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即將由AI定義一切

2020-12-05 光明網

摘要:2020年9月,李彥宏新書《智能經濟》出版,這也是在2019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李彥宏首次提出「智能經濟」這一概念之後的首次全面闡釋。李彥宏認為,人工智慧驅動下的智能經濟將在三個層面帶來重大的變革和影響。首先是人機互動方式的變革;其次,智能經濟也會給IT的基礎設施層面帶來巨大的改變;最後,智能經濟會催生很多新的業態。交通、醫療、城市安全、教育等等,各個行業正在快速地實現智能化。新的消費需求,新的商業模式將層出不窮。

「網際網路+百人會」發起人、《智能經濟》主編張曉峰為《智能經濟》一書寫撰寫序言,以下為序言全文 :

AlphaGoMaster(阿爾法圍棋升級版)和AlphaGoZero(阿爾法元)激起的波瀾仍在向遠處擴散。

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而言,這還算不上一個標誌性事件,可能只是一朵浪花。雖然這只是專用人工智慧突破性進展的一小步,但足以給無數人遐想的空間。這進而也改變了全世界對人工智慧的認知和預期。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人們不得不面對生與死的殘酷考驗,新一代人工智慧與網絡信息技術也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人們從來沒有如此切身感知、真切體驗技術的價值。中國的新基建大命題給沮喪、低迷的全球經濟抹上了一層希望的亮色。

世界的改變有時是很偶然的因素推動的。新冠病毒給各國政府和無數地球村民的必答題都差不多,選答題的自由發揮空間也足夠大,考試紀律也拿捏得比較統一。可信的技術、良好的自律、彼此的協同、強大的動員,要拿到高分,這四條缺一不可。

世界的真正改變往往又是多元因素、多重力量疊加推動的,特別是技術因素和非技術因素的交織。

攪動世界的兩大因素:技術因素與非技術因素

我們都有幸經歷了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與滲透,由此積累的海量數據將為AI算法提供最具營養的「食物」。我們也有幸見證了科技領域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兩件大事:一件事已經發生,華為高擎5G旌旗,攀上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之巔;另一件事正在發生,以百度為「頭雁」的中國人工智慧平臺型公司將執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之牛耳。

華為的故事大家已耳熟能詳,百度的新篇章正有待大家的協同參與,中國也最有機會和條件打通AI+5G,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全球頂級科技商業雜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2020年6月刊文稱,「百度飛槳深度學習平臺,正在推動工業人工智慧崛起」。最新的《福布斯》雜誌則點讚百度自動駕駛的開放模式。時至今日,百度Apollo(阿波羅)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開放平臺,也是國家級自動駕駛開放創新平臺。波士頓諮詢於2019年底發布的《產業智能化:中國特色AI平臺模式》報告,以百度和谷歌為對比樣本,得出的結論性判斷是,「中國獨特的市場環境使企業面臨多方面挑戰,需要技術和產業價值並重的中國特色AI平臺」。當然,百度只是有雄心的中國人工智慧技術公司的一個縮影,華為、騰訊、阿里、商湯、曠視等各有千秋,形成共同進化之勢。

就像AlphaGoZero經過三天自我訓練就可以打敗「哥哥」一樣,人工智慧技術近5年的進步速度非常快。以深度學習為例,從DNN(深度神經網絡)發展到RNN(循環神經網絡)、CNN(卷積神經網絡),再到GAN(生成式對抗網絡),它在不停升級換代,並觸發新的創新。

只看到技術因素的影響難以理解當今的世界,也難以洞察未來的世界。當今有四項改變世界的非技術因素,無出其右,即泛在連接、泛在共享、泛在融合與泛在協同。

非技術因素往往有「人」這個最能動的主體參與其中甚至主導。「泛在」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意味著逐漸地無時無所不在。未來,你將逐步忽略人工智慧的存在,因為它會無處不在。

有人會說:「這不還是技術因素嗎?」其實這個判斷有其合理成分。現在起作用的非技術因素往往有技術因素的影子,或者由技術因素提供支撐,並在時間和空間上與技術因素疊加融匯、相因相生。一如5G、AI、開放共享、協同生態等技術因素和非技術因素的交織,將催生一個大連接、大空間、大協同的時代。

