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某日夜晚的背景天安門廣場前平安大道上有一輛計程車緩慢往返而行,在車輛第三趟來到天安門前,車裡隱約傳來了哽咽的哭泣聲。鏡頭轉到車內後座,一位在役的軍人拍著身旁退伍戰友的肩膀,車窗外一遍又一遍地展現著天安門的夜景,而這位懷裡抱著行李的退伍軍人的痛哭聲越來越悲傷。
在當年,這個場景的火爆度足以匹敵這部劇的主角許三多的知名度,幾乎每位看過的退伍軍人都表示劇中史今的狀態就是當時他們退伍時的真實狀態。也許正是因為史今成為了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在他背後的張譯卻鮮為人知。
1972年出生在哈爾濱的張譯,從小的夢想是當一位播音員,在他高二那年的高考專業課就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但到了他那年高考時卻因為種種原因未能達成心願。又恰逢當年哈爾濱話劇學院招表演學習班,落榜的張譯在家人的勸說下前去報了名。半年以後,這個當初對表演一無所知的青年現在對表演對話劇充滿了熱情。於是,張譯踏上了去往首都的路途,開始了走南闖北考戲劇學院的生活。而又是那麼的碰巧,北京戰友話劇團學員班招生,20歲的張譯,穿上軍裝,正式成為了一名話劇演員。
在北京戰友話劇團的時光裡,很難得到一場戲的機會,好容易得到上臺的機會,張譯卻因為緊張以失敗告終。終於,2002年已經積累了很多表演經驗的張譯在部隊出演《士兵突擊》的話劇時被選上了此劇電視劇版的史今班長角色,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演員之旅。
可是,《士兵突擊》帶火了許三多以及他的扮演者王寶強,帶火了史今卻忘記了他的扮演者張譯。就這樣,從《士兵突擊》到《我的團長我的團》到《生死線》到《北京愛情故事》到《搜索》再到《辣媽正傳》,近些年來,又有《八佰》,《紅海行動》,《江湖兒女》以及《重生》等等的各種題材的熱播劇,張譯在其中飾演的角色有主有配,可是,劇火了,他卻一直不溫不火,不少喜歡他的觀眾們對著他能喊出他的角色名字卻喊不出他本人的名字。
有句老話常說,是金子遲早都會發光的。也許張譯也一直堅信著這個理,從踏上演藝生涯開始,他對自己嚴格要求,做到每一個經他手的角色人物都變得活靈活現,即使沒有下了幕後的鮮花,只要在幕前有為角色鼓的掌,他覺得就夠了。正是一直以來用這樣的態度對待演員的這個職業,擋住張譯光芒的不明物體終於被掀開,2018年10月14日,張譯獲得了第12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和第29屆中國電視金鷹節最具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
在某一個社交平臺上,張譯上臺領獎的片段配著毛不易的歌曲《像我這樣的人》被瘋狂轉發,每一條的點擊量都均達幾萬以上。
「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裡浮沉……」歌中的這段詞仿佛也在訴說著張譯。這些年來,張譯一直埋頭演戲,從未有過緋聞炒作,新生代的演員層出不窮,張譯卻始終沒有任何改變,堅定地走著屬於他自己的喜劇之路。
「我今年40歲了,家中的75歲老父親自己不會投票,卻發動著身邊的朋友為我投票,今天,我終於拿到了這個獎,雖然不是人氣獎,但是我很感謝每一位為我投票的觀眾和朋友。」若不是因為張譯的這段獲獎感言,我竟以為他從不在意獎項,但是哪一位演員不希望自己的努力被發現,自己的實力被證實呢,只是在無緣這些時,他做的只是盡心盡力地去演好每一個角色。
2019年是張譯真正開始被大眾所熟知的一年。在去年得了獎的張譯並沒有因此放鬆,在電影《一秒鐘》中張譯為了塑造出更好的人物角色形象特徵,剃了光頭,減重到了110斤左右。近日出演的《攀登者》更是真正使他的名氣大紅大紫,觀眾們欣喜地發現了張譯的才華之處,同時又十分為張譯惋惜他的才華被隱藏了這麼多年。也許是張譯的十年之餘的軍旅生涯造就了他偏向單純的性格,一路坎坷,卻從未放棄,無論社會有多大變,都難以影響他腳踏實地的堅定之心以及待人平和的低調行為。
在更多人的眼中,張譯的演藝生涯是剛剛開始,但對於張譯本人來說,從踏進做演員的這個行業裡,一路走來,他從未停止。他沒有獲得像新生代小鮮肉那樣的名氣,在這個網絡覆蓋世界的時代,他也沒有各大平臺上的熱搜排行,他甚至沒有拿到過過多的獎項,二十多年來,他唯一做的事情也是一直以來都在做的事情是只有把戲演好。他總是在謙虛地求知,不停地探索,低調地回應。
有時候,我們會對自己的人生充滿迷茫,我們會懷疑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對是錯,我們會因為得不到努力的回應而放棄努力,每個人的人生也確實不同,我們學習張譯的並不是學習他的人生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我們要學習的是如何做自己人生的攀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