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到感動自己,仍然無能為力?要實現人生逆襲,從「換腦」開始

2020-12-04 香橙哥

我有一個朋友,在一家裝修公司上班,每天早上7點開始出門,晚上7點回到家,匆匆吃過晚飯,又出去跑滴滴了,到凌晨12點才回家休息。一年到頭都這麼忙碌著,但生活並沒有多大的改觀。

這並不是個案,現在很多人下班後都很拼。有的開滴滴,有的送外賣,有的拼命學習、充電。我們很多人看起來都很努力,都很拼,但人生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於是,我們就給自己灌上一碗雞湯,叫做:「努力到無能無力,拼搏到感動自己。」但是,光感動自己就真的有用嗎?

沒有改變人生的努力,無論怎麼感動自己,終將都只是一個隨時會破滅的泡沫。

這幾天,我讀了財富高效能專家張萌的新書《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空閒時間就是你的未來財富》。書中告訴我們,要改變人生,實現逆襲,一切從「換腦」開始。也就是說,要實現人生逆襲,我們首先要改變、升級我們的認知。

本書歸納了人生逆襲需要解決的六大核心問題,分別是:信心不足、思維固化、目標不明確、能力不足、資源緊缺沒有工具可用。其中思維固化,即認知問題是首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在這裡,我們也著重來談談如何改變認知的問題。

001 我們都是通過認知來掙錢的

張萌老師在書中說道:「不管是什麼行業,也不論是什麼人,我們都是通過認知來掙錢的,我們掙的是認知的錢。」

對於這個認知,可能我們還不是太好理解。那麼,我們來看看巴菲特、李嘉誠等富豪們對於投資賺錢的看法,也許你就容易理解多了。

我們知道,「股神」巴菲特一生做了很多投資,而且絕大部分都很成功。但是,巴菲特的原則是,絕不投資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2019年5月,一年一度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巴菲特這樣說:「我對於零售業不能做到全面地了解,所以把更多精力都投入到保險方面,而你們也應該這樣做。並且你們現在面臨的競爭更為激烈,一定要要找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如果對一件事情了解掌握得相當透徹,那麼就一定會給你帶來一些優勢。」

李嘉誠同樣也是如此。

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說有一次他跟商業周刊的創始人金惟純先生吃飯,聊到他寫的《低成本創業》這本書,金先生就跟他分享了一個李嘉誠的說法。

金先生說:「李先生有一次跟我講,別人都說我善於冒險,其實講錯了。我這一輩子創業,沒有冒過一點兒風險。一開始做塑料花,我在別人工廠裡幹過。這種花怎麼生產的,怎麼賣掉的,能賺多少錢,清清楚楚,我請的生產和銷售都比我過去工廠裡的還要好,怎麼可能不賺錢呢?大家說我投資房地產是冒險,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我早幾年就開始研究那些標的了,我心裡很清楚它值多少錢。所以只是等一個最好的價格而已,怎麼會是冒險呢?產業配置也是一樣,風險只會越來越小嘛!」

越是有錢的富商,越懂得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掙錢,他們絕不會去掙自己認知範圍之外的錢。相反的,我們很多人,看到別人做什麼賺錢,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盲目砸錢,最後賠了個精光。最典型的是股票市場,聽說身邊的誰誰誰炒股掙了多少錢,自己就盲目跟進,最後血本無歸。

人永遠沒有辦法掙到自己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你有特別好的運氣。可是憑運氣掙到的錢,遲早也會憑自己的實力全部賠進去。

我們無法掙到自己認知範圍之外的錢,但是我們可以不斷去擴大自己的認知範圍,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

002 不要本能地抗拒新認知

我們很多人面對新事物,新認知的時候,總是表現得像刺蝟一樣,害怕受到傷害,本能地縮捲起自己的身體,亮出滿身的毛刺。這樣似乎安全了,但是你也沒有機會接觸新認知了。

就像幾年前,微商還是一個新鮮事物,看到有朋友介紹微商項目的時候,我們很多人的本能反應就是「chuan銷」,唯恐避之不及。幾年後,當你看到朋友做微商賺到錢了,你想入局的時候,微商已經爛大街了,市場競爭一片紅海,頭部市場都被一些微商大佬把持著,你已經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因此,面對接觸到的新知,我們需要抱有更開放的心態,而不是本能地拒絕。面對接觸到的新知,我們不要先入為主,用我們的舊知去批判,去否定它,而應該要全面地去了解,找到它的本質,找到它內在的邏輯,經過思考,然後做出客觀的判斷。對於有疑問的地方,我們可以多去請教行業內的專家,參考他們的意見。

