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大綱發布,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財務管理》考試大綱(第二章),廣大考生可作為備考依據,祝您備考順利。
第二章 財務管理基礎
[基本要求]
(一)掌握貨幣時間價值的計算
(二)掌握插值法
(三)掌握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四)熟悉證券資產組合的風險與收益
(五)熟悉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以及風險對策
(六)熟悉風險收益率的類型
(七)熟悉風險的衡量
(八)了解成本性態分析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貨幣時間價值
一、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
貨幣時間價值,是指沒有風險和沒有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貨幣經歷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所增加的價值,也稱為資金的時間價值。
在實務中,人們習慣使用相對數字表示貨幣的時間價值,即用增加的價值佔投入貨幣的百分數來表示。用相對數表示的貨幣的時間價值也稱為純粹利率 (簡稱 「純利率」)。純利率是指在沒有通貨膨脹、無風險情況下資金市場的平均利率。沒有通貨膨脹時,短期國庫券的利率可以視為純利率。
二、複利終值和現值
(一)複利終值
複利終值指現在的特定資金按複利計算方法,折算到將來某一定時點的價值,或者說是現在的一定本金在將來一定時間,按複利計算的本金與利息之和,簡稱本利和。
(二)複利現值
複利現值是指未來一時點的特定資金按複利計算方法,折算到現在的價值。或者說是為取得將來一定本利和,現在所需要的本金。
三、年金現值
(一)普通年金現值
普通年金是年金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指從第一期起,在一定時期內每期期末等額收付的系列款項,又稱為後付年金。
普通年金現值是指普通年金中各期等額收付金額在第一期期初的複利現值之和。
(二)預付年金現值
預付年金是指從第一期起,在一定時期內每期期初等額收付的系列款項,又稱即付年金或先付年金。
預付年金現值是指預付年金中各期等額收付金額在第一期期初的複利現值之和。
(三)遞延年金現值
遞延年金由普通年金遞延形成,遞延的期數稱為遞延期,一般用 m表示遞延期。
遞延年金的第一次收付發生在第 (m+1)期期末 (m為大於 0的整數)。
遞延年金現值是指遞延年金中各期等額收付金額在第一期期初的複利現值之和。
(四)永續年金現值
永續年金是普通年金的極限形式,當普通年金的收付次數為無窮大時即為永續年金。永續年金的第一次等額收付發生在第一期期末。
永續年金現值可以看成是一個 n無窮大時普通年金的現值。
四、年金終值
(一)普通年金終值
對於等額收付 n次的普通年金而言,其終值指的是各期等額收付金額在第 n期期末的複利終值之和。
(二)預付年金終值
對於等額收付 n次的預付年金而言,其終值指的是各期等額收付金額在第 n期期末的複利終值之和。
(三)遞延年金終值
對於遞延期為 m、等額收付 n次的遞延年金而言,其終值指的是各期等額收付金額在第 (m+n)期期末的複利終值之和。
五、年償債基金和年資本回收額
年償債基金是指為了在約定的未來某一時點清償某筆債務或積聚一定數額的資金而必須分次等額形成的存款準備金。
年資本回收額是指在約定年限內等額回收初始投入資本的金額。
六、利率的計算
(一)現值或終值係數已知的利率計算
(二)現值或終值係數未知的利率計算
(三)實際利率計算
1一年多次計息時的實際利率。
2通貨膨脹情況下的實際利率。
第二節 風險與收益
一、資產收益與收益率
(一)資產收益的含義與計算
資產收益,是指資產的價值在一定時期的增值。一般情況下,有兩種表述資產收益的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以金額表示的,稱為資產的收益額,通常以資產價值在一定期限內的增值量來表示;第二種方式是以百分比表示的,稱為資產的收益率或報酬率,是資產增值量與期初資產價值 (價格)的比值。
(二)資產收益率的類型
1實際收益率。
實際收益率表示已經實現或者確定可以實現的資產收益率。
2預期收益率。
預期收益率,也稱為期望收益率,是指在不確定的條件下,預測的某資產未來可能實現的收益率。
3必要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也稱最低必要報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表示投資者對某資產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必要收益率由兩部分構成: (1)無風險收益率; (2)風險收
益率。
二、資產的風險及其衡量
(一)風險的概念
風險是指收益的不確定性。
(二)風險衡量
衡量風險的指標主要有收益率的方差、標準差和標準差率等。
(三)風險對策
1、規避風險。
當資產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不能由該資產可能獲得的收益予以抵消時,應當放棄該資產,以規避風險。
2、減少風險。
一是控制風險因素,減少風險的發生;二是控制風險發生的頻率和降低風險損害程度。
3、轉移風險。
對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損失的資產,企業應以一定的代價,採取某種方式將風險損失轉嫁給他人承擔。
4、接受風險。
接受風險包括風險自擔和風險自保兩種。
三、證券資產組合的風險與收益
(一)證券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
證券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是組成證券資產組合的各種資產收益率的加權平均數,其權數為各種資產在組合中的價值比例。
(二)證券資產組合風險及其衡量
1、證券資產組合的風險分散功能。
