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蠡幫助越王勾踐復國之後,急流勇退,隱姓埋名,經商去了。他在經商中發現,人們在市場買賣東西都是用眼睛估堆兒,很難做到公平交易,便想創造一種測定貨物重量的工具。
一天,範蠡經商回家,在路上偶然看見一個農夫從並裡汲水,方法極是巧妙:井邊豎一高高的木樁,一橫木綁在木樁頂端;橫木的一頭兒吊木桶,另一頭兒系石塊,此上彼下,輕便省力。範蠡頓受啟發, 回家仿照著做了一桿秤:用一根細直的木棍兒,一頭兒鑽上小孔,小孔系上麻繩,用手來掂;細木一頭兒拴上吊盤,裝盛貨物,一 頭兒系鵝卵石為砣;鵝卵石移得離繩越遠,吊起的貨物就越多。秤做出來了,一頭兒掛的貨物多,鵝卵石就要移得遠,才能平衡,他覺得必須在細木上刻出標記才行。但用什麼東西做標記呢?他苦苦思索了幾個月,仍然不得要領。
一天夜裡,範蠡出外小解,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星宿,突發奇想,便用南鬥六星和北鬥七星做標記,一顆星一兩重, 十三顆星是一斤。從此, 市場上便有了統一計量的工具——秤。
但時間一長,範蠡發現有些心術不正的商人,賣東西時缺斤少兩,坑害百姓。如何杜絕奸商的惡行呢?範蠡又是一番苦思冥想, 終於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為紅木嵌金星,在南鬥六星和北鬥七星之外,再加福、祿、壽三星,十六兩為斤。範蠡以此告誠同行:作為商人,必須光明正大,不能賺黑心錢。他說:「經商者若欺人一兩,則失去福氣(幸福);欺人二兩,則後人永不得『俸祿'(做不了官);欺人三兩,則折損『陽壽'(短命)!」 就這樣,秤一代代流傳下來,一直沿用到今天。 據史料對照,範蠡發明的秤比羅馬大秤還早二百多年呢。
本篇文章的內容老張就分享到這裡了哦,大家是不是還沒有看夠呢?哈哈,老張也覺得還沒分享夠,每天能為大家分享有趣文章也是老張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大家也可以看看老張其他的文章,同樣是非常棒的哦,大家有什麼看法或者意見的話可以評論或者私信給老張,老張一定會吸取大家的建議改正的,感謝大家的支持,老張一定會多多努力的!大家覺得文章比較棒的話記得分享給自己身邊的朋友哦!老張不定時更新一起讀歷史,奇聞,驚奇,神秘事件。歡迎留言、轉發、收藏,如果你也熱愛生活,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