003 主動去獲取新認知

很多時候,新認知不會主動走進我們的大腦裡,需要我們主動去發現它,去擁抱它。我們可以通過行走、讀書、交朋友等方式去獲得新認知。

1.行走

旅行是獲取新知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但在旅行過程中,需要運用好「三力」,即腳力、眼力、腦力。

我們普通人去旅行,就是看看風景,拍拍照,打打卡,回來之後眼裡只有一堆的照片,腦裡只剩下一個「我到過」的印象。

而優秀的人,總是善於把旅行變成「行走」。他們會事先看目的地有沒有自己想要學習的行業大咖,能不能有機會拜訪一下?他們會看看有沒有自己心生嚮往的企業,能不能去參觀,去感受一下?即使是單純的旅行,他們也會全身心去感受,去領悟。

2.讀書

讀書是獲得新知最經濟、快捷的一種方式。你所碰到的問題,前人基本上都碰到過,你幾乎都能在相關書籍中找到答案。

當然,讀書你也要會讀,不然你有可能只會白白浪費時間。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感慨「我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還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

首先,你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知識框架,然後有針對性地去閱讀,分門別類地去豐富你的知識體系。如果僅僅是隨意去閱讀,即便你當時學到了相關知識,也只能在大腦中到處亂放,就好比你隨手把一件東西扔到了雜物間裡,你要用的時候,怎麼找也找不到。

其次,要會選書。要讀一些能幫助你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或者能教給你一些解決問題方法的書。讀書有時候還是有功利性一些,不然只會耗費時間和精力。

3.交朋友

交朋友也是獲取新知的一個很好方式。能結交一些大咖,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有時候,你被某個問題給困住了,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候如果有某位大咖點撥一些,可能你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如何結交朋友呢?張萌老師在書中介紹了一個方法,叫「七個人物法」。我們先要客觀認識自己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然後選擇身邊最佩服的七個人,從每個人身上找出三項硬本領,通過歸類整理出你需要修煉的前三項硬本領,再把這些硬本領對應到身邊的人身上。然後跟他們交朋友,從跟他們交往中耳濡目染地去學習。

那怎麼跟這些人連結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花錢。比如你花錢去上他的課,花錢去聽他的演講,花錢去參加相關的論壇、研討會等等。為什麼很多企業家花錢去湖畔大學學習,因為在那裡,他們就有機會結識到馬雲、史玉柱等商業大佬。

「努力到無能無力,拼搏到感動自己。」這句話確實能給我們一些激勵和安慰。但是,如果拼搏到感動自己,仍然無法改變我們的人生,那也是挺可悲的一件事兒。

要實現人生逆襲,我們需要改變「低水平的勤奮」,而這一切要從「換腦」開始。我們需要建立正確的認知,並且不斷去獲取新的認知,不斷地去迭代,去更新,讓我們的認知廣度、認知高度都更上一層樓。

《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空閒時間就是你的未來財富》這本書,對於如何實現人生逆襲,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的認知和一套系統的解決方案。如果你現在找不到突破口,而又渴望改變的,推薦你讀一讀這本書。

