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邊緣為主年齡相關TDP-43腦病(LATE)

2021-01-14 神經科學論壇

最新發布在2019年4月《Brain》期刊的最新研究顯示,一種新型失智症是簡稱為Late的邊緣為主年齡相關TDP-43腦病(Limbic-predominant age-related TDP-43 encephalopathy ,LATE),這種新型失智症雖和阿茲海默症的症狀類似,其實是不一樣的疾病。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遲遲無法找到失智症治療法。



病理機制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是一種漸進性發展的中樞神經系統致死性退行性疾病,也是威脅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據統計,2015年全球老年痴呆患者為4,680萬人;2030年將達到7,470萬,而2050年將突破1.315億。我國老年痴呆患者人數已居世界第一。該病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手段,深入揭示其發病原因和病理生理機制乃是當務之急。


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研究人員就已經注意到,一些痴呆症患者表現出了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但對他們大腦海馬區域的組織檢測結果卻令人費解。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中通常會出現β澱粉樣蛋白的沉積和Tau蛋白聚集形成的神經纖維纏結,而這些患者的大腦中並沒有顯示出同樣的跡象。


失智症並非單一疾病,而是包括記憶和思考能力問題等症狀組合。失智症有很多類型,據信阿茲海默症是其中最普遍,也是相關研究最多的。LATE似乎和大腦海中的TDP-43蛋白堆積有關,阿茲海默症則是和其他兩種大腦蛋白有關:類澱粉和濤蛋白(tau)。



神經元外大量澱粉樣蛋白聚集形成的老年斑和神經元內異常過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形成的神經原纖維纏結是老年痴呆的兩大病理特徵。Tau蛋白是神經細胞中主要的微管相關蛋白。其代謝的異常在老年痴呆等相關神經退行性致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交互反應DNA結合蛋白(TDP-43)是一種主要在細胞核表達的DNA和RNA結合蛋白,參與基因轉錄和mRNA處理加工的調節。TDP-43異常聚集引起的病變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漸凍症)有關,並在老年痴呆的進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被認為是與老年痴呆有關的第三種蛋白質。

高達三分之一的阿茲海默症年長患者可能是Late患者,雖然這兩種失智症可以並存。根據數以千計解剖遺體大腦找到的證據顯示,Late似乎影響年齡超過80歲的高齡長者。,這個年齡群體中每5人就有1人患此疾,意味這種疾病的公衛衝擊勢必不小。和阿茲海默症不同,這種失智症通常造成記憶力逐漸衰退。

LATE-NC診斷及病理分期的指導建議


對於LATE-NC的常規屍檢,該小組提出了一個基於解剖學的初步分期系統,該系統反映了大腦受累的層次模式:


➤ 第1階段:僅限杏仁核


➤ 第2階段:杏仁核和海馬


➤ 第3階段:杏仁核,海馬和額中回


LATE-NC似乎首先影響內側顳葉結構,但其他區域也會受到影響。神經影像學研究表明,對於LATE-NC患者,內側顳葉、額葉皮質和其他腦區也存在萎縮。到目前為止,遺傳學研究已證實了5個具有LATE-NC風險的等位基因:GRN、TMEM106B、 ABCC9、 KCNMB2和APOE。這些遺傳風險變異的發現表明LATE與額顳葉變性和AD具有共同的發病機制,但也表明該疾病存在特異性的潛在機制。


治療展望


從研究的角度來看,定義痴呆的臨床與病理人群的亞型是有用的。但老化的大腦有許多錯誤摺疊的蛋白,確實可能使TDP-43成為治療試驗目標的錯誤摺疊蛋白之一。TDP-43有望成為痴呆症的治療試驗目標之一,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β澱粉樣蛋白還是TDP-43,可能都只是痴呆症病因的冰山一角。


每個人應該了解痴呆症有多種類型。不止一種病變會影響我們的大腦,這是看似不幸,但反過來說,也為精確針對亞型、更好治療帶來了契機。這項研究是邁向更精確診斷及提供量身訂製治療失智症的第一步。隨著人口老齡化,痴呆症的負擔越發沉重。LATE對80歲以上的老人影響最為明顯,而這一人群的數量正在快速增長,這意味著,LATE對公共健康的影響也與日俱增。


文獻來源:
1. Peter T. Nelson, Dennis W. Dickson, John Q. Trojanowski,et al. Limbic-predominant age-related TDP-43 encephalopathy (LATE): consensus working group report. BRAIN 2019: 0; 1-25.

2. Jianlan Gu, Feng Wu, Wen Xu, Jianhua Shi, Wen Hu, Nana Jin, Wei Qian, Xinglong Wang, Khalid Iqbal, Cheng-Xin Gong and Fei Liu, TDP-43 suppresses tau expression via promoting its mRNA instability,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0.1093/nar/gkx175, 45, 10, (6177-6193), (2017).



