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技大學孫曉泉研究員講述一束光的夢想與傳奇

2020-12-05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雷射一經產生,便發出了絢麗的光芒,照進了人類的生活。國防科技大學孫曉泉研究員為您講述——

一束光的夢想與傳奇

↑製圖:趙汝帆

前不久,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來自美國、法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共同獲得該獎,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貢獻。

「一束光」的研究與發明成果先後10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它的廣泛應用更是帶來了一系列突破性創新,演繹著無數的夢想與傳奇。

「神奇之光」的神奇之處

雷射是20世紀以來繼量子物理學、核能、計算機、半導體之後,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因為它是原子受激輻射發出的光,所以被稱為「雷射」。

雷射原本在自然界並不存在,它的誕生最早來自愛因斯坦在解釋黑體輻射定律時提出的假說。光的吸收和發射有受激吸收、受激輻射和自發輻射3種基本途徑。其中,受激輻射可使一個光子先後激發出很多個性質相同的光子,頻率和步調整齊一致,從而出現一束弱光最終激發出強光的現象,即「受激輻射的光放大」。這就是愛因斯坦的「受激輻射」理論,他從理論上預言了原子發生受激輻射的可能性。因此,物理界將雷射產生機理溯源於愛因斯坦的假說。這樣算來,雷射至今已有了上百年歷史。

從1916年愛因斯坦提出「受激輻射」理論,到1960年人類才獲得第一束雷射。可見,科學家為了獲得這束光是多麼艱難。

最難得到的往往都是最好的。雷射更是這樣,它一經問世,便被譽為「神奇之光」。那麼,它有何神奇之處呢?

定向發光,方向性好。普通光源是向四面八方發光,如果要讓其朝一個方向照射,必須給光源裝上一個聚光裝置,如探照燈。雷射天生就是朝一個方向發光,發散角非常小,方向集中,接近平行。1962年,人類第一次使用雷射照射月球,在相隔約38萬千米遠的月球表面上,其光斑直徑不到兩千米。

亮度極高,能量密度大。普通光源中,太陽的亮度最高,而雷射與太陽光相比,亮度要高百億倍,是目前最亮的光。雷射器發射大量光子,短時間裡聚集巨大能量,聚焦一點可產生百萬甚至上千萬攝氏度的高溫。

相位一致,相干性好。相干性是所有波的共性,雷射的所有光子都相同且步調一致,其橫截面上各點間有固定的相位關係,具有很好的空間相干性,成為最好的相干光源,而普通光的光波並不同步,屬於非相干光。

顏色極純,單色性好。普通光源發射的光子,波長(或頻率)各不相同,不同波長對應不同顏色。而雷射不僅波長(或頻率)基本一致,且譜線寬度很窄。因此,它是一種顏色極純的單色光。

生活中無處不見的應用

自從人類發現了雷射,它便以其無與倫比的優越性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從1961年首次在外科手術應用雷射殺滅視網膜腫瘤,到今天雷射焊接、雷射測距、雷射雕刻、雷射通信、雷射醫療等,已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信息處理、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影視藝術以及科學研究等諸多領域,帶來了一系列變革性突破。

在工業領域,運用雷射束能量集中的優點切割材料,雷射束將切割線部位熔化,同時將熔化材料吹走,切割面平整而光滑。採用短脈衝雷射對材料表面進行雷射清洗,可將鐵鏽、油漆、氧化膜等一掃而光。利用雷射束高密度能量等特點,人們還創造出雷射焊接、雕刻、打標、打孔、3D列印等新技術。用雷射作為測距光源,不但可測距離遠且精度極高。在信息通信領域,一條用雷射傳送信號的光纜,可以攜帶相當於2萬根銅線所攜帶的信息量,且保密性好、抗幹擾能力強。在醫療衛生方面,常見的有雷射手術、雷射碎結石、雷射矯視、雷射美容等。因此,雷射被稱為是「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

隨著技術進步和工藝水平的提高,未來雷射器將朝著脈衝速度更快、平均功率更高、光束質量更好、譜線寬度更窄的方向發展。近年來,該領域正朝著可調諧固體雷射器、超快光纖雷射器、大能量紫外雷射器應用等雷射加工和雷射感知方向發展,雷射在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製造、生物醫療、電子及航空航天等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發揮出巨大的創新驅動作用。

軍事應用方興未艾

你相信嗎?一束總能量不足以煮熟一個雞蛋的雷射,能穿透3毫米厚的鋼板!

