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現在為了給學生減負,教育系統已經進行多次改革,比如文理分科、不得補課等等。但和以前相比,學生每天學習的壓力依然很大。
不僅如此,如今學生的壓力大有往父母身上蔓延的趨勢,之前網上就曾曝光過,學校老師要求家長自己給孩子檢查作業,最後還要籤字確認。
如果被老師發現有錯誤沒檢查出來,就會在家長群裡點名批評,可檢查作業不是老師的本職工作嗎?
除籤名外,「預習」成為讓家長苦不堪言的新任務
近日,網上又曝出一件更奇葩的事,引發網友熱議,那就是「過度預習」。
有位家長表示:孩子還在上小學,每天回家都有一大堆作業,尤其是語文,還要由家長陪著一起預習。
要求孩子熟讀文章,標記出生字,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後做完課後預習題,有時甚至要提前背誦。
這麼複雜的要求,孩子可能幾個小時都忙不完,最後基本都沒時間忙其他科目的作業,如果預習的不到位,還會點名批評家長。
而因為老師的作業是要求孩子自己預習,所以第二天講課時,課文就是一筆帶過,把生詞往黑板上一寫,課後題隨便講講,一堂課就過去了。
如果我們沒記錯的話,預習的本意是簡單地對要學的知識進行基礎了解,歸納出自己可能不懂的問題,讓孩子上課時帶著問題去聽,這樣的效率會更高一些。
如今的「過度預習」,不僅不能為孩子拓展知識,還留下了一大堆問題。
「預習」也成為讓家長苦不堪言的新任務,作業家長檢查籤名,知識家長陪預習,師生的這種新怪相引發網友吐槽,紛紛表示:要老師幹嘛?
如今全世界都在強調快樂學習,孩子如果長期處於這種被「預習」壓著向前走的狀態,只會對學習越來越厭倦。
過度預習的危害
1)對學習產生厭惡感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學習,有的孩子每天最大的願望,就是放學後可以和小夥伴出門玩兒,但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又必須要做。
而等作業寫完天也黑了,孩子連一點兒自己的課餘時間都沒有,這會極大消磨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並逐漸產生厭惡感。
凡事都要講究勞逸結合,長時間反覆做一件事,成年人都會感到疲乏,更何況一個孩子。
2)孩子分層更明顯
本身在學校裡的學生就有差異,老師們還把這麼重要的預習工作完全交付給家長。
要知道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對課文的理解程度自然有偏差,這只會導致高教育水平家庭的孩子越來越優秀,而一般家庭的孩子成績越來越差。
孩子之間有差距很正常,但不應該是因為家庭因素,他們應該公平地在學校接受教育,而不是「被分層」。
3)增加家長的焦慮感
現如今孩子的作業越來越多,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不是一個家長的控訴。
多數父母白天都有工作,上完班回家已經很累了,還要給孩子輔導作業。很孩子在學校學的不好,父母講了幾遍也沒聽懂,最委屈的反倒成家長了。
這會給家長製造出焦慮感,自然也不利於孩子成長。
作業應該適量,而預習也應該有選擇性
曾有一位校長說過:「你可以給孩子布置大量作業,但前提是要自己親自認真批改,這樣才能了解到學生哪方面了解得不夠透徹,上課時才知道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老師可以要求家長帶孩子預習,但家長有權利知道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只是為了減輕老師自己的壓力,那大可不必。
班級裡的學生多,老師一個人確實很辛苦,家長們配合一下是應該的,但請不要讓家長取締老師的工作,這是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