兩項證券資產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滿足以下關係式:
式中,σp表示證券資產組合的標準差,它衡量的是證券資產組合的風險;σ1 和 σ2分別表示組合中兩項資產收益率的標準差;w1 和 w2 分別表示組合中兩項資產所佔的價值比例;ρ1,2反映兩項資產收益率的相關程度,即兩項資產收益率之間的相對運動狀態,稱為相關係數。
2、非系統性風險。
非系統風險,是指發生於個別公司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風險。這種風險可以通過資產組合來分散,由於非系統風險是個別公司或個別資產所特有的,因此也稱 「特殊風險」或 「特有風險」。由於非系統風險可以通過資產組合分散掉,因此也稱 「可分散風險」。
3、系統風險及其衡量。
系統風險,又被稱為市場風險或不可分散風險,是影響所有資產的、不能通過風險分散而消除的風險。不同資產的系統風險不同,為了對系統風險進行量化,用 β係數衡量系統風險的大小。
通俗地說,某資產的 β係數表達的含義是該資產的系統風險相當於市場組合系統風險的倍數。
四、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一)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基本原理為:
R=Rf+β×(Rm -Rf)式中,R表示某資產的必要收益率;β表示該資產的系統風險係數;Rf表示無風險收益率;Rm 表示市場組合收益率。
(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最大的貢獻在於提供了對風險和收益之間的一種實質性的表述,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首次將 「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這樣一種直觀認識,用這樣簡單的關係式表達出來。到目前為止,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對現實中風險與收益關係最為貼切的表述,因此長期以來,被財務人員、金融從業者以及經濟學家作為處理風險問題的主要工具。
儘管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已經到了廣泛的認可,但在實際運用中,仍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局限,主要表現在:(1)某些資產或企業的 β值難以估計,特別是對一些缺乏歷史數據的新興行業。(2)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不斷變化,使得依據歷史數據估算出來的β值對未來的指導作用必然要打折扣。(3)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之上的,其中一些假設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偏差,使得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有效性受到質疑。
第三節 成本性態分析
成本性態,又稱成本習性,是指成本的變動與業務量之間的依存關係。按照成本性態,通常可以把成本區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三類。
一、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業務量範圍內不受業務量變動影響,一定期間的總額能保持相對穩定的成本。固定成本按其支出額是否可以在一定期間內改變而分為約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二、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是指在特定的業務量範圍內,其總額會隨業務量的變動而呈正比例變動的成本。變動成本可以區分為兩大類:技術性變動成本和酌量性變動成本。
三、混合成本
(一)混合成本的基本特徵
混合成本是 「混合」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種不同性質的成本。一方面,它們要隨業務量的變化而變化;另一方面,它們的變化又不能與業務量的變化保持純粹的正比例關係。
(二)混合成本的分類
混合成本可進一步將其細分為半變動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變動成本和曲線成本。
(三)混合成本的分解
1、高低點法。
2、回歸分析法。
3、帳戶分析法。
4、技術測定法。
5、合同確認法。
四、總成本模型
將混合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區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之後,根據成本性態,企業的總成本公式就可以表示為:
總成本 =固定成本總額 +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 +單位變動成本 ×業務量
溫馨提示: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中公會計網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你可能感興趣的還有:
4月搶分講座:中級會計教材大改 名師支招「不丟分」策略
2018中級會計各階段學習計劃
拿下中級會計師證書後,有哪些高薪崗位等著你?
獲取更多會計報考資訊,備考資料,模擬試題請關注中公會計新浪微博、官方微信主頁:
微博:@中公會計 微信:中公會計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掃描二維碼 進群即可領取《2021年各章節分值佔比及核心考點》、《各科教材知識框架》、 《價值299元3門科目120節精品網課》等
提交成功!
近期我們會聯繫您,請注意接聽
微信掃碼
加2021年中級會計學習交流群
進群即可領備考資料包並通知考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