雷射束具有能量瞬間高度集中的特點,這使得它在軍事領域有了用武之地。1983年,時任美國總統裡根在談到「星球大戰」時,第一次描繪了基於太空的雷射武器,從此,雷射武器走進人們的視野。此後,美國、俄羅斯、法國、以色列等國憑藉其科技優勢,在雷射武器研究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多種雷射武器和雷射制導武器接連問世。

雷射武器是一種利用定向發射的雷射束直接毀傷目標或使其失效的定向能武器。它主要由雷射器和跟蹤、瞄準、發射裝置等部分組成,其主要特點,一是攻擊速度極快,雷射束可以每秒30萬公裡速度向目標發射;二是攻擊功率高,短時間內集中的能量,遠遠超過相同時間核武器釋放的能量,對目標進行遠距離毀傷,卻不會產生放射性汙染;三是不受電磁幹擾,可以靈活地改變方向,實現快速、精確打擊。

根據作戰用途的不同,雷射武器可分為戰術雷射武器和戰略雷射武器,根據能量大小,又可分為低能和高能雷射武器。

戰術雷射武器以雷射作為能量,可像常規武器那樣直接擊毀火箭彈、無人機等武器或敵方光電設備,如雷射槍和雷射炮。戰略雷射武器則主要用於擊毀洲際飛彈、致盲或摧毀衛星等,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俄兩國以多種名義進行了數十次反衛星雷射武器試驗。近年來,高能雷射武器研製取得長足進步。2017年,美國研製的名為「雅典娜」的地面機動式大功率光纖雷射武器,在測試中成功擊落了5架無人機,驗證了其對空中目標的殺傷力。德國研製的高能雷射武器系統「天空衛士」,在測試中成功擊落了以每秒50米飛行的無人機,燒穿了1千米外、15毫米厚的裝甲鋼板。今年3月1日,俄羅斯宣布在新一代高能雷射武器系統的研發上取得重大進展,並公布了新型機動型高能雷射武器系統的影像資料。

雷射在軍事領域的應用遠不止這些。如有著自主導航系統「CPU」之譽的雷射陀螺,可以使飛機、艦船、火箭、飛彈等運動載體不依賴外部導航信息,實現精確定位、精確控制、精確打擊,但其研製與生產難度極大,工藝要求也高。此外,還有雷射雷達、雷射制導、雷射模擬訓練器材等。

專家小傳:孫曉泉,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雷射應用技術教學科研工作30餘年,先後主持軍內外科研課題10餘項,獲重大科技獎勵10餘項。(王握文、孫程浩、婁兆凱)

