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海上颶風「生命力」變強是全球變暖導致

2020-11-13 科技生活快汛

近50年來,海上颶風抵達陸地後衰減的速度較之前慢了許多。

通常,颶風離開海洋後,力量會快速變小,因為接觸不到水和溼潤的空氣。此二者是颶風的重要能量來源。數據分析和計算機模擬結果表明,這是海洋年均水溫升高和全球變暖導致的其他後果所致。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專家認為,全球變暖可能嚴重影響了北美和亞洲颶風多發地區的空氣溼度。有這種想法的Li Lin及其同事Chakraborty研究了近50年在北大西洋形成後席捲陸地的所有颶風的移動軌跡和產生的後果。

分析表明,與上世紀60年代相比,這一時期颶風威力減弱速度變慢。之前,颶風抵達陸地後一天內威力一般減小75%左右,現在為50%。

為解釋這一現象,專家們建立了計算機模型,模擬幾乎每年都會席捲美國海岸的典型颶風。專家藉此計算了溫度和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對大西洋海上颶風的形成及其向陸地移動方式的影響。

結果發現,颶風衰減異常緩慢可能是因為,由於大西洋水溫不斷升高,海面風的移動特點發生變化,導致颶風中心水蒸氣聚集速度較以前加快,登陸北美海岸的颶風因此能量更強,也就能更加深入陸地,且肆虐的時間較之前更久。