幾經沉浮、讓人愛之憂之的人工智慧為什麼時至今日方顯英雄本色?人工智慧技術將怎樣改變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邏輯,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希望本書的坦誠對話和持續交互能讓我們一起距未來更近。

兩大因素影響的是「關係」,比如人與機器、人與未來

我們可能會驚奇地發現,「技術」上的去中心化和「非技術」的以「人」為中心化是並行不悖、毫無違和感的。就像本書所闡述的,人工智慧的本質是對人的理解。理解才能更懂你,更懂你才能更好地幫助你,助人成長是AI的至高倫理。再如新基建、新型智慧城市、新治理,其出發點是什麼?歸根結底都是以人為中心、促進人的成長與發展。

AI大腦自身並不代表什麼,當AI大腦、智能化的作業系統、開放共享生態組合在一起時,人工智慧的場景化才真正有了基礎。

世界就是一個「關係」結構。大到天體之間的「關係」,小到人體與細菌的「關係」。微信、QQ、社交電商都是一個個關係結構,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一級政府也是一個個關係結構。全球化是一個關係結構,「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亦然。

這些大大小小的關係結構一直在發生變化,特別是基於人工智慧新一代交互技術實現的萬物互聯、智能互聯、產業智聯,泛在連接與泛在感知、泛在交互一道重塑關係結構。人與人工智慧可以共同進化,產業與人工智慧將共同進化,社會也會和人工智慧共同進化。產業內關係的重構、產業之間的融合是不可避免、值得擁抱的。企業等各類組織的邊界已然不清晰,未來只會更模糊,所以才更具生態屬性,泛在協同才會自然生長。虛擬實境、增強現實與混合現實會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人的智能與人工智慧的疊加、融匯,會為人類、為世界發展打開新空間。人的生存狀態、生活方式、合作模式都會改變,虛擬員工、共享員工、項目式合作、興趣式協作比比皆是,未來人更多地棲息於平臺上、生態上,而不是單個組織空間,甚至是否還有「員工」這個概念都值得商榷。就像機器與人之間並非非此即彼、必須你主我從的關係,機器可能是人的數字孿生體、人的智能助手,人工智慧是群體智能利用技術因素的映射、升華,將技術原則、技術倫理、技術哲學作為人機協同、超級智能世界的遊戲元規則,機器智能和群體智能是可以和諧相處,也可以交相輝映的。

人工智慧是一個集成器、攪拌器、轉化器和放大器,混合智能持續迭代會變得更強大。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交互史,也是追求低成本、低功耗、高效能、高便捷的持續演進史。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改變了交互模式,混合智能更進一步,可以實現對技術因素的集成、非技術因素的集成以及彼此之間的集成,進而催生協同的智能經濟興起。

協同與融合、共享是相伴而生的。協同是新連接機制、新合作模式,深度協同可以功耗最低、效能最高、價值多重優化,可以真正跨界融合,共享每一項能力、關係與資源,不必都去做從0到1的事情,人不需要重複習得人工智慧擅長的能力,這會大大解放群體的想像力空間與創造力空間,可以讓參與者效用最大化。總之,協同效應是值得持續追求的目標,協同模式、協同時代正因技術因素和非技術因素的融合作用,特別是人的解放而衍生、放大、流行。

AI將重新定義一切

AI影響了關係,重新定義了關係,但不會僅限於此。AI的重新定義還將滲透更多的節點、場景與時空。

(1) AI將重新定義要素。要素市場化改革是中國下一個十年最重要的改革。除了過去的土地、勞動力、資本,現在國家明確提出技術、數據是新要素。假以時日,國家還會進一步突出人力資本、智力資本、生態、範式模式的要素價值。

(2) AI將重新定義生產關係。要素變化,生產力發展,全要素生產率要求,社會關係結構調整,都會帶動生產關係的因時因需改變。供應側、需求側的關係會被重塑,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網)的關係會因知識流、智能流與生態因素而調整。類似百度這樣的人工智慧平臺型公司與生態引領者,將成為智能關係的設計師、架構師,成為鏈條、節點的連接器、路由器、放大器。百度這樣的公司的創新,必須是社會化、前瞻化、生態化、協同化的創新。類似百度的平臺將是社會化、共享共生的平臺,是基於人工智慧發展的新型交互平臺。平臺的原則,需要首先符合智能時代之道,成為融合協同生態的潤滑劑與酵母菌。平臺與生態各個「物種」的關係,以百度為例,將是用戶幫助百度重新界定自己、百度幫助用戶成為自己的關係。毋庸置疑,AI將重新定義百度,用戶將重新定義百度,未來將重新定義百度。