在過去,有沒有哪一件事兒,讓你改變了原有的認知呢?歡迎評論區一起交流哦。

相關焦點

  • 沐木: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零碎時間的事實,思考如何在這樣一個時代吸收營養,改善自己。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說:一個人到達一定高度,其努力工作的目的就不再僅僅是為了物質,而更多的是為了自我價值的實現」。如果你對當下的舒適感到滿意,不尋求更多的發展和突破,你的生活技能將很容易定義,也很難改變。
  • 20年前感動國人的「籃球女孩」,如今逆襲人生,為國出徵帕運會
    當初那個被飛來橫禍改變人生旅途的女孩,如今早已實現逆襲。 小紅豔樂觀感染社會,人生開始逆襲 有了「籃球義肢 在張鴻鵠的帶領下,錢紅豔開始逆襲人生。
  • 王中林:從貧苦農村到頂級科學家,為祖國爭光,實現真正寒門逆襲
    從貧苦農村到頂級科學家,王中林為祖國爭光,實現了真正的寒門逆襲。「寒門難出貴子」的魔咒,在他的身上並沒有應驗,這段貧苦的經歷反倒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回首王中林的人生經歷,不難發現他的成功早就有跡可循。他的人生軌跡,能夠為更多的寒門學子提供可靠的參考。誠然,每個人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但是通過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也能夠登上令人難以想像的巔峰,收穫更加精彩的人生,實現生命的價值。
  • 不要高考失敗就否定人生,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努力仍會乘風破浪
    退而求其次,選擇普通高校好的專業,努力專升本逆襲 高考低分者並不是不能夠上大學,可能對比自己的目標大學相差的比較多,所以不如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個專業比較適合的大學,在大學中好好學習,通過專升本的方式報考理想的本科大學,實現逆襲。
  • 我們用類腦科學和AI黑科技幫助人類實現「第二人生」
    人類一直在探尋永生的道路上愈行愈遠,從古至今,人們持之以恆的追求永生,並且試圖從神話、宗教、科技等各個角度上去闡述和實現人類的某種永生,在各自的方向上不斷的努力和前行,推動著世界的進步。但時至今日,時間仍是困住人類前行的最大難題。
  • 我們用類腦科學和AI黑科技幫助人類實現「第二人生」!
    在此之後,針對腦機接口(BCI)技術的研究開始出現。1970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開始組建團隊研究腦機接口技術。1998年,神經科學家PhilKennedy研究出了一種名為親神經電極的技術,讓電極長時間植入人腦,讓腦機接口有可能從實驗投入實際使用。並通過植入電極,實現了讓一位曾經是植物人的癱瘓患者可以用意識打字。
  • 「不死之腦」與腦移植,換腦能否幫我們實現永生?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宇宙,那就是我們的大腦。人們對於腦科學的展望,在科幻電影中被提及,如今也被逐漸實現。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我們對大腦的了解更加清晰,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實現老年痴呆的治療甚至是「換頭術」。人的大腦是怎麼工作的?強人工智慧有可能實現嗎?人類是否有可能實現永生?現在有沒有藥物能開發我們的潛能?
  • 《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如何才能擺脫現狀,實現逆襲?
    她一共實現了三次逆襲。媛媛非常好奇:假如我做出了與她相同的努力,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如果說想去北大,在一秒前是連做夢都不敢有的念頭。那一秒後,劉媛媛,在這窄小的圖書館裡發了瘋似的要去北大,迫切想要變得更加強大,要改變自己脫離貧困,走去更遠大的世界。
  • 黑色生命力|一位89後的人生逆襲故事!
    爸爸曾經打趣,我的女兒,爸爸連一個房間都沒有給你,從此這句話埋在我心裡,因為我要回報你們的,不僅僅是一個房間。我曾說,媽媽以後我們家一定要有一個又大又方便的廚房,讓你不用每次煮飯都滿身大汗,媽媽總是溫柔地說我挺好的。我也和自己無數次許願,每個人有一個房間,一扇窗戶就滿足了。今年我們都一一實現了,而且是超額實現的。
  • 自卑與超越:2個方法通過與他人建立合作,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
    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是人類進步的底層動力;遺傳等先天因素並不能決定人的命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目標,也可以通過與他人建立合作,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和個人價值。01、超越自我的原動力阿德勒說,無論你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中,都一定不滿足於自己的現狀,一定想超越自我。為什麼會這樣呢?
  • 《盲探》你負我,我要你雞犬不寧:女人的悲哀從戀愛腦開始
