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幸運我能和你配型成功,我希望你重獲新生後,繼續你的學業,實現心中的夢想。祝你在以後的日子裡身體健康、學業有成,每天開心快樂,心想事成。」這封署名為「遠方的姐姐」的信來自浙江省湖州市的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而這名捐贈者朱燕娜是一名「80後」的母親,為了捐獻造血幹細胞特意增重18斤。據湖州吳興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朱燕娜也已有十幾年的獻血經歷。
12月25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吳興區紅十字會了解到,因為朱燕娜曾有多次獻血經歷,所以在5年前血站護士動員她加入幹細胞庫時,朱燕娜便留了底。這次的患者是一名患有血液疾病的16歲少年,患者病情比較急,在今年10月份做了加急高分辨配型和體檢,和朱燕娜配型成功後,便通知了她。
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接到通知後,朱燕娜幾乎沒有猶豫便答應要捐獻,雖然丈夫不太同意,但是朱燕娜還是堅持下來,為捐獻造血幹細胞做準備。
據介紹,造血幹細胞的捐獻量是根據患者的體重來計算,「患者如果是孩子,捐獻量會少一些,如果是成年人或是體重比較重的人,那麼捐獻的幹細胞量就會多一些。」工作人員稱,另外對於捐獻者而言,重一些會讓血容量更加充足,利於捐獻,所以朱燕娜也在短時間內增重了18斤。
因為捐獻地在杭州,工作人員也給朱燕娜安排了住宿。但因為朱燕娜的兒子目前在上初中,為了照顧孩子生活以及功課,在注射動員劑前兩天,朱燕娜也特意回家照顧孩子生活和功課。
12月20日,朱燕娜完成了第一次採集,在當天趕回湖州後,又接到通知稱採集量不夠。在第二天一早,朱燕娜和工作人員趕第一班高鐵回到杭州,完成了第二次採集。「第一次就採集了4個小時,兩次一共採集300多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工作人員介紹。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接受幹細胞移植的患者也給朱燕娜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及,「因為得了這種病,家裡為了治療已經山窮水盡,為了略表感激之情,在病房身體不痛的時候為你畫了一幅畫。我們沒見過面,但是我想像您是一位又美麗又熱心腸的人!」在信中,少年也多次表達對朱燕娜的感謝,「也許是很久以前我們就是同一族人,我們就是一家人。」
據工作人員介紹,捐獻造血幹細胞無損健康,朱燕娜捐獻完後身體情況良好,精神狀況也不錯。朱燕娜也成為了中華骨髓庫第9273例,浙江省537例,湖州市第13例,吳興區第3例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