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智能與人工智慧趨向融合,人機協同新時代正在到來

2020-09-18 王吉偉

幾十年少有往來的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正在走向協同融合

增強智能與人工智慧趨向融合,人機協同新時代正在到來


文/王吉偉


提到AI,你就知道是人工智慧。但你知道IA嗎?

AI與IA字母順序互換,卻不是「智能人工」,而是增強智能。至於它具體是什麼,這裡先賣個關子,你只需知道它經常出現在科幻電影中即可。

譬如電影《鋼鐵俠》中託尼•史塔克賴以成名的戰衣「賈維斯」,操控系統由頭盔中神經機械學界面讀取斯塔克的腦波進行運作,可利用內部與外部的感應器能提供戰略資訊與機甲的即時狀態報告。

再如《機械戰警》中的機械機甲,可以讓人在只有大腦和心肺存在的情況下成為一個機械警察,整個機甲由人類意識控制,也是典型的增強智能。還有在《明日邊緣》中機械外骨骼是每個戰士的標配,用來增強與與外星怪獸戰鬥時的戰力。類似的電影還有很多,其中的機甲、外骨骼類,都屬於典型的增強智能。

現實中的應用呢?其實也有不少。如果王吉偉頻道說你家裡的蘋果手機Siri以及其他手機的語音助手,你每天都使用的智能音箱,還有能夠語音調控的智能家電,都屬於增強智能類產品,你就不以之為奇了吧,畢竟增強智能一直都在你身邊。

本來已是人工智慧的天下,談論增強智能的也不多。但隨著Gartner等諮詢機構重新解讀增強智能,並預測其在2030年將創造2.9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之後,它又在CIO及CTO圈子燃了起來。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哲學之爭也再次被搬出來:有人認為現在根本就是增強智能的時代,也有人認為增強智能與人工智慧仍是兩個路數。

而就在新的爭論中,大家也意識到一個明顯的趨勢:大部分認知型智能產品及項目解決方案都是兩種技術的集合體,隨著兩者之間邊界的越發混淆,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也正在走向融合,一個全新的增強智能與人機協同時代正在到來。

那麼,新的增強智能是怎樣的?本文,王吉偉頻道將為大家解答以下幾個問題:

  • 什麼是增強智能?
  • 它與之前有什麼不同?
  • 重新定義的增強又是什麼樣的?
  • 如何與人工智慧走向融合?
  • 增強智能的未來是怎樣的?


什麼是增強智能?

IA,即Intelligence Augmented,通常被稱作增強智能或者增強智能,也被一些組織稱作認知增強或者智力放大。增強智能是指信息技術在增強人類智能中的有效利用,最早由上世紀50-60年代控制論和早期計算機先驅提出。

與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機器替代人類的終極目標不同,增強智能專注於人工智慧的輔助作用,強調認知技術的目的是提高人的智力與及能力,增強智能工具的創建是為了幫助而不是替代人類。人工智慧通常旨在反映人類的智能,而增強智能則可以提升人類的智能並幫助他們更快,更智能地工作。

▲ Sarcos公司出品的Guardian GT大臂機器人


增強智能通過將人類擅長的技能(推理、創造力、判斷力和靈活性等))與機器能力(完美回報、準確性、速度和邏輯)相結合,以增強或者改善人類使用諸如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算法與技術的能力及效率,使人類認知表現及處理事務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從而能夠快速高效的解決更多更複雜的各種問題。很

多組織場景中卓越成效的應用表明,通過與增強智能工具進行人機協作,員工的表現、經驗及生產力都有驚人的增長。譬如用在生產車間的機械臂,用於物流倉儲的分揀機器人,用在客服業務的對話機器人以及用於業務流程管理的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這些增強智能工具均能大幅提高員工業務能力。企業等組織都可以通過增強智能打造核心能力,以保持競爭優勢。

增強智能與人工智慧的關係

傳統觀點認為,儘管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的基礎技術相同,卻因為目標和應用上的不同,兩者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區別:人工智慧旨在創建無需人類運行的系統,增強智能則旨在創建能夠使人類變得更好的系統。

