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計步軟體有安全漏洞,加速度傳感器竟成「竊聽器」

2020-11-29 大洋網

加速度計,又稱加速度傳感器,目前在智慧型手機上被廣泛地應用,可以通過測量手機在各個方向上的「應力」來得出加速度,像手機中的計步器、「搖一搖」等許多功能都基於這些傳感器來實現。以往業界普遍認為其和個人隱私信息無關,因此在功能設置上,手機APP可以「無門檻」調用加速度計讀數或是獲取相應權限。

但是近日,在國際四大信息安全會議之一的「網絡與分布式系統安全會議」上,一項來自浙江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多倫多大學學者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部分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不知情且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來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

利用通話時的手機震動實現竊聽

「加速度傳感器是目前智慧型手機中最常見的一種嵌入式傳感器,它主要用於探測手機本身的移動,常見的應用場景包括移動檢測,步數統計和遊戲控制等。」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教授任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它之所以能被用來監聽電話,主要是由於聲音信號是一種由震動產生的、可以通過介質傳播的聲波,手機揚聲器發出的聲音會引起手機的震動,而加速度傳感器可以靈敏地感知這些震動,因此攻擊者可以通過它來捕捉手機震動進而破解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通過加速度傳感器竊聽語音的準確率有多高?「竊聽語音的準確率與具體的竊聽任務有關。根據我們的實驗結果,在關鍵字檢測任務中,這種竊聽攻擊識別用戶語音中所攜帶的關鍵字的平均準確率達到了90%。」任奎說,在實際攻擊中,攻擊者還可以結合上下文信息和實際語言中各個詞彙的使用頻率,進一步提升語音竊聽的準確率。

手機加速度計可以收集語音信息,這意味著攻擊者可以從用戶的手機中竊取多種隱私數據。「比如,攻擊者也許可以從語音信息中提取出用戶的家庭住址、信用卡信息、身份證號、用戶名密碼等一系列重要信息;通過竊聽手機地圖的語音導航系統,攻擊者也許能提取出一些跟位置有關的關鍵字,推斷出用戶目前的位置以及目的地;通過竊聽用戶手機播放的音樂和視頻,攻擊者可以推斷出用戶在這些方面的偏好。」任奎總結說,這種攻擊方式對用戶隱私安全具有很大威脅。

此外,任奎進一步強調,這種攻擊對場景並沒有特別的要求,無論手機用戶將手機放在桌子上還是拿在手中,「甚至邊使用手機邊走路,攻擊者都可以準確地識別出手機揚聲器所播放的語音信息。」

「傳感器數據」亟待重新審視

據了解,現行的法律法規對個人敏感信息的保護,主要是針對證件號碼、金融帳戶等具體的個人敏感信息。由於加速計數據本身並不屬於個人敏感信息,攻擊者可以利用計步軟體等必須用到加速計的APP「合理」地對加速計數據進行收集,因此採集加速計數據這種行為本身並不違法。這就意味著,這種攻擊方式目前仍處於法律法規的灰色地帶。「但使用或販賣分析出的個人敏感信息應該是違法的。」任奎說。

為有效防禦此類攻擊,任奎建議,首先應該從技術層面加大對行動裝置物理層安全的研究投入,了解各類傳感器的實際數據採集能力以及它們可能造成的隱私問題,對可能存在的各類攻擊做到心中有數。然後依此重新設計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中各類傳感器的權限使用機制,從技術的角度儘可能地降低數據被濫用的可能性。

此外,任奎還補充道:「我們應當從法律法規上細化對敏感信息的定義和使用規範。除了對證件號碼、銀行帳戶、通信記錄和內容等具體的個人敏感信息進行保護外,還應對可能包含這些信息的原始傳感器數據進行保護,規範和限制這類數據的採集和使用方式。」

那麼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目前有機會防止自己的手機被竊聽嗎?在任奎看來,各大手機廠商提出進一步解決方案之前,消費者能夠採取的最有效也最便捷的防禦方式,就是通過耳機來接聽電話或語音信息。手機中的加速計與耳機間存在著物理隔離,使其無法監測到耳機發出的震動,所以通過耳機播放的聲音是不會被這種攻擊竊聽的。

