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智能環境團隊研發成功先進方艙生物安全實驗室

2020-11-14 裝配建築


以智能製造支撐智能建造 用科技為防疫勇士鑄盾


同濟大學智能環境團隊研製成功

先進方艙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


202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全世界面臨著SARS-CoV-2病毒肆虐的嚴重考驗,在這場應對疫情的工作中,廣大醫護人員和科技工作者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阻擊疫情的「中國速度」、」中國經驗「得到了世界認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醫院實驗室、生物安全實驗室是與SARS-CoV-2病毒搏鬥的主戰場,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科學、安全、高效運行是戰勝病毒的基礎。方艙生物安全實驗室是一類平戰結合、快速滿足工作要求的關鍵裝備,模塊化、裝配式移動實驗室是先進設計和先進生產技術的應用,特別對SARS-CoV-2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檢測是非常必要


同濟大學作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正在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之列。在疫情期間為同濟大學對意合作夥伴、附屬醫院等地捐贈物資,建立了深厚友誼,為抗擊全球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目前,同濟大學國家土建結構預製裝配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智能環境團隊研發成功先進方艙生物安全實驗室。該方艙滿足相關國際、中國標準,技術新穎、實用。採用模塊化、裝配式設計,高度集成水、電、風、設備等專業;箱體內配備照明、紫外線燈、小型消毒裝備、臺櫃、設備、冰箱等;空調機組、送排風系統在箱體內一體成型。運輸到現場只需要平整場地,必要水電對接即可完成安裝使用;也可作為車載移動式實驗室應用。

其突出特點是拓展性、組合性極強,根據選用的檢測設備,可採用一個艙或若干艙組合,既可實現傳統PCR實驗室四個功能區:試劑準備區、樣本製備區、核酸擴增區和產物分析區,又可滿足採用自動核酸分析系統的用戶需求,精準對接現場檢測需求,效率高,成本合適。在方艙內,根據需要設置獨立通風控制空間,也可裝IVC,成為ABSL-2實驗室。達到加強型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P2+)的要求。也可以滿足各領域\行業(環境、食品、地質、農林、生物、醫藥等)的採樣車、監測\檢測車等。最優型方艙(9米長)能夠實現逾10,000人次/天的核酸檢測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作為中國科學實驗室環境控制研究的燈塔團隊,同濟大學智能環境團隊在中國科學實驗室的規劃、設計、建造、運維管理等學術領域長期保持著卓越的持續領導力:確立了榮譽責任眼界胸懷核心價值觀和創新引領權威快速路線;跟蹤現代實驗室的科學規劃、設計、建設、運維、測評等相關的國內外最新理論和技術,關注實驗室的先進設備和科學儀器進展,聚焦實驗室功能、職業健康、安全、綠色、節能環保、智能互聯等理念和技術的集成、優化和實現,注重搭建集管理部門、設計建設、實驗室、供應商等的交流和溝通平臺,為中國創新發展模式提供實驗室理論和技術支撐。

歷經陳沛霖、李強民、沈晉明等著名教授的積累與傳承,目前該團隊領導人劉東在同濟大學學習工作了33年,他長期從事智能環境(科學實驗室+先進農業)和能效提升(環境與能源的數位化+先進儲能)教育研究工作,有著極強的責任心、深厚學術積澱、積極進取精神、開放合作思想和豐富國際合作經驗。他也曾長期擔任中意學院常務副院長、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教學副院長;同濟大學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通風空調燃氣及熱工檢測實驗室執行主任。

該團隊正在積極參與構建中國實驗室建設管理的技術體系,主/參編國際、國內實驗室規劃、設計、建造及運維的相關標準、規範、著作等。目前主編國家標準圖集《實驗室通風系統設計與安裝》、《方艙核酸檢測生物安全實驗室通用技術要求》、《化學實驗室建設與發展報告》、《上海市高校實驗室環境控制及能效提升技術導則》、《暖通空調設計手冊》(第三冊 17章-實驗室);參編《工業建築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通用技術規範》、《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與發展報告》、《化工實驗室化驗室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等。作為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安全生產工作委員會的成員,正在按照分工積極負責構建中國的實驗室安全體系;任中華預防醫學會衛生工程委員會實驗室環境控制學組組長;參與組建了中國實驗動物設施行業協會;積極支持參與《國際實驗室建設與測評》期刊建設。發起並組織領導了科學實驗室環境控制技術論壇(2013-2019)、中國教育實驗室環境與安全論壇(2018,2019),首屆國際職業健康論壇暨第三屆中美職業衛生國際研討會之實驗室分會場;任2020年中國國際實驗室規劃建設與管理大會學術總顧問。積極拓展國際合作,長期與 ISO/TC142、ASHRAE、CEN、SFFA等進行交流與合作。


