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平民視角下展現獨特的人性情懷——簡評廣東小小說作家韋名...

2020-12-05 封面新聞

文/呂嘯天

用小小說寫出大作品,用小小說傳播時代正能量是當代小小說作家孜孜以求的夢想與前行的方向。活躍在廣東文壇近30年的廣東小小說名作家韋名一直致力於小小說的創作,並且以「新官場小小說」的寫作名聞中國小小說界。此次,韋名小小說作品新著《老街》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以城市、鄉村、老街、小巷等作為人物活動的場景,以賣菜大叔、修車老人、理髮師、叔公、二婆、鄉村父輩長者等一系列的平凡人物作為塑造的藝術形象,以平民視角去觀察展現現實生活和人生之中獨特的鄉土情懷人性情懷。這部體現文學寫作新題材、新手法、新風格的作品專集,內容餘味悠長發人深省,展現了當代作家貢獻創新創作文學文本的責任擔當與文學情懷。

韋名生於粵長於粵,先學工,後學文,當過技術員,做過記者。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成為繆斯的信徒,在繁重的工作之餘仍勤奮筆耕,著有小說集《高空博弈》《藍藍的天空下起雨》《水本無味》《家有芳鄰》《車開花香》等,獲第七屆小小說金麻雀提名獎。現為廣東省作家協會理事、廣東省小小說學會副會長。他的作品大多聚焦現實生活中的凡人凡事,以清新、樸實見長。其官場眾生相系列小說人物刻畫惟妙惟肖,被文壇稱為「新官場小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家之一。

小小說一定要想方設法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去表現無限豐富的生活內容、時代內容和社會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創造深刻雋永的藝術典型,把生活的豐富性寓於典型的藝術形象之中,這樣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創作,也只有這樣的創作才稱得上有價值有意義的。韋名作品集中《老街》這篇小小說就具體了這樣的特質。歷經歲月滄桑如美人遲暮般的老街突然來了兩位不速租客:60歲的光頭男人和30歲粉嫩如畫的女人。老街人在猜測這對男女是父女還是夫妻時,男人和女人回報給老街人的是京胡、二胡、月琴、三弦演湊的《貴妃醉酒》《將相和》《長坂坡》《霸王別姬》《定軍山》。神秘的男女用京劇徵服了一街人,用表演給冷清的老街帶來了亮色和暖意。穿插的一個細節是有一天老街失火,男人衝進火海救出一個女孩。再後來那如畫女人白布裹身病逝了。老街的人才知道,男人曾經是教授,女人是他的學生。男人有才,女人多病,他們到過很多很多地方……作品以平民的視角展現了百年老街的生存場景、老街人的生活場景,教授與女學生的生命軌跡場景,獨特而豐富,猶如他們的京劇表演一唱三嘆,令人思緒萬千,引發讀者對於生存方式生存價值探求的無限聯想。

小小說寫作與任何精湛的藝術創作一樣都不能只掠取生活的表面現象,任何感人的形象也不能只傳達人們一時短暫的某種浮泛情緒,而是要深入生活的底蘊,揭示潛藏在藝術形象內部的生活潛流。韋名通過《老街》向文壇和讀者展示了他在尊循藝術創作共性下對個性的強烈追求,也展現了作家深入生活潛心創作

追求典型性和獨特性的可貴品質。《數星星》就是其創作的重要載體之一。《數星星》這篇作品以粵東客家農村為場景,作品以阿公、阿嬤的生活和感情為內容,以阿公下地幹活回家必先沐浴更衣窮講究和喜歡在蟲鳴蛙叫的月夜數星星為情節和細節展開謀篇布局。三年大饑荒時,每家每餐分的粥幾乎不見飯粒,個個餓得綠頭青。就是在這麼艱苦的日子裡,阿公還堅持「窮講究」。飯粒掉地,阿公撿起來小心翼翼地放到嘴邊吹了又吹,確信飯粒沒了灰塵,才送到阿嬤嘴裡。阿公為了照顧年邁的嶽母毅然做了上門女婿 。最終阿公無疾而終,走前交給阿嬤一本帳本,那是阿公建房時就開始用的:欠東家10塊錢,已還8塊;借阿叔3塊磚,已還;借大伯杉木一根,折算6元,未還……在卑微中展現大義,在苦難重中傳遞著生命的亮色與脈脈溫情。這篇作品有著深厚的現實生活積累和厚實的藝術土壤,作品人物與情感真實可信。愛乾淨和窮講究的阿公追求生的本源活著的本義,擔責、樂觀、謙和、正直,熱愛。阿公「窮講究」那是對生活的珍惜對生命旅程的自我珍重和呵護。阿公阿嬤「數星星」那是心中有夢想,在苦難生活中仍充滿對美好的嚮往。作品塑造的這對阿公、阿嬤鄉村農民藝術形象,在千千萬萬的鄉村父輩中顯得獨一無二,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從而也具有強烈的藝術張力和示範意義。

