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安全實驗室聯合浙江大學任奎教授團隊發布《人工智慧安全...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摘要:學界和業界共同視角全方位闡述AI安全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當代生活中,服務於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已不是陌生的技術名詞。在國家戰略層面,AI已成為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和產業變革機遇的重要引擎。在AI推動社會經濟各個領域從數位化、信息化向智能化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潛在的安全性威脅。對AI安全的前瞻性研究與布局,已是近年來學術界和工業界越發重視的課題。

近期,螞蟻安全天塹實驗室聯合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學院院長任奎教授團隊,共同頒布了《人工智慧安全白皮書(2020)》,從學界、業界的共同視角全方位闡述人工智慧安全。該白皮書耗費近一年時間研究撰寫完成,完整版篇幅將近6萬字。

螞蟻安全天塹實驗室負責人劉焱介紹,此次《人工智慧安全白皮書(2020)》的編寫聚焦於AI技術中模型、數據與承載系統的安全問題,首先介紹了AI模型、數據與承載系統面臨的安全威脅,然後逐一介紹針對這些威脅的防禦技術,最後面向未來AI安全技術的發展趨勢,提出AI應用的一站式安全解決方案——AI模型安全開發生命周期(AI SDL)

螞蟻集團副總裁韋韜表示,「AI是數字新基建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AI技術還面臨著很多的挑戰。比如今天的深度學習,就像一個有特異功能的孩子,有些事情做的非常好,比大人還好。但是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突然就不高興了,不做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可能為了一顆糖果就被騙了。目前各行各業都在大力推廣AI的應用,但同時也要對AI技術所面臨的挑戰和風險有著清醒的認知。本次白皮書的發布,系統性地總結了學術界與工業界對AI 安全與隱私保護技術的相關研究成果,希望能成為AI安全領域研究的重要參考,為推動行業共同應對AI技術所面臨的安全與隱私威脅,貢獻一份力量。

《人工智慧安全白皮書(2020)》也是「浙江大學-螞蟻集團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實驗」的研究成果之一。2019年,螞蟻集團與浙江大學合作共建的「浙江大學-螞蟻金服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實驗室」,共同研究數字金融面臨的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聯合推進前沿科技研究,聚焦安全多方計算、可信環境、數據安全等領域,探索新技術在大數據場景下的安全用,推動產學研協同和成果創新,培養適應未來需要的實踐人才。

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表示,「AI安全的命題是國家人工智慧戰略背景下的長期命題,推動AI安全技術的切實發展,需要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緊密合作。此次與螞蟻安全實驗室共同研究並發布AI安全白皮書(2020),正是學術界與工業界攜手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實踐,希望這本白皮書的研究成果對學界和各行各業的AI安全工作都能有借鑑意義。」

螞蟻安全天塹實驗室

螞蟻安全天塹實驗室隸屬於螞蟻安全九大實驗室之一。螞蟻安全天塹實驗室致力於AI安全與隱私保護領域的研究、技術突破和人才培育,並以用戶隱私保護為核心任務,打造螞蟻集團全球領先的信息安全能力。

