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因為新冠肺炎而不一樣,同時也湧現出許多讓人感動的人和事,特別是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經過眾志成城的努力,疫情日漸穩定。近日廣電總局牽頭就組織湖北、上海、北京等多家電視臺,計劃以抗擊疫情為背景來共同創作一部時代背景的電視劇。
消息一出,就迅速引起網友的熱議和支招,其中圍繞的一個重點就是,在疫情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鐘南山院士由誰來演繹最為合適,畢竟一定程度上而言,鍾南山院士代表了抗疫醫務工作者的群體。網友列出的名單中包涵了焦晃、李雪健、陳道明、張豐毅、唐國強、李幼斌、吳剛、張嘉譯等著名老戲骨,每一位都有獨特的風格、精湛的演技和不同到作品呈現,每一位都是不可替代的大師級人物,並且每一位都留給觀眾既有的印象。
個人以為選擇演繹鍾南山院士的演員,應該從兩方面貼近任務來著手,其一年齡形象,其二,體型外形。眾所周知鍾南山院士已年過八旬,同時長期堅持運動健身,身體狀態非常的好。如果選一位體型差別大的演員;管現在的拍攝條件和道具服裝化妝技術比較完善,如果所選演員年齡差距特別明顯的話,雖然有演技和化妝等方面可輔助刻畫人物,但是神態方面的不接近,可能就和本人留給大眾的印象有比較大的出入,會有跳戲的可能。
其實呢除了網友們提到的這些大咖,由王學圻老師來演鍾南山院士也是非常合適的。首先是王學圻老師在年齡和神態上比較接近,演繹起來會更加自然;其次王學圻老師也是有多年的健身習慣,所以身材和狀態都比較好,與鍾南山院士在形象上有吻合的地方,之前在一篇報導裡王老師就有提及:每天健身後再看劇本,再背臺詞;第三,有了前兩方面的鋪墊,在加上王學圻老師沉穩的表演風格和演技加持,對於人物的演繹肯定會給出一個精彩的呈現。
王學圻老師1946年3月出生於北京。曾在長春當兵1,返城後當過工人,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王蘋《我們都是八路軍》把他帶上演藝之路,後來考入空政話劇團,從藝多年,演技自然是不在話下,他塑造了一大批成熟、正直、含蓄並且各具特色男人形象,不管是一身正氣的軍人和彪漢的豪放形象,還是京劇泰鬥的藝術風範,或是抗戰人物的演繹,不同的角色總有不同的亮點呈現,並且讓人記憶猶新。
他主演了《遠雲和近雲》、《凱旋在子夜》、《十五的月亮》等話劇;上個世紀80年代初涉足影壇,先後參演《黃土地》、《梅蘭芳》、《劍雨》、《鋼鐵俠3》、《道士下山》、《赤道》以及《大明風華》、《創業時代》、《姥爺的抗戰》、《湘西往事》、《武林外傳》等影作品,2015年獨立導演《以父之名》(又名《溫柔的子彈》)。
1996年他執導的《太陽鳥》獲得第二十二屆蒙特婁電影展評委會大獎與第五屆大學生電影節藝術創新獎。1998年因《紅西服》獲得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優秀男演員。2000年憑藉《相伴永遠》獲華表獎優秀男演員和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優秀男演員獎。2008年底電影《梅蘭芳》的十三燕一角,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憑藉2009年電影《十月圍城》的演李玉堂,獲得第四屆亞洲電影大獎的最佳男主角。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