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狀 將思維轉化為圖像

2021-01-18 後廠村青年


後廠村青年」,免費幫學弟學妹實習、社招網際網路崗位內推,可加負責人微信lengvlong,加入內推交流群。

——


本文為第19篇讀書打卡分享

『全文3000字,預計閱讀8分鐘』


人的大多數思考過程都是隱蔽而不可見的,我們只是在頭腦中想,卻很少將它們外化出來。

而「圖解思考」指的是用畫圖的方式來直觀表示出我們思考內容,這有利於我們對所思考問題的解答。

通過畫圖來解剖可以顯著地加深我們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圖示作為一種直觀化的表達,比語言文字這種線性結構有更大的優勢,它可以讓複雜的關係更好地顯現;二是用圖示來表示信息,分擔了人腦中工作記憶的負荷,使得工作記憶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參與更深更廣的思考。



01. 突破工作記憶的限制


人的思考依賴於工作記憶,工作記憶不僅能暫存信息,還能加工信息。

比如人在閱讀時,不論是對單個詞義的理解,還是對文章整體意義的領會,都有賴於工作記憶。而工作記憶有一個特點,就是它能同時處理的信息非常少。一旦需要處理的信息超過了工作記憶的容量限制,那麼部分信息就可能被忽略或者遺失,思考問題時就會顧此失彼。


與工作記憶極為有限的容量相比,一幅圖可以包含的信息就太多了。人在觀看圖像時,對圖像中信息的處理是並行的,因此可以接收足夠多的信息。當頭腦中回憶或者構想某個圖像時,會形成視覺表徵,人在處理頭腦內的視覺表徵時也會採用與觀看眼前圖像類似的方式。所以藉助圖像觀察和視覺表徵加工,我們可以非常高效地處理信息,這對解決複雜問題有明顯的幫助。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用圖像來思考只是畫家、設計師等的專利,但實際上,很多成功的寫作者或者科學家都善於進行具象思考。J.K. 羅琳一開始產生寫《哈利·波特》的靈感,是在坐火車時突然閃入腦海中的一個形象:凌亂的黑髮、綠色的眼睛,還戴著一副圓眼鏡的 11 歲小男孩。這個形象一出現就縈繞在她的腦際,令她揮之不去,於是她開始了《哈利·波特》的創作。


科學家也是善於圖解思考的一類人。事實上,越是抽象的研究,圖解思考所能發揮的作用可能越大。


在入讀瑞士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之前,17 歲的愛因斯坦曾在瑞士阿勞州立中學就讀一年,阿勞中學自由、開放,鼓勵學生的自由發展和個性探索。更重要的是,阿勞中學繼承了 19 世紀瑞士教育改革家裴斯泰洛齊的思想。裴斯泰洛齊非常重視對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在這種教育的引導下,愛因斯坦開始進行了一系列「視覺化的思想實驗」,比如他設想,追著一束光跑會出現什麼情況,會看到什麼景象。這種用具象方式思考抽象問題的方法後來一直貫穿於愛因斯坦的科研生涯。他曾這樣概括自己的思維方式:「我寫下的文字或者說的話,在我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好像並不起什麼特別的作用。真正對思維起作用的好像是一些符號和一些或清晰或模糊的圖像,它們會自動地在頭腦中複製、組合。」


所以,一張思維的圖案很可能無法像語言表述那樣去傳達十分精確的意義,卻能夠激發起人們的直覺思考。這種直覺思考能引發頓悟,幫助人突破思考的瓶頸。



02. 圖像也參與思維的推進與創造


在頭腦中進行視覺演算或者思維實驗畢竟還是會受到工作記憶容量的限制,如果能把圖畫出來,那麼對思考的促進作用就更好了。思考問題的時候,如果只是在腦子裡面想,那麼只是反反覆覆圍繞少數幾個概念或者想法繞來繞去;如果這時你把想法隨手畫下來,邊畫邊想的過程中可能會出人意料地誕生出許多新的思路。


在其他很多領域,也能看到這種「圖解思考」的功用。繪製草圖是建築設計師、工業設計師的一項必備技能,設計師不僅用草圖表現自己的思考,更用草圖推進自己的思考。在這一過程中,對草圖的反覆修改伴隨著思路的持續修正和完善。

例如,在《圖解思考——建築表現技法》一書中,作者保羅·拉索提到,在繪製建築設計草圖時,如果有局部圖形需要修改,並不應該把原來的線條擦去,而是保留下來,以方便和更新後的設計進行對照,這樣設計師就可以回顧自己思考的歷程,並從該歷程中進行反思。作者還總結道,設計領域的實踐充分證明了草圖對思維過程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他相信,這種經驗完全可以推廣到其他領域。


