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肺小結節癌變概率有多大?

2020-11-25 澎湃新聞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自我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了解到針對肺癌高危人群的低劑量CT(LDCT)篩查可降低約20%的肺癌死亡率。有醫學專家表示,在未來幾年裡,胸部CT的檢查數量,以及偶然發現的肺結節數量,可能還會顯著增長。

近年來,不知不覺身邊很多人被檢出有肺小結節。很多人都想問,患了肺小結節癌變的概率有多大?是不是要一切了之?隨訪是不是越勤越好,越貴越好?針對這些大家關心的熱點話題,在「肺癌關注月」裡,記者採訪了江蘇省腫瘤醫院影像中心主任沈文榮主任醫師,請他做出權威解答。

【專家介紹】

沈文榮,江蘇省腫瘤醫院影像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從事醫學影像診斷工作,每年會診院外CT、MRI疑難案例超2000例,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和影像診斷經驗。他業務精湛,參與全省許多疑難病例的會診,先後榮獲「全國第二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提名」「江蘇省第四屆百名醫德之星」「江蘇省首屆醫師獎」「省級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1.肺小結節確診,檢查是不是越貴越好?

聽說得了肺結節,很多人就慌了。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要不要立即手術?核磁共振、PETCT、CT這麼多檢查手段,是不是越貴好?

沈文榮說,其實這三個檢查都有其優勢和劣勢。核磁共振沒有輻射,但對肺結節敏感性低,成像速較慢,一次檢查需要20~30分鐘。CT檢查時間短,幾分鐘就結束,性價比高,但有一定輻射量。PET-CT是檢測腫瘤的敏感方法,但費用較高,有輻射,不能經常做。所以目前肺小結節最好的篩查手段是低劑量螺旋CT,多數能判斷腫瘤的良惡性。在高危人群,更需要每年做低劑量CT體檢。

2.肺小結節隨訪反覆檢查,射線危害大不大?

患了肺小結節,必須隨訪檢查,低劑量CT是常用檢查手段。患者往往心存顧慮。不做CT怕小結節變化;經常做CT又怕「吃射線」,內心無比糾結與害怕。聽說裸露在X射線下會致使多種腫瘤產生,包括白血病、甲狀腺癌、乳腺癌和肺癌等等,反覆做CT檢查,肺部結節可能沒事,反而會誘發其他腫瘤?

對於肺小結節隨訪怕「吃射線」問題,沈文榮說,其實不用太擔心。通常CT的輻射劑量都在安全範圍內,應用低劑量則輻射更低。國家對於放射性工作人員的射線安全範圍是20毫西弗/年以內,而每次常規CT所受到的照射劑量是3-5毫西弗。所以,偶爾一年幾次的放射性檢查,對一般人群身體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大可不必因此而焦慮。

3.肺小結節隨訪檢查,是不是做得越勤越好?

發現了肺部小結節要如何處理?多數醫生會寫上「隨訪」兩個字,有的醫生說3個月隨訪一次,有的醫生說6個月,到底多長時間查一次合適?是不是越勤越好?有人說我乾脆3個月查一次,這樣才放心。沈文榮說,隨訪怎麼查,多長時間查一次,要因人而異。良性肺部結節通常生長緩慢,如果小結節在0.5釐米左右(肺部非鈣化結節,與老結核灶留下的鈣化點不同),那麼以觀察為主,初次3~6個月複查CT,如無變化,則延至6~12月複查一次,一般隨訪期為3年,以後每年體檢一次即可。如果一個結節在數個月內,有逐漸增大趨勢;或是部分實性結節;或直徑>6mm的磨玻璃結節就一定要諮詢專科醫生。是3個月隨訪一次還是6個月隨訪一次,要看肺小結節的具體風險程度。肺部實性小結節超過2年無變化,而磨玻璃小結節超過3年無變化,一般多為良性結節。

4.肺小結節隨訪怎麼查?