相關焦點

  • 新發現表明HSP70與無RNA的TDP-43共同形成了核內凝集物
    新發現表明HSP70與無RNA的TDP-43共同形成了核內凝集物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2:26:19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Don W.
  • SAA與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嚴重程度和死亡率密切相關
    )文章,首次提到了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IE)的SAA進行的研究,發現新生兒缺血缺氧後SAA表達增加,而且SAA升高的濃度與腦病的嚴重程度和死亡率相關。為了驗證SAA在新生兒HIE中升高的假設,以及SAA濃度是否與腦病的嚴重程度相關,研究人員對54例足月新生兒(27例有圍產期損害的病例和27例健康對照)進行了前瞻性病例對照研究,分別於出生後第1天和第7天採集病例和對照組的血樣,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SAA。
  • LLPS新狀態:液晶結構的存在和形成,聚焦TDP-43形成不均小體
    撰文 | 十一月責編 | 酶美RNA結合蛋白TDP-43的錯誤定位以及凝聚會形成細胞核內或者細胞質內的凝聚物,是包括脊髓側索硬化症(ALS)、額顳葉痴呆(FTD)以及阿爾茲海默症(AS)等年齡依賴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病理性標記【1-2】。
  • 慢性創傷性腦病:賽場硬漢頭號殺手
    「當你試圖阻擋全速衝過來的對手時,難道讓球員先躊躇一下,對自己說:『哦,我先來構思一下如何以新規則允許的安全方式放倒他?』
  • 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 TDP-43病變起重要作用
    記者5日從南通大學獲悉,該校神經再生重點實驗室劉飛教授領銜的「tau代謝與老年性痴呆」研究團隊,TDP-43蛋白的病變可能通過影響tau mRNA的代謝加工,在阿爾茨海默病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漸進性發展的中樞神經系統致死性退行性疾病,也是威脅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
  • 膿毒症相關性腦病診斷及病理生理機制研究進展_膿毒症_膿毒症相關...
    >10),以「譫妄」取代「腦病」一詞,將其命名為膿毒症相關性譫妄(sepsis-associated delirium,SAD),本文仍沿用熟知的SAE這一術語。 SAE是指缺乏中樞神經系統直接感染、大腦結構異常和其他類型腦病(肝性腦病、腎性腦病)的臨床或實驗室證據,由全身炎症反應引起的彌散性腦功能障礙。SAE在膿毒症中的發生率各報導不等,可高達70%,它與致殘率增加、住院時間增長、病死率增高相關。
  • 生物物理所發現TDP-43激活線粒體UPR誘導線粒體損傷
    這一研究為核定位的RNA結合蛋白靶向線粒體提供了重要證據,為未來開發治療衰老相關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診斷工具和治療方法提供重要研究思路。  吳瑛研究組近年來一直關注並深入研究TDP-43參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機制,在建立了轉基因果蠅模型模擬神經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徵(發表在2010年1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後,發現了TDP-43蛋白C端片段與朊蛋白(prion)具有序列相似性、且能形成澱粉樣纖維並導致神經細胞死亡(發表在2011年6月的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 姿勢 劫持蛋白質與RNA,TDP-43「大戰」神經細胞
    TDP-43全稱43 kDa TARDNA binding protein,是一種多功能的DNA和RNA結合蛋白,在細胞內的RNA轉錄、選擇性剪接以及mRNA穩定性調節等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TDP-43本篇綜述就詳細地闡述了這方面最新的發現和進展。
  • 一丸進口紅藥專攻五大腦病|大腦 腦病 腦髓_網易新聞
    從國家相關部門獲悉,這種進口紅色丹藥丸,是我國從蒙古國原方、原工藝、原藥材全套引進,並在中蒙合作生產企業「中蒙製藥」獨家生產的進口蒙古紅藥,這是我國首次以合作方式引進國外特效治療腦病產品,以此結束國內腦病治療無特效藥的歷史。腦萎縮和老年痴呆、腦癱、帕金森、癲癇、腦血栓後遺症、中風偏癱,被國際醫學界並稱為五大腦病。五大腦病的發病根源就是腦髓萎縮壞死。
  • TDP-43可激活ALS中cGAS / STING
    TDP-43可激活ALS中cGAS / STING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0 14:47:07 澳大利亞沃爾特和伊麗莎·霍爾醫學研究所Seth L. Masters小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什麼是缺氧缺血性腦病 缺氧缺血性腦病這樣治療
