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2018網際網路嶽麓峰會人工智慧專場舉行人機大戰,10名醫生對陣人工智慧程序,通過看圖識別存在異常的染色體。圖/瀟湘晨報記者 陳正
這是一場人和機器的「最強大腦」比賽,根據病例的染色體影像「看圖找茬」看看數量對不對、形狀對不對,最終一臺機器贏了10個研究員,10個病例總用時13分鐘,10個人每人分析一個病例最快的也花了15分鐘。
然而誰是診斷界頭號玩家,還不好下定論。這臺機器還存在一些缺陷,需要醫生覆核。
綜藝節目「最強大腦」經常讓選手從一組物品中找不同,4月3日,2018網際網路嶽麓峰會人工智慧專場也進行了這樣一場人機大戰。10名醫生對陣人工智慧程序,通過看圖識別存在異常的染色體。最終,人工智慧程序戰勝10名醫生。
考題看圖找茬,一臺機器單挑10個人
這次人機大戰的人類選手是來自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的10名從事人類染色體檢測的研究員,人工智慧代表為「光?-自興智能醫療聯合實驗室」研發的人類染色體影像智能處理系統。
這次比賽的考題和染色體疾病有關,正常人有23對染色體,數量錯了或者結構錯了都會導致疾病。
考題就是看圖找出有問題的染色體。在100個樣本病例中隨機抽選10個病例,每一個病例中包含30張人類染色體中期圖像,每名研究員分析1個病例,而人工智慧系統則對10個病例全部進行分析處理。10名人類「資深大腦」與一臺「人工智慧新手」一分高下。從人類染色體核型分析、判病效率多個維度進行評判。
比賽機器贏了,但仍存在不足
10個案例輸入人工智慧機器,10名研究員每人拿到一個病例,隨後計時開始。比賽進行到13分47秒時,機器已完成全部病例的分析。差不多兩分鐘過去,15分38秒,一名研究員最先完成了她手頭的病例分析。比賽進行到29分32秒時最後兩位研究員完成了病例分析。
隨後,大屏幕上顯示出比賽結果。人工智慧機器平均每個案例用時1分23秒,10位研究員平均用時22分36秒。染色體分組識別準確率人腦和機器都是100%。人工智慧機器獲勝。
雖然機器明顯速度很快效率很高,但是也不是沒有缺陷——單條染色體識別準確率為99.13%,染色體長短臂擺放準確率87.17%。10名研究員這方面數據沒有公布。
運用減輕負擔,醫生只需最後審核
下個月,這臺人工智慧機器將在中信湘雅試用。院長林戈告訴記者,這套系統可以分析出人類染色體3000多種異常情況、100多種綜合病症。
醫院遺傳中心主任譚躍球告訴記者,現階段醫生分析染色體,主要就是分析染色體中期圖像,查看是否數量異常、結構異常。有了這臺機器,醫生只需進行最後的審核工作,提高了醫生工作效率與精準度,縮短病人看病周期。
瀟湘晨報記者 陳張書 長沙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