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製腦部圖像程序 可觀看人腦正思考影像

2021-01-15 搜狐網
這是白頭笑星史蒂夫—馬丁的圖像(左);這是研究小組在人類大腦思維中獲取的關於史蒂夫—馬丁的「記憶圖像」(右)

這是一部大自然紀錄片中的鏡頭(左);這是從人類思維中獲取的與大自然紀錄片相關的「記憶圖像」(右)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日研究出一種具有突破變革性的腦部圖像程序,通過它可觀看到人類思維的動態影像。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小組認為,該程序可以將人類的大腦思維變成視頻,從電腦屏幕上就能夠清晰的觀看了。這也是至今為止從未有過的「思維解讀」技術示範,這個研究讓許多人都感到為之震驚。

  據悉,蓋蘭特和他的同事在以前有過類似的實驗,他們記錄了人類視覺皮層中的大腦活動,並看到了黑白照片樣式的人類思維影像。隨後他們建立了一個電腦模型,將他們所看到人類思維影像高準確度的繪畫了下來。而在這次試驗中,研究小組表示,他們曾在試驗中遇到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但是在這次試驗中得以順利的解決了。據了解,研究小組在試驗中設法通過測量流經大腦視覺皮層的血液來破解神秘的大腦活動,以便利用這些信息來建立他們自己的「思維」動態影像。隨後,他們將從測量大腦視覺皮層流經血液中所得的信息通過該程序輸入到電腦中,最終這些信息被成功轉化成視覺模式的動態圖像。研究小組介紹,在這次試驗中研究小組將人類大腦分成了小塊的三維立方體,即名為「體元」的計算機成像。隨後,他們為每塊立方體分別建立了一個模型,利用它來描述大腦活動影像的運動和形狀。隨後,研究小組利用電腦來處理這些信息,從而就建立了人類的思維影像了。

這是史蒂夫—馬丁的圖像(左);這是史蒂夫—馬丁的「記憶圖像」,衣服顏色十分相似(右)

蓋蘭特和他的同事在以前有過類似的實驗,他們記錄了人類視覺皮層中的大腦活動,並看到了黑白照片樣式的人類思維影像

其他一些人還希望,該思維影像程序可以幫助那些語言表達有障礙的人群來進行思維「解讀」,例如中風患者和植物人

  研究小組稱,該程序真正為人類的思維影像開啟了一扇窗。但到目前為止,該技術也只能識別和重現人類大腦中的思維片段,並不能將完整的思維影像重現在視頻中。因為這些思維影像在被掃描前,就已經「支離破碎」了。雖然這些影像均是以秒計算的思維片段,但就像是一部特別電影中的視頻模式。研究小組表示,無論如何,該技術都具有很大的突破性,它預示著我們在未來完全有可能將一些只有自己才能看到的的思維影像,比如夢境或者記憶來進行影像重現,到時候人們就可以看到其他人的記憶和夢境,就像是看一部經典回憶錄。來自加州大學伯利克分校神經系統科學家傑克 蓋蘭特(Jack Gallant)教授也對該技術有著很高的評價,他表示,這是思維影像重現技術研究的一次飛躍!

  其他一些人還希望,該思維影像程序可以幫助那些語言表達有障礙的人群來進行思維「解讀」,例如中風患者和植物人,因為這些人群無法表達想法,但是腦內的思維還是清晰的。然而有部分專家卻表示,如果想要利用該技術來完全解讀人們的想法和意識,還要等到該技術足夠先進才可以,這個過程也許要經過數十年的等待。(尚力)

(責任編輯:羅園)

