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慕 白
1999年,一支地質隊在四川萬州的深山裡跋涉勘探,累得飢腸轆轆。幸好山村裡一個沒牙老太太給地質隊端來一臉盆子土豆和紅薯。
吃完飯,隊員們給了老太五十塊錢就動身下山了。
幾分鐘後,一個小男孩追上來,手裡揮舞著一個花花綠綠的東西——方便麵。
小男孩說只有這個找給你們了,家裡沒有那麼多零錢。
「當天晚餐我就吃的泡麵。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牌子。」西貝餐飲副總楚學友是當年跟隨地質隊的攝影記者,方便麵早就無所不在的事實讓他印象深刻。
二十年後的鼠年新春,新冠疫情急轉直下,全國家家閉戶,節日氛圍陡然消散。門店開不了工,西貝莜麵村第一個吹響餐飲行業求救的哨聲。
與此同時,來自各省大批米麵生鮮正源源不斷輸入湖北,方便麵正是其中最關鍵的物資之一。
早在武漢封城之前,方便麵巨頭康師傅旗下天津工廠就響應國家號召,三條生產線日產超400萬包,成為疫情影響下極少數馬力全開的企業之一。
有一種觀點認為,方便麵之所以扮演如此重要角色就是因為簡單方便。殊不知方便食品技術早已日新月異,壓縮餅乾、罐頭、自熱米飯等產品的便利性都超過了方便麵,卻遠沒能擔當同樣角色。
因為只有方便麵早已融入每個人的生活。
1958年方便麵在日本誕生,七十年代進入了中國。隨著改革開放,隨著生活節奏加速,方便麵品牌遍地開花,上千條生產線讓方便麵產量迅速攀升到全球第一,迅速在國人的餐桌上佔住一席之地。
無論是出國、出差還是居家,哪裡有中國人,那裡就有方便麵。零錢可以不足、餐館可以關門,但方便麵必不可少,甚至充當等價交換物。
從日常寧靜的偏遠小山村到喧囂忙碌的大型超商與街頭小店,方便麵的身影無處不在,經銷網絡延伸到了每一個角落。
在全民參與的「戰疫」裡,儲備充足、產能強大、供應鏈無處不在的方便麵自然而然率先挑起了「糧草先行」的重擔,與糧油米鹽並列,成為不可或缺的民生基礎。
2020年的這場戰疫裡有兩條戰線,一個是緊張救護的醫院,另一個則是一個個嚴陣以待的家庭。
超市裡、貨架上,大包大包的方便麵被抱了回家。因為在供應吃緊時候,即便不會做飯,一碗配上蟹棒、豆腐、蔬菜、水煮蛋的泡麵也足以讓人感嘆有康師傅真好。
而在那些八仙過海的野生廚藝大師手裡,方便麵更幻化出別樣的美味,花樣刺激著中國人挑剔的味蕾,給乏味的隔離生活添加了許多樂趣。
捏碎、幹拌、燒烤、加芝士、泡牛奶、做披薩都不算新潮,「黑暗系」方便麵沙拉才是當下最靚的仔。主持人何炅還帶頭玩起了網紅吃法:將方便麵打碎,加入雞蛋火腿攤成方便麵小餅。
這種無限開發的潛力源自於多年技術的升級。
美食作家蔡瀾與金庸齊名,並稱「香港四大才子」,經他推薦的餐廳無論高端或低檔都立刻走紅。他曾在六十年代赴日留學,對早期的方便麵記憶深刻:煮得太熟即爛掉,而且一定要快點吃,擺了一下,麵條拉得長長地變成糊。
即便如此也擋不住美食靈感的迸發,比如蔡母就特意寫來家信分享心得:「先用蝦米滾湯,準備雞肉、冬菇、菜心等配料煮之,最後加冬菜和蔥花,頗為好吃。」
即便後來嘗盡天下美味,一碗熱騰騰方便麵仍舊是蔡瀾慰藉口腹的最佳選擇。
消費者在不斷追求美味,如何改良麵條口感、調料口味、營養組成也就成為了行業競爭的關鍵。
優化油炸工藝、調整澱粉配比、推出新的口味是一般操作,有人甚至發明出堪稱真正黑暗系的「血漬方便麵」——和面時加入豬血以補充蛋白質、提升口感。
在廠家與消費者腦洞齊開的驅動下,三十多年來中國方便麵市場在激烈的競爭、淘汰中形成了口味、品種、價位百花齊放的格局。
僅康師傅就先後開發了近兩百種味道,從西北大漠的羊肉臊子麵到江南地區的梅乾菜燒肉,再到閩粵沿海的沙茶鐵板牛肉,幾乎囊括了各地代表性美食,足足擺滿了一張中國地圖。
2013年—2017年,由於人們的誤解以及外賣補貼大戰等因素影響,多年來一直高速成長的方便麵市場遭遇低迷時刻。
一次產業高端化變革也走上檯面。
近幾年,自熱包、鎖鮮工藝、航天凍乾等前沿技術被不斷引入方便麵中,以直逼生鮮食材的口感與營養迎接口碑時代的挑戰。
從居家、戶外、上班、出行,各種細分消費場景的發掘讓方便麵更加緊密地與人們的生活融為一體。比如康師傅鮮蔬面,就憑藉清新又濃鬱的口感受到白領青睞。去年康師傅還推出了一款速達自熱面,除了戶外郊遊、旅行,也能解決企業陸續復工後吃飯難的問題。
2018年,行業龍頭康師傅制定了「超高端」的產品布局,推出了直逼現煮麵條的「速達麵館系列」,搭配剛鮮嫩肉塊與鮮蔬,將一碗方便麵的定位提升到居家正餐的檔次。另一個代表性企業統一也早就憑藉「湯達人」系列成功開拓了中價位的市場。
但這種復甦,與其講是產品創新趕上了日新月異的市場需求,不如說是產業與民眾的互動,推動了人類飲食進步的必然。方便麵也才能夠一次次經受抗擊災害、疫情的考驗,為晦暗的日子增添更多滋味。
人類食物的歷史已有數萬年,方便麵誕生不過幾十載,卻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食物,並與米麵菜油等一起成為了食品供應保障的根基。
這是技術加速進步的結果。
從茹毛飲血到煎炸烹煮;從醃漬發酵到冷鏈生鮮;從挖坑燒火到自熱包、便攜爐;從煮麵糊糊到烙餅擀麵、分子料理,人類的飲食文化一直沿著便捷化、精緻化的趨勢發展。
隨著技術的精益求精,不難想像,未來以方便麵為代表的方便食品必然以媲美生鮮的品質加冕人類餐桌的主角。
從歷史角度來看,熱騰騰的方便麵裡是一部可以品味到的人類進化史。
原標題:《一碗方便麵中的人類進化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