而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歷經幾十年發展,隨著兩者之間的邊界越發混淆,它們差異性也正在變小。不客氣的說,其實當前大部分人工智慧技術應用都算是增強智能,甚至有些人會偏激的認為這些年來根本就沒有人工智慧。

但你卻不能否定,很多人工智慧技術都有著長期願景。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正在成為硬幣的正反兩面,前者「機器代替人類」的願景是長期目標,後者 「提高人類能力」的即時應用則成了進化手段。在實現最終目標的進程中採用增強的形式來過渡,是目前很多人工智慧項目正在實踐的。

在很多產品、項目與解決方案中,在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應用上甚至沒有區別。譬如增強智能的主要目標是增強人機互動能力以提升人機協同效率,但人工智慧企業同樣也在大量研究人機互動來為客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在具體的業務應用中,AI旨在取代涉及重複任務的人工幹預和交互,從而減少人工錯誤和運營成本,並提高效率和生產率。增強智能的目的,則是為幫助人們完成其認知任務並在決策過程中起到補充作用.

此外,涉及到的具體項目是也很少有人去探討「AI還是IA」的問題。因為從一個商業解決方案而言,只要能將智能融入到商業中為組織解決問題的技術就是好技術。

這種情況下,再去討論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的區別已經沒有多大意義。兩者的區分,也由過去的「井水不犯河水」與時俱進的變更為僅存的差異性上:製造越來越強大的計算機、軟體和機器人的目的,是以人類用戶為核心進行設計,還是替代人類。其中的關鍵點則在於,是造福人類的技術,還是將技術作為目標本身。

自動駕駛而言,5級分類(中國為6級)中L5級就是汽車自主駕駛的終極目標,顯然L1級-L4級都屬於增強智能階段。增強智能下的自動駕駛,核心目標仍舊是人,考慮的是如何用智能技術增強人對汽車的操控能力。

而L5級已屬於無需人類幹預的人工智慧範疇,人工智慧下的自動駕駛可以有自己的認知意識,你只需要說一聲去哪裡,中間的駕駛、安全、交通規則等流程都由人工智慧來完成,無需人們參與駕駛過程就能解決出行問題。

增強智能的現實應用

與上自動駕駛的增強智能一樣,現在廣泛應用於醫療、教育、健康等領域的人工智慧,在一定程度上都屬於增強智能。簡單的講,融合智能技術後功能與效率大增的工具,都可以視作增強智能。

譬如正在成為現實並逐步應用於人類的認知型機械手臂、仿生人體、外骨骼等可穿戴硬體設備,都屬於增強智能型工具。

除了這些充滿科技感的硬體,還有很多很多具備認知技術的軟體系統,也屬於增強智能工具。譬如這兩年開始火熱的RPA在過去是純軟體功能,現在引入NLP和OCR等AI技術之後,不但能夠識別字符還能理解語義,而且處理數據的能力更強,可以讓人類員工的工作效率更高,真正變成了人機協同的增強智能工具。

不要以為增強智能距離我們很遠,其實很多工具已被大量應用。像製造業生產車間的機械手臂,像物流行業普遍使用的碼垛機器人與分揀機器人,像京東物流給員工配備的裝卸貨物外骨骼,再如醫療機構開始為殘疾病人配備的智能輔助設備,還有智能商業系統中所廣泛使用的自動化套件、數據分析系統與流程挖掘軟體,雖然都打著人工智慧的標籤,實際上都在增強智能的範疇,因為這些工具無一不是在增強員工的能力,但現階段卻無法徹底代替員工。

▲ 物流倉儲業務中員工與分揀機器人協作

同時,增強智能設備也已大量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像我們用來聽歌的音箱,加入AI模塊的智能音箱實現了人機互動可以撥打電話以及控制智能家電,就成了典型的增強智能設備。就如智能音箱一般,大量的智能硬體在植入人工智慧模塊或者接入雲端AI算法之後,人機互動就能在其中發揮重大作用,這些智能硬體都可以看作增強智能設備。

增強智能與人工智慧融合

事實上,在實現「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和處理問題」目標的道路上,人工智慧的發展遇到了許多理論與實踐上的障礙,導致人工智慧進展緩慢。在這期間,反而有很多技術都用於增強人工智慧,使得增強智能有了巨大的進步。若按照人工智慧「用計算機、機器人等自主技術系統形式構建類似人類智能項目」的概念,在人工智慧徹底替代人類之前,很多在用的AI技術實踐其實都屬於增強智能。

