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少有往來的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正在走向協同融合
增強智能與人工智慧趨向融合,人機協同新時代正在到來
文/王吉偉
提到AI,你就知道是人工智慧。但你知道IA嗎?
AI與IA字母順序互換,卻不是「智能人工」,而是增強智能。至於它具體是什麼,這裡先賣個關子,你只需知道它經常出現在科幻電影中即可。
譬如電影《鋼鐵俠》中託尼•史塔克賴以成名的戰衣「賈維斯」,操控系統由頭盔中神經機械學界面讀取斯塔克的腦波進行運作,可利用內部與外部的感應器能提供戰略資訊與機甲的即時狀態報告。
再如《機械戰警》中的機械機甲,可以讓人在只有大腦和心肺存在的情況下成為一個機械警察,整個機甲由人類意識控制,也是典型的增強智能。還有在《明日邊緣》中機械外骨骼是每個戰士的標配,用來增強與與外星怪獸戰鬥時的戰力。類似的電影還有很多,其中的機甲、外骨骼類,都屬於典型的增強智能。
現實中的應用呢?其實也有不少。如果王吉偉頻道說你家裡的蘋果手機Siri以及其他手機的語音助手,你每天都使用的智能音箱,還有能夠語音調控的智能家電,都屬於增強智能類產品,你就不以之為奇了吧,畢竟增強智能一直都在你身邊。
本來已是人工智慧的天下,談論增強智能的也不多。但隨著Gartner等諮詢機構重新解讀增強智能,並預測其在2030年將創造2.9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之後,它又在CIO及CTO圈子燃了起來。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哲學之爭也再次被搬出來:有人認為現在根本就是增強智能的時代,也有人認為增強智能與人工智慧仍是兩個路數。
而就在新的爭論中,大家也意識到一個明顯的趨勢:大部分認知型智能產品及項目解決方案都是兩種技術的集合體,隨著兩者之間邊界的越發混淆,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也正在走向融合,一個全新的增強智能與人機協同時代正在到來。
那麼,新的增強智能是怎樣的?本文,王吉偉頻道將為大家解答以下幾個問題:
什麼是增強智能?
IA,即Intelligence Augmented,通常被稱作增強智能或者增強智能,也被一些組織稱作認知增強或者智力放大。增強智能是指信息技術在增強人類智能中的有效利用,最早由上世紀50-60年代控制論和早期計算機先驅提出。
與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機器替代人類的終極目標不同,增強智能專注於人工智慧的輔助作用,強調認知技術的目的是提高人的智力與及能力,增強智能工具的創建是為了幫助而不是替代人類。人工智慧通常旨在反映人類的智能,而增強智能則可以提升人類的智能並幫助他們更快,更智能地工作。
▲ Sarcos公司出品的Guardian GT大臂機器人
增強智能通過將人類擅長的技能(推理、創造力、判斷力和靈活性等))與機器能力(完美回報、準確性、速度和邏輯)相結合,以增強或者改善人類使用諸如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算法與技術的能力及效率,使人類認知表現及處理事務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從而能夠快速高效的解決更多更複雜的各種問題。很
多組織場景中卓越成效的應用表明,通過與增強智能工具進行人機協作,員工的表現、經驗及生產力都有驚人的增長。譬如用在生產車間的機械臂,用於物流倉儲的分揀機器人,用在客服業務的對話機器人以及用於業務流程管理的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這些增強智能工具均能大幅提高員工業務能力。企業等組織都可以通過增強智能打造核心能力,以保持競爭優勢。
增強智能與人工智慧的關係
傳統觀點認為,儘管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的基礎技術相同,卻因為目標和應用上的不同,兩者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區別:人工智慧旨在創建無需人類運行的系統,增強智能則旨在創建能夠使人類變得更好的系統。
而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歷經幾十年發展,隨著兩者之間的邊界越發混淆,它們差異性也正在變小。不客氣的說,其實當前大部分人工智慧技術應用都算是增強智能,甚至有些人會偏激的認為這些年來根本就沒有人工智慧。
但你卻不能否定,很多人工智慧技術都有著長期願景。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正在成為硬幣的正反兩面,前者「機器代替人類」的願景是長期目標,後者 「提高人類能力」的即時應用則成了進化手段。在實現最終目標的進程中採用增強的形式來過渡,是目前很多人工智慧項目正在實踐的。
在很多產品、項目與解決方案中,在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應用上甚至沒有區別。譬如增強智能的主要目標是增強人機互動能力以提升人機協同效率,但人工智慧企業同樣也在大量研究人機互動來為客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在具體的業務應用中,AI旨在取代涉及重複任務的人工幹預和交互,從而減少人工錯誤和運營成本,並提高效率和生產率。增強智能的目的,則是為幫助人們完成其認知任務並在決策過程中起到補充作用.