編輯:李朋芳

相關焦點

  • 國防科技大學研究員朱小謙為您講述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研究員朱小謙為您講述——地磁導航:地球母親的「金手指」■上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地磁導航技術研究取得一定進展,並在空中飛行器、水面船舶、水下潛航器等上面獲得初步應用。例如,基於地磁導航新理念、新技術,美國率先開展了低軌道太空飛行器地磁導航研究,目前已研發出空中、地面和水下地磁導航系統,將其作為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重要補充和備份。俄羅斯通過對地磁導航技術的深入研究,成功應用於飛彈制導,有效增強了突防能力。
  • ...本期邀請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培國教授為您講述
    原標題:●射頻識別作為軍事物聯網的核心技術,具有遠距離識別、批量識別、移動識別、數據加密等優點,大大加快了裝備物資器材信息的採集、傳輸和處理 本期邀請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培國教授為您講述   面對軍事領域的競爭,我國也加大了軍事射頻技術的研究與標準制定,2013年正式啟動基於自主標準的射頻識別系統設備研製項目,國防科技大學聯合國內優勢力量研製出電子標籤、固定式讀寫器、手持式讀寫器等設備,形成了完整的軍用射頻識別系統標準體系。
  • 國防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有何區別,兩者誰的級別高?
    國防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這兩所大學的名字極為相似,曾有很多人認為兩者是一所院校,只是名稱不同。事實上,這是兩所不同的大學,其區別也是比較大的。那麼,國防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到底有何區別,兩者誰的級別高?國防科技大學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也就是人們口中著名的「哈軍工」,此學校的首任院長兼政治委員便是陳賡大將。準確地說,國防科技大學創建於韓戰時期,是新中國的第一所高等軍事工程學院,也是我國「211工程」和「985工程」中重點建設培養的軍事院校。
  • 國防科技大學科技創新團隊:衝鋒,向著自主創新高地
    在國防科技大學採訪,同時肩負多個課題攻關任務的「北鬥」創新團隊專家倪少傑,挺「難約」。一個研討會結束後的夜晚,記者終於等到了倪少傑,卻被他拉著出來「數星星」。「北鬥現在就靜靜地閃耀在頭頂這片星空中。」不知從何時起,倪少傑有了仰望星空的習慣,他說:「總想找找看,屬於我們的那顆星在哪裡。」星光在閃爍,囑託在迴響。
  • 軍旅話劇《歷史的天空》赴國防科技大學慰問演出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汪璨、林梓棟)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原創軍旅話劇《歷史的天空》近日受邀赴國防科技大學慰問演出。話劇《歷史的天空》改編自著名軍旅作家徐貴祥創作的同名小說,以草莽英雄梁大牙由鄉野村夫成長為戰鬥指揮員,最終成為我軍將領的傳奇經歷為主線,深刻詮釋了革命戰爭年代中的青春、愛情、理想與信仰,弘揚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展示了濃鬱的民族風格,塑造了質樸的人物形象以及鮮活的人物性格。
  • 國防科技大學:「開心小屋」裡的四位女教授
    且看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開心小屋」裡的四位女教授■楊彥青 賈朝星 本報特約通訊員 王微粒走下領獎臺,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某研究所研究員侯靜第一時間把情況發到 「開心辦公室」的微信群裡。手機的那頭,是她辦公室的3個好姐妹。「誰有好消息,都會第一時間通知大家。」這已經是4人延續多年的習慣。更何況,這次的「好消息」,是她們4個人共同的大喜事——十年攻關取得的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我們在『開心小屋』等著給你接風。」
  • 遼寧小夥1年半減去128斤,終考入國防科大,夢想的力量無限大
    前幾天國防科技大學也迎來了2020級大一新生,我們也都知道學生們如果想要考入國防科技大學難度是比較大的,能夠考入的學生除了要成績好之外,各方面素質也要過硬。
  • 唯一的「軍中985」,學科評估下國防科技大學,有哪些耀眼的實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簡稱」國防科大「。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是中共中央在1959年確定的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國防科大從誕生之初就是承擔著帶領中國軍事科技走向世界強國的使命。在國家的關懷下,國防科技大學強自身建設,不斷發展現代軍事科技。多次獲得世界級大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是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和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
  • 科學網—記王巍研究員:從航天夢想到現實
    那一年2月,錢學森先生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3月,國務院制訂《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 託舉中國航天事業的,是幾代國家領導人、眾多科學家、成千上萬崗位上的技術人員……是他們的勇氣、智慧和力量,使實現民族自強的偉大夢想得以成真。
  • 青春之光,為打造科技強軍高地激情綻射 ——記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