尤其是人機互動,作為增強智能重要的部分,經過多年發展,其與人工智慧的關係已經由此起彼伏發展成為現在的互相促進,基於二者深度融合的典型應用也在教育、醫療等很多領域不斷湧現。一方面人機互動為人工智慧提供應用需求及研究思路,另一方面人工智慧也驅動了人機互動技術的發展、創新與變革。

在這方面,專家學者們經常拿Google舉例。Google搜索基於一個高效收集人類知識的算法而創立,而人們又將作為尋找信息的有力工具以增強能力,已無法說清Google搜索是增強智能還是人工智慧。現在的Google還有機器人產品,很可能會創造出取代人類工人的機器,Google搜索等已經成為AI和IA相互影響的最清晰例證。

同時,亦有很多科技、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都類似於Google搜索,它們都是人工智慧和增強智能融合的產物。Gartner 更是將這種相互影響的情況重新定義為人工智慧增強技術(AIA,AI Augmentation),這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夥伴關係模型,人與人工智慧共同工作以提高認知能力。

這些案例、模型與新型定義都在表明,AI與IA之間的彼此融合以及協同發展正在成為人機互動與人工智慧發展的主旋律。

即便仍有很多人認為人工智慧與增強智不屬於同一個的圈子,但人工智慧技術與增強智能技術基礎本源本就相同,而且人機協同方面的應用上一直在相互借鑑、彼此融合,大量的人工智慧技術都已被應用於人機互動。

因此,今天我們所談的增強人工智慧的範疇已經不限於以往的增強智能領域,而是綜合利用當前最先進、通用的人工智慧技術去打造最好的人機協同方案,更多的時候所謂的增強智能其實就是增強人工智慧。

後記:增強智能新曆程,人機協同新時代帷幕拉開

增強智能意味著計算機技術的最終目的始終是「以人為本」。相比於理性而冰冷的計算機,人類在處理抽象化、情緒化、非邏輯性的問題上有著不可逾越的優勢。人類只是在大量重複、海量計算和海量記憶上遜於計算機,通過人機互動把這些問題交給計算機,就能很好地彌補這個短板。

人類對於人工智慧以及增強智能的研究,最終目的無非有兩個:一是讓機器能夠自主識別及決策,或者增強人類的決策;二是希望實現任何場景以及任何業務流程的自動化。未來的人工智慧將會代替人類決策並執行,但現在人工智慧還做不到。在這個進程中,人類對於智能決策及自動化的需求從未消失的,所以通過增強智能技術來增強人類處理事務的能力更適用於社會發展的實情。

實際上,現在越來越多商業智能、智能決策等解決方案都是兼容AI與IA的。AI通過感知系統與算法來為人類提供各種數據與分析結果,而IA則用來輔助人類快速做出決策,進而通過各種自動化技術落地執行。兩種技術的合理利用,使得商業智能更加完善,同時人類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強。

把包括AI和IA在內的各種智能技術融合應用於智能決策以及人機協同,就是最好的增強智能解決方案。所以,今天的增強智能已不同於往日,不只是往日與AI一同誕生的那個IA,更包含了Gartner所定義的用人工智慧技術增強後的增強人工智慧(AIA)。

它集結迄今為止所有能用的自主認知、深度學習、智能決策、人機互動等在內的智能技術,通過適配不同的解決方案增強員工與組織的能力,為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賦能,這是一種全新的增強智能,或者說是當代社會發展必需的增強智能。

當這種增強智能成為人類新能力之後,各種組織勢必會引入這種能力以增強人類。當這種能力成為各組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有戰略規劃與業務運行架構就會增加一個人與機器協同的應用層,也就是之前王吉偉頻道在之前文章中提過的人機協作層。這個應用層將人機互動整體集成,不只限於軟體系統更包括人在內,它是人與軟體的共同集成。

