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尾活態展示館開館,免費向市民開放

2021-01-10 廈門新聞網

  沙坡尾活態展示館二層展示「漁人故事」。(本報記者 王協雲 攝)

  本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危婧璟 蘇華明

  「曾記得,囝仔時,媽媽定定,帶我去菜市,買著我愛吃的魚……」悠揚的阿卡貝拉吟唱的閩南語《魚歌》溫婉動聽;身著特色頭飾、服裝的疍民跳起歡快靈動的舞蹈;幻影成像技術,讓「王船巡境」和「燒王船」的熱鬧場景生動還原……漁歌新唱,漁港新生。6月28日,由思明區廈港街道精心打造的沙坡尾活態展示館正式開館,漁港、漁船、延繩釣、送王船、疍民等帶有鮮明沙坡尾色彩的元素在一個空間裡鮮活再現。

  這棟位於大學路42號的建築將成為沙坡尾的文化會客廳,市民遊客可以來這裡領略沙坡尾的前世今生,聆聽漁民鮮活的故事,更可以參與互動,展望沙坡尾的未來。未來,這裡還將連結廈港片區內的文化資源,成為廈港片區文化集散地。

  留住鄉愁記憶  激活文化生態

  「開館啦。」6月28日上午9時許,疍民張亞葉用力敲響手中的銅鑼,沙坡尾活態展示館這個屬於市民和遊客的文化會客廳正式開館。

  「六月烏夾黃翅鮸魚來吃餌;七月吧浪鰮,有通吃閣有通分。」開館儀式上,廈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一青特地選擇一首閩南語漁謠,借漁民豐收時的收穫之情,分享沙坡尾活態展示館開館的喜悅。

  沙坡尾曾有著玉沙坡的美稱,是廈門港的源起之地。不過,在時代的發展和社會變遷中,這裡一度落敗蕭條。2015年,思明區委、區政府將片區列為老城有機更新示範點後,廈港街道以「文化傳承、街區自治、產業發展」三駕馬車為抓手,不斷致力於片區的更新發展。

  「作為一個開放式的街區,沙坡尾一直都缺乏一個綜合展示文化的窗口。為此,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設立沙坡尾活態展示館,為大家尋找鄉愁提供載體和平臺。」王一青解釋道。

  活態展示館上下三層,空間不大,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僅有鐫刻著歷史的老照片、老物件,更通過雕塑場景、紀錄影片、AR、幻影成像、體感互動等現代技術全方位重現廈港的海洋文化歷史。

  其中,一層為沙坡紀事,將整個沙坡尾的發展歷程以時間順序梳理;二層為漁人故事,主要講述這裡的漁民在歲月的磨鍊中形成特有的漁業技藝、生活習俗等。

  沙坡尾工作坊主任、廈門理工學院數字創意學院院長郭肖華表示,這裡不僅集中展示漁港的歷史,更重要的是用現代的方式去激活、還原、修復廈門港那些留存在記憶和文獻裡的場景,並通過跟當下生活的銜接而產生新的生活美感。

  據悉,沙坡尾工作坊的專業團隊將結合展示館的運營,開展沙坡尾「一日館長」「公益學堂」「文化年曆」等特色品牌活動。

  八位「一日館長」

  共商沙坡尾發展

  在剛剛啟用的沙坡尾活態展示館,「一日館長」主題活動隨之啟動。

  作為第八期沙坡尾「一日館長」,文博研究員何丙仲化身「講解員」,從漁港的興起、鼎盛、蓬勃拓展到產業轉型……為市民和遊客講述起沙坡尾的歷史。

  「這是《清初海疆圖說》中的金廈兩島,這是十六世紀中葉荷蘭插圖繪製的金廈海灣……」在「昔日商港」的展區前,何丙仲介紹起這些平時難得一見的地圖。這些地圖都是何丙仲提供的。在沙坡尾活態展示館籌備期間,他提供了許多珍貴的文史資料,大大豐富了展示館的內容。

