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內可不只有八大行星,還有矮行星哦!進來瞧瞧吧!

2020-12-06 天文在線

水星

水星只比月亮大一點——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也最接近太陽。水星是運轉最快的行星,公轉周期相當於地球上的88天。

取自信使神太空船的水星合成影像,圖:NASA-APL

金星

金星緩慢地朝著與大多行星相反的方向運轉。濃厚的大氣層將熱量儲存並迅猛地形成溫室效應,這使金星成為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

水手10號拍攝的金星真實色彩影像,其表面被一層厚厚的硫酸雲遮蓋著。圖:NASA or Ricardo Nunes

地球

地球,我們的家園,是目前為止我們所知道的唯一一顆有生命棲居的行星。它也是太陽系中唯一體表有液體水的行星。

美國阿波羅17號太空人在前往月球途中拍攝的「藍色彈珠」地球照片(攝於1972年12月7日,非原始照片)。圖:攝影師 NASA/Apollo 17 crew; taken by either Harrison Schmitt or Ron Evans

火星

火星擁有非常稀薄的大氣層,是一個多塵、寒冷、乾燥的世界。目前有有力的證據證明,數億年前,金星的大氣層較厚,更加溫暖和溼潤。

火星的真實色彩影像,2007年2月由羅塞塔號拍攝,圖:ESA - European Space Agency & Max-Planck Institute for Solar System Research for OSIRIS Team ESA/MPS/UPD/LAM/IAA/RSSD/INTA/UPM/DASP/IDA

木星

木星比太陽系中其它行星加起來的2倍還大。這顆巨星的大紅斑是比地球體積還大的數百歲風暴。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WFC3相機於2014年所拍攝到木星的真實色彩影像,可清楚看見木星南半球的大紅斑,圖: NASA, ESA, and A. Simon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土星

配飾著一圈耀眼奪目、組成複雜的冰環,土星在太陽系中很獨特。其他巨大的行星也有光環,但沒有一個像土星的一樣壯觀。

卡西尼號所拍攝到向日與背日的土星,皆為接近真實色彩的影像,分別拍攝於2008年7月與2017年9月,圖:NASA / JPL / Space Science Institute

天王星

天王星——來自太陽的第七顆行星——相對它軌道平面以近90度的角度旋轉。這種獨特的傾斜使得天王星看起來像在一邊旋轉。

旅行者2號於1986年拍攝的天王星,圖:NASA/JPL-Caltech。

海王星

海王星——環繞太陽運行的第八大行星,也是最遙遠的行星——黑暗、寒冷,並被超音速風吹打。它是通過數學計算發現的第一顆行星。

旅行者2號所拍攝的海王星,圖:NASA

矮行星

冥王星

冥王星是一個由冰山和冰凍平原組成的複雜世界。冥王星曾經被認為是第九大行星,它是著名的新星類——矮行星。

由新視野號拍攝到的冥王星真實色彩照片,攝於2015年7月。圖:NASA/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Alex Parker

穀神星

穀神星幾乎佔小行星帶總質量的三分之一,但它仍然遠小於地球的月球。穀神星地下布滿了大量的冰層。

這是曙光號在2015年5月拍攝,以原色呈現的穀神星。圖:Processed image: Justin Cowart, The Planetary Society

鳥神星

鳥神星需要310個地球年才能繞太陽運行一周。

藝術家筆下的鳥神星與其衛星,圖:NASA, ESA, A. Parker and M. Buie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W. Grundy (Lowell Observatory), and K. Noll (NASA GSFC)

