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文昭
這年頭,做博主難,做美食博主更難。不僅菜要做得好,食材還要獨特。最近,就有人因為食材「太獨特」攤上了事——美食博主「野食小哥」,因為在海拔4500米的戶外採摘瀕危植物雪兔子煮方便麵,陷入輿論漩渦。
雖然他已刪博道歉,但植物學家的一句「我們連標本都捨不得採」,讓很多網友覺得此事不能就這麼算了。
「沒人告訴,誰知道這是瀕危植物」?
有了植物學家的關注,視頻很快火了,而麻煩也接踵而至。網友有取關的,有罵博主「閒得蛋疼」的,還有幸災樂禍的……
眼看事情鬧大,野食小哥連忙道歉,可很多網友並不買帳——道歉信中的強調自己沒有違法的言辭,也被認為是沒有誠意。
野食小哥道歉信
拋開情緒,先看事實。大多數雪兔子生長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流石灘,成長極其緩慢,數量稀少不假,但由於沒有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也就不是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採摘固然不文明,但不是犯罪。
輿情洶洶,要求嚴懲。博主在道歉信中告訴大家自己沒有犯罪,很正常。
下一個問題,這位博主之前有可能知道這是瀕危植物呢?很可能不知道。他拍攝前問過當地的商店,雪兔子在當地是特產,在集市上僅以3元-5元的價格售賣。對於普通人來說,誰會想到這樣的東西會是瀕危植物?
這並非給美食博主找藉口。無論中外,公眾識別難一直是野生動植物保護的一個難題。
2017年,河南幾名農民因非法採伐蘭草被判刑(後改判無罪)。雖然有人指出當地蘭花被盜挖情況嚴重,他們自稱「不知挖的是蘭花」說法可疑;但還有很多人認為對他們要從輕發落,因為換了自己,也不知道哪些「蘭草」是國家重點保護植物。
這種想法很好理解,不是每個人都是植物愛好者,一般人不會關心哪些植物越來越少——上了目錄,公眾都不一定知道;更不要說那些還沒上目錄的了。
對個體「窮追猛打」,容易讓人忽略相關部門的責任
儘管如此,還是有人覺得野食小哥這樣的大V就要窮追猛打,揪住不放。大V的影響的確超過常人,理應做好表率,可就算把大V批倒批臭,也很難解決瀕危植物保護問題。
目前,對瀕危植物比較有效的保護方式之一,是將其納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進了目錄,就成了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保護就有了依據(如刑法上,有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
但在這件事上,相關部門一直進展緩慢。據植物學家顧有容介紹,目前中國大概有3700多種植物的生存是受到威脅的,應該被保護的物種還不到1/10。
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於1999年頒布,至今進行過一次調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二批)》一直處於「討論稿」的狀態,至今尚未正式頒布。
真不知道有多少植物在這漫長的等待中,從稀少走向瀕危、滅絕。
不在名錄上,保護也就沒了依據。前文提到的「非法採伐蘭草案」被告農民改判無罪,並非是法院認可「不知者無罪」,也不是因為蕙蘭不「瀕危」(中國已加入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包括蕙蘭在內的所有蘭科植物列入附錄Ⅰ和附錄Ⅱ)。
改判的原因是,「國際法不能夠直接轉化為國內法使用」——法院認為按照刑法規定,只有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行為才構成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
法律完善了,還要做好科普。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劉憲權在評價「非法採伐蘭草案」改判時指出,「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有關部門頒布了相關規定,就意味著所有人已經知曉;也並不能要求人人都懂列入到國家保護範疇中的動植物本身的性質。」
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司法部門,還是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跟先進國家比,都還有不小的差距。
在美國的黃石公園,警示從遊客未入園就會開始。一入園,不管你是跟團還是自駕,每人都會接到一份公園手冊,裡面列舉了園內種種被禁止的行為,如禁止故意接近野生動物,不管遠近都不得打擾動物;不許用光晃動物,包括閃光燈,不得使用電子設備追蹤野生動物,甚至包括不得學動物叫……
黃石公園一隅
為保護遊客生命安全和公園自然環境,黃石公園規定遊客要走指定路線。收集公園內任何資源違反美國聯邦法規。
處罰也不是「有罪」和「無罪」兩個極端——曾有中國遊客沒有閱讀安全守則,擅自闖入馬默斯溫泉四周脆弱的巖石區,收集溫泉水當藥用,結果被罰款1000美元。
在此次事件中,也有網友質疑雪兔子雖不在名錄上,但日漸稀少。為何當地政府為何不能將其列為地方保護植物,用地方法規加以保護?
國人學會敬畏自然,「不帶走一片樹葉」還需要很長時間
相關法律足夠完善,保護瀕危植物能否立竿見影?恐怕也不好說。如前文所說,即使將一些瀕危物種加入目錄,也可能有人不知道,普通人也會有無心之失。
前段時間,雲南香格裡拉一男子手撕「塔黃」的視頻也曾引發輿論聲討。塔黃(藏藥植物資源),是單次結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為海拔4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脈所特有,也非常珍稀。
視頻截圖
這名男子被罵後,也很委屈,「我們小時候都吃過這個,並不知道它是珍稀植物,所以才犯下大錯。」之後,當地警方介入,但因為塔黃不是國家保護植物,警方只是對當事人進行了批評教育。
常有人感嘆一些國家的遊客野外旅遊,非常守規矩,也不會亂猜亂挖,「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樹葉」。
而要想國內旅遊要達到這種水平,不僅需要法律足夠完善,宣傳深入人心,還需要公眾科學素質的不斷提高。
專欄作家宋金波曾建議,就算對重點保護植物一無所知,避免不慎違法還是有招的:
長得特別好看的別碰;
特別有用的別碰(這裡的有用,主要是藥用);
特別好吃的野生品種也別碰。
可見,面對什麼都想吃,迷信純天然、野生概念的國人,提高瀕危野生植物的水平,還有特別的困難。
第4562期
---我是今天的分割線---
歡迎關注「翻呀」小程序,它主打極簡資訊、輕快閱讀、一頁盡覽,為你推薦每天值得看的資訊內容。現在,翻呀還可以看視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