    在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活躍著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平均年齡不到35歲, 最年輕的剛剛過完30歲生日,卻都已經在各自的科技研究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譜寫出一曲曲科技強軍的青春戰歌!」中,國防科技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年僅32歲的研究員周樸赫然榜上有名。
  • 2020國防科技大學填報最多的十大專業,你的志願填對了嗎
    2020年國防科技大學填報人數比往年增多,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力學、軟體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通信與工程、物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十大專業最受歡迎。
  • 國防科技大學2020年普通高中畢業生招收計劃發布
    國防科技大學2020年在遼寧、山東、河南、湖南、四川、貴州和江西等7省份招收無軍籍本科學員。學校無軍籍本科學員招生安排在各省本科一批次(批次合併的省份,按照各省相關規定執行),考生可在本科一批院校志願中填報。
  • 閃耀海天的創新之光——記國防科技大學雷射陀螺技術團隊
    創造這一佳績的是國防科技大學雷射陀螺技術團隊。他們用43年孜孜不倦的創新,在茫茫海天託舉起了中華雷射陀螺之光。白手起家從零開始雷射陀螺,又叫環形雷射器。它利用物體在慣性空間轉動時正反兩束光隨轉動而產生頻率差的效應來感測其相對於慣性空間的角速度或轉角。
  • 全國39所985高校,國防科技大學是唯一入選的軍校,有軍中清華之稱
    大家都知道,一般軍校是不參與各項大學排名的,比如河南省有一所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擁有三個A類學科,這一點比鄭州大學都要強。鄭州大學入選了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而這所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卻並未入選,包括以前的211和985。這個主要原因就是軍事院校一般不參與各項排名。但是在985大學中,有一所特殊的軍事院校,這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讓很多人感到奇怪的是,這所大學並沒有位於北京,而是位於湖南省省會長沙。
  • 永不停轉的「陀螺」——追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
    新華社長沙9月11日電  題:永不停轉的「陀螺」——追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高伯龍  新華社記者蘇曉洲、張汨汨、劉少華  雷射陀螺——現代戰爭終極致勝的「武器之眼」,高新裝備跨越星辰大海、實現精確運行和精準打擊的「導航之芯」。
  • 國防科大侯靜:讓「超連續譜光源」研究進入國際領先行列
    中新網長沙3月8日電 (王握文 呂超 謝琦)新學期伊始,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侯靜,又一頭扎入到她鍾情的雷射世界裡,課題攻關、學術研討、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多年心無旁騖地不懈探索與創新,她率領課題組在「超連續譜光源」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使中國在該領域一躍進入國際領先行列,相關成果連續兩年入選「中國光學重要成果」。
  • 楊鳳田院士做客一飛院「科技大講堂」
    楊院士告訴我們,創建我國的通用航空產業,實現通用航空在航空領域的「跟跑、並跑、領跑」,是他青年時期的夢想。在講堂上,他懷揣青年時期的夢想,為大家講述了「通用航空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楊院士分別從四個方面講授了通用航空產業的國內外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包括通用航空的基本概念、國外通用航空產業現狀、我國通用航空發展業現狀及思考以及新能源電動飛機。
  • 「2020國防軍事電影盛典」系列活動舉辦——用電影講述國防故事
    近日,由國家電影局指導,浙江省委宣傳部支持,中國電影基金會、浙江省電影局和橫店集團主辦的「2020國防軍事電影盛典」系列活動,在浙江省東陽市橫店拉開帷幕。  這些影片從不同角度生動形象地詮釋了愛國主義的深刻內涵,全方位展示了華夏兒女的家國情懷,全面闡述了加強國防教育的現實意義。
  • 試驗場就是戰場——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某科研團隊投身強軍...
    試驗場不遠的角落裡,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某科研團隊帶頭人、研究員劉瑞朝,正帶領團隊成員進行緊張的試驗任務。作為我軍最早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科研力量,這個團隊積極投身強軍興軍實踐,為加快發展現代軍事科學研究不斷作出自己的貢獻。
  • 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面向海內外誠聘博士人才
    院校簡介國防科技大學是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的軍隊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和「雙」建設計劃支持的重點院校。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前身是「哈軍工」電子工程系,是「哈軍工」按學科設立的系,位於湖南長沙。學院擁有信息與通信工程國家重點學科(A類,併入選教育部首批雙學科建設名單),以及電子科學與技術湖南省重點學科(B類),兩個學科均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且均已納入國家「雙」專項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