    我認為一個女人的悲哀是從戀愛腦開始的,愛情至上的人將為情所困,被情所傷。由劉德華、鄭秀文出演的電影《盲探》搞笑又令人感動。為了破案,男女主角以身試險,渾身傷痕累累,但正因為他們的敬業、專業,一樁樁案件被他們偵破。兩主角也在破案的過程中擦出愛情的火花。
  • 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逆襲人生,告訴你如何制定目標
    創辦「媛創文化」做CEO,開課,寫書,人生實現華麗逆襲。與劉媛媛出身一樣的人很多,與劉媛媛一樣努力的人也很多,但為什麼努力的人那麼多,成功的人卻寥寥無幾呢?翻開劉媛媛寫的《精準努力》便可發現這個女孩有多智慧,她真正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能夠為實現自己的目標付出扎紮實實的行動。
  • 30歲實現人生逆襲,美出顏值巔峰
    轉眼間4年過去了,如今的她早已實現完美人生逆襲。出道多年,戲紅人不紅安悅溪,原名安靜,1989年6月10日出生於山東省濰坊市。因從小喜歡唱歌跳舞,上學後便在舞院的附中學歌舞專業。她很有演藝天賦,一次偶然的機會劇組來學校挑選角色,一眼便相中了這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子。之後多次做客串演員,後來漸漸喜歡上表演。
  • 金在中開日本見面會,失明粉絲努力互動,現場感動到崩潰淚目
    當時他們的組一共是有五個人,但是後來金在中也選擇了脫離組合,自己獨自發展。這位失明的粉絲說道:「從五個人是就開始喜歡,那時候眼睛還能看得見。不僅僅是因為長得帥而喜歡你哦,唱歌很好聽,人也很溫柔,因為是很好的人所以喜歡。要一直加油哦,我會永遠為你應援。」真的很感動,到底是有多喜歡才能堅持這麼多年啊。真的是找不到很喜歡的理由,但是就是喜歡了這麼多年,很多網友看到後就紛紛的直呼感動。
  • 人生曲線低谷時,如何逆襲上揚
    人生曲線有時會處於低谷,事情的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處於低谷時我們所產生的「低落感」。「低落感」大家都曾經有過!但人們對待低落感的態度和方式一般不會完全一樣了。無論選擇何種方式,面對人生曲線低落時都要冷靜的、認真的對待。不要逃避現實,也不要麻痺自己坐以待斃。應該先抱一顆寬容自我,善待自我的心,先冷靜後,再去認真分析自身的處境,以及造成目前狀況的因數。
  • 一方面覺得毫無意義一方面又無能為力,除了無語你還能做點什麼?
    一方面覺得毫無意義,一方面又無能為力,除了無語,你還能做點什麼?生活和工作當中,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狀態。一方面是覺得所有的一切毫無意義,另一方面,對於改變這一切,又是如此無能為力。那你遇到這樣的狀態的時候,某種情況下,你已經陷入了情緒黑洞。
  • 瀋陽要「逆襲了」,打造一條高鐵,將實現瀋陽2小時到長白山!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在旅遊途中,欣賞不同美景,最重要的不是欣賞風景,而是欣賞風景時的心情,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未知的旅行需要不斷地摸索,才能領悟領會旅行以及生命的意義。遼寧省人大常委會會議聽取並審議了《關於啟動沈白客專工程建設的議案》的說明,沈白客人專門項目瀋陽市開始,遼寧省撫順市,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經過,終點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二道白河鎮(長白山北坂)抵達,設計時速是350公裡,線路全長約436.5公裡,投資約621元。
  • 夢想總該要有的,來看看古人怎樣懷揣夢想從草根到帝王將相逆襲的
    《少林足球》裡有句經典臺詞「人一定要有夢想,否則和鹹魚有什麼區別」,這是多麼勵志的一句話,星爺告訴我們人有了夢想就像心中有團火永遠不會熄滅的。是啊,我們生在這個世界上,哪個不想出人頭地?有誰願意一輩子碌碌無為?有誰不想自己前程似錦?所以我們都懷有夢想 。
  • 43歲日本學渣,誤打誤撞得了個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次逆襲
    日本的諾貝爾得獎者中有個奇人,一個43歲的日本學渣,一次誤打誤撞的發現,使他莫名其妙拿到諾貝爾獎,16年之後,他的人生又一次逆襲,他就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因為太過於努力,把自己的婚姻大事都被拋在腦後。一直在實驗室內工作,所以他錯過了一切的升職考試,因此他的工資一直是公司裡最基層的水平。入職幾年以後,大家都紛紛升職加薪,只有田中耕一一直在最底層。不少人對此很不理解,都叫他科學怪人。轉眼間,田中耕一已經43歲了。
  • 有關成長:利用非線性成長,實現人生躍遷
    作者也提到了,想要職業發展到更高的層次,就要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因為對絕大多數人而言,職業生涯的第一階段,是需要根據技能驅動的,而後才是系統的認知和決策質量。同時,作者通過分析自己以及身邊高手的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分析了在個人成長階段,會遇到的各種問題梳理出從普通的底層實現階層躍遷的方法和思維總結供我們借鑑,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中,都會有束縛的階段,只有找對方法,努力衝破束縛,才能真正地成長。#決定我們一生的也就幾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