把思維轉化為外顯的圖形,為我們的思考擴展出了一個更大的空間。用紙筆構建探索空間的方式,讓整個探索過程是可見和可變的,方便思考者去自由嘗試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直到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一個可以供思考者自由探索的空間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複雜問題的解決或者複雜產品的設計過程中,人們很難一開始就找到一條正確的航道,而是必須在反覆的嘗試、摸索和試錯中,通過不斷提出各種假設並加以測試,才能逐漸讓問題清晰起來。例如,在建築設計中,由於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很多,設計師往往會採取「平行思路」的策略,即用不同關注點主導的思路同時發展,然後再尋找不同思路間的交叉綜合。



03. 根據情境選用合適的圖形


圖解思考的基本原則是:基於所思考的內容本身,自行創造或設計與其相匹配的圖形式樣。

也就是不拘一格,沒有一定之規。很多人都喜歡使用思維導圖,但它只不過是千千萬萬種圖形結構中的一種。很多問題的情境,思維導圖未必是最適合的表現形式。如果我們能夠經常從具體的思考情境出發去構想相應的圖示,那麼我們的思維能力就可以得到顯著的提升。


當然常見的圖示類型也有參考意義,所以我在此列舉一些常用的圖示類型,供大家參考。表達概念和想法的常用圖示類型主要分為兩類:流程圖和結構圖。流程圖表示的是一個動態過程,通常含有箭頭以表示「流」的運動方向。結構圖表示的是一個靜態結構,用以顯示不同部分或者因素間的結構關係。不論是流程圖還是結構圖,具體表現形態又非常多樣,在實踐中這些圖很可能會呈現出更複雜的形態。



04. 三歲感悟


本文比較大的感悟是,確實很多東西在腦海裡想很久,還不如在紙上畫出來寫出來。
即便現在已經流行無紙質辦公,但是我還是很喜歡用筆用紙,也特別喜歡板書,把講的東西畫出來,不管是自己記憶,還是別人理解,都會方便很多。
比如這個是我整理關於產品&運營的區別,我會先把自己能想到的都列出來,然後再拼湊,結構化整理,看哪些方面還比較欠缺,再去查找資料,補充進來。

其次是結構化圖像,和流程化圖像,這個其實就是咱們的思維模式,按照兩種方式體現出來,覺得這個是需要多去練的,可以把自己現在接觸到的一些事情,條理的梳理出來,這樣練多了,邏輯思維能力也會有非常大的提升。

——

後廠村正在內測組建

讀書學習社群

有興趣加入的聯繫微信 lengvlong 拉進群


你看後,有什麼感悟呢?

可以在評論或小程序社區裡參與哦


後廠村讀書打卡【點擊進入】

——

往期內容

第一周

1.關於時間《 時間丨活在全部的現在》

2.關於選擇《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選擇》

3.關於行動《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

4.關於學習《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

5.關於思維《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高效學習?》

6.關於努力《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

7.關於成功《「學渣」與「學霸」誰更能成功?》

第二周

8.關於未來《如何解決遠期未來與近期未來的衝突?》

9.關於選擇《逃離隱含假設的牢籠》

10.關於行動《錯失機會!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準備好》

11.關於學習《職場發展天花板?因為你缺少這種思維》

12.關於思維《®迎接「靈光乍現」的時刻 讓潛意識為你工作》

13.關於努力《® 水桶效應?不!職場未必如此》

14.關於成功《® 怎樣從大學走向社會?》

第三周

15.關於時間《® 收益半衰期,如何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16.關於選擇《® 拇指原則,如何做職業選擇》

