正把許多物種推向滅絕的邊緣,有些時候,魚量已經達到或超出捕撈量。最高捕撈量(MSY),是指在不影響魚類未來數量的情況下可以捕捉的最大數量。國家海洋漁業服務中心估計,45%的主要用於投放市場的魚種已經捕撈過度。在這些被捕撈過度的物種裡,有些數量已經減少到原有數量的10%。
對所有種類的魚來說,過度捕撈的結果是多方面而且深遠的。當一種魚瀕臨滅絕時,至當數量開始大大減少的時候,魚類生物鏈中的所有生物都會遭受影響並發生變化。被過度捕撈的生物,可能會引發其他動物的增殖或其他種種問題。另一方面,以那些被過度捕撈的生物為食的動物們很可能就會餓死。食物鏈中一種或兩種魚類的損失,就會擾亂整條食物鏈,同時妨礙能量的正常流動。
過度捕撈不是中國特色,而是71%的地球面臨的最大威脅!
海洋廣闊無際,資源取之不盡?數個世紀前,科學家是這樣想的。但很遺憾,一連串非法捕魚、誤捕、濫捕、肆意破壞魚類棲息地,已經改變海洋的命運。
看完以下 12個事實,恐怕沒有人能笑得出來。
1、由1950年開始,因為過度捕魚,全世界 1/4漁業已經崩潰。
2、2.77%海洋魚類資源已經完全枯竭、遭受過度開發、減少或復甦緩慢。
3、1992年,加拿大紐芬蘭的鱈魚漁業崩潰,40,000人因而失業。當地漁業至今仍尚未恢復。(好在有所好轉)
4、科學家估計,全球 90%的大型魚類已在海洋絕跡。其中包括許多吞拿魚、鯊魚、大比目魚、石斑和其他生態系統頂端的捕食者。失去牠們,我們也失去維持生態平衡的好幫手。
5、全世界共有 350萬艘漁船,但當中僅佔1.7%的巨型工業漁船,每年竟捕獲全球近 60%的魚獲。
6、單單在印度洋,圍網漁船使用的人工集魚器,每年就殺死 100萬條鯊魚。
7、每年,全球船隊收到大約 300億美元的政府津貼,大部分給予大規模工業化漁業。
8、工業化捕魚船隊每年平均殺害及丟棄約2700萬噸的魚,相當於全年 1/4的漁獲。在街市買 1公斤蝦,背後可能潛藏超過 10公斤的熱帶海洋生物的犧牲。
9、拖網捕魚利用漁網高速沿著海底拖行,會破壞脆弱的珊瑚及海床,令魚類失去棲息地。
10、全球每年因非法漁業損失超過 200億美元,當中大多牽涉歐美和亞洲的漁船。據聯合國估計,非洲國家索馬利亞(Somalia)和幾內亞(Guinea)每年就分別損失約 3億及 1億美元。
11、在印度洋的克羅澤群島、愛德華王子島和馬裡恩島,小鱗犬牙南極魚(通常為智利鱸魚)因有利可圖而被大量捕撈,結束在短短兩年滅絕。
12、全球已知 24種信天翁中,20種在南冰洋生活的都正面臨存活危機,其中兩種更屬極度瀕危物種。科學家估計,僅在 1997年,非法捕魚已在南冰洋殺害超過 100,000隻信天翁和海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