  「從明代的貿易樞紐,到清代對臺交流,再到近現代的漁港,沙坡尾在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定位,發揮不同的作用。」長期研究廈門對外交通史的何丙仲認為,歷史不是掛在牆上的,有了活態展示館,市民遊客可以更好地了解沙坡尾。

  當日,第二期「一日館長」、廈門漁業史專家陳復授也來到現場,向前來參觀的市民介紹沙坡尾漁業文化。在他看來,各種物質和非物質遺存散落在沙坡尾的各個角落,它們都是沙坡尾活態展示的重要組成部分。

  活動吸引了沙坡尾歷任「一日館長」到場,大家齊聚一堂共商沙坡尾發展。第六期「一日館長」朱家麟表示,沙坡尾是廈門歷史發展中最經典的切面,古老的歷史和摩登的現代城市在這裡交匯碰撞。成立展示館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探索用更好的形式讓沙坡尾「活」起來。

  「這個展示館搭建起一個文化的平臺,連結起廈港片區內的文化資源。展示館會不定時發布轄區內中華兒女美術館、藝術西區、微風樂集等相關文化活動資訊,在交流碰撞中實現更好的傳承。」在「一日館長」們看來,沙坡尾活態展示館這個市民和遊客的「會客廳」,將成為廈港片區文化集散地。

  【特寫】

  七旬漁民很激動:

  好像看到我們的過去

  對很多漁民來說,沙坡尾活態展示館濃縮了他們共同的記憶。

  「快看,這是貝勞船隊,是我們以前工作過的漁船……」在剛剛開館的沙坡尾活態展示館,看著牆上張貼的那張老照片,市民黃亞福激動地招呼外甥黃亞發一起看。

  「我是一名輪船機修工,當時貝勞船隊首航很轟動,我安裝過發動機,這個船隊專門抓金槍魚的……」回憶起過去,今年75歲的黃亞福有點激動。

  71歲的黃亞發抱著小孫子在展示館裡邊走邊看,時不時和一旁的舅舅交談著。「沒想到能夠看到我們過去工作過的漁船。」黃亞發感慨萬千,「我一輩子和海洋打交道,從13歲開始就上船工作直至退休,看到這些照片和物品,好像看到了我們的過去。」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三亞海洋科普館正式開館 免費向公眾開放
    三亞海洋科普館正式開館。三亞海洋科普館 供圖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三亞6月6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劉麗萍)6月6日,位於三亞的國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三亞海洋科普展館正式開館,將免費向公眾開放。
  • 軸承陳列館及昆蟲標本館免費向市民開放
    今日,記者從河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科技活動周將於下周舉行,屆時,中國軸承陳列館、河南科技大學昆蟲標本館等科普場館將向廣大市民免費開放。  今日,記者從河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科技活動周將於下周舉行,屆時,中國軸承陳列館、河南科技大學昆蟲標本館等科普場館將向廣大市民免費開放。
  • 廈門沙坡尾:百年漁港 十年蝶變
    彭一萬介紹,清朝鹹豐年間,廈門官民就與英商德記洋行等在沙坡頭一帶合資建造了廈門船塢;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廈門在鷺江之濱修建堤岸和道路,利用玉沙坡的沙灘地勢和廈門船塢的原有設施,在沙坡尾建起一座較為正規的避風塢;此後,漁業不斷從沙坡頭向沙坡尾轉移、聚集,避風塢也不斷改擴建,最終在上世紀70年代大功告成。
  • 石家莊動物園科普館開館 2944隻昆蟲標本免費看
    石家莊市動物園科普館內2944隻昆蟲標本免費看原標題:石家莊動物園科普館開館2944隻昆蟲標本免費看(組圖)今天上午,石家莊市動物園科普館開館,館內共展出國內外昆蟲標本2944隻,其中不乏光明女神閃蝶科普館免費向公眾開放。2944隻昆蟲標本免費看邀你遨遊昆蟲世界「這隻蝴蝶叫金斑喙鳳蝶,是我國的『國蝶』,並享有世界八大國蝶之首美譽,因為極其稀有,所以我們這只是仿製品。真實的金斑喙鳳蝶大概有7釐米左右,它的翅上鱗粉閃爍著幽綠的光澤,前翅上各有一條弧形金綠色的斑帶。」
  • 安醫大人體科學館開館 將對市民開放可通過VR前往探尋「人體的奧秘」
    「千餘件人體標本,認識生命本質、領悟醫學奧秘;珍貴中藥標本,普及科學知識、展示中醫藥文化。」12月25日上午,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博物館中醫珍品館正式開館,與師生和廣大市民見面。走進人體科學館,這裡的千餘件人體標本通過科技與智慧的方式展現了人體的奧秘,除了是醫學生教學基地,今後也將對市民開放。
  • 石家莊動物園科普館開館 2944隻昆蟲標本免費看(組圖)
    石家莊市動物園科普館內2944隻昆蟲標本免費看    河北新聞網4月28日訊(記者張娜)今天上午,石家莊市動物園科普館開館,館內共展出國內外昆蟲標本2944科普館免費向公眾開放。    2944隻昆蟲標本免費看 邀你遨遊昆蟲世界    「這隻蝴蝶叫金斑喙鳳蝶,是我國的『國蝶』,並享有世界八大國蝶之首美譽,因為極其稀有,所以我們這只是仿製品。真實的金斑喙鳳蝶大概有7釐米左右,它的翅上鱗粉閃爍著幽綠的光澤,前翅上各有一條弧形金綠色的斑帶。」
  • 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12月起閉館改造 將以全新面貌迎接20歲生日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1月1日報導:作為中國首家以展示城市規劃和建設成就為主題的專題性場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自2000年正式面向社會開放以來,被上海市民形象地喻為「城市之窗」。由於展陳內容需作重大調整,設施設備需要修繕更新,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將於2019年12月1日起全面閉館實施改造,不再向社會開放,具體開放時間另行告知。
  • 廈門維爾海洋館昨日正式揭牌 免費對市民開放
    廈門維爾海洋館昨日正式揭牌,免費對市民開放 坐落於翔安澳頭小鎮的廈門維爾海洋館昨日開館昨日,廈門翔安澳頭社區居民收到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面朝大海·海之光—首屆翔安海洋環境保護及海洋經濟發展研討論壇暨廈門維爾海洋館開館慶典活動在澳頭超曠美術館科普廳舉辦。這也意味著一座展示地方特色水生生態環境的海洋館正式揭牌,並迎來第一波客人。
  • 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在西安開館 一館看盡口腔醫學發展史