假設行星Hypothetical

假設行星或假設行星體是一顆行星或與行星天體,不確定是存在,但相信一定有一些存在。

藝術家描繪的地球概念圖,由假設的第二顆月亮繞地球軌道運行。圖:Grebenkov

行星X

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有證據表明太陽系深處可能有一個「行星X」

藝術家眼中第十顆行星可能的景觀。圖:NASA/JPL-Caltech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內成員新盤點: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
    [摘要]太陽系內除了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五大矮行星。按照新的定義,太陽系內總共有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騰訊科學訊 在我們已經成長起來的這代人的心目中,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已經根深蒂固。小時候,我們都會記憶九大行星的名稱,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2005年的時候,Mike Brown發現了鬩神星(Eris),這是一顆和冥王星體積差不多的冰冷天體,運行於冥王星軌道之外。這樣的話,就使得太陽系內行星的總數增加到10顆。為了平息爭論,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召開會議,質疑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
  • 太陽系九大行星為何變成八大行星 冥王星哪去了 專家:變「矮」了
    人們為了方便研究宇宙,把它劃分成許多區域,比如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等。我們人類的地球是屬於銀河系中的太陽系的。長期以來,在太陽系這個大家庭中,一直被認為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教科書上也是這麼寫的。但到2006年,太陽系九大行星被改為八大行星,沒有冥王星了。那么九個行星為何變成八個了?冥王星哪去了?
  • 太陽系八大行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天體系統,包括太陽、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際物質。
  • 「矮行星」是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太陽系已知七顆矮行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分布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天體,主要的天體類型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衛星。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就是太陽系的老大,而其他天體就可以看成是太陽的跟班。
  • 冥王星出局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
    冥王星終就未能保住「大行星」稱號,聯合大會同時放棄了將冥王星之外的八大行星稱為「經典行星」的折中說法,此前盛傳的太陽系另外增加3顆二級行星的計劃也流產了。冥王星遭到降級,被納入矮行星行列。  爭議  行星定義一改再改  2006年8月16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屬的行星定義委員會提交了一份行星定義修改草案,建議將太陽系的行星家族增加到12名成員,即除了傳統的九大行星外,穀神星、冥王星的衛星「卡戎」和在太陽系外圍新近發現的一顆天體「齊娜」也將進入太陽系行星之列。
  • 它曾經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沒了它,太陽系才是八大行星
    它曾經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但後來被降格為矮行星。所以,現在我們說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了。矮行星:或稱「侏儒行星」,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圍繞恆星運轉,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近於圓球)形狀,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同時不是衛星。
  • 太陽系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 連線北京天文館館長
    80%代表投票同意更改最後草案  與會代表、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通過電話介紹,超過80%的代表投票同意更改最後草案,就行星和太陽系中的其它天體定義達成共識。  最終決議把行星和太陽系中的其它天體定義為三類,即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
  • 太陽系發現「第九顆行星」蹤影?八大行星變成九大行星?
    在我們的常識裡,一直都會認為太陽系中只有九大行星,但其實當時科學家因為錯誤,把冥王星也算在內了,隨著科學家對宇宙的深入了解,漸漸的認為冥王星的體積太小,並且並不受制於太陽星系,就把冥王星降為矮行星,所以才有了現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依序為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 太陽系八大行星名稱的由來
    在2006年8月24日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界國際天文聯會中通過的第5號決議中,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現在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中國古代用它來紀年,因而稱為歲星。在西方稱它為朱庇特,是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宙斯。
  • 太陽系八大行星簡介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由內而外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前面四顆屬於類地行星,體積小、密度大、呈固態,而後面四顆屬於類木行星,體積大、密度小,呈氣態。按照最遠的海王星軌道半徑來算,這八大行星以及太陽都分布在一個半徑大約為30個天文單位的近圓形範圍內。
  • 八大行星:太陽系進行曲
    與它們交流新知、分享創意、暢談古今、描繪未來,跟隨它們的腳步,在科技館觸摸科技吧~ 話不多說,趕緊進入今天的主題~ 本期主角:八大行星 所在地: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館
  • 太陽系八大行星排列順序與行星之間的距離
    太陽系八大行星,太陽系八大行星排列順序: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太陽系,指的是以太陽為中心的恆星系。
  • 太陽系內或存在第九大行星,體積超過木星,將成太陽系內最大行星
    冥王星,是一顆大家都較為熟悉的星球,科學家們剛發現它時認為它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但後因國際天文聯合會對行星的概念進行正式定義,冥王星在質量與體積方面都沒有滿足行星的新定義,因而被剔除出行星範圍,劃入矮行星一類。從此以後,太陽系便只有八大行星。
  • 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哪個?
    開啟今天的科學世界吧~點擊播放 GIF 0.0M主播|芸莉:天津交通廣播主持人、天津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編輯|張弛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圍著太陽轉的,其實整個太陽系都是圍繞著太陽轉的,你知道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哪顆嗎?
  •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
    原文寫的是「太陽系內另外七個行星兄弟姐妹從內至外分別是: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不對,不對,居然像用了上帝之手,調換了土星和木星的位置!常識性問題,怎麼會錯呢!!!似乎回到了小學的時候,每每的99分都是因為錯了那個最簡單不該錯的題目~~~下面我們嚴肅的重申下這個問題,以加深記憶,錯誤不再!!
  • 太陽系行星群圖
    包括八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
  • 太陽係為何由九大行星變為了八大行星,冥王星為什麼會被踢出去?
    在我們小的時候,上地理課的時候,老師會告訴我們我們生活的地球屬於太陽系,而在太陽系之中和我們一樣圍繞著太陽運行的行星還有八個,算上我們,太陽系正好是九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來說,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這種說法深深的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裡,以至於到今天為止,還有很多人認為太陽系仍然有九大行星,殊不知,距離太陽最遠的一顆行星,也就是冥王星,早就已經被踢出行星的行列了,我們的太陽系早就變成了八大行星。
  • 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冥王星為何被除名?
    冥王星於2006年被移出九大行星行列,降級成為矮行星,自此太陽系只剩八大行星。冥代表著死亡,但冥王星的可怕之處與它的名字無關。冥王星遠離太陽,相對於地球而言,冥王星上的環境十分惡劣,這才是它的可怕之處。
  • 什麼是矮行星,它和行星的區別在哪裡?
    但事情在12年前變得複雜了,當時冥王星被重新歸類為矮行星。現在有兩種行星,一些科學家還在爭論「行星」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矮行星?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建立的空間物品的正式名稱和術語,天體只有在符合三個特定標準時才被視為行星。它必須繞太陽運行。它必須足夠大--並產生足夠的重力--才能把自己拉成球形。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矮行星異常軌道成謎,或暗示新行星
    天文學家們一直相信,在太陽系海王星之外的廣闊宇宙中,還會有新的行星,尤其是當冥王星被降級成為矮行星後,關於新的第九行星就成為許多科學家的關注對象,早在2016年,2位行星科學家宣布他們相信一個未發現的「幽靈星球」正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它位於遠遠超出冥王星的偏遠地帶,這個行星大約是地球質量的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