(3) AI將重新定義空間與系統。CPS(Cyber-PhysicalSystems,賽博物理系統,也叫信息物理系統)是2006年美國科學基金會提出的概念,通過計算、通信與控制系統的一體化設計,實現虛擬空間與物理空間的交互、感知與控制、實時協同。後來提出的CPSS(Cyber-Physical-SocialSystems,社會物理信息系統)是在CPS的基礎上,把人及其組織納入系統,使虛實互動、閉環反饋、平行執行成為可能(王飛躍等,2015)。CPSS更加注重人腦資源、計算資源與物理資源的緊密結合與協調。當雲計算與人工智慧相交匯,數據、算法與服務相融合,特別是混合智能崛起時,數據+算法(雲+AI)與普通意義上的賽博已有較大差異,有必要獨立看待,加上雲(Cloud)的CCPSS(Cloud-Cyber-Physical-SocialSystems)今後在整體邏輯、架構設計、資源安排上會更加體現出優勢。

(4) AI重新定義行業與產業。AI將對全生態鏈業務、管理與服務進行重構,導致節點、鏈條、網絡與網格、區塊呈現新形態,而邏輯機理、價值分布、空間組合都會被改寫,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以及基於生態共同體的多重融合將大量出現。

(5) AI將重新定義經濟。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託馬斯·庫恩是「範式」的提出者,範式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理論體系。庫恩(1962)指出:「按既定的用法,範式就是一種公認的模型或模式。」在庫恩看來,「科學革命」的實質,一言以蔽之,就是「範式轉換」;是少部分人在廣泛接受的科學範式裡,發現現有理論解決不了的「例外」。本書無意也能力不逮去構建這種新範式,而是告知大家這種「範式轉換」的可能性或必然性。

(6) AI將重新定義成長。我們每個人、每個物體甚至每件事都會被重新定義,都會漸進或主動或被動地「被」函數化、數位化、孿生化。數位化易於理解,每個人的每一個軌跡、每一次駐留、每一個行為都對應一組數據,當然人或者機器本身就有「參數」。微信、百家號是我們虛擬空間的映射,朋友圈的分享是我們的思想在虛擬空間留下的痕跡。其實每個人也都可以被理解為一個節點、一款App(應用程式);這些不同的「點」在人工智慧的大背景下,被用新的方式解鎖、激活,被泛在連接,產生泛在共享與泛在協同。

世界經濟增長放緩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其生產力可提升的空間、生產關係的能力都已經受限。所以,不同的國家在尋求不同的新動能、新產業、新賽道。

中國改革開放42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最根本的變化是思維的變革、體制的改革、規則的演進,人力資源被激活,人的能動性、創造力被釋放,生產力被解放,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潛能被重新發現、重新定義。

中國有可能成為全球人工智慧的創新中心,我們正在步入與機器共生的新時代。這個時代,我們與AI共同進化,定義一切。

(作者為管理學博士、「網際網路+百人會」發起人、《智能經濟》主編張曉峰)