17.關於行動《® 工作中如何不被人打斷》

18.關於學習《® 更高效吸收知識,建立上癮模型》

校對:千葉

點擊在看,是對三歲最大的支持^_^

↓↓↓





相關焦點

  • 將思維轉化為圖像
    所以藉助圖像觀察和視覺表徵加工,我們可以非常高效地處理信息,這對解決複雜問題有明顯的幫助。在很多人的想像中,用圖像來思考只是畫家、設計師等的專利,但實際上,很多成功的寫作者或者科學家都善於進行具象思考。
  • 陳亮途:圖像思考
    我們開始不善於用圖像思考,更不懂用圖像表達。還以為要用圖像表達,就要學好畫畫。這個錯誤的觀念,已經深深植入人們的腦海中。卻不知道,用圖像思維和表達,本來就是人類的本能,而人類居然不斷把本能壓抑和破壞,是不是很可笑?
  • 用好玩的思維可視化,把孩子的思考畫出來
    現在已經有很多重點幼兒園和小學都在實行"將思維可視化"的教學模式,老師用更容易理解的圖像,以圖解的形式給孩子更主觀地呈現和再現知識,不僅能夠增強孩子的記憶能力,還能提高學習質量。 通過將思維過程可視化,能夠激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 科學家研製腦部圖像程序 可觀看人腦正思考影像
    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小組認為,該程序可以將人類的大腦思維變成視頻,從電腦屏幕上就能夠清晰的觀看了。這也是至今為止從未有過的「思維解讀」技術示範,這個研究讓許多人都感到為之震驚。  據悉,蓋蘭特和他的同事在以前有過類似的實驗,他們記錄了人類視覺皮層中的大腦活動,並看到了黑白照片樣式的人類思維影像。隨後他們建立了一個電腦模型,將他們所看到人類思維影像高準確度的繪畫了下來。
  • 如何讓自己更有創意+一場改變右腦思維的圖像思考課!——薛良凱成都迷你工作坊
    有道是,「有圖有真相」,圖解妙用多多。 左腦偏重邏輯,右腦偏重圖像,而大多數的教育,都是偏左腦廢右腦,這實在太可惜了!創意大師薛良凱老師自1996年起就開始研究圖像思考,並實際用於工作上,還開設課程教授圖像思考技巧,期間多次被報紙、雜誌報導,被譽為最會用圖像方式做筆記的人之一。薛良凱老師自創了眼睛、流程、蜘蛛三個招式,由淺入深,清楚透析了學習圖像思考的要訣!
  • 實戰總結:如何將需求轉化為PRD?
    所以,將需求轉化為PRD,是產品人必須掌握且反覆打磨的基本功。1.需求流程不囉嗦,一圖勝千言。哈哈,產品狗die……3.詳細分解3.1 需求收集需求收集有很多方法,目的是收集儘量多用戶需求。將這些需求分門別類,可以歸納為這3類方法:直接從用戶處獲取、查閱資料獲取、通過自己的思考挖掘。
  • 思維結構模型分析:找到最適合你的思考方法
    我們大多數人在思考過程中會遇到一個問題:想法很多,天馬行空,但過多的信息七零八碎無法有效結合起來形成體系,最後的思維結果往往如一團亂麻,自己也搞不清楚重點。而善於思考的人會將這些雜亂無章的信息有針對性的提取並歸納,將重點內容展示出來,同時會把剩餘零碎的信息加以整理作為有力的理論支持。雖然我們都是普通的大多數人,並不是天生就有很好的邏輯思維,但善於思考的人所具備的這種能力是完全可以在後天進行鍛鍊的。鍛鍊這種思考能力,就需要我們熟知各種思維結構,學會將所思所想通過特定的思維結構進行分析和整理。
  • 《學會提問》:3步走學習批判思維,做獨立思考的自己
    本書作者尼爾布朗是博林格林州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曾為印第安納大學、科羅拉多大學等幾十所大學的教職員傳授批判性思維技巧,並為美國國家安全局、美國空軍研究院、IBM亞太公司等多個機構及公司提供批判性思維訓練及諮詢服務。另一位作者斯圖爾特基利也是博林格林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
  •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轉化
    事實上,批判性思維並不事先假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只是主張任何觀點及其論證都應該接受理性的檢視,如果發現是錯的就拒絕它,發現是對的就相信它。當然,在相信的同時還要思考有無進一步改進的可能。比如,能不能對教材運用批判性思維?可以。發現教材的瑕疵會令人振奮,當然,發現教材結論的正確和文本的高明,也會讓學生真正接受和深刻理解教材所傳遞的東西。
  • 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提高創造力?
    具體對一件事物發散的時候,可以根據事物的「結構、功能用途、形態(如顏色、形狀、聲音、味道、明暗等)、方式方法」等方面,像思維導圖一樣朝四面八方想,從而找到各種可能性。這樣一個畫思維導圖的過程,既練習了發散思維也練習了聚合思維。3、將思維聚合也有助於創新。我們的思維既要放得開,也要收得攏,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聚合思維說的是一種以目標為核心,對原有的知識從內容和結構上進行有目的的選擇、重組、整合的能力。
