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者聯盟系列大片,愛因斯坦牛頓主演,請欣賞

2020-12-06 騰訊網

牛頓1:經典力學的誕生

主演:艾薩克·牛頓友情出演:一顆蘋果

(圖片素材來源自 Super Science Friends)

劇情簡介:

1666年,經典力學的創始人,艾薩克·牛頓與一顆熟透的蘋果邂逅後,發現了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牛頓定律,展示了世間萬物遵循的大自然規律。

該電影主角的影響力堪稱穿越時空,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高中為止,物理課本中艾薩克·牛頓的出場率已經超過了其他所有物理學家的總和。

牛頓2:微積分之爭

主演:艾薩克·牛頓、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

劇情簡介:

牛頓的成就並不止力學,他在數學界同樣有著巨大的貢獻,還捲入了數學史上那樁最大公案:微積分之爭。

後世歷史認為,英國的艾薩克·牛頓與德國的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各自獨立發現了微積分,但在當時,驕傲的英國人不肯承認萊布尼茨的微積分體系,隨著兩國的民間和政府紛紛捲入,這場數學之爭的影響超過了百年。

物理學者聯盟1:

第一次波粒二象性戰爭

主演:艾薩克·牛頓、克裡斯蒂安·惠更斯

劇情簡介:

光的本質是什麼?這是個自古希臘時期就讓人著迷的問題,在17世紀時,這個問題引發了一場重要的爭論。

1638年,法國數學家皮埃爾·伽森荻提出,光是由大量堅硬粒子組成的,艾薩克·牛頓隨後對這個觀點進行了研究,並最終在1675年提出了光的「微粒說」。1678年,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公開表示反對,並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光的「波動說」。在當時的實驗條件下,兩種假說都能各自解釋一些狀況,但卻不能解釋所有狀況,這讓爭論陷入了僵局。

(圖片素材來源自TED-Ed)

但當時的牛頓擁有無與倫比的學術地位,這點讓他的「微粒說」有了更大的市場,使得「波動說」逐漸被人淡忘,第一次關於光的本質的爭論,也最終以微粒說獲勝收場。

蒸汽俠:工業革命

主演:詹姆斯·瓦特

劇情簡介:

年輕的學徒工瓦特,在機緣巧合之下獲得了一臺損壞的老式蒸汽機。在經過研究後,瓦特改進了這臺蒸汽機,發明了分離式冷凝器,讓機器的效率提升了幾倍,還極大的降低了蒸汽機的使用要求,最終成為了幾乎所有機器的動力源,為後續的工業革命提供了重要基礎,將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

電氣俠:男人的友誼

主演:麥可·法拉第、詹姆斯·麥克斯韋

劇情簡介:

蒸汽時代末期,環境破壞嚴重,蒸汽機的消耗和安全性也飽受質疑,人們開始對動力和能源有了更高的要求。

天才科學家法拉第攜電磁感應原理橫空出世,這一發現為電能向機械能的轉化提供了技術支持,他發明了歷史上第一臺發電機:圓盤發電機,還直接影響了另一位電磁學巨匠,詹姆斯·麥克斯韋建立了麥克斯韋方程組,二人合力引導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物理學者聯盟2:

第二次波粒二象性戰爭

主演:託馬斯·楊、詹姆斯·麥克斯韋、海因裡希·赫茲

(詹姆斯·麥克斯韋卡通形象)

劇情簡介:

隨著電磁學的發展,早在一個多世紀前就被定論的光的本質,又開始了第二次爭論。

進入19世紀後,隨著衍射現象的發現,光的「波動說」開始重新引起注意。託馬斯·楊利用「雙縫幹涉實驗」率先發難,指出衍射的光遵循波的疊加原理,鬆動了「微粒說」的根基,電磁學巨匠詹姆斯·麥克斯韋在電磁學上的研究指出,光是一種電磁波,這一觀點在當時得到了海因裡希·赫茲的實驗證明,波動說終於扳回了一城,獲得了勝利。

(圖片素材來源自TED-Ed)

愛因斯坦1:新時代

主演: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劇情簡介:

總算輪到這位世紀偉人出現了,愛因斯坦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假說,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更推動了量子力學的誕生,創立相對論,從邏輯思想上統一了經典物理學。他還提出了重要的質能方程,為人類打開了新能源的大門:核能。

量子護衛隊1:

經典物理學的黃昏

主演:馬克斯·普朗克、尼爾斯·玻爾、埃爾溫·薛丁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等

(大佬雲集,圖片素材來源自Physics Fun)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經典力學和經典電動力學在描述微觀系統時陷入了捉襟見肘的境地,物理學界迫切的需要一種新的力學理論,用於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

一大批有志的物理學家紛紛投入了這場研究,但空前盛大的陣容,卻也帶來了更多的不解和紛爭,1927年,在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上,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尼爾斯·玻爾兩人爆發了激烈的爭論,正式掀起了一場綿延至今的世紀之爭。

愛因斯坦:上帝不會擲骰子

玻爾:別告訴上帝該怎麼做

量子護衛隊2:哥本哈根學派

主演:馬克斯·普朗克、尼爾斯·玻爾、埃爾溫·薛丁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等

(圖片素材來源自Physics Fun)

劇情簡介:

1900年12月14日,馬克斯·普朗克在德國柏林發表論文,宣告了「量子」的誕生,量子力學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

在索爾維會議爆發後,物理學界圍繞著量子力學逐漸形成了三大陣營,分別是:

以玻爾為中心的哥本哈根學派;

以愛因斯坦為主導的哥本哈根反對派;

還有隻關注實驗數據的實驗派。

哥本哈根兩派圍繞著量子力學是否是完備的,波函數是否精準描述了單個體系的狀態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爭論,直到今天,仍然沒有完全結束。

(居裡夫人亂入)

愛因斯坦2:黑洞

主演:阿爾伯特·愛因斯

劇情簡介:

在量子物理逐漸完善後,人們發現,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存在一個真空解,這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就會產生奇異的現象,一切的物理規律都不復存在,也就是黑洞。

早在18世紀末,就曾有學者認為,牛頓的經典力學下,存在一種逃逸速度在光速以上的天體,這一觀點在第一次波粒二象性戰爭中幾經沉浮,不過一直沒什麼名頭。直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誕生,人們才開始重新對黑洞這個概念有了研究。雖然愛因斯坦本人一度認為黑洞就不可能存在,但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意識到黑洞存在的必然,當然,後面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黑洞不僅有,還被人拍下了照片。

物理學者聯盟3:

第三次波粒二象性戰爭

主演: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羅伯特·密立根、馬克思·波恩、卡爾·海森堡、尼爾斯·玻爾、德布羅意

劇情簡介:

時間來了20世紀,隨著物理學的發展,光的「微粒說」和「波動說」也進入了第三場爭論。在第二次戰爭中,「波動說」陣營幾乎已經取得了全面勝利,但愛伊斯坦通過光子這一概念,成功的開闢了另一個戰場:光不僅有波動性,也有粒子性質。

老牌的「波動說」陣營自然是兵強馬壯,可愛因斯坦這邊也有不少好手,眼看這又要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公案。直到1916年,一場實驗改變了局勢。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密立根通過實驗證實了愛因斯坦關於光電效應的理論,迫使物理學界承認,光除了波動性質以外,也具有粒子性質,既波粒二象性。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更在1924年提出了「物質波」的假說,認為一切物質都和光一樣,具有波粒二象性,徹底終結了這場持續近300年的紛爭。

以上是狂丸科學影業接下來的拍攝計劃,令人遺憾的是,本系列影片因製作成本極高,演員檔期極難協調,目前還沒有明確上映日期,大家可掃下方二維碼關注狂丸科學公眾號,第一時間接收影訊。

(文中圖片均來源自網絡,僅作交流學習使用)

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IPCSpCNV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1yIApZtLos 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78-RuVxd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PUi0I02Md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kNrMfLMO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9gKsOdrtpg&t=55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BgvHzppKk&t=4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1yIApZtLos

狂丸思維寶箱體驗版全新上線!