此外,涉及到的具體項目是也很少有人去探討「AI還是IA」的問題。因為從一個商業解決方案而言,只要能將智能融入到商業中為組織解決問題的技術就是好技術。
這種情況下,再去討論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的區別已經沒有多大意義。兩者的區分,也由過去的「井水不犯河水」與時俱進的變更為僅存的差異性上:製造越來越強大的計算機、軟體和機器人的目的,是以人類用戶為核心進行設計,還是替代人類。其中的關鍵點則在於,是造福人類的技術,還是將技術作為目標本身。
以自動駕駛而言,5級分類(中國為6級)中L5級就是汽車自主駕駛的終極目標,顯然L1級-L4級都屬於增強智能階段。增強智能下的自動駕駛,核心目標仍舊是人,考慮的是如何用智能技術增強人對汽車的操控能力。
而L5級已屬於無需人類幹預的人工智慧範疇,人工智慧下的自動駕駛可以有自己的認知意識,你只需要說一聲去哪裡,中間的駕駛、安全、交通規則等流程都由人工智慧來完成,無需人們參與駕駛過程就能解決出行問題。
增強智能的現實應用
與上自動駕駛的增強智能一樣,現在廣泛應用於醫療、教育、健康等領域的人工智慧,在一定程度上都屬於增強智能。簡單的講,融合智能技術後功能與效率大增的工具,都可以視作增強智能。
譬如正在成為現實並逐步應用於人類的認知型機械手臂、仿生人體、外骨骼等可穿戴硬體設備,都屬於增強智能型工具。
除了這些充滿科技感的硬體,還有很多很多具備認知技術的軟體系統,也屬於增強智能工具。譬如這兩年開始火熱的RPA在過去是純軟體功能,現在引入NLP和OCR等AI技術之後,不但能夠識別字符還能理解語義,而且處理數據的能力更強,可以讓人類員工的工作效率更高,真正變成了人機協同的增強智能工具。
不要以為增強智能距離我們很遠,其實很多工具已被大量應用。像製造業生產車間的機械手臂,像物流行業普遍使用的碼垛機器人與分揀機器人,像京東物流給員工配備的裝卸貨物外骨骼,再如醫療機構開始為殘疾病人配備的智能輔助設備,還有智能商業系統中所廣泛使用的自動化套件、數據分析系統與流程挖掘軟體,雖然都打著人工智慧的標籤,實際上都在增強智能的範疇,因為這些工具無一不是在增強員工的能力,但現階段卻無法徹底代替員工。
▲ 物流倉儲業務中員工與分揀機器人協作
同時,增強智能設備也已大量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像我們用來聽歌的音箱,加入AI模塊的智能音箱實現了人機互動可以撥打電話以及控制智能家電,就成了典型的增強智能設備。就如智能音箱一般,大量的智能硬體在植入人工智慧模塊或者接入雲端AI算法之後,人機互動就能在其中發揮重大作用,這些智能硬體都可以看作增強智能設備。
增強智能與人工智慧融合
事實上,在實現「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和處理問題」目標的道路上,人工智慧的發展遇到了許多理論與實踐上的障礙,導致人工智慧進展緩慢。在這期間,反而有很多技術都用於增強人工智慧,使得增強智能有了巨大的進步。若按照人工智慧「用計算機、機器人等自主技術系統形式構建類似人類智能項目」的概念,在人工智慧徹底替代人類之前,很多在用的AI技術實踐其實都屬於增強智能。
尤其是人機互動,作為增強智能重要的部分,經過多年發展,其與人工智慧的關係已經由此起彼伏發展成為現在的互相促進,基於二者深度融合的典型應用也在教育、醫療等很多領域不斷湧現。一方面人機互動為人工智慧提供應用需求及研究思路,另一方面人工智慧也驅動了人機互動技術的發展、創新與變革。
在這方面,專家學者們經常拿Google舉例。Google搜索基於一個高效收集人類知識的算法而創立,而人們又將作為尋找信息的有力工具以增強能力,已無法說清Google搜索是增強智能還是人工智慧。現在的Google還有機器人產品,很可能會創造出取代人類工人的機器,Google搜索等已經成為AI和IA相互影響的最清晰例證。
