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炎症到癌症,大概需要幾年?醫生提醒:有3種炎症癌變機率高

2020-12-06 孟寧醫生

導語:我們的身體需要休息和保養,只要稍有粗心大意,就會出現問題。如果長時間玩手成機就會出現眼睛發炎,如果長久發聲說的話多會出現咽炎,甚至對於一些慢性的病如果你拖得太久它就會發生癌變。所以我們今天要仔細的分析一下炎症與癌症他們之間的關聯。

一、什麼是炎症?炎症與癌症有什麼關聯?

1、何為炎症

人體之所以會發生炎症那是身體本身的一種自我保護的反應,是在激活人體的免疫非免疫細胞來消除身體內出現的病原體,促進身體細胞組織自我修復保護我們身體免受外來細菌,病毒,毒素或者感染的侵害,也就是說炎症是損傷和抗損傷的一個結合。

通常炎症表現紅、腫、熱、痛嚴重時會發生一些功能障礙。我們經常會眼睛發炎喉嚨發炎,皮膚發炎、胃部炎症,肝部發炎所以對於炎症我們並不陌生。

2、炎症與癌症僅一字之差,二者是否有關聯呢?

對於炎症發生前它會存在一些的物理原因像燙傷、低溫、紫外線、放射線以及一些內部因素細菌、病毒的感染導致身體出現炎症。醫學上來講是能夠引起組織和細胞損傷的因素,都可以成為炎症的原因。那這兩個者有什麼關聯呢?

醫學研究表明腫瘤的出現到發展然後到腫瘤惡化,與炎症都有關,在外在、內在各種因素的刺激下身體出現炎症,炎症被忽略長期拖延,成為慢性炎症,炎症在修復過程基因重組變異就可能發生癌變

二、由炎症發展成癌,大約需要幾年?醫生提醒:有3種炎症癌變機率高

1、肝炎

肝炎初期身體沒有明顯不適,人們忽略肝炎,沒有接受及時,正規的治療,使肝細胞持續不斷的受損,遭到持續破壞的肝細胞最後導致癌變。肝癌的演化過程他是從肝炎到肝硬化到肝癌。

肝炎它是一個慢性病,慢性B肝轉變成為肝硬化,它的發生率甚至達到0.4%到44.2%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發生概率,平均每年4%到6%的肝硬化患者會發生癌變,所以對於肝炎我們要正確的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毒素藥物飲食上要保持清淡、遠離菸酒、定期複查

2、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展和演變。它是由主要是因長期的吸菸,酗酒、反覆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再就是有胃癌的家族遺傳史。不健康的飲食和作息,稍不注意它就會增加癌變的可能。

對於慢性萎縮性胃炎我們要提高警惕。戒菸、忌酒、少吃鹹,少吃醃製類的食物以及油炸類的食物定期慢性萎縮性胃炎要進行定期複查。

3、慢性胃潰瘍結腸炎

慢性結腸炎病程大於20年的患者極易發生結腸癌病變,比正常人增加10-15倍。因此一旦發現有慢性潰瘍的結腸炎,要進行積極的手術治療避免留下隱患。

潰瘍性結腸炎會伴隨我們一生,所以要少食多餐,戒菸、戒酒,適量的運動,勞逸結合定期做腸胃鏡的複查,降低胃腸道發生癌變的概率。

三、維護健康,醫生建議:嘗試飲養胃茶

扁鵲曾說:「疾在胃腸,火齊可及」。我們說病從口入,就是先從胃腸開始受到損傷。常飲湯劑則可保護身體健康。

扁鵲內徑》中記載:猴頭菇、沙棘、大麥、佛手、丁香、茯苓等藥材,對胃腸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此食方也常被中醫所用。中醫講究的是藥食同源的,以下食物都具有養胃的作用:

猴頭菇:富含硫胺酸、核黃素和多種微量元素

丁香 :溫和理氣、促進食慾、調和脾胃

佛手 :疏肝健脾、理氣和胃

以上食材配成茶包,每天早晚飲用,修復消化道黏膜組織,消炎殺菌,緩解胃痛,堅持使用可以幫助預防各種胃腸問題。

如果需要養胃,請點下方卡片獲取,胃好才是健康的基礎

結語:我們對於炎症不能不重視,一個小小的炎症居然可以讓身體發生癌變,這就是要我們警醒人們認真地對待自己的身體,及時發現身體的異樣,積極就醫不要小病最終拖成大病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

