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連雲港花果山景區這個姑娘「火了」。5年捐獻全血2400毫升,今年11月又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出生於1991年的許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我做的都是小事,希望能夠帶動身邊的人幫助別人。」許雲輕撫江蘇省紅十字會授予的博愛獎章,微笑著說。目前,許雲身體狀況良好,元旦前後將回到花果山景區管理處工作。
5年捐獻全血2400毫升
許雲的家在連雲港花果山街道路東巷,花果山景區家屬院內。11月20日,氣溫驟降,身穿粉色厚款家居服的許雲,向記者講述起這次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故事。話裡話外,她滿心牽掛著遠方患血液病的11歲男孩。
許雲是家裡的獨生女。在父親的影響下,許雲善良大方、樂於助人。2014年大專畢業後,她來到家附近的花果山景區管理處做起了講解員。
「平日裡年紀大的鄰居網購、交水電費、存取款……大事小情都是她熱心代辦。」許雲的母親說,女兒一直特別愛幫助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許雲看到父親無償獻血後拿回的獻血證,萌生了獻血的想法。「能幫到別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父親也會為我感到驕傲。」從2015年第一次無償獻血300毫升,到今年6月,5年來許雲先後7次成功捐獻全血2400毫升。
「血能夠再生,每次捐獻完多吃點豬肝、豬血補補就回來了。」許雲笑著說。在她看來,既然自己身體條件符合捐獻條件,就要堅持捐下去。
2016年7月,許雲在獻血時獲悉了造血幹細胞捐獻事宜。熱心公益的她當場留下血樣,申請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從那一刻開始,許雲一直期盼著自己能夠配型成功並捐獻。
歷時99天的成功捐獻
今年8月,正在工作的許雲接到了來自連雲港市紅十字會的電話。「當我聽說自己和外省一名11歲血液病男孩初次配型相合時,心裡咯噔一下,心想經常在電視劇裡見到的場景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雖然回復對方要和家人商量後再決定,但是許雲已經在心裡下定決心:捐!
「我怕父母擔心,和他們說自己下半年還要再捐一次血,他們習以為常,也沒說什麼。」許雲說,一直到10月份體檢結束,自己完全符合捐獻要求,才把這一決定告訴父母。
父親對她的意願非常支持,母親卻有些擔心焦慮。許雲一直在做母親的思想工作,「媽,這就和平時捐獻全血差不多,只是多個抽取造血幹細胞的環節……」
11月12日入院,17日一早,在接受10針動員劑注射後,許雲在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捐獻,成為我市首例接受本地採集的捐獻志願者。
「醫院全力支持,從高分辨配型、體檢直至捐獻都是一路綠燈,派專人專車護送我。」許雲表示,為讓自己保持最好的狀態進行捐獻,認床的她特意把家中的小枕頭帶到醫院幫助自己睡眠。採集前一晚,為加快細胞增生,許雲還補打了一針動員劑。
從今年七夕節當天做高分辨配型,到11月17日成功捐獻,許雲計算了下,剛好是99天。「在這期間,身邊很多人勸我放棄,不要捐獻了,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能夠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在我的人生中也算是一種難得的經歷。」許雲坦言,不想給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30年留下遺憾。
許雲事跡是景區文明志願服務的一個縮影
讓許雲沒想到的是,自己捐獻完造血幹細胞後,在當地一下子火了。「領導、同事、朋友陸續來看我,叮囑我養好身體。」這讓許雲在感動之餘,感覺「怪不好意思的」,「我覺得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
其實,許雲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事情不是偶然,她的事跡是花果山景區文明志願服務的一個縮影和升華。接到遊客的求助第一時間伸手相助;將撿到的錢物原封不動交到遊客手中;一個個熱情的微笑、一次次熱情的引導……各類志願服務已然成為花果山景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據統計,近年來,景區成功救助摔傷、昏迷休克的遊客45起,拾金不昧事跡190餘起,為遊客尋人找物1170餘人次,收到各地遊客錦旗、感謝信、感謝電話80餘次,花果山景區連續2年被評為市級「工人先鋒號」「巾幗建功先進集體」。文明向善之花在花果山景區開得正豔,飄得更遠……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