    昨日,位於空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的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隆重開館。該館館藏歷史之久、數量之多、質量之高、門類之全、規模之大,堪稱當今世界口腔醫學博物館之最,也被中國醫師協會、中華口腔醫學會等多個國家級學會確定為醫學人文和科教基地。走進這個容積21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展廳,就像穿越到人類口腔醫學發展的時光隧道。
  • 南師大珍稀動植物標本館8月10日和20日還將免費開放
    上周五,作為110周年校慶的一項活動,南師大珍稀動植物標本館對市民免費開放。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近三千種珍稀動植物標本,前來參觀的幾百名市民飽足了眼福。這裡的老鼠竟然比貓還大一進入一樓展廳,記者就聞到淡淡的臭味,志願講解員告訴記者,這是用於浸泡動物標本的福馬林的味道。
  • 西部地區第一座曉書館落戶西安,館長高曉松親臨現場
    曲江池館,地載神氣,雲漢含星。有待舊友新知,詩書快意,一觴一詠,共賦辭章。   2020年12月2日,由著名音樂人、導演、作家高曉松發起並擔任館長的公益圖書館「西安曉書館」,在曲江創意谷正式開館。這是繼杭州、南京曉書館後,全國的第三座曉書館,由曉書館公益基金會與西安萬科共建。
  • 探秘海洋生物 日照海洋科普館正式開館
    探秘海洋生物 日照海洋科普館正式開館  大眾網日照·海報新聞4月28日訊(記者 牟泳錕)近日,日照海洋科普館正式開館。市紀委監委第五派駐組、市科協、市發改委、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市海洋與漁業監察支隊、山海天旅遊局、山海天海洋與漁業局、日照科技館等部門領導,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海洋工程學院、金海岸小學、山海天實驗小學等師生代表出席開館儀式。
  • 遼寧古生物博物館下月開館 到沈師免費看恐龍
    2007年正式動土建工的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即將與市民正式見面。3月31日,瀋陽師範大學透露,建於沈師院內的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將於今年5月21日正式開館,該館計劃將向市民免費開放,曾經參展「2010上海世博會」的沈師發現的「赫氏近鳥龍」也將作為本館明星一展風採。
  • 南沙新地標——南沙新圖書館,開館啦!約!
    南沙新圖書館開館!號外號外南沙新圖書館今日正式開館試運行 小南真的太激動啦! 市民可預約進館~想知道預約方式?請留意本文內容哦~12月1日上午,南沙區新圖書館開館試運行活動啟動儀式在新館正門廣場隆重舉行。當天,廣州市圖書館學會還在南沙新圖書館舉辦了「人工智慧賦能圖書館專業服務」研討會,小林老師漫畫展等活動也正式與市民見面。
  • 吳孟超院士館開館,傳遞東方肝膽醫院救死扶傷精神
    10月19日,位於閩清縣雲龍鄉後壠村的吳孟超院士館正式揭牌開館,引起了廣泛「一直以來,吳老專注於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次義診作為院士館開館的聯動活動,也是我們學習吳老精神,用所學知識技術服務群眾的行動
  • 元青花博物館「五一」期間開館啦~
    ▲健康旅遊宣傳片五一小長假,出行遊玩成為廣大市民的休閒選擇之一。已經恢復開館免費開放的高安元青花博物館這些天也是遊人如織,不少市民遊客慕名而來,在講解員的解說下,市民遊客們了解了高安元青花的出土過程、文物價值以及元青花窖藏主人的揭秘,領略到了元青花厚重的歷史文化。據了解,元青花博物館館藏「元青花」19件,位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三。
  • 廈門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作為此次活動的焦點,四大主題展館的正式開放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這四個館分別為公園展示館、紅樹植物館、紅樹林生態館和紅樹林攝影館。
  • 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免費開放
    從今年4月24日起,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對公眾實行免費試開放。為確保參觀秩序和文物安全,紀念館實行集體預約、個人領票並限制參觀人數。限每日2000人次,館內同時容納觀眾人數為200人,觀眾進館前要在發票處排隊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領票免費參觀;團體參觀須提前一天電話預約(預約電話:025-84649423),說明參觀時間、人數等,參觀時憑介紹信或旅行社任務派遣書入館免費參觀。
  • 視頻丨 隆平水稻博物館正式開館 袁隆平院士:意義非凡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出席開館儀式並致辭。紅網時刻長沙9月27日訊(記者 鄧正可)9月27日上午,長沙市芙蓉區瀏陽河畔東岸,以「傳播稻作知識,弘揚農耕文化」為宗旨的隆平水稻博物館正式開館,並於每周三至周日向公眾免費開放。
  • 惠安崇武海洋科普館開館 端午節帶孩子去體驗吧
    閩南網6月9日訊 昨日上午,在惠安崇武國家海洋環境監測站,崇武海洋科普館舉行開館暨授牌活動。  崇武海洋科普館位於沿海大通道崇武前垵村高雷山西側,由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省海洋與漁業廳、泉州市政府、惠安縣政府共建,去年11月建成並試運行,至昨日已接待2000人次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