限時團購價僅需22.9元包郵

告別「一看就會一做就廢」

還能邊玩邊學

相關焦點

  • 【物理大師】牛頓VS愛因斯坦
    牛頓與愛因斯坦引言300年前,牛頓為物理學建立奠定了基礎;300年後,愛因斯坦將物理學帶到了巔峰。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同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智商:160左右智商比較,牛頓略勝一籌!
  • 「牛頓啊,請原諒我。」
    本文把時光倒推105年,1915年那一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有了相對論,我們才逐漸知道了黑洞這種東西。星際穿越在上面這張照片公布前,人們對黑洞印象最深的一幕,也是最接近真實黑洞的,來自科幻大片《星際穿越》。2020年8月至今,該片還在各大院線重映呢。
  • 牛頓啊,請原諒我
    本文把時光倒推105年,1915年那一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有了相對論,我們才逐漸知道了黑洞這種東西。星際穿越在上面這張照片公布前,人們對黑洞印象最深的一幕,也是最接近真實黑洞的,來自科幻大片《星際穿越》。
  • 麥克斯韋明明統一電磁學,為什麼看起來卻低愛因斯坦和牛頓一檔?
    在各種版本的物理學家排名中前三甲永遠都是牛頓、愛因斯坦和麥克斯韋,這足以說明他們的科學成就。前三甲中對於第一排名爭論比較多,但都是在牛頓和愛因斯坦之間產生,而麥克斯韋就穩坐第三名。個人認為歷史上前十名的物理學家應該是:愛因斯坦、牛頓、麥克斯韋、波爾、海森堡、伽利略、費曼、狄拉克、薛丁格、盧瑟福,如果在繼續往下排名大約在十五名之前會有楊振寧楊老的一席之地。問題中「看起來」三個字值得我們說一下,這些科學家的知名度和科學成就並不是百分之百對應的,我們就來用霍金舉一個例子。
  • 牛頓,愛因斯坦,他們的宇宙論至今起了什麼作用?
    關於科學宇宙學在科學界,宇宙學也被認為是物理宇宙學。這一領域人們的研究關心宇宙的起源,它的本質,和他隨著時間的演變。最早的宇宙學家只研究太陽系的物理力學,例如行星和恆星如何運動和相互作用。幾個理論被如亞里斯多德,薩摩斯的阿利斯塔克斯和託勒密等哲學家發展起來。
  • 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
    在所有尋找以太的努力都失敗以後,愛因斯坦出場了。圖3 不同慣性系測到的真空光速都是c,在小張看來,是小李運動著的火車沿運動方向縮短了(圖片來源:作者繪製)愛因斯坦拍著胸脯說,伽利略不敢保證我來做保證,無論力學還是電磁學,所有的物理定律在慣性系都一樣,無法區分,而真空光速在所有慣性參考系都是c。
  • 為什麼近代沒有出現像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的人?
    話說距離牛頓橫掃整個學術界已經過去了300多年,距離愛因斯坦叱吒物理學界已經過去100多年,這100多年來的科學家很少有進入到教材當中,很少有像前兩者的成就的,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覺得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知識存量。
  •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起源
    廣義相對論是建立在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之上的,而狹義相對論解決了19世紀理論物理學的一些最重大的困難。因此,為了闡明廣義相對論的意義和重要性,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19世紀物理學的情況,以了解愛因斯坦是如何意識到時間、空間和幾何學不是絕對的,而是取決於物理環境的。
  • 愛因斯坦比牛頓的「影響力」更大
    中青在線訊(楊保國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愛因斯坦和牛頓,誰的影響力更大?中國科大和復旦大學合作提出科學聲望(scientific fame)的測度方法,基於全球1.26億本圖書文獻大數據中科學家全名的詞頻分析,描繪出物理學家在人類歷史上聲望的興衰演變。
  • 「牛頓先生,請原諒我」
    第591篇,與你目睹遼闊之地 愛因斯坦在提出廣義相對論多年以後,曾寫下這樣的一句話:「牛頓先生,請原諒我。」這句話不但有尊敬,還有莫大的謙卑。從現在已經確認的事實來看,只有愛因斯坦才有這樣的資格,對牛頓說出上述的話語。
  • 牛頓的萬有引力深入人心,可為什麼愛因斯坦卻說引力並不存在?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地心說天文學算是人類文明中比較古老的一門學問了。四大文明和海洋文明都各自在這個領域取得巨大的成果。同時,當時的學者其實已經發現天體走的軌跡並不是完全的圓,但由於他們對於「天界完美」的信仰,還是用各種圓來套,這使得地球說成為極其複雜的一套理論。至於「天體會繞著地球轉」,當時認為天界都是由「以太」構成的,這種物質就會使得天體走出「圓」的軌跡。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後來,哥白尼首先對地心說提出了質疑,並提出了日心說模型。
