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一過,氣溫驟降,大理彌渡縣紅巖鎮吉祥村委會馬廠箐村,依然一片生機盎然,地裡的重樓長勢喜人,一個個碩大的重樓果「笑」開了花,露出一粒粒飽滿的重樓籽。
這幾天,馬廠箐村55歲的村民聞虎正和家人忙著挖重樓,從早到晚,捨不得休息片刻。7年前,聞虎一家種下10畝重樓,這幾天將挖出4畝,賣給雲南昭通的客商。
「這4畝重樓,預計產量能有4噸,現在的收購價每公斤200元,算下來能賣80萬元。」正在地裡忙得大汗淋漓的聞虎面露笑容地對記者說。從2013年開始,聞虎一家開始種重樓,先後投入20萬元用於種苗的購買與管護。種下種苗後的第三年,一家人開始收穫重樓籽,截至今年僅賣重樓籽就有70萬元的收入。「成本一下子就回來了,付出終於有了收穫。」聞虎說。
馬廠箐村地處冷涼地區,海拔2200米,全村共69戶284人。村裡長年雲霧繚繞,村民主要種植玉米、土豆、豆類等維持生活。但由於交通不便,沒有找到合適的產業,大多數村民只能勉強維持溫飽。上世紀90年代興起打工潮,部分村民去外地打工,生活有所改善,村莊的整體面貌卻依然沒有改變。溼潤的氣候、茂盛的植被、充沛的水源沒有為馬廠箐村人帶來任何改變。
一個偶然的嘗試「敲開」了致富的大門。2000年前後,一些村民上山挖野重樓——一種有清熱解毒等功效的中草藥。村民將部分野重樓銷售,部分留下人工培植,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收益。隨著越來越多人發現重樓的價值,從2013年開始,外出務工的年輕人紛紛回鄉,大規模種植重樓,重樓成為了一個產業。聞虎告訴記者,目前全村共種植重樓1000多畝,2019年實現產值900多萬元,今年的收成比去年還要好。
種植重樓不僅給村民帶來了收入,更讓村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徹底改變了馬廠箐村人的生活。「現在村裡的大多數人已經蓋了新房,買了汽車。」聞虎感慨道。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不僅是聞虎,幾乎遇到的每一個馬廠箐村人都對重樓的種植方法、藥效、市場價格了如指掌。
「以前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現在在家門口、在村裡就能夠過上好日子,慢慢地就都回來了。」2018年8月從昆明務工返鄉,2019年4月當選為紅巖鎮吉祥村委會主任的馬廠箐村民聞仕鴻說,重樓已經成為村裡人家增收的主渠道,村裡人家通過重樓種植都有不錯的收入,村民收入高了,村容村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村風民風比以前好多了,村裡也更加和諧了。
談及馬廠箐村的未來,聞仕鴻早有打算:下一步我們要對重樓的品種進行改良,把最優質的品種規模化;還要尋求與藥企合作,訂單式生產,保證以後的銷路;還想引進重樓加工的企業,進一步開發重樓的價值。
來源:微彌渡
文圖:李武華 李加勇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