  • 四歲才會說話,用圖像思考的左撇子愛因斯坦的秘密(下)
    在上一篇文章《相對論前傳(4):四歲才會說話,用圖像思考的左撇子愛因斯坦的秘密(上)》裡我們提到了愛因斯坦的三件事:四歲才開始說話、用圖像思考問題、左撇子。這篇文章我們來看看這些有意無意的習慣裡到底隱藏了什麼東西,這跟愛因斯坦的思維和大腦又有什麼關係,這裡是否會透露什麼秘密。
  • 思維進化:突破直覺思維、線性思維定勢,提升思考能力
    初級思維一:直覺思維(單點反射) 基本特徵:直觀,表面,孤立的,對某一個點的反射,可以理解為 膝跳反射 和盲人摸象 1、 直覺思維案例:取出保鮮盒內的冷凍鮮奶20多年前,剛參加工作,因為性格內向,於是想挑戰一下自己,先做銷售, 公司賣可攜式剃鬚刀,當時自己就跟同事學習,就是一種直覺思維,看誰長鬍子,就推銷,結果3天一把也沒有賣掉,因為所有長鬍子的男士都有剃鬚刀,第5天後改變銷售對象,把剃刀賣給不長鬍子的年輕女性,讓她們作為禮物送給,戀人,父親,同學,這個過程中男士是否已有剃鬚刀不再重要,只要
  • 有哪些「百試不爽」,提高思考深度的思維模型?
    問:有哪些「百試不爽」,提高思考深度的思維模型?赫伯特西蒙說,發現真理的關鍵在於找到自然中隱藏的模式,因為模式是定律、規則、機制的產物。「現實世界」是極其複雜的,我們不得不用「故事」和「模型」來把握「外部世界」。我們作為一個行動者,當我們所具備的思維模型不能很好的適配問題情景時,我們就會顯露出焦慮不安、排斥恐懼等「心理表徵」。
  • 《當下的力量》:你可以讓自己的大腦停止思考嗎?
    「《當下的力量》就是從介紹大腦的這些抗拒當下的思維開始說起的,不同的文化環境之下個人在逐步形成一個相對固定的思維,思維的著眼點幾乎全是關於未來和過去的,而完全忽視當下的存在。不管是睜開眼睛還是閉上眼睛,腦子裡的各種思緒在不停地飛,好像根本沒有辦法停止思考。
  • 當英語思維碰上肌肉,才能真正爆發英語的力量
    這是在用漢語思考問題。那麼如何用英語思考問題呢?先舉一個單詞的例子,曾經有一個單詞記憶法是這樣的:pest=拍死它=害蟲。這樣記單詞會有什麼結果呢?你看到或聽到pest以後,先要轉化成「拍死它」,然後再變成漢語「害蟲」,然後才能知道「害蟲」是什麼,經過了三次轉化,而美國人會直接理解pest。這就是增加思維和英語之間的中間環節的壞處。
  • 愛因斯坦都在用的思維方式:發散性思考法,讓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所謂發散性思維就是根據已有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進行思考,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思考方式。創新性思維的學者託尼巴贊曾指出發散性思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來自或連接到一個中心點的聯想過程,另一方面是指思維的爆發。這種思考方式不受傳統規則和方法的限制,要求我們遇到問題時儘可能地拓寬思路。
  • 這個機器可以吸收室內二氧化碳並將轉化為燃料
    二氧化碳濃度在擁擠的辦公室中不斷上升,而這可能會影響人們的思考能力。通常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引入更多的外部空氣,而現在多了一種可能性,就是過濾掉室內的二氧化碳。芬蘭一家初創企業Soletair Power最近展示了在其辦公室運行的機器,該設備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燃料。
  • 18思維模型:六頂思考帽一激發創造力的系統思考法
    六頂思考帽可以幫助我們簡單而高效的思考,它只允許思考者在同一時間做一件事情,思考者要學會將邏輯、情感、創造與信息等區分開,從而使會議可以輕而易舉的聚焦和轉換思考維度,使對話和會議主題清晰而富有成效,並且可以顯著的改善所有類型複雜溝通的效果。
  • 幫「圖像人」克服「理性思維疲軟症」
    在「景觀」布控的世界裡,視像觀看的惰性很容易讓「圖像人」在視覺文化汪洋中感性地迷失,「理性思維疲軟症」成為「圖像人」的病,其主要特徵有二:一是視覺快感的「娛樂至死」。從「印刷人」到「圖像人」的視覺轉向,某種程度上變成「理性生產」轉向「快感生成」,拒絕深刻、厭惡理論、討厭啟蒙等成為一種現象。
  • 如何訓練自己的大腦 用聰明人的思維解決問題
    又稱心智模型,英文叫Mental Models,我個人喜歡稱呼他為思維模型,待會。你知道我都是在講什麼東西就好。顧名思義,思維模型跟我們的思考方式有關,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向我家有一些網購留下來的箱子,不同的大小,形狀的箱子可以用來裝不同的東西,箱子太小就裝不下體積大的物品,太大會需要塞泡泡袋固定。太長、太窄、形狀不合也會塞不進去,而箱子大小的概念就是類似待會我們要聊到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