相關焦點

  • 從炎症到癌症,大概需要幾年?醫生提醒:有5種炎症癌變機率高
    細菌、病毒感染也會導致炎症;如果機體免疫反應狀態異常,引起不適當或過度的免疫反應,導致細胞和組織損傷,出現炎症。 炎症與癌症只有一字相差,它們有聯繫嗎?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腫瘤的發生發展及其轉移均與炎症有密切的關係。這意味著,在各種因素的刺激下,炎症有可能發展成癌症。
  • 這病年輕人高發,癌變機率高,有這情況建議檢查
    「潰瘍性結腸炎的癌變機率要高於一般性腸炎,在中青年群體中高發。這個病在十多年前比較少見,但這幾年發病率明顯攀升。「這種疾病最喜歡找年輕人,高發年齡是15-35歲,而安倍在初三就患上此病,病程已經非常長。」 郅敏主任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炎症性腸病的一種,另一種叫克羅恩病。
  • 這病年輕人高發,癌變機率高,有這...
    「潰瘍性結腸炎的癌變機率要高於一般性腸炎,在中青年群體中高發。這個病在十多年前比較少見,但這幾年發病率明顯攀升。「這種疾病最喜歡找年輕人,高發年齡是15-35歲,而安倍在初三就患上此病,病程已經非常長。」 郅敏主任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炎症性腸病的一種,另一種叫克羅恩病。
  • 炎症發展成癌,一般要10年時間,醫生:遇到3種炎症,需儘快治療
    類似這樣的想法很多人都會有,畢竟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大家對癌症都是高度重視和防治的心態。尤其被人科普後,有些慢性炎症可能會誘發癌症,大家心裡更是害怕。那炎症、癌症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呢?
  • 肺結節的癌變機率有多高?查出肺結節原位癌,或許不用太擔心
    其性質上面主要有兩種,分別是良性和惡性之分,其中良性主要是結節病、肉芽腫、炎性假瘤等疾病。惡性的是腺癌、大細胞癌等疾病。一般情況下發生惡性結節機率是30%,發現有結節應該及時做好隨訪工作,避免病情拖延到後期治療更麻煩。肺結節的癌變機率是多少?
  • 醫生提醒:不做皮試直接染髮或引起皮膚炎症
    醫生提醒,如果不做皮試直接染髮後可能會引起皮膚炎症。26日上午,記者在興華路與柳園路交叉口附近一家理髮店看到,很多人前來染髮,在染髮前,理髮師不會主動提醒顧客做皮試,除非顧客擔心過敏提出要求,理髮師才會給顧客做皮試。新紡街三家理髮店的理髮師介紹,染頭髮做皮試根本沒必要,本來染頭髮只需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做皮試就得延長一個小時,很多顧客不願意等。
  • 通路 NF-κB pathway參與炎症、免疫和腫瘤之間的紛爭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9月末在奧地利召開的2015年「歐洲癌症大會」。今年大會關注的一個亮點就是,在長期關注腫瘤的靶向治療後,醫生們愈發對採用免疫治療多種癌症感興趣。而且鑑於目前免疫療法在晚期黑色素瘤的臨床治療上取得的非凡成果,所有人都相信免疫治療可能將徹底改變未來癌症治療的方向,並成為今後癌症治療的第三代標準模式。
  • 讓安倍辭職的「綠色癌症」,年輕人高發!有這情況建議檢查
    在出現纖維性鉛管樣改變後,即便現在有新的藥物效果也不太好,且持續的炎症導致此病的癌變機率也很高。有消息傳出安倍就是因為潰瘍性結腸炎癌變,幾年前的治療團隊也增加了一位診療方向為腫瘤領域的主診醫生。「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在內的炎性腸病曾被稱為綠色癌症,原因是它是一個慢性的終身性疾病,雖然不會像癌症那樣容易面臨生命危險,但需要終身藥物治療和嚴格的管理,其中潰瘍性結腸炎癌變機率比較高。」 郅敏主任認為儘管如此,現在被確診的患者還是要比安倍運氣好很多,畢竟現在的治療方法和藥物要多很多,安倍首相得潰結近50年,之前沒有這麼多種類可以控制病情良好的藥物,也沒有這麼多的隨訪和管理經驗。
  • 讓安倍辭職的「綠色癌症」,年輕人高發!有這些情況儘快檢查
    在出現纖維性鉛管樣改變後,即便現在有新的藥物效果也不太好,且持續的炎症導致此病的癌變機率也很高。有消息傳出安倍就是因為潰瘍性結腸炎癌變,幾年前的治療團隊也增加了一位診療方向為腫瘤領域的主診醫生。 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又被稱為「綠色癌症」這個疾病是如何把安倍「擊倒」的?有哪些症狀?「連首相都治不好的腸炎,病友該怎麼辦?」
  • 體檢查出結節,真的會癌變嗎?別慌,這樣處理就對了!
    體檢報告上有一個常客——結節,比如肺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聽說,結節是介於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之間的疾病,有癌變的可能,因此很多人都談結節色變。那麼,體檢查出結節,真的會癌變嗎?要注意什麼呢?結節是什麼?結節從形態上講是一種球狀或者近球狀的突起物,從觸覺上說就是一個小腫塊,可見於體內多個器官,如肺、甲狀腺、肝臟、乳腺等。
  • 讓安倍辭職的「綠色癌症」,這個群體高發!出現這種情況建議檢查