相關焦點

  • 手機加速度傳感器成「竊聽器」
    只有經過用戶允許,App才能收集手機麥克風、照相機、位置等敏感信息。但是「是否允許」真的能將手機的安全漏洞完全堵死嗎?在2月23日召開的國際四大信息安全會議之一的網絡與分布式系統安全會議上,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團隊帶來了一個令人心驚的消息。
  • 研究發現:手機加速度傳感器存在當「竊聽器」風險
    這一新攻擊路徑與技術的發現表明,手機在軟硬體方面的安全漏洞還需要得到更多關注。」3月11日,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及其團隊宣布研究發現「手機加速度計竊聽」問題——一種基於深度學習加速度傳感器信號的新型「側信道」手機竊聽攻擊方法。據悉,手機加速度計是智慧型手機中一種能夠測量加速度的傳感器。
  • 曝智慧型手機新安全漏洞 加速度傳感器為罪魁(全文)
    新華網10月15日電 據美國科技博客Gizmodo報導,有研究人員近日稱發現一種追蹤監控手機的新方法——通過加速度傳感器監控手機。這樣的說法聽上去可能有一些「陰謀論」,但據SFGate報導,斯坦福的安全研究專家Hristo Bojinov發現可以通過分析加速度傳感器向網際網路發送的數據來追蹤手機的位置。由於加速度傳感器在閒置時會向網際網路上發送數據,而網站只需要加入一行簡短的代碼便能夠捕捉到這些由加速度傳感器發送的數據。雖然發送的數據量很小,但已足以追蹤該手機的位置。
  • 黑客入侵智慧型手機新手法:聲波攻擊加速度傳感器!
    導讀說起黑客攻擊,大部分人首先會想到軟體和網絡通信層面的入侵,很少有人會注意到硬體傳感器也會遭受攻擊,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攻擊途徑竟然是無處不在的「聲波」。然而,最近美國密西根大學一項研究成功利用聲波攻擊了加速度傳感器,並且成功入侵智慧型手機和智能可穿戴設備Fitbit手環。
  • 手機是如何進行計步的?與我們普通玩的陀螺性質又有什麼關聯
    在2016年前後,手機計步普遍利用的是重力感應器。我們每走一步都會有振動產生,這個振動可以傳到手機上。而這個手機已經內置了重力感應器,它內部已經事先設定好了一系列的算法,手機每有振動一次,重力感應器只要感應到,就會認為人向前或者向後走了一步,顯示人體運動了一步。
  • 手機計步的原理你了解嗎?
    如果自欺欺人有用的話,那我就再買個手機。What?曾幾何時,在朋友圈最火的就是曬自己每天的走路步數,有些」步行達人「每天可以走上萬的步數。最初的時候大家會發現只要搖晃手機,上面記錄的數字就會增加,然而 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方法好像行不通了?
  • 黑客的物理攻擊 聲波攻擊加速度傳感器!
    然而,最近美國密西根大學一項研究成功利用聲波攻擊了加速度傳感器,並且成功入侵智慧型手機和智能可穿戴設備Fitbit手環。  第二,電路缺陷研究,正是由於電路缺陷,所以MEMS加速度傳感器和系統對於聲學入侵攻擊,才會存在安全漏洞。  第三,兩種軟體防禦方法,減輕MEMS加速度傳感器的安全風險。  密西根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和工程系的副教授 Kevin Fu 領導這一研究,團隊利用精準調諧的鈴聲,欺騙了不同型號的加速度傳感器。
  • 浙大教授爆料:蘋果手機暗藏「竊聽器」!消費者如何保障個人隱私
    手機加速器,可能大家都用過,是智慧型手機中一種能夠測量加速度的傳感器。能給手機加速,是不是感覺很贊?但有沒有想過手機加速器,正在竊聽你的數據,盜取你的個人信息?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研究發現:手機加速器是一種基於深度學習加速度傳感器信號的新型「側信道」智慧型手機竊聽攻擊方法。「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不知情、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
  • 加速度傳感器會成為竊聽的工具?
    單行科技 發表於 2020-03-28 09:41:26 手機加速度傳感器是一款智慧型手機中可以測量加速度的傳感器。在過去,人們認為手機加速度傳感器與個人信息沒有什麼聯繫。
  • 萬萬沒想到~原來手機上有這麼多傳感器
    如今,手機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的萬能工具,導航、計步、遊戲等等。實現這些功能,其實都是裝了一系列的傳感器,才讓手機更加便捷和智能~ 那麼手機中的傳感器應用,你知道幾個?
  • 加速度傳感器如何偷偷地威脅我們的隱私
    手機加速度傳感器是一款智慧型手機中可以測量加速度的傳感器。在過去,人們認為手機加速度傳感器與個人信息沒有什麼聯繫。因此,很多人大量地使用加速度傳感器。 但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帶領團隊研究了發現「加速度計竊聽」。這是一種基於深度學習加速度傳感器信號的新型「側信道」智慧型手機竊聽攻擊方法。