來源:財訊網

相關焦點

  • 軟體定義一切的時代 解放號定義軟體基礎設施
    近日,由廣州城投集團與中軟國際「解放號」聯合舉辦的「軟體驅動重構價值 加速廣州產業網際網路發展高峰論壇」召開,這也是解放號名城行活動的第二站。中軟國際董事會主席、CEO陳宇紅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個世界正在進入「軟體定義一切」的時代。那在這個時代,誰來定義軟體?
  • 世上的一切,宇宙的一切都只是定義,從無到有,也只是定義
    謙卑的對待自己,自己的軀體,周圍的一切都只是數據,有更高級算法控制著我們所在的世界。自己的意識,思維才是一切,軀體只是保存思維,意識的容器。世上的一切,宇宙的一切都只是定義,從無到有,也只是定義。世上的一切都被高級算法定義,高級程序所掌控。
  • 意識機器人即將來到,AI即將喚醒
    圖靈得獎者Bengio的這一划時代方向性指引意義在於,將有可能結束目前人工智慧界在AI研究上的僅僅局限海量數據自學習的「原地轉圜」。深度學習技術如果真的突破了,強AI出現,意識機器人來到了我們中間,再配合現代信息通訊、雲腦、自動快速迭代等等意識機器人的先天優勢條件,我們人類能夠駕馭了這個新物種嗎?這也同時給人類帶來了一個現實挑戰!
  • 孫京巖:質量的標準是由用戶定義的
    海爾集團副總裁 孫京巖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人民網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 劉然) 12月25日,由人民網主辦的「2019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暨人民之選匠心獎頒獎盛典」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為「人民之選,質量強國」。
  • 阿里巴巴副總裁劉松:雲在定義一切,一切也在定義雲
    雲計算廠商開始反向定製數據中心、定製伺服器、定製晶片,這不僅僅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且在過去的一兩年時間裡,已經有巨頭開始往這個方向發力。1月7日到8日,記者走訪阿里巴巴、衢州市大數據局、吉利汽車,雲計算正在政企核心系統內替代傳統IT。阿里巴巴副總裁劉松總結稱:「雲現在在定義一切,反過來,一切也在定義雲。」
  • 國際單位制邁入量子化時代:全部由常數定義突破時空局限
    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在法國巴黎召開,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
  • 宏觀世界是各種確定性,微觀世界卻是隨機性,如何定義這一切?
    正是因為有科學的存在,我們才得知問題背後的答案,在科學界陸陸續續出現許多擁有輝煌成就的偉人,他們的出現給人類帶來了質的飛躍,他們提出一個理論都讓人類對這個世界有重新的了解。科學也不是完美的,在科學界還有困擾大家幾百年的難題沒有解開,正因為如此讓人類在探究的過程中更有力量,相信憑藉自己的努力終有一天能解開這些背後的謎題。
  • 光的科學——宇宙的心跳,定義了一切!
    「看見」的定義是與電磁波相互作用,光子擊中我們的眼睛。光線是分散的,不同的波長表現出不同的顏色,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光的表達。 如果我們把光廣義地定義為電磁波譜上的每一種輻射,那麼我們能看到的光就更多了。我們的眼睛是一套探測器,可以探測電磁波,但只能探測到特定波長範圍內的電磁波。其他的波長的波可以藉助儀器「看到」。
  • 光的科學——宇宙的心跳,定義了一切
    「看見」的定義是與電磁波相互作用,光子擊中我們的眼睛。光線是分散的,不同的波長表現出不同的顏色,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光的表達。如果我們把光廣義地定義為電磁波譜上的每一種輻射,那麼我們能看到的光就更多了。我們的眼睛是一套探測器,可以探測電磁波,但只能探測到特定波長範圍內的電磁波。其他的波長的波可以藉助儀器「看到」。
  • 李沁體重惹熱議,這個時代的美該如何定義?
    同時,在減肥節食時,可不能忽略身體健康這個根本。近日,李沁在被問到體重時也是很直率說自己現在重90斤,算是比較胖的時候了。沒想到一語激起千重浪,竟然引發了熱議,有知名作家就提出,身高166cm,體重才90斤,這個比倒合適嗎?一明星是公眾人物,這樣的審美是否會引起青少年模仿,健康觀是否不正?
  • 定義篇 I:一切可以從定義開始
    這就涉及人工智慧的定義和範疇。人們普遍不喜歡談定義,而喜歡聽故事。但是,沒有定義的故事,就像沒有根基的空中樓閣,也許很美,但並不牢靠。 細究起來,這個問題又分成兩種殊途同歸的問法,即「人工智慧是什麼?」和「什麼算人工智慧?」。前者為定義,也稱內涵,由大及小,從人工智慧這個詞開始,抽絲剝繭,逐層解釋其蘊含。