同時,亦有很多科技、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都類似於Google搜索,它們都是人工智慧和增強智能融合的產物。Gartner 更是將這種相互影響的情況重新定義為人工智慧增強技術(AIA,AI Augmentation),這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夥伴關係模型,人與人工智慧共同工作以提高認知能力。
這些案例、模型與新型定義都在表明,AI與IA之間的彼此融合以及協同發展正在成為人機互動與人工智慧發展的主旋律。
即便仍有很多人認為人工智慧與增強智不屬於同一個的圈子,但人工智慧技術與增強智能技術基礎本源本就相同,而且人機協同方面的應用上一直在相互借鑑、彼此融合,大量的人工智慧技術都已被應用於人機互動。
因此,今天我們所談的增強人工智慧的範疇已經不限於以往的增強智能領域,而是綜合利用當前最先進、通用的人工智慧技術去打造最好的人機協同方案,更多的時候所謂的增強智能其實就是增強人工智慧。
後記:增強智能新曆程,人機協同新時代帷幕拉開
增強智能意味著計算機技術的最終目的始終是「以人為本」。相比於理性而冰冷的計算機,人類在處理抽象化、情緒化、非邏輯性的問題上有著不可逾越的優勢。人類只是在大量重複、海量計算和海量記憶上遜於計算機,通過人機互動把這些問題交給計算機,就能很好地彌補這個短板。
人類對於人工智慧以及增強智能的研究,最終目的無非有兩個:一是讓機器能夠自主識別及決策,或者增強人類的決策;二是希望實現任何場景以及任何業務流程的自動化。未來的人工智慧將會代替人類決策並執行,但現在人工智慧還做不到。在這個進程中,人類對於智能決策及自動化的需求從未消失的,所以通過增強智能技術來增強人類處理事務的能力更適用於社會發展的實情。
實際上,現在越來越多商業智能、智能決策等解決方案都是兼容AI與IA的。AI通過感知系統與算法來為人類提供各種數據與分析結果,而IA則用來輔助人類快速做出決策,進而通過各種自動化技術落地執行。兩種技術的合理利用,使得商業智能更加完善,同時人類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強。
把包括AI和IA在內的各種智能技術融合應用於智能決策以及人機協同,就是最好的增強智能解決方案。所以,今天的增強智能已不同於往日,不只是往日與AI一同誕生的那個IA,更包含了Gartner所定義的用人工智慧技術增強後的增強人工智慧(AIA)。
它集結迄今為止所有能用的自主認知、深度學習、智能決策、人機互動等在內的智能技術,通過適配不同的解決方案增強員工與組織的能力,為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賦能,這是一種全新的增強智能,或者說是當代社會發展必需的增強智能。
當這種增強智能成為人類新能力之後,各種組織勢必會引入這種能力以增強人類。當這種能力成為各組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有戰略規劃與業務運行架構就會增加一個人與機器協同的應用層,也就是之前王吉偉頻道在之前文章中提過的人機協作層。這個應用層將人機互動整體集成,不只限於軟體系統更包括人在內,它是人與軟體的共同集成。
要集成,自然少不不了人與軟、硬體系統之間的連接,就需要一定的增強智能設備。這個設備,是業務流程自動化的中的RPA,是生產車間的機械手臂,是人機互動中的Siri和微軟小冰,是未來的腦機接口,更是所有業務場景中的增強智能設備。
總之,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同步邁入融合發展新曆程,人機協同新時代的波瀾畫卷也正在徐徐展開。
【王吉偉頻道,關注TMT與IOT,專注數位化轉型與流程自動化。各內容平臺搜 王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