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與張力波的不同運動形式和產生不同的作用

2020-12-06 自然密碼譯壇

現代科學界公認為,引力波是時空的漣漪,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一旦加速運動,就會不斷改變時空的扭曲程度,引力波就會隨之產生。並象水波一樣在時空中傳播,空間的距離因此拉伸和壓縮。

而我根據40多年在自然界的觀察和反覆實驗:引力波根本不是象現代科學界所公認的如水中的漣漪。

水中的漣漪它不具備引力波中「引"的性質,它象聲波一樣只向四周擴張,擴張出去之後就與中心點再無任何關係。而宇宙中星體撞擊的波就是這種類型。它能在宇宙中以光速傳播很遠。而且,它根本不能使時空有明顯的扭曲,它所產生的波應該在宇宙中以垂直式向四周擴張。並且,它不會是持續性的。我把這種只向外擴張的波命名為:張力波。

引力波是有質量的物體在運動的同時因運動而同時產生的,它不是物體質量本身所具有的。引力波因物體質量的大小、運動速度的快慢、其所在空間的壓強強弱而決定所被波及到的範圍。物體質量越大、運動速度越快、所在空間的壓強勢越強,則,所被波及到的範圍也就越大,也會更加扭曲。旋移的速度越快,該區域被波及的範圍也就越橢。它能夠將所被波及到的範圍只要其中心點的運動速度和其周圍環境不變,就會始終保持在引力波延續的同等作用中。但它的波速很慢,被波及的範圍也很小,只限於自己的引力場。

如太陽系,整個太陽系就是太陽的引力場,再在太陽系的臨界外圍,太陽的引力波就會很弱,愈向外擴張就會從弱到無。

在太陽系內,如水星、金星、地球等圍繞太陽作公轉又在自轉的行星,它們每一顆星可以說就是一個完整的星系,每一個星系就是一個引力場。同理如地球系的引力場,它最大最強的引力場就是我們現代所說的軌道部分,再向外逐漸延伸,引力波就會逐漸從強到弱再從弱到無。只所以月球在地球系內運動,其運動的區域是地球產生引力波最大最強的部分一一赤道部分,宇宙中任一星系的規律都是這樣。