  • 愛因斯坦到底比牛頓偉大在哪些方面?
    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和牛頓都是物理學的大咖級別人物,從時間上看牛頓在先愛因斯坦在後,但是從名氣上來看,似乎愛因斯坦更佔據上風,那麼愛因斯坦究竟比牛頓再哪些方面技高一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你要明白當我說愛因斯坦比牛頓更偉大,其實並不是否認牛頓做出的學術成果,相反小編認為牛頓也是人類智慧的代表,所以要比較出兩者誰更偉大其實很難,不過好在兩者所研究的對象範圍大致相似,因此才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牛頓研究的對象是啥?
  • 牛頓和愛因斯坦對科學界的作用是什麼?
    牛頓和愛因斯坦是人類中非常出彩的科學家,世界上有很多很多像他們一樣的科學家在苦苦的思考和追尋著宇宙的真相,牛頓和愛因斯坦無疑是最為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們的科學理論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推動了人類的科學文明的進程。
  • 牛頓和愛因斯坦battle,誰的名氣更大?
    獲得諾貝爾獎無疑是科學家至高無上的榮譽,人們也常常拿獲獎者與其他科學巨匠進行比較,比如17世紀的物理學大師牛頓和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愛因斯坦。前者是前者是經典力學的創立者,而後者是量子物理的奠基人。縱觀整個科學史,恐怕沒有哪個科學家像牛頓和愛因斯坦一樣光輝耀眼了。那麼牛頓和愛因斯坦兩者之間誰更有名氣呢?
  • 為何說牛頓比愛因斯坦更偉大?您看看牛頓的創造力與貢獻!
    為何說牛頓比愛因斯坦更偉大?您看看牛頓的創造力與貢獻!在科學界,有兩個高不可攀的巨峰,這兩個人就是牛頓與愛因斯坦。牛頓比愛因斯坦要早很多。愛因斯坦創造了相對論。而我們上初中的時候,就開始學習牛頓的物理學。
  • 牛頓or愛因斯坦,誰是最偉大的科學家
    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科學界史上劃時代的領袖人物。伏爾泰曾這樣評價牛頓:「 他用真理的力量統治我們的頭腦,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們」。牛頓是一個百科式的全才,幾乎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建樹。關於牛頓最經典的一個故事就是「一個蘋果砸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而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這兩種共同構成了經典力學的基石,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在數學方面,牛頓和萊布尼茨共同創立和發展了微積分,開創了數學史上的新紀元。
  • 愛因斯坦和牛頓,誰的貢獻大?牛頓的一個公式愛因斯坦都解不出
    牛頓是創立經典物理學的祖師爺,作為自然科學集大成者,他用嚴謹的數學方法來描述物理學世界。當他所需的數學方法還沒有時,他就發明出微積分,用於推導出萬有引力定律。由於牛頓在數學上的成就無與倫比,他除了是史上最偉大的兩位物理學家之一,他還是公認的史上最偉大的三位數學家之一。
  • 牛頓與愛因斯坦的時空觀,科學從不給任何人面子
    時間還在繼續向前流逝,牛頓與愛因斯坦兩個人的名字卻在時光的長河裡永垂不朽了,這兩位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卻好像一對從未見過面的冤家,牛頓建立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愛因斯坦則用相對論讓牛頓無地自容,要是他兩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我真怕牛頓會殺愛因斯坦滅口,這事他做得出來,畢竟胡克與萊布尼茨可是前車之鑑
  • 牛頓和愛因斯坦誰的理論更準確?
    於是,這個謠言就開始盛傳了,不得不說伏爾泰卻是深受牛頓的影響。因為,他見證了牛頓的國葬,他認為當時的英國可以崛起,是因為他們對學者足夠的尊重,牛頓都可以被葬在當時只有貴族才能下葬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並且為他抬棺材的四個人是英國地位最高的四位王公貴族。
  • 牛頓和愛因斯坦:沒被課本收錄的4段歷史,才是天才真正的樣子
    首先這個美好的故事有好幾個來源,比如最早從英國傳記作家斯蒂克利,另外還有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傳記《牛頓哲學原理》。其中,斯蒂克利在牛頓去世的前一年(1726年)訪問了牛頓,牛頓在對斯蒂克利說,蘋果的墜落啟發了他對於萬有引力的研究。這時候,蘋果還沒說砸在他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