相關焦點

  • 同濟聯合出品!再登《自然》,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又「火」了
    氣膜版「火眼」核酸檢測實驗室,是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與華大基因、上海易託邦聯合設計研發的可移動充氣式P2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於4月3日在深圳國家基因庫首次亮相,10天後即在技術上升級至2.0版本,5月1日以萬人通量3.0版火速支援哈爾濱。
  • 探討後疫情時代城市應急管理與生物安全體系建設
    >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4月13日,二十餘位專家學者齊聚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探討「後疫情時代城市應急管理與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此次出動了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馳援武漢,隨隊的10輛救援車和25頂帳篷,解決了武漢方艙醫院——東西湖方艙醫院的神經中樞和指揮系統問題;在武漢,我們的管理、治療都為方艙醫院的運行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我們深知最終戰勝疫情還得靠科技創新,最近幾個月,我們組織科研團隊在疫苗研發、檢測試劑、幹細胞治療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 「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交付浦東機場
    中新網上海8月7日電 (許婧 鄭瑩瑩)上海應急科技攻關項目「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7日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正式交付。實驗室正式啟用後,可支持在浦東機場開展隨到隨檢,與原先送至市區實驗室相比,可節約2小時的等待時間。
  • 深圳8所大學+超20家實驗室終於出手!又一大批科研成果、重大項目...
    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吳奕光博士在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向湖北省相關醫院捐贈了兩批共數千支(瓶)由其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型創面修護及防護產品,用科技力量為一線醫護人員送去關懷保護。  為此,深圳技術大學科研團隊緊急自主研發了一款紅外熱像測溫儀,並已在校園裡使用,成為校園防疫的一道重要防線。  據了解,該測溫儀為深圳技術大學機器視覺研究所古樂野教授團隊針對疫情自主研發的。古樂野教授團隊在多年圖像研究的基礎上,對項目進行全面分析,在短時間內完成紅外熱像測溫儀的原理和方案設計、圖紙設計、物料採購以及裝置組裝等工作。
  • 移動式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亮相
    近日,一種可移動的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相繼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第十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上亮相。該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設置試劑準備室、樣本製備室、核酸檢測室三個主檢測功能區,集成最新實驗室儀器設備,單套方艙檢測通量最高可達到2萬份/天,混檢時可達10-20萬份/天。而且,複製性強、靈活性高,艙體落地即可投入使用,無場地限制要求。
  • 海爾生物:可以為用戶提供PCR實驗室、P2實驗室、移動方艙等成套方案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7月7日訊,有投資者向海爾生物提問, 董秘好,貴公司公眾號發布了「海爾P2+方艙移動生物檢測站在前線上崗」的新聞,請問這能否說明貴公司主營範圍的擴大,由低溫醫療器械擴展到「P2實驗室」
  • 蘭州移動方艙檢測實驗室運營
    10月15日,甘肅省臨床檢驗中心專家組成員對安寧區萬裡醫院新建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移動方艙PCR實驗室進行現場評估、審核和驗收, 標誌著蘭州市首家移動方艙PCR實驗室正式投入運營。 專家組對萬裡醫院移動方艙PCR實驗室給予充分肯定,一致認為移動方艙PCR實驗室設置合理、設備先進,檢測結果符合標準,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
  • 國內首個移動PCR方艙實驗室 單艙日核酸檢測量超3萬例
    ,集結了國內最優秀的設計研發團隊和行業資源優勢,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攻關和反覆測試,今年5月成功打造出了一款獨立性強、機動性高、完全符合國家核酸檢測標準的全新TMOON移動PCR方艙實驗室,達到了P2+水準。
  •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程黎明教授團隊獲2019年度...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程黎明教授團隊獲2019年度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2019-12-27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濟大學:推進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讓學術之光照亮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徵程