要集成,自然少不不了人與軟、硬體系統之間的連接,就需要一定的增強智能設備。這個設備,是業務流程自動化的中的RPA,是生產車間的機械手臂,是人機互動中的Siri和微軟小冰,是未來的腦機接口,更是所有業務場景中的增強智能設備。

總之,人工智慧與增強智能同步邁入融合發展新曆程,人機協同新時代的波瀾畫卷也正在徐徐展開。


【王吉偉頻道,關注TMT與IOT,專注數位化轉型與流程自動化。各內容平臺搜 王吉偉】

相關焦點

  • 機器取代人還是增強人的能力?看看智能人機互動前沿論壇怎麼說
    10月24日下午,CNCC的重要活動之一「智能人機互動前沿論壇」專題論壇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舉辦。人機互動和人工智慧是兩個相互促進的研究領域。前者強調用機器取代人,後者強調增強人的能力。近年來,人工智慧方法在人機互動中得到了很多應用,人工智慧在落地應用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又可以由人機互動來解決。
  • 人工智慧時代文化創意產業將何去何從?
    當前人工智慧的發展開始呈現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精準智能等某些新特徵,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深度分析能力以及刺激感應能力,而這些能力成為人工智慧在網際網路時代走向「智能化」與進入文化創意產業創新領域的基礎,並憑藉鏈式革新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位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
  • 智能經濟時代到來 人工智慧引領第四次科技革命
    而歷史上,新技術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正是科技革命。人工智慧 第四次科技革命加速到來縱觀人類歷程,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時代的來臨。蒸汽機第一次解放了人力。第二次科技革命,機械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動力層面的技術進一步迭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資訊時代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將人們更容易地聯繫在一起,打破了空間的隔閡。
  • 人機智能既不是人類智能,也不是人工智慧
    人機融合學習、人機融合理解、人機融合決策、人機融合推理、人機融合感知、人機融合意圖、人機融合智能才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人有一種能把變量變成常量,把理性變成感性,把邏輯變成直覺,把非公理變成公理,把個性一變成共性多,把對抗生成妥協的能力。例如人不但可以把how用程序化知識表徵,還可以把why用描述性知識表示,至於what、where、when這些問題讓機器輔助檢索即可。
  • 張近東:產業網際網路時代 大數據是驅動智能製造的生產資料
    11月26日,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南京開幕,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出席,並就消費服務助力智能製造發展作主旨演講。張近東表示,智能製造正迎來大發展的時代,零售行業向上連接生產、向下服務用戶,是連接和協同智能製造的重要埠,「蘇寧將充分發揮智慧零售在消費服務領域的基礎性作用,助推智能製造高質量發展。」
  • 未來的智能形式:人機融合智能
    人還是那些人,物還是那些物,如何高效、可靠、舒適地把大家的力量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已然擺在了我國下一階段科技快速發展的面前,這也是新型人機關係急需解決的新問題、新考驗。當前,我國的新基建7個領域分別是:5G、特高壓、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
  • 人工智慧下的人機關係……
    1人機耦合在AI翻譯的路線上,科大訊飛更傾向於人機協作。此前科大訊飛創始人劉慶峰提出過人機耦合的觀點。他認為,在AI翻譯上,即使在未來,機器也並不會代替人類,人機耦合才是未來AI翻譯發展的關鍵。並形成 MCU、Flash、人機互產品的產品線,形成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實現人機互動技術的布局,實現業務協同作用。
  • 雲從科技攜人機協同中樞-KaaS平臺首次公開亮相警博會
    本屆警博會以「聚焦科技最前沿、智領警務新時代」為主題,為期4天,將集中展示國內外警用裝備最新發展成就,展會規模創歷屆之最。 在本次警博會上,雲從科技以「智慧公安 人機協同」為主題參展。中國警察網就人工智慧如何服務智慧警務、雲從科技如何理解智慧警務等相關問題對雲從科技智慧治理行業總經理李夏風進行了專訪。
  • 專家:未來理想狀態是人機協同
    10月24日,在第二屆中國(廣東)人工智慧發展高峰論壇上,上述問題成為了討論的焦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注意到,不管是學者專家還是人工智慧企業,都提到了人工智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不過,對於AI短板行業並不悲觀,不少嘉賓一致認為人機協同是未來理想的狀態。
  • 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
    經過60多年的演進,特別是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強烈需求的共同驅動下,人工智慧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徵。