  • AI產品經理的定義和分類
    1927年,美國寶潔公司出現了第一名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從那以後,在越來越多的行業,「產品經理」這個職位都得到了推廣和應用。 按照俞軍老師的劃分,從消費品時代(1920s~1980s)到軟體時代(1970s~1990s),再到網際網路時代(1990s 至今),產品經理的側重點(核心價值)是不同的;相關探討,可見我的公眾號文章《AI產品經理的價值和未來 | 學習俞軍老師分享有感》。 個人認為,「2010s」可以算作產品經理AI時代的開始。
  • AI情緒識別技術:你的情緒將不再由你自己定義
    不可否認,情緒檢測的技術在AI時代不斷飛速發展。然而,這些情緒監控技術都基於了一種過時的科學概念:所有人都有同樣的六種基本情感。這樣的假設真的成立麼?人類情感的粗暴劃分又會帶來什麼後果呢?讓我們從人類情緒研究的源頭說起,一起來探究這兩個令人細思極恐問題。
  • 只需1 分鐘,這個網站用 AI 分離歌曲的人聲、伴奏和樂器聲
    糰子DanGo.ai(https://dango.ai/)——微博網友@無吔學生近期利用AI技術做的這個能分離音頻軌道的網站火了。在音樂分離這一領域,實際上已經有一些免費的AI工具。比如,由法國音樂流媒體服務公司Deezer為研究目的而開發的Spleeter開源工具,只需要提供一個音頻文件,然後Spleeter就會將它分成兩個、四個或五個獨立的音軌,非常有用。
  • 智能時代,如何定義人類的生命?
    電影《尋夢環遊記》對死亡的定義是,真正的死亡是當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記著你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金庸和斯坦李的肉身與社會人格的死亡,並不意味著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消失。對於名人、明星,我們往往藉由其作品或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信息認識他們,拼湊出我們心中的他們,在其死亡之後我們繼續製造他們,仿若他們一直從未逝去。他們呼吸停止的時候,媒體甚至更熱衷於傳遞名人的傳記與作品。看起來,他們一直並未離開。
  • 2020年即將過去,暫且定義得失平衡的一年
    可能現在還不是為一年總結的時候,只是在這個時刻,心裡也會有一些想法。當然,2020年對自己來說也並未發生過什麼大事,甚至可以用平淡來形容。畢竟,一切都是為了自己。些許,「為了自己」才是人生最真實的目的。就像寫下這些文字一樣,也是為了給自己留個念想。雖然自己也不知道留著這些念想有什麼用,但想著人活一世,總不能回憶也不留給自己吧!何況,文字於自己而言,是真心喜歡的東西。
  • 什麼是對話式AI(Conversational AI)? - 文章精選 - CTI論壇-中國...
    對話式AI的定義  人工智慧作為一個領域已經存在了數十年。可以這麼說,這是因為處理和存儲的價格已大大降低,而有用的數據已變得更加廣泛和深入。機器學習(ML)是AI的一個子集,在過去的十年中醒來,以實現豐富的數據客戶體驗。簡而言之,機器學習科學家建立了數學模型,  預測結果,然後將數據輸入該模型,從而提高整體預測準確性。
  • 千克新定義生效 我們迎來一個新時代
    千克新定義生效 我們迎來一個新時代時間:2019-05-20 23:4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千克新定義生效 我們迎來一個新時代 5月20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既是網絡情人節,又是世界計量日。
  • 小狸AI英語課怎麼樣?掌門旗下小狸AI課測評:來爆料了!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針對低幼齡孩子的線上教育課程也開始採用ai技術,在斑馬ai課大熱之後,2019年下半年掌門教育也開始研發AI課,並在今年2月上線了小狸AI課app,今天,魚sir就來給大家調研測評一下掌門1對1旗下的小狸ai課怎麼樣?小狸ai英語的效果到底好不好。
  • AlphaGo的勝利與AI時代的暗知識
    對於圍觀者人類而言,就像三體艦隊即將到來地球,從賽前的自信滿滿到賽後的失態、錯亂以及恐慌。站在今天看這場比賽,我們也許可以多一個維度,那就是從知識的角度。企業家王維嘉所撰寫的《暗知識》,其中提出了暗知識的概念,不僅為討論人工智慧的本質提供了不同視角,也為廓清人工智慧諸多相關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先回顧一下知識概念的迭代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