微博推薦

相關焦點

  • 日本邁出「捕夢」第一步 研發新技術解讀人腦
    2008年3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學家傑克•格蘭特,在國際權威期刊英國《自然》上發表論文,宣布用一種解碼器可成功窺探大腦中的影像信息。本報2008年3月14日以《美國發明「讀心儀」》為題進行過報導。  但隨後,神谷之康在利用腦部核磁共振技術方面再次領先。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他的研究方法和細節。
  • 大腦探秘:色情影像對腦部的損傷是永久的!
    電腦神經科學家Ogi Ogas 和Sai Gaddam曾對網絡搜尋引擎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2百萬網絡用戶的4億次搜索當中,有13%是與色情相關的搜索。早有調查數據表明:於男性而言,過度觀看色情影像與性別歧視、強迫舉動、侵略性行為等危險現象成正相關性。1979年,在網絡還沒興盛之前,美國紐約就爆發過反色情片的遊行。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在滬發布 為科學家描繪探索大腦「地圖」
    作為開展腦科學研究的基礎與根基,中國科學家與本土頂尖企業攜手探索「腦圖譜」進入全新階段。9月6日,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  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 科研及臨床大設施逐步實現自主可控
    近日,中國科學家與企業在此領域的探索也進入了全新階段。  今天,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 科研及臨床大設施逐步實現自主可控
    近日,中國科學家與企業在此領域的探索也進入了全新階段。今天,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將描繪一幅探索大腦...
    近日,中國科學家與企業在此領域的探索也進入了全新階段。9月6日,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將描繪一幅探索大腦的...
    近日,中國科學家與企業在此領域的探索也進入了全新階段。9月6日,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將描繪一幅探索大腦的「地圖」
    近日,中國科學家與企業在此領域的探索也進入了全新階段。9月6日,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 匯創新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在滬發布,描繪大腦「地圖」
    >搭建多模態腦影像設備平臺項目搭建起一個國際領先的多模態腦影像設備平臺,包括世界首創的既可用於科學研究、也可用於臨床醫療的5.0T超高場MR,具備世界領先水平的高性能在設備平臺的基礎上,藉助聯影uAI人工智慧技術,還將建設一個世界級、標準化的人腦圖譜數據服務平臺,形成一套應用於腦科學研究和醫療服務的標準化腦圖譜分析流程,構建國內首個腦圖譜成像和信息融合技術規範及數據格式標準化體系,為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平臺和技術支撐。
  • 美科學家繪製迄今最全人腦圖譜
    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院的艾德.萊茵和同事們繪出了迄今最完整的數字版人腦結構圖譜。該院官網16日發布公告稱,美國《比較神經學期刊》近日推出的350頁專刊,集中介紹了這一迄今最清晰腦部微觀解剖學結構圖譜,該腦部圖譜可在艾倫研究院官網公開獲取,將成為大腦研究人員的最新指南和「導航圖」。
  • 美科學家繪製人腦3D透視圖涵蓋所有基因組
    3D渲染圖像顯示了單個基因在兩個人腦的皮質區域的表達,紅色的區域代表較高的表達,綠色區域代表較低的表達。網易探索9月24日報導 科學家們已經製作出了顯示整個大腦部位基因活動的完整的成人大腦地圖集。這一地圖集是通過對兩個臨床上不顯著的大腦和來自於第三個人的半個大腦的900個具體部位的基因分析製作而成的。這兩個大腦分別屬於一位24歲和39歲的人。西雅圖的艾倫腦科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稱該圖集可作為基線。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助力實現科研及臨床大設施自主可控
    近日,中國科學家與企業在此領域的探索也進入了全新階段。9月6日,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這一平檯曆經3年科研攻關,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 能思考宇宙本質,人腦有多複雜?它怎麼形成的?科學家稱不可思議
    人腦的複雜問題科學家研究發現,人腦每天產生6200多個想法,每秒發出人體內每個細胞都對我們大腦負責,在這些細胞的幫助下,我們才能思考問題,並用支配身體來改造周圍的一切。在古代,很難從科學的角度理解並識別大腦的活動,但是今天我們擁有了現代化的工具,可以創建大腦完整的3D圖像並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 人機影像識別染色體疾病 人工智慧程序以一敵十
    圖/瀟湘晨報記者 陳正這是一場人和機器的「最強大腦」比賽,根據病例的染色體影像「看圖找茬」看看數量對不對、形狀對不對,最終一臺機器贏了10個研究員,10個病例總用時13分鐘,10個人每人分析一個病例最快的也花了15分鐘。然而誰是診斷界頭號玩家,還不好下定論。這臺機器還存在一些缺陷,需要醫生覆核。
  • 美國科學家研發腦部植入晶片,可使盲人有視覺感知
    美國科學家研發腦部植入晶片,可使盲人有視覺感知 據矽谷洞察10月14日消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植入盲人大腦的實驗裝置Orion,可使盲人部分恢復視覺感知。該設備適用於後天因受傷或疾病而失去視力的人,患者在家中即可自行使用。
  • 美科學家研製讀腦裝置 可將腦電波翻譯成語音
    通過繪製腦電波所對應的語音,研究小組能夠閱讀人類大腦思想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探索頻道報導,通過匹配與大腦活躍性相一致的聲音,科學家正在進行一項最新研究,可幫助我們傾聽到人們的思想。大腦以不同的語音來表達獨特的電子活動性,通過觀看人類大腦電子活動性圖形,科學家能夠揭曉該大腦活動性所表達的單詞,這是一項重大研究,能夠「傾聽」無法說話群體的思想。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科學家布萊恩-帕斯利說:「如果某人完全處於癱瘓,或者一位患者處於病症狀態無法活動,但只要他的大腦仍處於活躍之中,我們便能夠完全理解他的思想意識。
  • 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狀 將思維轉化為圖像
    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圖示作為一種直觀化的表達,比語言文字這種線性結構有更大的優勢,它可以讓複雜的關係更好地顯現;二是用圖示來表示信息,分擔了人腦中工作記憶的負荷,使得工作記憶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參與更深更廣的思考。01.
  • 前沿 美國人腦連接組項目(HCP)最新進展:全新腦掃描技術可進行身份鑑定
    而且該掃描儀實現了影片《少數派報告》裡展示的技術,掃描出的個人腦部活動和指紋一樣,具有唯一性,可用來鑑定個人身份,精確率達到 99%。圖片來源:Anastasia Yendiki 和 Viviana Siless/哈佛大學/MGH七年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決定繪製出人類大腦中所有的神經連接圖。
  • 小豬腦部植入晶片成功 馬斯克:未來人腦也行
    這意味著人們朝著向人腦中植入晶片治癒人類疾病又邁進一步。所謂腦機接口(BCI),就是在人腦或動物腦與外部電子設備間建立的直接連接通路。馬斯克在發布會上表示,醫學研究最新進展顯示,腦電波數據是可以受到控制的,而Neuralink的電腦晶片僅約一枚硬幣大小,不會對大腦造成任何持久損害,電池續航時間為一整天,能協助修復腦部或脊椎損傷,包括記憶力減退、中風和成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