評價一篇(一部)小說作品的藝術成就,我一直堅持三維論:第一是語言必須具有可讀性與藝術張力。第二是追求作品的藝術性,要追求情節與人物的典型性。第三最重要的就是追求思想性,作品必須褒揚真善美傳播時代正能量。小小說創作遵偱此法,也是要追求可讀性、思想性與語言的藝術特質。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作者具有豐厚的文學索養、豐富的生活閱歷,還要有不斷探索追求超越自我的動力、激情與勇氣。藝術的探索、創作的探索,說到底就是自己向自己下手,自己否定自已。沒有雄才大略、雄心壯志、沒有果敢的勇氣與毅力是永遠無法實現的。韋名的《老街》延續了作家傳統文化敘事的風格。語言講究簡潔,敘述平穩、不鋪張,節奏有節制、不疾不緩,情節迂迴精緻,故事情節充滿力度、溫度和靈動性,誠懇、親切、平易、樸實的字裡行間總能蘊含著一種沉默的力量。韋名的《老街》以平民視角去觀察演繹展示百態人生,以記錄者觀察者思考者的姿態,飽含著對人世間社會大千冷暖人生風霜雪雨滄海桑田的世態、情狀、命運、發展、變遷等的書寫,煙火生活市井人生和故土鄉情中的系列人物都與眾不同,作家盡力追求情節與人物的典型性,使這部作品具有強大的傳播源動力與影響力。《老街》作品人物眾多命運各異,作家在塑造這些人物的同時賦予了他們愛、追求、堅守與夢想。他們的愛是無比的強烈與執著,熱愛家人、熱愛生活,熱美好的事物。收錄《老街》作品集中的《二婆》主人公二婆臨終前雙手嵌入二叔公的手,任二叔公怎麼掰也掰不開。二叔公一串熱淚滾落到了二婆的手上,二婆的手終於鬆開了,令人百嘆千籲。作家關注在傳統文化形態下變異中,不論是鄉村還是城市,不論是沒上過學在物質窮困中苦苦度日的阿公、阿嬤、阿婆,還是學富五車藝術超群的教授,他們對生活、生存,對美好情感人性情懷都帶著執著追求。對愛的執著,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對人間溫情的珍惜呵護,對人性情懷的守望相持,這是這個時代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這部作品人物典型思想情感飽滿,思相感染力綿長,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已具備了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若干年之後回頭再審讀,這部作品依然具有應有的文本價值。

美國評論家羅伯特·奧弗法斯特曾經下過這樣一個定義:小小說必須高度「濃縮」,富有戲劇性,完整地包含一篇普通短篇小說應有的情節。賈平凹在《白夜·後記》中寫道:「小說是什麼?小說是一種說話,說一段故事,我們作過許許多多的努力——世上已經有那麼多的作家和作品,怎樣從他們身邊走過,依然再走——其實都是在企圖著新的說法。」小小說與一切小說寫作一樣必需是世說新語。站在當下,我們也可把這些作品當成優秀的小小說範本來閱讀。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要創新,要學會世說新語。從「新官場小小說」到「新鄉土小小說」再到「新筆記體小小說」的寫作,作家韋名正在不斷進行題材的拓展和創新。創新是時代賦予作家的使命。如果說想像力是作家必備的能力的話,那麼創新就是作家的一種責任。在當下和未來,放眼全球,每個行業都在進行創新。《老街》在新字下了很多功夫,題材新、視角新、創作手法新,情節結構新,展現的主題新,給人啟發的內容新。創新內涵的《老街》也因此保持鮮活、朝氣和健康旺盛的藝術生命力。

寫作是體現作家存在價值的最佳的、也是唯一的方式。在前行的路上,已站在《老街》創作新緯度上的韋名定能貢獻更精彩的全新文本,為繁榮廣東、中國、乃至世界的小小說版圖增色添彩。

(作者為廣東省小小說學會副會長 佛山市小小說學會會長)

