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3日電 住在與北京北海公園只有一牆之隔的小李一家,逛完4月的迎春花匯回來,家裡覺得不開火做飯;小李和一家人圍在桌上,津津有味地吃著剛泡好的方便麵;小李突然有趣地問著:「現在方便麵無論麵餅還是湯料,味道都很到位;就這小小一包麵餅含,也能翻出這麼多花樣來?」
葉明坤也許是被追問過這個問題最多次的人。作為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方便麵食品事業生產本部的副總經理,他深知在中國,每分鐘就有2萬人在享受熱騰騰的康師傅方便麵。「方便麵雖然看似簡單,但是我們整個行業卻從未在這袋『巴掌食品』身上停止過創新。」在葉明坤看來,始終秉承創新理念的康師傅幾乎可以作為這個行業的典型代表,一直視創新科技為發展動力。「不要小瞧這袋面,從鹽水配料、麵餅壓制、調味包烹飪直到產品包裝、入庫,康師傅已經為它注入了19項全新科技工藝,這在方便食品中已經可以稱為奇蹟了。」
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方便麵行業逐步做大做強,新產品的不斷上市及調味料產品的不斷豐富,不僅顯示了這個行業創新力度的加大,而且昭示了方便麵行業的遠大發展前景。與時俱進的是,現在的人們在方便麵「方便、美味、安全」的基礎特性之上,不斷提出新的要求,而市場需求的日益擴大,對於方便麵的產銷,也帶來新的課題。幸運的是,中國方便麵企業,已經躍過了技術創新的「龍門」,讓國人的面碗中不斷「泡」出新的奇蹟。
百「味」爭鳴——邁向口味創新主幹道的方便麵
在中國方便麵行業內,大家的理想就是國人對方便麵的消費能力能夠趕上韓國與日本。而據統計,目前韓國年人均消費約69餘包,而中國目前的數字僅是31包。要完成量上的飛躍,產品特性也必然需要有大的提升。可以說方便麵銷量提升的一大核心產品就是口味。我們猶記10年前「全國一面」的景象,康師傅「紅燒牛肉麵」幾乎就是方便麵口味的代名詞;現在,終於可喜地看到國內方便麵行業的百「味」爭鳴之勢。
目前,將部分市場作為重點市場,在產品口味設計上和推廣方式上加強針對性,是方便麵企業擴大地區消費群體的重要策略。此外,在方便麵這樣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上,新品牌要想有所作為,唯一的道路就是走差異化路線,除了推廣策略的差異化,口味上的差異化能打造更為長遠的競爭力,這也是目前方便麵呈現口味繁多態勢的企業動力。
以口味創新取得先機的實例不少,比如華龍,以前在東北推出的「東三福」,在山東推出「福面」,針對中原推出的「六丁目」以及全新的 「今麥郎」「彈」面,在口味上都有鮮明的特徵。在成長最快的其他品牌中,農心拉麵也奉行的是口味差異化經營,吸引了一些喜歡求新求變的人。統一的老壇酸菜口味拉麵則是近年憑藉口味打出知名度的一個實例。
在口味決勝的路線上,康師傅探索口味的路子尤其值得參考。盧宗慶,康師傅方便麵品牌和產品策劃的最終責任人,在過去15年中念茲在茲的事,就是如何擺脫對「紅燒牛肉麵」的依賴。為此,康師傅在中國各地派出研發人員,尋找各具特色可以轉化成方便麵產品的「中華美食」,形成康師傅所獨有的系列產品組合,實現了產品口味從「一味」到「百味」的擴張。到目前為止,像香辣、香菇、鮮蝦、酸菜、酸辣五個品類,已經發展成為可以媲美紅燒牛肉麵的產品,並與後者並稱「六大天王」,現在它們已經佔到康師傅方便麵總銷售額的六成。
盧宗慶說,在過去的8年中,康師傅的團隊在中國各地成功推出了近300種地方口味方便麵;地方口味產品佔到康師傅方便麵整體銷售額的1/4。口味上的探索與成功拓展不僅破解了康師傅銷量增勢的「桎梏」,而且助其牢牢控制了方便麵市場霸主的地位。
方便麵行業內的專家表示,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嘗試將區域的大眾喜好的菜系融入產品研發中,如新近在市場推廣的滷香口味、北方喜好的尖椒幹豆腐、豬肉燉粉條,南方喜好的豆豉油麥、清蒸鱸魚等等,未來都可能是方便麵的細分口味之一。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家常菜餚,將更多地被方便麵企業印上方便麵的封面。