同樣,在地球系裡又產生月球,直到每一原子、粒子等微微小的體,只要有質量,只要能運動,運動的同時就有了自己的一個引力場。可見,引力波是慢速的。

物體在運動的的同時,前端的時空被擠壓而引力波波長縮短,後端的時空被拉伸引力波被拉長。

引力波沒有吸的能力,只能使在其系內隨著運動的物體都有一種向心力的感應作用,而無實在的吸引能力。

這,就是太陽沒有吞噬系內行星,地球沒有吞噬月的原因。就如第一期中做引力實驗中電機沒有吞噬周圍物體是一樣的。

那麼,宇宙中的黑洞能吞噬周邊所有的……就連光都逃避不了,這個又是什麼力?什麼波呢?且待下期分解。

水中的漣漪產生的張力波。
每一個恆星和行星都有自己的引力場。

相關焦點

  • 驚動全球天文圈,引力波再被刷屏,這一次有什麼不同?
    北京時間16日晚,美國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宣布,今年8月探測到由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新型引力波,這是人類首次探測到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我國的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等全球70家機構參與了聯合發布。引力波不愧為今年物理學的大熱門,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Rainer Weiss,Barry C.
  • 哲學觀點的不同導致不同的理論形式
    一個理論用這類形式,另一類理論用其它形式;一類理論是這樣來解釋,另一類理論是那樣來解釋。但是,無論是哪個理論,都是由相同的更為基礎的定理來得到證明的。 對於基礎的科學定理,從不同的哲學觀點來解讀,就邏輯性的導出不同的理論形式;對於基礎的科學定理,從不同的數學工具來表達,就抽象性的建立不同的理論體系。
  • 電磁波和引力波
    圖1:電磁波和引力波探測設備從上面的數據可見,引力波的探測比電磁波的產生或接受困難多了。其根本原因是由於兩者的強度相差非常大。世界上存在著4種基本相互作用。其中的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都是「短程力」,意味著它們只在微觀世界很短的範圍內起作用。4種相互作用中,引力是強度最弱的,它比電磁作用,至少要小10-35倍。
  • 引力波、電磁波、光子、x射線、伽馬射線和中微子在本質相同嗎
    標題裡實際上有三種不同的東西:引力波、電磁波和中微子。至於光子、X射線、伽馬射線跟電磁波是同一樣東西,電磁波和光子是同一事物的兩個屬性,科學上稱為波粒二象性,它是電磁相互作用的傳播粒子光子的兩個屬性。而X射線和伽馬射線則是不同頻率的電磁波,也可以說是攜帶不同能量的光子。
  • 不同的物理因子與各種感受器間選擇性地進行作用和產生反應
    在現代科學技術的直接推動下現今理療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已經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其主要特徵是正深入開展關於物理因子對機體作用的細胞-分子水平的研究,以探討其作用的本質,同時也在積極開展關於物理因子對機體作用的整體水平的研究,以掌握其全面作用效果和所引起的動態變化過程。
  • 引力波是否攜帶能量,能否吸收和轉換?
    能量環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石油的化學能,產生陽光的原子核結合能,你身體時時刻刻向外輻射的熱能數之不盡!它們有多種形態,勢能(存儲)、動能(運動)、化學鍵(電子鍵)、原子核(從原子核釋放)等等。
  • 電磁波和引力波及其未來
    圖1:電磁波和引力波探測設備從上面的數據可見,引力波的探測比電磁波的產生或接受困難多了。其根本原因是由於兩者的強度相差非常大。世界上存在著4種基本相互作用。其中的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都是「短程力」,意味著它們只在微觀世界很短的範圍內起作用。4種相互作用中,引力是強度最弱的,它比電磁作用,至少要小10-35倍。
  • 引力波的傳播速度有多快_引力波傳播是瞬時的嗎_引力波的傳播方向
    一個更確切的圖像是:太陽產生引力波,以光速傳播到地球所在的位置;引力波傳播的同時,也攜帶的另外四個自由度一起傳播;最終在地球所在的位置產生完整的引力場(六個自由度),然後地球感受到這個引力場——當然,也包括牛頓引力勢。   所以,即便太陽有一天突然消失了,我們也只是在8分鐘後才看到天黑了;同樣,在8分鐘後才感覺地球突然被甩了出去。
  • (不是引力波哦!)
    答:重力波是一種傳播在穩定結構大氣中的振蕩運動,受空氣重力和熱壓力共同作用產生回復力。重力波在全球氣象學、氣候學和中間層和平流層動力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也是中高層大氣最重要的動力學過程之一。重力波雲層重力波對中高層大氣中能量和動量的平衡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它也決定了中間層的狀態。它與其他波動相互作用會加速流場運動,從而導致不同形式的流動狀態,這些狀態有時會反映到雲層上來。
  • 物理學家張冰:引力波探測意義非凡,但引力波通訊仍遙不可及