相關焦點

  • 作家劉廣元:文學是世界的語言 人性是文學的氣質
    中新網杭州2月3日電(見習記者 高怡)叱吒風雲加勒比,南洋巨賈是作家。在朋友們的眼中,劉廣元便是這樣一位集政治、經濟、文學三方面成就於一體,又頗具氣質和情懷的成功人士。  劉廣元將自己的成就淡然歸因於勤於思考生活所衍生出的立意和格局:「我覺得還是要找出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寫出自己的觀察角度。」
  • 把語文課搬到永慶坊 品讀行家國情懷教學顯自信
    把語文課搬到永慶坊 品讀行家國情懷教學顯自信金羊網  作者:何寧  2019-11-18 從創辦到現在,品讀行一直堅持教育的初心,肩負著家國情懷的教育使命,致力於把最好的語文教給孩子。
  • 品讀黃孝紀:八公分的土地上長出來的鄉土作家
    黃孝紀的寫作角度比較獨特。他寫八公分的一人一物、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片樹葉和一陣清風。口子都很小,但匯聚起來卻刻畫了一個時代。讀完這些書,眼前一個湘南山村景象清晰呈現。山環水繞,阡陌縱橫,青磚黑瓦,古巷幽幽,小橋流水,雞犬相聞……鄉民的衣食住行玩、生產生活娛樂、政治經濟文化,無所不及。
  • 活著,是生命意義的前提——災難視角下的人性
    如果你玩過網易的「明日之後」,你應該記得遊戲開頭的那一段:你拿著槍,在指引的幫助下躲過喪屍的攻擊,完成一些小任務,如果你沒能躲過或打敗喪屍的話,就over了。隨後你的任務就是——無盡的生存。那麼如果你在這場災難中你會做些什麼呢?在這樣的災難中,一切的生命,都顯得太過渺小。
  • 論"50後"作家長篇小說創作風格:嚴肅成熟
    精神深度與人文情懷  「50後」作家擁有豐富的基層生活經驗,更有視點下沉的內在自覺,面對現代化進程中的複雜景象,這代作家表現出了強烈的現實關切、歷史憂思與人道主義情感,在創作中寄寓了對人性的悲憫,對歷史複雜性、多面性的省思,對民間大地和普通人群的真切關懷。
  • 展現北極奇觀與人文情懷 極地科考紀錄電影《光語者》即將上映
    展現北極奇觀與人文情懷的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宣布定檔,將於12月21日在全國上映。作為紀錄電影,《光語者》記錄下了一群生活在北極小城朗伊爾的人,講述了他們在極夜中的生活故事,勾勒出人們對光的渴望、追逐和依戀。
  • 影視作品要有家國情懷和輸送正能量
    「舍小家為大家」家國情懷,是一種愛國愛家並擁有報國熱情的態度與行為,是影視作品進行展現與表現的正向精神能量,會積極引領社會大眾真善美愛國情懷。向凱理解自己的愛國題材作品為「以文報國」。他鄭重強調,嶽飛在背後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他要在胸口刻四個字「國之重任」。
  • 北京紀實影像周50部紀錄片展現家國情懷
    兩大展覽分別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中國紀實影像深厚細膩的家國情懷。本次展映的紀錄片作品有展現野雪冒險者與阿勒泰的美麗邂逅的《阿勒泰野雪行記》;有中國首部大型自然生態水下系列紀錄片《水下中國》;有從寬度、氣度、廣度,探尋成都的「巴適度」的《巴適度》;還有《風味人間》《天下一鍋》等美食紀錄片。
  • 本土書香 | 《阿基米德定律》——作家張學東筆下現實世界的真實人性
    張學東的寫作中,始終滲透著一種《紅樓夢》中小人物的視角,他在本色場景中,不聲不響地緩緩展開他的人物,讓他們自己去碰撞,去感知,去熔化,生出新的感覺和行動。本期書海有聲我們邀請到了作家張學東和我們一起共讀他的小說集《阿基米德定律》。
  • 編輯人語|曹雯:品讀經典 冬日裡的一杯暖茶
    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學並不是可以輕易「啃」下的,但兩者卻浸潤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思想和心靈,千年往來、揮之不去。一些好書可以成為我們進入中國傳統精神世界的敲門磚,比如汪文學所著的這本《有聲有色有山河》。在這本書中,讀者可以靜心端坐,通過有聲有色的文字脈絡,見盛世精神、見地域意識、見英雄崇拜、見山水情懷。