  • 從「阿爾法摺疊」,看人工智慧發展新階段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超級計算和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的驅動下,問世60餘年、遭遇多次質疑的人工智慧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真正進入了落地實踐階段:各國新政密集出臺、科技巨頭紛紛布局、最新進展日新月異……一個「新智能時代」正在到來。   「阿爾法」系列人工智慧不僅在棋牌領域打遍人類無敵手,最新的「阿爾法摺疊」還能有效預測蛋白質的三維結構,並在12月初的一個國際競賽中擊敗眾多對手奪冠。
  • 積極的"異化":人工智慧時代的"人的本質力量"
    基因學、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新的唯實論和自然人的整體質和有序質存在提供了科學論證。這也為人工智慧科學哲學和人工智慧生物哲學時代的到來和研究方向奠定了理論基礎。人工智慧的技術本質是智能革命,不同於信息革命、數位化革命,屬於超信息革命,突破了信息革命後創新的抑制感,實現了人工智慧演化從以「推理」為重點到以「知識」為重點,再到以「學習」為重點的三級跳。從技術本質的社會化來看,形成了物與物、人與世界的新型關係,決定了人工智慧發展中自然人統一性破缺的特點與走向。自然人向非自然人轉化的時代正式到來,人類開始經歷歷史上最深刻的種類異化。
  • 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雲上智造」時代即將到來
    現場連線中興通訊「用5G製造5G」生產線,雲上探訪「智能製造工廠」「小米黑燈工廠(無人車間熄燈生產)」「阿里巴巴『犀牛智造』燈塔工廠」……儘管參會的線上線下嘉賓,遠隔數公裡乃至於半個地球,但云上展廳、工廠、銷售供應鏈,均伸手可觸,令人深刻感受到「雲上智造」時代在中國的即將到來。巡覽3D雲上全景展廳,成為今年大會開幕式的亮點。
  • 【熱點聚焦】科捷人機共舞2.0重磅發布,神州控股引領新物流時代
    會上,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神州控股,股票代碼:00861.HK)旗下科捷物流重磅發布「人機共舞2.0」,並現場展示了其踐行「倉+大數據+人工智慧」新物流戰略取得的創新成果。神州控股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郭為、科捷物流常務副總裁陳滔滔等出席發布會。
  • 智能技術如何自主?專家展望新一代人工智慧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鄭南寧看來,這是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11月6日至8日舉行的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期間,包括20餘位院士在內的上百名業內專家,圍繞「智能製造」「機器學習」「智慧城市」等熱點話題,展望人工智慧的前沿技術與未來發展。「使機器具有常識推理和對象屬性識別的能力,我們就能在某種程度上使機器『學會如何學習』。」
  • AI再迎國家政策,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針對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會議指出,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特點,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應用為目標,深化改革創新,優化制度環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結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特點,探索創新成果應用轉化的路徑和方法,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 這個時代即將由AI定義一切
    就像機器與人之間並非非此即彼、必須你主我從的關係,機器可能是人的數字孿生體、人的智能助手,人工智慧是群體智能利用技術因素的映射、升華,將技術原則、技術倫理、技術哲學作為人機協同、超級智能世界的遊戲元規則,機器智能和群體智能是可以和諧相處,也可以交相輝映的。人工智慧是一個集成器、攪拌器、轉化器和放大器,混合智能持續迭代會變得更強大。
  • 人工智慧研究院「人機混合智能與智慧健康研究中心」獲ICCSIP 2020...
    人工智慧研究院「人機混合智能與智慧健康研究中心」獲ICCSIP 2020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 2020-12-28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75號咖啡|數字時代的司法觀(二):法律人工智慧的技術、理論與應用...
    編者按 隨著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的飛速融合發展,人類逐漸步入信息社會時代和數字時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定不移建設數字中國。整體推進社會數位化轉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司法在其中扮演者關鍵角色、承擔了重要使命,同時也面臨一系列課題和挑戰。
  • 人工智慧時代 科技將把藝術帶向何方
    藝術,因蘊含人類情感及其獨創性,被視為人工智慧時代中人類的最後一塊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