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大圖↑↑
立即購買!
本周咱們關注的一件科技圈大事兒,是美國的一家造車公司叫「尼古拉」,深陷的造假醜聞。
比起尼古拉,我們更熟悉的是特斯拉。所以你會發現,尼古拉這家公司對標的就是特斯拉,它們的名字都取自著名的發明家、物理學家、電氣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
幹的也幾乎是同一件事,特斯拉做的是電動汽車,尼古拉做的是電動卡車。特斯拉的目標是引領新的汽車電池技術,尼古拉則是主攻更具前瞻性的氫燃料電池。
尼古拉卡車
今年6月,尼古拉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美國氫能源第一股。上市還不到一周,市值翻了一倍,瞬間超過了老牌汽車廠商福特。尼古拉的創始人特雷佛·米爾頓(Trevor Milton)頓時受到追捧,被投資人稱為「下一個馬斯克」。
真的是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後浪。
然後,它就拍在了沙灘上。
3個月後,9月10日,有做空機構做空尼古拉,說它所有的氫燃料電池技術,都是騙局。
尼古拉此前發布的一段自家生產的原型電動卡車的宣傳片賺足了眼球。但是做空報告指出,這個宣傳片統統是造假的。
並且拿出了一段視頻短片作為證據,在短片中,尼古拉先是把卡車拖到了一個緩坡上,然後再讓卡車自己滑行下來,在滑行的過程中拍攝。這就給人造成了一種車已經能夠自己行駛的錯覺。
另外,米爾頓曾經高調宣傳的新型電池技術,至今也沒能拿出任何產品出來。做空機構認為,尼古拉所謂的核心技術氫燃料電池存在問題,做得出來做不出來都不好說,卡車其他的核心技術也都是採購來的,而不是像尼古拉說的,是自己研發生產出來的,所以徹頭徹尾是個騙局。
做空報告的原話是:「我們從未見過一家上市公司這樣行騙,尤其是如此規模的公司。」
對此尼古拉回應,「該報告虛假且具有誤導性」。不過,對於偽造原型電動卡車在公路上行駛的視頻,尼古拉並沒有否認。而且也承認了,自己確實使用了第三方生產的核心零部件,當時用膠帶遮上了商標。
但是尼古拉表示,這不是汽車製造商常用的做法嗎?我們之後把這些零部件替換成自己的不就行了嗎?
很顯然,投資者對這樣的回應並不買帳,尼古拉的股價開始暴跌。米爾頓隨後宣布辭職,曾經的電動卡車希望之星,變得前途暗淡。
尼古拉相當於已經承認了作假,但依然有投資者相信,儘管宣傳片是擺拍的,但未來尼古拉依然有可能把電動卡車給做出來。
這裡我們可能有個疑問,電動汽車現在不都滿街跑了嗎?做電動卡車這件事兒有這麼難嗎?
還真是很難。比如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就曾經表示,電動卡車,包括電動貨船、電動噴氣式飛機,很可能永遠都出現不了。
汽車使用包括電力在內的清潔能源,這的確是一大趨勢,但是貨運卡車和其他汽車似乎有些不同。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所說的電動卡車,不是只有四個輪子的皮卡,或者小型的貨運汽車,我們說的是那種甚至有十幾個輪子的半掛式重型貨運卡車,就是《變形金剛》裡擎天柱那個造型的。尼古拉號稱研發的,也是這種大型貨運卡車。
儘管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了一些電動的半掛式貨運卡車的生產計劃,比如特斯拉曾經也宣布要生產這種卡車。但是生產計劃一再推遲,從去年推遲到今年,又從今年推遲到明年。
最大的難點就是電池,大功率電池技術解決不了,會直接導致貨運卡車的成本變高,這對於物流行業來說是最不能忍的問題。
首先是電池的續航問題,目前電池技術只能支持卡車跑200-300公裡。這對於跑長途運輸的貨運卡車來說完全不能接受,現在高速公路加油站的卡車加油還排隊,卡車沒電了,充電幾個小時就為再跑200公裡?這肯定不可能。哪怕是換電池,效率也比加油低太多。
其次就是卡車載荷的問題。這種大型貨運交通工具,需要的動力功率太大了。要想提供如此大的功率,就必須要求電池的體積也相應增大,電池模組的重量也會更重,這就會擠壓原本有限的卡車載貨空間。
我們知道貨運物流行業最大的利潤來源就是裝載量,這就要求卡車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自重更輕,同時裝載的貨物更多。
舉個例子,貨櫃貨船。它的載貨單位叫做TEU(Twenty-feetEquivalentUnit)。一個TEU的貨櫃大概長將近6米,寬2.35米,高接近2.6米。
1980年,一艘貨船可以裝3000個TEU。到了2000年,這個數字達到6000,翻了一倍。2014年,這個數字是12500。今天,這個數字是21000,基本上是比著馬六甲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的最大尺度設計的。
船越大,單個TEU貨櫃的運輸成本就越低,運輸成本對於競爭激烈的物流行業來說就是生命線。包括油耗、人工成本,這些對於運輸企業來說就是可以壓縮的利潤來源。
在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之所以能讓郵費忽略不計,得感謝這些物流領域的龐然大物。
類比到貨運汽車上,也就能理解了。大卡車別看個頭大,但裡面的空間也是寸土寸金,用來放電池?沒有運輸企業會接受。所以車企或許可以設計生產這種卡車,也能讓它上路,但是想讓它被市場接受太難。
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那就是採用燃料電池。
電池和燃料電池,雖然本質上都是給汽車提供電力的裝置,但最大的不同是,燃料電池不需要充電,它有點像一個發電機。比如氫燃料電池,就是負極用氫氣,正極用氧氣,通過電化學反應,輸出電能的一種裝置。
氫燃料電池雖然需要汽車有一個儲氫罐,相當於燃料箱,但是體積比傳統電池技術可控太多了。關鍵是給汽車充氫氣,比給汽車充電快太多了。那是三五分鐘和三五個小時的差距。另外就是更環保,氫燃料電池排出的廢物除了水,幾乎就沒別的。
這兒有朋友可能會問,傳統電池汽車不是零排放嗎。
的確,消費者在使用的時候的確是環保的,但是汙染其實是轉移到了上下遊,電是怎麼來的?電池是怎麼來的?用完的電池又去了哪裡?這些作為消費者全都看不見。所以現在我們更追求的叫做全生命周期的低排放,氫燃料電池相對就環保太多了。
氫還是一種可再生資源,此外它的動力提升的潛力更大,不像鋰電池技術,現在基本上已經到達了極限,想要提升性能,只能靠增加體積。
但是氫燃料電池最大的問題就是,技術還不成熟,配套設施的建設成本太高。現在各個國家無數企業都在攻關,就是為了找到一種既安全又低成本的方法。
這個時候尼古拉給了投資者一個希望,你可以想像,一輛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緩緩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一個行業的顛覆者正在徐徐起步,這背後有多大的想像空間!
誰能想到,它就是在下坡路上,被人狠狠推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