  • 作家李潔非讀小說《念頭》:存在與時間
    > —— 讀《念頭》 文 | 李潔非 小說是最獨特的藝術。小說者,上碧落下黃泉,百態眾生、纖心秘境,蓋皆出入無禁,自由莫羈,稱得上於自然宇宙之外又單闢一藝術宇宙。 故而小說作品與小說家的風貌,也和大千世界一樣千姿百態。人類自有小說以來,尤其晚近一百餘年創作突破寫實主義瓶頸以來,路徑、家數之繁幾無以計數。如今小說,仍如過去那樣斤斤於若干繩墨,再無可能。
  • 象徵的,人性的——讀阿爾貝·加繆《鼠疫》
    作者:路來森  歷來,似乎都把法國作家加繆的《鼠疫》看作一部象徵小說,連加繆自己都說:「《鼠疫》顯而易見的內容,是歐洲對納粹主義的抵抗鬥爭。」  這,或許也是對的。
  • 謳歌細小生命展現人文情懷
    頭戴十八世紀寬大撐邊女帽,胳膊下夾著吉他琴,裙擺被凜冽寒風吹得貼在腿肚子上」;楊柳天牛天生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還有那倒掛的椎頭螳螂的幼蟲,「停在一個地方後姿勢始終如一,毫不改變。它用四隻後爪的爪尖鉤住網子,後背朝下,紋絲不動,高高掛在籠頂,四個懸點承受著整個身體的重量。」看吧,這都是些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事實上,《昆蟲記》每一卷都如同一部優美的散文集。
  • 「太空之年」,用獨特視角帶孩子讀懂宇宙航天——「給孩子的太空書...
    近日,由科普漫畫作家宋海東編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給孩子的太空書」科普漫畫系列出版上市,旨在以獨特的視角和專業有趣的方式,帶孩子讀懂宇宙航天。以孩子的視角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奧克和奧林是一對性格迥異的雙胞胎兄弟,他們的爸爸老奧是火星科學考察隊的隊長。在火星執行任務時,老奧和他的隊員遭遇了火星塵暴,與地球失去了聯絡。奧克和奧林決定自己造一艘宇宙飛船,去火星營救爸爸,他們的太空探險之旅由此展開……書中天馬行空、險象環生的故事,一定會讓熱愛冒險的孩子大呼過癮。
  • 山海異聞錄意象品測開啟 概念視頻展現世界觀
    意象品測,因奇而遇!由蓋婭互娛自主研發,以國學文化《山海經》題材為背景的3D國韻奇遇式手遊《山海異聞錄》於今日(10月30日)11點正式開啟意象品測! 概念視頻「涿鹿之戰」展現世界觀:
  • 酷格》——以寵物的獨特視角感受溫暖與愛
    在影視劇、動畫片中,幾乎也都是以人的主觀視角來展現人與寵物之間的溫馨故事。但是,你真的知道你的寵物在想些什麼嗎?它眼中的你又是怎樣的呢?也許我們無法真正了解寵物們的真實想法,但我們可以通過一部動畫,站在它們的獨特視角,來看看它們眼中的世界,感受不一樣的溫暖。這部動畫片名叫《嘿!
  • 《下一層》:一場饕餮大餐的背後,是對人性貪婪的自我反思
    2008年上映的高分短片《下一層》,以一場豪華的饕餮大餐作為敘事線索,採用奇幻的誇張表現方式,對人性的貪婪進行一步步展現,同時折射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的資本逐利和貪婪本性,損害了全球各個國家與世界人民的利益。
  • 從特殊視角看教育——讀《教育的第三隻眼》
    原標題:從特殊視角看教育——讀《教育的第三隻眼》當代著名作家陳忠實先生說過:「好飯耐不得三頓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書卻經得起一輩子讀。」在我眼中,湯勇先生的新作《教育的第三隻眼》(長江文藝出版社)是一本「大書」,無疑也是一本好書。湯勇先生「不簡單」,從事區域教育管理十多年,潛心於鄉村教育的探索、行走與改變。
  • 豆瓣8.7《心迷宮》:懸疑反轉的劇情下,是對人性慾望的深刻反思
    影片採取了謎題電影中的慣用方式,以多視角、正敘與倒敘的非線性環形敘事方式來展現人性之下的欲望與善惡下的美醜。電影以一具被燒焦的屍體為引子,從多個視角入手,圍繞這一被燒焦的屍體,打破邏輯順序、時間順序,交錯式的揭露一眾人物的人性慾望,表達了導演對人性善惡美醜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