讓安全隱患無所遁形的——用技術和管理創新扼殺一切風險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首先是要關注的要點。但方便麵行業最大的風險來自於各方對「方便麵是垃圾食品、生產原料不衛生」等質疑。為此,方便麵行業正在通過共同努力,改進方便麵安全的風險與行業應對機制,關注方便麵產品與人體健康、安全的關聯,以更優良的產品品質,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2011年,在衛生部的支持下,包括康師傅、今麥郎、白象等在內的企業積極參與,方便麵行業已全力投入對方便麵食品安全標準及生產規範等多項標準的修訂,並上報衛生部審批。另一方面,眾多企業已經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食品安全上採取更為嚴格的標準,甚至通過技術創新扼殺一切可能的風險,讓安全隱患無所遁形。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中央研究所的所長楊乾輝所關注的重點就是產品的設計和安全問題,在他看來,用技術和管理創新扼殺一切風險,才能夠在食品安全上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康師傅食品安全的保障採取的是「內外兼修」的一條鞭式管理與技術保證。在外部,從供應商的原物料質量管理體系入手;在內部,康師傅透過生產規格一致化將數百條生產線按照相同的標準實現生產,以確保產品與消費者的期望一致。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孟素荷提到,康師傅這樣的企業是一個帶頭人,在全行業對安全問題如此重視和加大投入之下,方便麵已經是一個非常安全的產品了,近5年抽檢合格率都達到了98%以上,主要品牌更是100%的合格率。
時值中國方便麵行業進入一個新10年的起點,消費者對食品健康、安全的需求加大,中國方便麵企業也在不斷加快自身調整,加大創新力度,以提升產業價值,而對於安全的關注與投入,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信心所在。
快、準、穩的產量提升大業——配套對接助推創新發展
實現方便、美味、安全特性的方便麵產品越是受歡迎,生產端的效率對市場銷售的影響就越是明顯。現在的方便麵企業已經明白,在方便麵研發需要高超、先進的技術應用的同時,還要加大投入,兼顧生產的速度來滿足市場的需求。
孟素荷表示,在「市場之手」的推動下,中國方便麵行業的創新步伐加快,整體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而整體的成長則依託中國面機包裝行業的進步與配料技術的創新。讓人興奮的是,中國的方便麵生產線從仿製到自主創新,不斷追趕國際先進水平。「以康師傅為首的龍頭企業,對方便麵生產線技術創新,進行了成功的優化,特別是其500包/分鐘的全自動生產線有效破解了多項工藝與設備難題,使中國方便麵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孟素荷說到。
孟秘書長提到的康師傅生產線,在2011年,共有5條最新的生產線引進完成。作為當今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方便麵生產線,由此帶來生產效率和節能效率的提升,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康師傅的工廠,從原料到成品的幾十道生產程序在生產線上快速流轉,眨眼間完成了從麵粉到整箱方便麵的生產演變,並且這些都是生產線自動完成的,而一些廠房的管理工人只有六個。這就是技術改造提升帶來的變化,以新建的天津廠為例,康師傅引進德國、日本高效能機器,一分鐘可以生產500包,平均一天將有1,600多萬包,一年48億包的高產能,成為全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單一產能方便麵廠;若以臺灣一年方便麵的消費量約在9億多包作比較,康師傅此單一產能就是臺灣方便麵總消費量的5倍多,也相對於日本的總消費量。按照康師傅內部規劃的新麵廠總計有四期來看,到第四期建成時總產量約為75億包。
另一位行業專家表示,康師傅的生產,可以用快、準、穩來形容,而他們的技術和管理優勢,也有望通過行業協會的交流推廣,最終促進整個中國方便麵行業生產水平的大幅提升。
「方便麵市場未來幾年內仍會以5%至10%的速度增長。未來5年至10年,方便麵行業將進入頗具深度的由量到質的轉型與突圍中。」孟素荷認為,在營養與健康需求的引導下,方便麵行業的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將進入多元化的調整階段。企業間的競爭將進入以產品差異化為主的口味之爭,以溯源為特徵的產業鏈安全建設,以及高效的生產帶來的規模與成本優勢。現在,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之路上已經開始大步前行,需要的則是進一步優化資源和明確發展目標。「中國方便麵行業應把握機遇,努力創造由中華面引領世界的時代。」孟素荷不無期待地表示。畢竟,我們究竟能「泡」出多少的奇蹟,方便麵企業才是真正的決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