    一直致力於炎性腸病研究和治療的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科郅敏主任醫師對記者表示:安倍晉三得潰結近50年,早年並沒有這麼多控制潰瘍性結腸炎的有效藥物,這導致他的腸道慢性改變,持續的炎症使腸道出現慢性纖維化,甚至是鉛管樣改變。在出現纖維性鉛管樣改變後,即便現在有新的藥物效果也不太好,且持續的炎症導致此病的癌變機率也很高。
  • 身上多長了一塊肉,沒想到癌變了!很多人都有,真要小心點
    而是早在幾年前,他總是往廁所跑,但又不是腹瀉,感到很奇怪,所以去醫院做過檢查,結果發現有大腸息肉。 當時醫生建議可以切除。但他很糾結,一定要做手術嗎?不切會有問題嗎?醫生不能跟他保證一定會癌變,只是說有可能。而他聽人說息肉就是一種良性增生,沒什麼問題,加上害怕做手術傷了元氣,就未作處理。可是幾年之後,他真的得了結腸癌。
  • 癌細胞最偏愛的4種食物,醫生提醒:不想被癌盯上,千萬管住嘴
    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文字創造都非常有意思,就拿「癌」字來看,在病字框的下方有三個「口」字,不禁就讓人聯想到了病從口入。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癌症發展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健康器官到癌變,有多個因素影響,其中就包括了飲食!
  • 癌前病變有多大機率成癌?
    23歲的芳芳(化名),在兩個月前就發現自己肚子脹痛,私處有灼燒感且還有東西流出。一開始芳芳以為自己只是有普通的炎症,所以沒多大在意。 殊不知隨著時間推移,她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芳芳的生活,由於症狀持續加重,芳芳被轉移到武漢某三甲醫院。
  • ...讓日本首相辭職兩次的「綠色癌症」年輕人高發!有這情況建議檢查
    一直致力於炎性腸病研究和治療的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科郅敏主任醫師表示:安倍晉三得潰結近50年,早年並沒有這麼多控制潰瘍性結腸炎的有效藥物,這導致他的腸道慢性改變,持續的炎症使腸道出現慢性纖維化,甚至是鉛管樣改變。在出現纖維性鉛管樣改變後,即便現在有新的藥物效果也不太好,且持續的炎症導致此病的癌變機率也很高。
  • 總長度1.5米的大腸,有幾個地方容易長瘤,不妨了解一下
    這個例子提醒我們,癌症可能跟一些小病的症狀相似,如果不注意,很有可能錯過治癌最佳時期。目前我國結直腸癌每年新發數近40萬例,其中死亡近20萬人,這一數字觸目驚心。大腸癌有幾種,其中,比常見的是大腸黏膜上面突起的蘑菇形腺瘤所發生的癌變。腺瘤有癌變的可能,但並非都會癌變。如果腺瘤直徑超過10毫米,就建議去除。
  • 癌症的「幫兇」被揪出,患上癌症的人,通常都有四個共同點!
    我之前身體非常健康啊,一點症狀都沒有,怎麼最近有點不舒服,就成了癌症晚期呢?這是很多癌晚期患者在確診時,會反覆諮詢醫生的問題。因為在大家的認知中,疾病發展都需要過程,只有急性病才會突然爆發症狀。自己僅僅只是最近不舒服,就算是出現癌症,也應該在早期,不能進展到晚期啊,難道癌症也是急性病嗎?錯!癌症之所以早期難察覺,正是因為癌症的隱匿性高!癌細胞形成癌腫的最初,既沒有破壞器官功能,又沒有被免疫系統察覺和攻擊,所以患者自然就很難產生症狀。
  • 為何說癌症是吃出來的?3種常見食物易滋養癌細胞,勸你能遠離
    為何說癌症是吃出來的?在網絡上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癌這個字,裡面包含著三個「口」,就說大家不健康的吃法,是促成癌症的核心,也有人認為,世界上有大概三分之一的癌症,其實都是大家吃出來的疾病,雖然這句話說的可能有點不嚴謹,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飲食習慣不科學合理,也的確會跟癌症的發生,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癌症可能會從飲食作為突破口,給人體帶來損傷。
  • 天天都在吃的東西,卻可能讓炎症跑遍全身!一定做好3件事
    據可可所知,高血壓只是高鹽帶來的眾多危害之一,真正危險的其實是……1鹽多必失當心炎症跑遍全身《中國循環雜誌》上一項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研究顯示,在3周的慢性鹽負荷試驗中這說明炎症在全身範圍內悄悄發生,儘管可能並沒有表現出相應的症狀。試想一下,當人們數年或數十年保持高鹽飲食,就意味著這樣的炎性反應可能持續了同樣長的時間,對全身的損傷幾乎不可逆轉。從某種程度上說,高鹽引起的炎症,正是引發包括高血壓在內的一系列疾病的首要誘因,也讓癌症風險不斷升高。
  • 癌細胞不會「說來就來」,醫生:有5種小病,可能是癌症的前身
    癌症的「前身」都有誰?1.胃潰瘍其實慢性胃潰瘍從致病機率來說,是很難引發癌症的,據系統額調查,由胃潰瘍誘變轉為癌症的機率只有1%-5%。胃潰瘍的產生,當胃壁中發生潰瘍,而這些地方會因為潰瘍,導致黏膜總是處在糜爛、再生的模式下,這種循環往復的局面,就加劇了細胞發生病變的可能性,進而轉變成癌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