沈文榮提示,肺小結節隨訪檢查,不在於查得勤不勤,而在於查得對不對。有一點特別要強調,針對肺小結節的隨訪,最好做到「三同」:同一個科室,同一臺CT,同一個醫生(檢查,閱片),以儘量避免因CT掃描條件不同等因素導致結節大小測量上的偏差。打個比方,去年在某家醫院體檢報告肺結節直徑5mm,今年換個醫院體檢報告肺結節直徑6mm,可能有的人很緊張,病灶增大了,是惡性了。實際上,更多情況下結節大小是一樣,僅是測量上的偏差。

肺小結節通常<10mm,其變化一般以毫米計算,對檢查機器、醫生診斷水平的要求都高。他建議,肺小結節患者首次隨訪就要確定一家口碑好的醫院規範檢查,其後不要隨便換醫院檢查。不同時期不同醫院不同機器檢查,結果會有一定的誤差。有些患者為了方便,在不同醫院就診檢查後,帶著影像片來會診,對於變化不明顯的肺小結節,醫生很難做出明確診斷。而如果在同一家醫院同一臺機器檢查,當不能確定結節是否有變化時,診斷醫生可以從電腦中調出前後幾次的影像片,通過對比,就可發現微小的變化。

5.肺小結節是不是數量越多越不好?

有的人發現自己是多發性肺小結節,很害怕,因為肺癌都是由肺小結節來的。小結節越多,是不是惡變的可能性越大?沈文榮說,依據結節密度將肺結節分為三類:實性結節、亞實性結節和磨玻璃密度結節。其中,亞實性(半實半磨)結節的惡性概率最高,依次為磨玻璃密度結節、實性結節。對於實性結節,如果是多發性的,特別是直徑<5mm,那麼,惡性的可能性非常小,惡性概率小於1%。但如果是亞實性(半實半磨)結節和磨玻璃結節,「多發」其實提示不好的信號。對於臨床醫生來說,數量越多,分布範圍越廣,處理起來難度大,病人如果手術創傷也更大。

6.肺小結節是否都要一切了之?

對於肺結節,有一部分人是感覺無所謂,任其自生自滅。更多的人是,過分擔憂而寢食難安,不信任醫生,到處諮詢或反覆檢查;有人反覆請求醫生「一切了之」,寧可錯殺三千,不能漏過一個。哪怕有1%會惡變的可能,也不能留有後患。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肺小結節是良性的,從美國大數據看,在體檢中發現的肺小結節96.44%是良性的;另外,從體檢人群中肺結節的檢出率來看,根據上海長徵醫院一組報告,肺結節檢出率達89.3%[應用超高端64排或以上CT+肺結節人工智慧(AI)],可以說多數體檢人群有肺結節。從這兩組數據看,肺小結節雖檢出率高,但絕大部分是沒事的。

是否有惡變的可能、是否需要手術,應交由正規醫院、專業團隊評估肺癌的風險,作最準確的抉擇。如果確診為良性的根據醫囑規範隨訪觀察。而經過專業的肺結節門診排除良性、推薦去手術的高危結節多數是肺癌早期,經過規範治療有望治癒。

7.哪些是肺癌高危人群?

所謂的「肺癌高危人群」,即50歲以上、職業致癌物質暴露(如石棉、輻射、二氧化矽等)、個人腫瘤史、直系親屬肺癌家族史、肺部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纖維化)、有長期二手菸接觸史、長期油煙吸入史、吸菸指數達到400包以上者(即吸菸一天的包數乘以年數,如2包/天×20年= 400包)。