  • 買手機別總盯著跑分 這些傳感器同樣重要
    指紋傳感器指紋識別功能已經成為智慧型手機的標配,其作用是用於手機解鎖、文件加密、安全支付等場景下。目前手機指紋識別技術有兩種,一種是電容指紋傳感器,其原理是手指構成電容的一極,另一極是矽晶片陣列,通過人體帶有的微電場與電容傳感器間形成微電流,指紋的波峰波谷與感應器之間的距離形成電容高低差,從而描繪出指紋圖像。
  • 手機上的步數是怎麼計算出來的?答案在這
    智能手環和計步軟體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原來,計步器是依靠擺錘與金屬的接觸,才能記錄我們的步數,可是現在流行的智能手環和手機裡的計步軟體也是這個原理嗎?  廖勇解釋道:「現在的手機手環裡面,它一般是用一個非常小的晶片,叫三軸加速度傳感器。通過這個加速度傳感器,可以測量手機或者是手環在三個不同方向上的加速度。然後通過對這個加速度的值進行計算,就可以大概測出走路的步數。」  那麼,這種加速度傳感器是怎麼知道我們走路的步數呢?
  • 加速度傳感器的分類、工作原理與內部結構
    電容式加速度傳感器/電容式加速度計是對比較通用的加速度傳感器。在某些領域無可替代,如安全氣囊,手機行動裝置等。電容式加速度傳感器/電容式加速度計採用了微機電系統(MEMS)工藝,在大量生產時變得經濟,從而保證了較低的成本。  伺服式  伺服式加速度傳感器是一種閉環測試系統,具有動態性 能好、動態範圍大和線性度好等特點。
  • 天天曬自己走了多少步,微信計步的原理是什麼?
    原來,計步器是依靠擺錘與金屬的接觸,才能記錄我們的步數,可是現在流行的智能手環和手機裡的計步軟體也是這個原理嗎?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工程師廖勇:「現在的手機手環裡面,它一般是用一個非常小的晶片,叫三軸加速度傳感器,通過這個傳感器可以測量手機或者是手環在三個不同的方向上的加速度,然後通過這個加速度的值進行一些算法的運算,然後統計就可以知道大概可以測出來走路的步數。」
  • 堵住安全漏洞,別讓「海豚音」偷偷使喚你的手機
    堵住安全漏洞,別讓「海豚音」偷偷使喚你的手機  對著手機麥克風輕輕說一聲,手機就能自動播放音樂、撥打電話以及查找路線,人工智慧的語音識別技術讓手機、汽車、音響等設備「聽話」辦事,為人們帶來了諸多便利。然而,一種無聲的語音指令可能隱秘地控制語音助手。「它」對著你的手機下達命令,你聽不見,但手機已經開始默默執行操作。
  • 無線加速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分類介紹
    為了保證我們的安全和舒適度,做出了很多的努力。那麼大家知道無線加速度傳感器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無線加速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的7大應用場景三軸加速度傳感器的應用1、車身安全、控制及導航系統中的應用加速度傳感器已被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領域,主要集中在車身操控、安全系統和導航,典型的應用如汽車安全氣囊(Airbag
  • 手機遠程竊聽攻擊竟成真實案例!小心公共場所的免費未知Wi-Fi
    一端是手機靜靜擺在桌面上,顯示鎖屏狀態,另一端是50米開外的電腦上「麥克風權限」被摁下,手機周圍的說話內容被悄無聲息地錄下,存成錄音文檔……這一「竊聽風雲」式的電影場景,日前卻在北京網絡安全大會上真實上演。北京晚報記者了解到,手機遠程竊聽攻擊已成為近來生活中頻發的真實黑客攻擊案例。
  • 手機傳感器為何變成「黑客觸角」?
    生活中我們熟知的手機傳感器有很多種,傳感器的作用是使我們在前臺操作的更加方便流暢。近期,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一個安全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惡意JavaScript文件,能夠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在網站或App中悄悄進行加載,並通過各種手機傳感器來訪問並收集用戶手機中的數據,破解用戶的密碼或PIN碼。
  • 智慧型手機APP可利用內置加速度傳感器實現語音竊聽!隱私如何保護?
    沒有人會想到電影《竊聽風雲》中的情節會在你我的身上上演現實版: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毫不知情時,利用手機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且準確率達到90%。我們使用智慧型手機還有沒有隱私可言?有沒有有效的防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