    但是神奇的引力波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張冰教授表示:「不同於偶極輻射的電磁波,引力波是所謂的四極輻射。形象地理解,帶電粒子加速即可產生電磁波,但引力波產生不僅需要加速質量,而且加速度本身也要隨時間變化。天體中所有兩個質量互相環繞的過程(例如雙黑洞、雙中子星、甚至普通雙星)因為加速度方向不斷變化,所以自然滿足這個條件。
  • 為什麼引力波會以光速傳播?
    時空中的波紋就是引力波,它們以光速在空間中向各個方向傳播。雖然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方程式中從未出現過電磁學常數,但引力波無疑是以光速運動的。描述整個宇宙需要兩類基本理論。一方面,有量子場論,它描述了電磁力和核力,並解釋了宇宙中所有的粒子以及控制它們的量子相互作用。
  • 人類首次探測到由中子星相撞產生的引力波,破解「黃金白銀」的起源
    人類首次探測到了由中子星相撞產生的引力波。同時,驗證了雙中子星併合的時候會產生大部分超重元素金、銀等。 北京時間2017年10月16日22:00(美國東部時間10月16日10時),LIGO/Virgo聯合全球各大天文臺在華盛頓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其在引力波探測中的新發現和相關細節。
  • 官方:LIGO直接探測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
    2015年9月14日這一天,兩座分別設在美國華盛頓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臺(LIGO)設施分別檢測到了這一事件產生的引力波信號。經過升級之後的LIGO設施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引力波探測領域靈敏度最高的科學設施之一。根據LIGO取得的數據估算,科學家們認為在這一黑洞合併事件的最後時刻,其產生的最強烈引力波釋放的能量瞬間幾乎相當於整個可觀測宇宙中所有恆星釋放能量總和的10倍。
  • 怎樣理解光子中微子伽馬射線X射線電磁波引力波這些不是一碼事
    有人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請問引力波、電磁波、光子、x射線、伽馬射線和中微子在本質上相同嗎?說實話,這個問題本身就說得有點亂。這個問題混淆了物質本身以及物質運動引起的現象這兩類不同性質的問題。光子、中微子是基本粒子,屬於物質範疇;而引力波和電磁波是物質運動引發的現象。
  • 為什麼引力波能讓物理學家獲得諾獎?
    引力波最早由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預言,它的存在與引力的產生形式有關。早在愛因斯坦之前,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牛頓看來,任何物體之間都存在著一種吸引力,其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距離有關。雖然這樣的描述解釋了很多天體運動,但也對一些現象束手無策,比如水星近日點進動的問題。
  • 回到1916和愛因斯坦探秘引力波與雷射
    編者按:  1916年,愛因斯坦預言引力波,並提出量子電磁輻射理論、完善光子概念。  百年之後,愛因斯坦預言的引力波通過雷射的幹涉被探測到,而雷射正是基於量子電磁輻射理論。LIGO的技術還與愛因斯坦的光子概念和布朗運動理論相關。
  • 相對論和引力波如何被發現?愛因斯坦:我智力發展慢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委員會宣布,首次利用引力波探測器,發現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證據。科學家表示,這是一幅奇妙的宇宙圖景:兩顆黑洞的初始質量分別為29顆太陽和36顆太陽,合併成一顆62倍太陽質量且高速旋轉的黑洞,虧損的質量以強大引力波的形式釋放到宇宙,經過13億年的漫長旅行,最終抵達地球。
  • 顛覆認知,引力波本身也會受到重力的影響
    雖然你可能不會經常想到它,但是其他事物的存在會產生一些力量,這些力量起著重要的作用。電荷、核力和時空本身的引力扭曲——由可見宇宙中存在的所有質量和能量形式所引起——會影響你的運動。但是如果你不是由原子組成的呢;如果你是引力波呢?你還會以同樣的方式體驗這些力量嗎?宇宙沒有義務說得通。但它有它必須遵守的規則。我們看看怎麼說。
  • 引力波和光速都是299792458m/s,是巧合還是必然?
    在2017年8月17號,天文學家接收到1.3 億光年外兩個中子星合併分別發出的引力波和電磁信號。 按照科學家的預期,他們應先接收到引力波。 廣義相對論產生了一種新的「輻射」—引力波。 引力波和電磁波雖然不怎麼相關,但都是以光速傳播 讓我們先看看為什麼電磁波是光速 我們日常生活中能看見或者儀器能接收到的絕大部分電磁波都是原子核外電子輻射出的結果。
  • 《三體》和《星際穿越》裡的引力波到底是啥?
    2、引力波來自於哪裡引力波的主要來源是無時無刻都在進行的天體物理過程(天體運動、撞擊等),所有高速運動且高加速度的物體以及大質量天體運動、碰撞都會產生引力波並且在連續的時間裡形成波,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時空漣漪」,而我們平時接觸的物體質量太小,產生的引力波太弱,所以宇宙中大質量天體的運動、碰撞等行為都會產生極強的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