專家還建議,反覆咳嗽3個月以上,無肺炎、慢阻肺、慢性咽炎、慢性鼻竇炎或消化道相關疾病的慢性咳嗽人群,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最好做低劑量CT檢查以排除腫瘤性病變。(胥林花 陶韜)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健康】肺小結節癌變概率有多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mm的肺小結節會變肺癌嗎?結節多大需要手術?
    因此臨床上,我們經常見到有些病人發現了2mm的肺小結節都會要求醫生手術切除。2mm的肺小結節會病變嗎?如果病人肺部僅僅是一個2毫米的磨玻璃結節,由於它非常小,暫時沒辦法判斷良惡性。對於這種類型的病灶,我們的建議通常是繼續觀察,通過觀察它是否有生長變化,再制定下一步的診斷和治療。其實,肺結節只是一個影像學的概念,一般指小於三公分的一個腫物。
  • 乳腺結節癌變的風險有多大?超聲能篩查出乳腺腫瘤嗎?
    第二、乳腺結節出血會變的概率高嗎? 超過30歲的女性,發生乳腺腺瘤的概率升高,所以應該定期的去醫院進行檢查,有的醫生會在這個時期檢查有沒有服用避孕藥,腫瘤家族史,醫生在檢查的時候還會對女性的乳腺仔細的檢查,對乳腺結節做軟硬度和活動的評估,看看人的皮膚有沒有出現紅腫。
  • 息肉多大會癌變?一次性為您詳細回答
    息肉多大會癌變?一次性為您詳細回答 結腸息肉為消化道常見病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西式化,其發病率逐年提高。結腸息肉按組織學特徵可分為炎性、腺瘤性、錯構瘤性和增生性息肉四類。其中腺瘤性息肉屬癌前病變,癌變率10%~20%,且結腸息肉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且生長相對緩慢,易被忽視。
  • 專家:肺小結節不等同於肺癌,隨訪不能隨便
    新華社南京12月1日電(記者邱冰清)「醫生,我這個肺小結節是不是早期肺癌」「我的磨玻璃結節怎麼辦,一想到就睡不著」……拿到體檢報告後,不少人會陷入「結節焦慮」。江蘇省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李明表示,磨玻璃結節中,確實有10%左右可能會惡化,但大多數磨玻璃結節是安全的。含有實性成分的磨玻璃結節一定要小心,半磨半實結節的惡性概率最高。磨玻璃結節是否高危,需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對肺小結節,有部分人因過分擔憂而寢食難安,到處諮詢或反覆檢查。也有一些人覺得無所謂,從不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
  • 無限糾結的肺小結節!
    注意下面這個幻燈的最後一行: 在這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文章中,只有0.67%的肺小結節最後診斷為1期肺癌(Stage 1 LC),這是真正需要手術治療的部分。
  • 發展成肺癌的機率有多大?醫生詳細解讀
    現在的健康知識普及,很多人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更上心了,這是一種好的現象。醫療水平的提高,也為很多人的健康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有的人在醫院進行肺部的CT檢查發現,自己的肺部有結節的發生,結節不是癌,分為良性和惡性的,結節惡變就會發展成為癌症。
  • |惡性腫瘤|肺小結節|肺結節|CT|肺癌|手術|-健康界
    普通CT平掃:普通CT平掃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的CT檢查,絕大多數基層醫院都有配備,普通CT平掃掃描的層距通常為8-10mm。低劑量CT和普通CT都常用作體檢胸部檢查,優點是檢查快、設備要求低,缺點是層距過寬,可能造成小結節的漏診。
  • 醫生提醒:有3種炎症癌變機率高
    醫生提醒:有3種炎症癌變機率高1、肝炎肝炎初期身體沒有明顯不適,人們忽略肝炎,沒有接受及時,正規的治療,使肝細胞持續不斷的受損,遭到持續破壞的肝細胞最後導致癌變。肝癌的演化過程他是從肝炎到肝硬化到肝癌。
  • 6%左右的人CT查出肺結節,肺結節分為3類,這類結節惡性概率高
    隨著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CT檢查的普遍應用,每年體檢都會有不少人體檢查出肺結節。那麼什麼是肺結節呢? 肺部結節是影像學上一個密度增高的陰影,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我們在還不能明確診斷它是某一種疾病的時候,給它起名叫結節。
  • 做一次CT對人體致癌的概率有多大?