    缺氧缺血性腦病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不了解缺氧缺血性腦病,甚至還有一些人都沒有聽說過缺氧缺血性腦病,那麼請問什麼是缺氧缺血性腦病?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方法是什麼?缺氧缺血性腦病原因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 研究顯示橄欖球運動員患腦病比例高
    《美國醫學會雜誌》25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對100多名已故美國橄欖球聯盟運動員所捐贈大腦的檢查表明,他們當中幾乎所有人都有慢性創傷性腦病。這表明橄欖球運動對球員的大腦傷害比以前認為的要普遍。 慢性創傷性腦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通常與頭部反覆受傷相關。
  • BMX傳奇戴夫 米拉自殺原因可能為慢性創傷性腦病
    原標題:BMX傳奇戴夫 米拉自殺原因可能為慢性創傷性腦病 什麼是慢性創傷性腦病?它的英文全稱為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簡稱為「CTE」。在《三聯生活周刊》朱步衝所撰寫的一篇名為《慢性創傷性腦病:賽場硬漢頭號殺手》中曾經介紹了這種存在於職業運動員的可怕疾病。文中指出「人腦是人體器官中發育最遲的,直至25歲時我們的前額葉才完全成熟。
  • 解剖 | 邊緣葉與邊緣系統
    由於邊緣葉在結構和功能上和大腦皮層的島葉、顳極、眶回等,以及皮層下的杏仁核、隔區、下丘腦、丘腦前核等,是密切相關的,於是有人把邊緣葉連同這些結構統稱為邊緣系統。邊緣系統:邊緣系統的功能比較複雜,它與內臟活動、情緒反應、記憶活動等有關。
  • 中毒性腦病居然是這樣引起的?
    在當地醫院行頭顱MRI平掃,提示脫髓性白質腦病,經過初步的幹預治療,劉某的症狀有所改善。為尋求進一步的治療,劉某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結合劉某的相關病史和影像資料,我院神經內二科主任鍾水生認為患者患有中毒性腦病的可能性較大。給予脫水降顱壓、改善腦代謝、激素神經保護以及其他對症治療後,患者肢體和精神的症狀明顯改善。「終於不再手抖腳抖了,也不再胡言亂語了。」
  • 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缺陷導致的家族性癲癇性腦病
    櫝中之珠(Pearls):1、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MTHFR)缺陷是癲癇性腦病的罕見病因;2、發現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水平升高增加診斷MTHFR
  • 東南大學「腦病、腦和類腦科學研究」學術交流會召開
    10月23日下午,東南大學首次「腦病、腦和類腦科學研究」學術交流會在南京召開。會議在展示東南大學在腦病與腦科學領域近年研究進展的同時,旨在圍繞國家戰略和重大需求,進一步凝鍊東大特色,匯聚專家共識,探索多學科合作機制,搭建合作研究平臺,促進相關學科和專家融合發展,為新醫科建設添磚加瓦。來自相關10個學院的百餘名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東大首席教授、中大醫院神經內科張志珺教授主持會議。
  • 方燕姍/劉聰組揭示致病蛋白TDP-43形成應激核體的細胞保護新機制
    在疾病狀態下,TDP-43在胞漿中形成異常蛋白聚集被認為與ALS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近期研究顯示液-液相分離(LLPS)介導了無膜、液滴狀的應激顆粒的生成,而其異常相變被認為是導致胞漿形成TDP-43蛋白聚集並引發ALS的關鍵致病機制之一。
  • 神經毒性小膠質細胞促進前顆粒蛋白缺乏的TDP-43蛋白病
    Huang研究小組發現,神經毒性小膠質細胞促進前顆粒蛋白缺乏的TDP-43蛋白病。相關論文於2020年8月3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 研究人員使用單核RNA測序(snRNA-seq)發現,前顆粒蛋白缺乏會促進小膠質細胞從穩態到疾病特異性狀態的轉變,從而引起溶酶體功能障礙和神經變性。即使在離體培養Grn-/-小膠質細胞時,這些缺陷仍然存在。
  • 第三期臨床優勢病種系列(腦病與神經病學)青年沙龍在京舉辦
    中醫強調病證結合,梅尼埃病多從痰溼論治;與心理相關或者功能性眩暈多從肝調治。發作期症狀明顯以西藥為主,緩解期可以突出中醫藥優勢。另外,太極拳等導引方法對平衡訓練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發作期多是實證,或者實中夾虛、以實為主,治療以豁痰熄風或開竅定癇為主;間歇期多是虛證,或者虛中夾實、以虛為主,治療以健脾化痰、養心安神、補益肝腎為主。發作期以抗癲癇藥物為主,中醫藥在間歇期和減少癲癇發作頻率以及對部分難治性癲癇具有一定優勢。李耿 中日友好醫院臨床優勢病種中的「優勢」是一個比較意義,指的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