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據記者調查,蘇州一些價格便宜的小吃店常常使用低價的肉餡,這些肉餡的原料都是些處理下來的邊角料和淋巴肉,肉販將這些「淋巴肉」再加上蔥蒜佐料等加工成肉餡,然後賣給小吃店、包子店等,這些肉餡成本只需兩塊多。
市民:看了肉餡加工噁心得幾天不想吃肉
「用那樣的肉餡,包成包子和水餃賣給顧客,真是太缺德太昧良心了。」談起自己的市場走訪,張先生發出了如上嘆息。張先生告訴記者,剛開始親戚跟他說市場裡的肉餡一斤只有兩三元時,他怎麼也都不信,因為現在市場裡,最便宜豬肉每斤都要10元左右,稍微好點的,更要十幾元二十多一斤。不過,當他和親戚以包子店老闆名義,來到批發市場一番打探後,了解到的情況真是令人觸目驚心。
張先生說,剛開始,他們還以為,經銷那些便宜肉餡的商家只是個別行為,卻不料,在長江路批發市場裡,幾乎絕大多數經銷豬肉的肉攤都有便宜的肉餡賣。一般開價三元一斤,如果是老顧客,或者購買量較多,那麼只要兩塊多一斤。說是肉餡,可那「都是些什麼肉啊!根本不能吃啊!」張先生說,根據他掌握的情況,賣肉的攤主,每天都會將一些邊角料、淋巴肉收集到一起,然後集中起來,放在自家冷庫裡。如果有顧客需要,那麼這些肉便會以極其便宜的價格出售。如果不是自己親眼所見,他怎麼也不會想到那樣的肉,最後會被加工成食品走上餐桌。「去看完肉餡加工後,我連續好幾天噁心得都不想吃肉。」
暗訪:兩塊多一斤的肉餡
幾乎家家在賣
張先生反映的情況是否屬實?市場上真的會有如此便宜的肉餡?帶著疑問,記者於前天下午,來到了長江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進行暗訪。記者首先來到了肉品銷售的二區,在一家肉攤上,擺放了腿肉、排骨等各種肉品。見記者到來,老闆娘非常熱情地招呼記者。記者了解到,肉攤上的肉,最便宜的也在10元一斤。當記者表示,是否有便宜的肉賣時,老闆娘反問記者,想要便宜的肉什麼用途。「我們剛開了一家小吃店,要包點包子、水餃賣。」聽記者這麼一說,老闆娘立刻心領神會,表示店裡有加工肉餡的便宜肉。談起價格,老闆娘開出了3元一斤的報價。當記者提出要看看是什麼肉時,老闆娘爽快地打開了冷庫大門,在冷庫裡,擺放了不少塑料盒,裡面盛放著已冰凍好的一大塊肉。不過再仔細一看,這些肉不是一整塊,而是一塊塊碎肉冰凍而成,一些血淋淋的淋巴結清晰可見。這樣的肉,顧客會不會吃出來?面對記者的好奇,老闆娘表示,肯定不會。「在我這裡批發的多著呢!都是包包子、包餛飩做生煎的,裡面多放點蔥姜,根本吃不出來。」最後,老闆娘表示,如果記者每次買的量夠多,那麼可優惠到兩塊五一斤。
隨後,記者又對二區、三區的別的肉店進行了暗訪,結果發現,這些肉店,也都同時有廉價肉在銷售。面對記者,這些店主也都直言不諱,那些肉是處理下來的邊角料和淋巴肉,扔了可惜,只能便宜賣用來加工肉餡。得知記者要買這些肉餡回去加工包子時,一些店主還向記者傳授「秘訣」:如果擔心顧客口感不好,可以按10斤便宜肉加一斤好肉的比例來搭配下,那樣顧客說啥也吃不出了。記者一圈走訪下來,發現這些肉店經銷的便宜肉餡,價格也都相對統一,每斤價格在兩塊五到三塊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