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慎子.逸文》:「晝無事者夜不夢。」古時候,人們對於佔卜算卦之事深信不疑,他們相信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悉知自己的命運,所以許多的江湖術士都打著算命的旗號行走江湖。而人們對於夢境也是非常重視的,許多的古書典籍上都記載了如何解夢的方法。
要說中國古代最為著名的解夢書,就非《周公解夢》莫屬了,人們認為靠著書中的內容,便能夠揭示自己夢境的含義從而可以預測福禍,為即將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事情做準備。不過到了現代,人們都已經接受了良好的科學教育,對於解夢一說已經不再迷信了,認為它純粹就是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迷信產物,根本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但仍然有小部分人認為,流傳千年的古方,必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就是一句關於做夢在歷史上廣為流傳的古話,對於人們的生活也有著巨大的影響。而對於人們提出的「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是不是迷信,專家解釋道:存在即是合理,這句話之所以能夠保存下來,綿延至今,必然是有充分的邏輯自洽能力的。所謂「晚不梳頭」,意思並不是晚上不可以梳理頭髮,而是不可以梳妝打扮,在頭上佩戴釵環頭飾。在中國古代,女子在白日都需要梳發示人,尤其在一些高門顯貴的家中,女子頭上少不了要裝點一些珠翠釵環,若是到了晚上還不把梳了一天的頭髮和上面的配飾放下來,晚上恐怕也睡不好覺。
因此,在入睡以前,女子通常都會把自己的頭髮散下來,頭上的珠寶也會一一取走,之後才可以安安穩穩地入睡。到了第二天早晨,她們又會再梳好自己的頭髮,帶上髮飾,每天都是如此,所以古人才會說出「晚不梳頭」這樣的話。「晚不梳頭」這句話,其實也體現了古人對於女人「婦德」的要求。在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不僅要遵守「三從四德 」,還要守「婦德,婦言,婦容」。女子並不能隨心所欲的打扮,因為「愛美」在古代也並不是什麼好事,只有恪守婦道,到了晚上便洗去脂粉、卸掉裝飾的女子才算得上是「賢妻良母」的典範。
再看「早不說夢」這句話,人們對其更是深信不疑,因為在古代人看來,夢就是未來的一種預兆。民間之所以有早上不能說夢的說法,就是擔心自己會禍從口出,夢到的不好事情因為自己貿然地說了出來,反而成了真事。久而久之,社會上便有了早上說夢容易帶來災禍的說法。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若是在晚上遇到了恐怖可怕的事情,就要閉緊嘴巴,過了早上再說出來,這樣就不會成真了。為了儘量地避免噩夢對自己造成影響,古代人家經常會在家裡的牆壁上掛紅條,紅條上寫著「夜夢不祥,說破大吉」,以破除壞夢成真的可能。
在現代,借用科學技術的手段我們可以知道,夢其實並不是未來生活的預兆,而是自己潛意識的一種表現。《夢李白二首·其二》:「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夢只不過是人們白天生活和所想所感所見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罷了。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句話也有一定的道理。做了噩夢必然會對人的睡眠質量產生影響,甚至可能在驚醒後一直無法入眠,導致第二天精神狀態不佳,身體也極度疲勞。如果人們在這時還對可怕的噩夢念念不忘,精神無疑會更受折磨。
在夢境之中還有一種最為奇特的夢,就是人仿佛置身於夢中,但精神卻獨立了出來,並且可以非常清醒地感知到自己正在做夢,有時甚至還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夢境。當然這只是極少數人才能夠達到的夢,但它卻極好地解釋了人們不能解夢的道理,畢竟人的確可以在夢中改變事情的走向,整個夢境都是自己創造的,又何來預測未來一說呢?這種夢被當代研究者稱作是「清醒夢」。人們在這種夢境中的感覺會更加真實,所以容易陷入更加疲憊的境地當中,有時在醒來後還分不清真實和夢境。
結語
綜上所述,「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一說法,也並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的。古人所傳下來的古語一定都包含有他們的智慧,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一定要辯證地去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能更好地吸收傳統文化。
參考資料:
《慎子.逸文》《夢李白二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