    那麼做一次CT對人體致癌的概率有多大呢?國外有研究報告表明,45歲男子單次全身CT檢查的終生癌死亡率風險值約為0.08%,從45歲到75歲,每年做一次全身CT檢查的終生癌死亡率風險值約為1.9%。兒童1歲時接受一次腹部CT輻射癌症死亡的危險性大概是0.18%,接受一次顱腦CT輻射癌症死亡的危險性大概是0.07%。
  • 新股中籤概率有多大 股票中籤率怎麼算?
    那麼,新股中籤概率有多大,2017股票中籤率怎麼算呢?新股中籤概率有多大?新股中籤率:由於申購新股的人和錢比較多,但是發行的額度有限,又不可能做到人手一股,因為是按照每1000股來申購的,所以每1000股為一個申購單位並會獲得一個申購配號,然後會來一個抽號,投資人對照號碼,有的則為中籤,沒有的就沒中。
  • 體檢發現「乳腺增生」、「乳腺結節」,會癌變嗎?出現哪些症狀要警惕?
    隨著乳腺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乳腺檢查」已經成為體檢中的常規項目。也正因為如此,醫院門診中出現了越來越多前來諮詢乳腺疾病的患者,其中詢問「乳腺增生」、「乳房腫瘤」和「乳房結節」的最多。
  • 根據物理學,人穿牆而過的概率有多大?
    穿牆的概率有多大?觀察原子的結構時,我們知道其中大約99.9999999%都是空的,即未被亞原子粒子填滿。由於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這意味著所有物質都是空的。一般來說,談論原子中電子的位置時,會有更多的不確定性。電子在原子上的位置被稱為「軌道」,但這個「軌道」並非是固定的,而是指電子最可能出現的位置。
  • 耳聾遺傳概率有多大? 12%國人攜帶遺傳性基因
    耳聾遺傳概率有多大?國人攜帶遺傳性基因 2016年03月14日 07:43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劉歡 字號 內容摘要:北京日報訊(記者劉歡)昨天,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官方微信透露了一組調查數據,在各種殘疾類別中,中國人遺傳性耳聾基因攜帶率非常高,每100人中有12
  • 體檢發現的肺小結節是腫瘤嗎?哪些人群最容易被肺癌盯上?
    01 肺小結節是腫瘤嗎? 隨著CT檢查的增多,發現肺小結節的人群也在增多,很多人會問患了肺小結節怎麼辦? 注意: 如果有吸菸、喝酒等習慣的人群,請及時戒除; 若有上述提及的工作環境的人群,也請及時做出改變(申請調崗等); 發現肺結節後,請及時就醫,並保持良好心情。
  • 兩個陌生人相愛的概率有多大?
    小母猿一身柔軟的棕色皮毛,面如仙桃,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的,長長的尾巴一翹一翹的,別提有多可愛了。黑猩猩一看,氣立刻就消了,說:「沒事兒沒事兒,內什麼,你叫啥?多大了?有男朋友嗎?咱倆加個微信唄。」就這樣,兩個人走到了一起。半個月後,在他們的婚禮上,司儀代表來賓問他倆:「茫茫猴海,你們是如何相識、相知、相戀的?」
  • 提醒:肺部癌變,身體會有3個症狀
    肺部出現癌變,通常會引起疼痛,腫瘤發展的越來,感覺越強烈,身體會出現疼痛感,大多說明肺部癌變較為嚴重,越早發現越好。特別提醒一下,身體會有3個症狀,一定要注意。肺癌的發生是很多人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容易被肺癌」盯上「人群主要有哪些呢?
  • 每做一次CT,對人體的致癌概率有多大?告訴你最簡單的答案
    隨著健康知識的延伸,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年做一次體檢。而在各大體檢項目中,很多人都害怕CT檢查,在民間也經常流傳著「CT會有強大的輻射,甚至還有致癌的危險」。每做一次CT,對人體的致癌概率有多大?做過CT的人都知道,每次在做之前,醫生都會讓檢查人員卸掉身上的重金屬物件,以及會問患者最近有沒有要孩子的準備。這些問題可能都會讓人們誤解,但其原理並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只是會通過X線束對某一個地方進行檢查掃描,然後探測器再通過X線來轉變成光,形成電信號,最後呈現到醫生面前。
  • X線和CT一年做多少次會癌變?聽聽專家怎麼說……
    X光(線)確實是一種強輻射的電磁波,X光的輻射被稱為電離輻射,過量的X線照射能導致生物細胞的抑制、損傷甚至壞死,也有可能導致癌變。不過輻射劑量和癌變相關。同樣的X線,照射到肚子上和照射到睪丸或卵巢上,造成的損傷是不一樣的,這就叫有效劑量。  生活中接收到來自宇宙和周圍環境的輻射叫做本底輻射,劑量因海拔等位置不同而不同,平均約2.4mSv(毫西弗)。從北京飛到上海是0.001m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