相關焦點

  • 專家:海上颶風「生命力」變強是全球變暖導致
    近50年來,海上颶風抵達陸地後衰減的速度較之前慢了許多。 通常,颶風離開海洋後,力量會快速變小,因為接觸不到水和溼潤的空氣。此二者是颶風的重要能量來源。數據分析和計算機模擬結果表明,這是海洋年均水溫升高和全球變暖導致的其他後果所致。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氣候變暖成全球颶風「加速器」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11月16日,尼加拉瓜,受颶風「艾奧塔」影響地區的居民。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警告稱,16日,「艾奧塔」向中美洲移動時已增強為「災難性的」5級颶風。
  • 氣候變暖成全球颶風「加速器」-青年參考
    氣候變暖成全球颶風「加速器」 綜合編譯 胡文利   青年參考  ( 2020年11月20日   04 版)
  • 三大颶風首次齊聚"發飆" 全球氣候變化惹的禍?
    哈維是德克薩斯州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經歷的強度最大的颶風,對該地區造成極大破壞。科羅拉多大學研究學者菲利普發推特說,「同時可見三個時速超過90英裡的大西洋颶風,這是有記錄以來的第四次。」而美國國家氣象中心的颶風專家布萊克則指出,這是現代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三大颶風以最危險的方式在大西洋上「會面」。颶風頻繁是否與氣候變暖有關?
  • 全球變暖,颶風侵襲或將擴展至更遠內陸
    pixabay.com《自然》近期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由於海水升溫,北大西洋颶風在登陸後的減弱速度較過去有所放緩,這意味著颶風的破壞性影響今後可能會進一步向更遠的內陸地區擴展。颶風的動力來自海洋中的水汽,因此颶風在登陸後會迅速衰減,對沿海地區的破壞範圍相對有限。科學家已經發現,氣候變暖對颶風強度有影響,但對颶風衰減的影響還不甚明確。論文作者分析了1967年至2018年北大西洋登陸颶風的數據,發現颶風的衰減程度與海水溫度的上升幅度一致。
  • 全球變暖正在發威?颶風颱風連擊北半球,未來或更加嚴重
    而在地球的另一頭,美國也遭遇了「史詩級颶風」弗洛倫斯襲擊。它一度加強成為強大的四級颶風,並於9月中旬襲擊了美國東海岸,導致南卡羅萊納州和北卡羅萊納州的許多地方出現了嚴重洪水和地質災害。據外媒報導稱,颶風造成的財產損失和破壞預計將至少達到170億美元至220億美元,為2018年以來襲擊美國最嚴重的颶風災害。
  • 美國:「卡特裡娜」颶風導致25萬「氣候難民」
    美國:「卡特裡娜」颶風導致25萬「氣候難民」 25萬已打算在別處安家,這將成為全球範圍內首批大規模的「氣候難民」。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惡劣天氣頻繁出現,受波及地區的居民不得不遷往別處。以前美國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大批的「氣候難民」可能最先出現在地勢低洼的太平洋島嶼上,但布朗強調說,現在恰恰是在美國,這個應對全球變暖負首要責任的發達大國,一次破壞性空前的颶風導致了第一批大規模「氣候難民」。
  • 氣候變化是否加劇了哈維颶風?
    這意味著成千上萬的人,正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在氣候變化迅速的時代,人為引發的全球變暖在颶風的加強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專門從事地球系統整體研究的氣候科學家通常不願將具體的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變化聯繫起來。不過,他們說「哈維」颶風的情況以及全球最近熱帶氣旋的演變表明,全球變暖正在惡化。
  • 全球變暖有哪些危害 全球變暖的危害
    由於現在氣候的不斷變化,環境的汙染,導致全球變暖,那你知道全球變暖有哪些危害嗎?  全球氣候變暖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 專家稱「小冰河期」無依據 全球依舊在變暖(圖)
    「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變暖逆轉」等頗具轟動效應的詞語被一些媒體頻頻使用,以此「解讀」極端天氣。這讓不少專家乃至世界氣象組織頗感不妥,因為對當前寒冷天氣的誤讀,會使人誤解氣候變化的真相,誤導人們應對極端天氣的努力方向。  事實上,當前的寒冬可能並非「最冷」,有關用詞並不科學,而天冷可能使人們對全球變暖的誤會進一步加深。  打噴嚏一定是感冒嗎?
  • 全球變暖對人類的危害 全球變暖我們能做什麼
    什麼是全球變暖?為什麼全世界都在說要防止全球變暖?全球變暖有什麼影響?  什麼是全球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簡單說就是全球的溫度都在變高。  為什麼會發生全球變暖?  主要由溫室效應、氣溶膠顆粒和煙塵,以及太陽活動的波動造成。
  • 氣候變暖將使颶風破壞性影響向內陸擴展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研究指出,由於海水溫度上升,北大西洋颶風在登陸後的減弱速度較過去有所放緩。這一研究結果表明,颶風的破壞性影響今後可能會進一步向更遠的內陸地區擴展。
  • 全球變暖導致颱風變慢,科學家警告:這不是什麼好事
    4月22日,普林斯頓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警告公眾:隨著二氧化碳導致的全球變暖日趨嚴重,未來人類需要面對的颱風會比現在有很大的變化,比如速度變慢。乍一聽,你覺得是好事。可是,研究人員隨即當頭澆了一盆涼水,告訴我們:所謂的速度變慢,不是颱風的風速,而是移動速度。而移動速度的減緩,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 颶風澤塔靠近美國,突然搞出超冷雲蓋,專家:需高度警惕
    就在西太平洋這邊新颱風一個接一個似乎沒完沒了的時候,北大西洋的活躍颶風季也正在進行中,位於加勒比海上的熱帶雲團近日逐漸發展,增強為颶風澤塔(Zeta),這是今年北大西洋第27個命名颶風,也是繼2005年後北大西洋有觀測記錄以來第二次用到澤塔這個颶風名字。
  • 全球變暖有哪些影響?有哪些危機?
    全球變暖也可能導致極端天氣,而不是冷或熱。例如颶風的形成將會改變。儘管這仍然是一個積極的科學研究的主題,但目前的大氣計算機模型表明,在全球範圍內,颶風更有可能變得不那麼頻繁,儘管形成的颶風可能更強烈。
  • 專家稱氣候變暖毋庸置疑 將多方面影響日常生活
    專家稱氣候變暖毋庸置疑 將多方面影響日常生活 11日在北京召開的氣候傳播國際會議上,與會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描繪了未來氣候變化之下的生活圖景。  「氣候變暖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在會上開門見山。她指出,最近三十年中的每個十年都比1850年以來之前的任何一個十年溫暖。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現象增加
    中國經濟網紐約11月9日訊(記者 朱旌 汪璐)根據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氣象組織11月8日在日內瓦總部發布的題為《全球氣候2011-2015》報告,通過對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的全球氣候以及極端天氣事件中的人類足跡進行分析後發現,創紀錄的溫度伴隨著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範圍縮小、大陸冰川和北半球積雪減少;所有這些氣候變化指標都確認了溫室氣體所造成的長期變暖趨勢
  • 2016四川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亮點:關注全球變暖
    今年四川公務員考試在定義判斷中明確指出了氣候變暖對人類的影響——形成「氣候難民」。近一個世紀以來,人類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由此而帶來的自然災害、生態鏈斷裂等問題,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當前人類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現代快報訊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兩天消失40%的面積;歐洲熱浪翻滾,專家估計到2050年阿爾卑斯山冰川或只剩一半……近日全球變暖再次釋放信號。溫度升高、極端天氣頻發、海平面上升,很多人也感到一年比一年熱了。遙遠的北極和南極正在發生什麼,會產生什麼樣的蝴蝶效應?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現代快報訊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兩天消失40%的面積;歐洲熱浪翻滾,專家估計到2050年阿爾卑斯山冰川或只剩一半……近日全球變暖再次釋放信號。溫度升高、極端天氣頻發、海平面上升,很多人也感到一年比一年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