    近日,嫦娥五號任務再次成功實現月面軟著陸,凝聚著無數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其中也凝結著同濟大學航天測繪遙感與深空探測研究團隊的重要科學技術貢獻。五年來,同濟大學學者在城市建設和有機更新、防災減災、深空探測、深海探索、交通運輸、綠色環保、精密製造、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的一批具世界先進水平的基礎研究原創成果接連湧現,產出數量和質量持續提升
  • 檢測進口冷鏈食品,南醫大推出移動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的新型研發機構—南京昂科利醫藥科技創新研究院,針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推出了移動PCR方艙實驗室
  • 「移動式一體化生物安全方艙」亮相廣州南沙港區
    中新網廣州12月15日電 (蔡敏婕 鄒井棋)廣州港集團15日稱,為滿足國際重點航線疫情防控要求,在廣州海關指導下,廣州港集團統籌南沙港區碼頭公司引進「移動式一體化生物安全方艙」,廣州港南沙港區成為繼白雲機場、珠江電廠後,廣州關區內第三個使用方艙的場所。
  • 同濟大學發布「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 將全力推進優秀科研...
    作為同濟大學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又一實際行動,今年7月,同濟大學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的科技成果」評選活動正式啟動,面向各學院、附屬醫院及學校控股所屬公司的科研團隊或人員開展。11月,來自政府、行業、投資、專業技術等領域的40餘位專家和學者,對科技成果進行了初次評選,25項成果脫穎而出。
  • 帶您「雲」參觀同濟大學現代化力學實驗室
    而力學中心佔地面積最大的實驗室,是同濟大學與天氏歐森測試設備(Tinius Olsen)聯合創立的靜態力學實驗室。本著建設既能「滿足學生日常學習實踐需求」,又能「達到國際實驗室技術水平」來滿足科研需求的初衷,2019年5月,同濟大學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與天氏歐森籤署了實驗室共建協議,2020年金秋,實驗室改造與設備安裝調試完成,煥然一新的"同濟大學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與天氏歐森測試設備公司聯合力學實驗室"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這個高水準的現代化實驗室,究竟長什麼樣?
  • 中國航天科工新一代「P2+方艙移動生物檢測實驗室」馳援新疆
    微科普P2+方艙移動生物檢測實驗室家門口做核酸檢測作為系統級公共衛生安全應急裝備,航天江南所屬蘇州江南公司研製的P2+方艙移動生物檢測實驗室具有負壓防護、快速機動、多場景使用等特點,可以用於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涉及的生物因子現場偵檢,以及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中現場臨床
  • 同濟在武漢方艙醫院舉辦了一場特別的主題團課!
    ……2月25日下午3時,以「凝聚青春正能量,眾志成城抗疫情」為主題的同濟大學特別主題團課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開講,主講人是正奮戰在方艙醫院醫療救治一線的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暨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隊員們。同濟大學等滬上高校約20萬青年學子通過bilibili視頻網站在線聽課,並與前方醫療隊員們互動,送上由衷的敬意與溫暖的祝福。在直播正式開始前,一條條溫暖的彈幕就一次次刷屏。
  • 航天科工新一代「P2+方艙移動生物檢測實驗室」馳援新疆
    ,航天江南所屬蘇州江南公司研製的「P2+方艙移動生物檢測實驗室」具有負壓防護、快速機動、多場景使用等特點,可以用於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涉及的生物因子現場偵檢,以及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中現場臨床、環境、水源、食品的病原學和衛生學指標檢測,也可以用於大型集會現場生物安全偵檢,是一個安全、快速、高效的檢測「多面手」。
  • 國內首款新冠核酸檢測專用「P2+移動方艙」實驗室在日照建成
    國內首款新冠核酸檢測專用「P2+移動方艙」實驗室,日前在日照三奇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建成。  這款移動方艙實驗室,由三個箱體組成,可以分開運輸、現場組裝。只要大型車輛能到達的平整地面,方艙就能在一天內安裝完成,在醫療機構和水運、航空等邊檢口岸快速建立專業核酸檢測、疫情防控能力,是國內同類產品中的首款專業版。
  • 海潤方艙移動式/模塊化PCR加強型實驗室在大同市第四人民醫院投用
    海潤方艙移動式/模塊化PCR加強型實驗室是重慶海潤集團針對新冠疫情緊急研發的2大系列10大抗疫防疫產品之一,整合了重慶海潤集團在專業醫院通風領域近20年的技術積累和運維經驗,通過獨有的新風層流控制系統,設置氣流梯度壓差,形成負壓環境,有效切斷病毒傳播,保障相關操作人員的安全。
  • 香港中文大學(CUHK)生物醫學工程學系(BME)先進生物光子成像實驗室誠招博士後
    、2)OCT, 光學,電子工程,物理學,計算機科學或其他緊密相關領域的背景、(3)在以下任何領域的研發經驗:儀器儀表,光學成像/顯微鏡,圖像處理和深度學習、(4)良好的學術發表記錄 工作經驗不限 招聘詳情成功的申請人將有機會參與開發(1)新穎的O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