相關焦點

  • 螞蟻安全實驗室與中科院聯合論文被AAAI-21收錄
    摘要:以創新的雙維度時序建模框架提升交易風險評估效率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頂級學術會議AAAI於近期公布了2021年會議的審稿結果,螞蟻安全天筭實驗室安全專家、安全機器智能團隊成員宋博文(花名千輕)與中科院計算所莊福振副研究員團隊的聯合研究論文《Modeling the Field Value Variations and Field
  • 螞蟻安全實驗室論文被人工智慧頂級學術會議AAAI-21收錄
    螞蟻安全實驗室在人工智慧頂級學術會議AAAI 2021中迎來雙喜臨門(603008,股吧)。螞蟻安全天筭實驗室、機器智能團隊端雲共享智能算法團隊成員申書恆(花名永巖),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的聯邦學習算法研究《STL-SGD:Speeding Up Local SGD with Stagewise Communication Period》成功被AAA1-21收錄。
  • 螞蟻安全實驗室與中科院聯合論文被AAAI-21收錄—中國經濟網
    摘要:以創新的雙維度時序建模框架提升交易風險評估效率  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頂級學術會議AAAI於近期公布了2021年會議的審稿結果,螞蟻安全天筭實驗室安全專家、安全機器智能團隊成員宋博文(花名千輕)與中科院計算所莊福振副研究員團隊的聯合研究論文《Modeling the Field Value Variations and Field Interactions
  • 螞蟻安全實驗室論文被人工智慧頂級學術會議AAAI-21收錄—中國經濟網
    螞蟻安全實驗室論文被人工智慧頂級學術會議AAAI-21收錄 2020
  • 螞蟻集團與上海交大共同開設首個校企聯合《無線電安全》課程
    全國高校中首個校企聯合編制的《無線電安全》課程,登陸上海交大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開設了一門全新的課程——《無線電安全》,該課程由上海交大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和螞蟻安全實驗室聯合編制。說到課程創建初心,院長谷大武教授表示:」網絡安全領域的知識更新相當快,對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光大銀行與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籤約建設網絡安全聯合創新實驗室
    9月25日,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銀行)與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雲)舉行籤約儀式,雙方將聯合成立「中國光大銀行-阿里雲網絡安全聯合創新實驗室」。
  • AI安全大牛都來了!智能安全的話題引發學術界/產業界共同聚焦 |...
    本次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得到了深圳市寶安區政府的大力指導,是國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學術界、工業界及投資界三大領域的頂級交流盛會,旨在打造國內人工智慧領域最具實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臺。根據大會安排,6月30日迎來了仿生機器人專場,機器人行業應用專場,計算機視覺專場,智能安全專場,金融科技專場等專場。
  • 新冠病毒與生物安全實驗室探討--蘇州大學醫學部張樂帥教授
    生物安全實驗室等級劃分又是怎樣的?本文,來自蘇州大學醫學部的張樂帥教授將進行相應分享與闡述。2002年及2005年分獲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化學學士及碩士學位,並於中科院上海生化細胞所聯合碩士培養;後赴美學習,2010年獲美國北卡州立大學博士學位;2010-2012年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開展藥物毒理學研究,並參加進行藥審培訓;2012年起於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擔任研究助理教授,開展食品毒理學、納米毒理學研究;2014年聘為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教授。
  • 《海豚數據科學實驗室》迎來浙江大學的結業生!
    由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與杭州睿數科技(海豚數據科學實驗室)聯合舉辦的《海豚大數據競賽暨數據科學訓練營  本次《數據科學基礎訓練營》由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與杭州睿數科技(海豚數據科學實驗室)共同舉辦,從全院眾多報名學生中挑選出了50人,涉及自動化
  • 手機計步軟體有安全漏洞,加速度傳感器竟成「竊聽器」
    但是近日,在國際四大信息安全會議之一的「網絡與分布式系統安全會議」上,一項來自浙江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多倫多大學學者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部分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不知情且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來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
  • 浙江中醫藥大學-早稻田大學「中醫大數據智慧健康聯合實驗室」揭牌
    近日,浙江中醫藥大學-早稻田大學「中醫大數據智慧健康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舉行。浙江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郭清、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副處長蔣劍鋒、人文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許才明、早稻田大學副校長弦間正彥、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學術院院長藤本浩志、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學術院副院長金群、早稻田大學人類綜合研究中心主任扇原淳等出席了揭牌儀式。郭清和藤本浩志共同為「中醫大數據智慧健康聯合實驗室」揭牌。
  • 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成功研製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計算機
    澎湃新聞記者 喻琰 通訊員 柯溢能 吳雅蘭9月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浙江大學獲悉,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成功了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
  • 同濟大學智能環境團隊研發成功先進方艙生物安全實驗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醫院實驗室、生物安全實驗室是與SARS-CoV-2病毒搏鬥的主戰場,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科學、安全、高效運行是戰勝病毒的基礎。方艙生物安全實驗室是一類平戰結合、快速滿足工作要求的關鍵裝備,模塊化、裝配式移動實驗室是先進設計和先進生產技術的應用,特別對SARS-CoV-2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檢測是非常必要。
  • 浙大教授爆料:蘋果手機暗藏「竊聽器」!消費者如何保障個人隱私
    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研究發現:手機加速器是一種基於深度學習加速度傳感器信號的新型「側信道」智慧型手機竊聽攻擊方法。「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不知情、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
  • 澳門大學與中科院共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實驗室
    澳門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人工智慧與機器人聯合實驗室成立典禮暨聯合研討會在澳門大學舉辦。【 圖片來源:澳大UM  所有者:澳大UM官微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果,澳門大學也在此領域具備良好的基礎。
  • 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成功研製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本文來源:浙江大學 9 月 1 日,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杭州召開。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院士出席並講話。他表示,人工智慧浪潮正加快智能增強時代的到來,類腦計算機將成為未來計算的主要形態和重要平臺,將在模擬腦功能、高效實現 AI 算法、提升計算能力等方面發揮重要的獨特作用。
  • 2017先知創新大會:尋找改變行業發展的中國原創安全技術
    如何靜悄悄的用別人的帳戶為我買東西議題:基於模擬態技術的物聯網感知安全演講嘉賓:徐文淵 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博導, 浙江大學系統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雷鋒網此前也對這個團隊進行過報導鸚鵡用 Echo 購物成功?浙大「海豚攻擊」不服。一般來講,人耳可以聽到的聲音在20至20000赫茲之間,而徐文淵團隊發起的語音攻擊,用的是20000至40000赫茲的超聲波語音指令。它像海豚的叫聲一樣,人耳是聽不見的。
  • 《人工智慧與國家安全:人工智慧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報告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發布《人工智慧與國家安全:人工智慧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報告,從人工智慧應用的概念框架、投資、採納、管理和國際發展態勢(包括俄、中、法、德等約15個國家組織)等方面研究人工智慧的發展現狀、人工智慧健康發展所需的關鍵因素,以及人工智慧成功融入國家安全體系應採取的步驟。
  • 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打造「超級智囊團」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沈昌祥、方濱興、廖湘科,中國科學院院士馮登國,中國仿真學會原副理事長胡曉峰教授,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安全專委會榮譽主任嚴明研究員等32位來自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受聘為實驗室技術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委員,成為實驗室建設和發展的「超級智囊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