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納什大學工程師進行的一項全球首次研究表明,高強度鋁合金的疲勞壽命提高了25倍,這對運輸製造業而言是一個重大成果。
研究人員於(2020年10月15日)發表在著名的《自然通訊》雜誌上,證明高強度鋁合金的疲勞性能差是由於稱為「沉澱自由區」(PFZ)的薄弱環節。
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教授克里斯多福·哈欽森教授領導的團隊能夠製造鋁合金微結構,該微結構可以在運行中修復薄弱環節(即一種自修復形式)。
與當前最先進的合金相比,高強度鋁合金的使用壽命可提高25倍。
鋁合金是當今使用的第二流行的工程合金。與鋼相比,它們重量輕(密度的1/3),無磁性且具有出色的耐腐蝕性。
鋁合金對於運輸應用很重要,因為它們很輕,可以提高燃油效率。但是,與類似強度的鋼相比,它們的疲勞性能非常差。
哈欽森教授說,在使用鋁合金進行運輸時,該設計必須補償鋁合金的疲勞極限。這意味著使用了比製造商想要的更多的材料,並且結構比我們想要的更重。
哈欽森教授說:「所有工程合金的故障中有百分之八十是由於疲勞引起的。疲勞是由於交變應力而引起的故障,在製造和工程行業中是很重要的。」
「想把金屬回形針拿在手中,然後嘗試弄碎金屬。一個不能。但是,如果您以一種方式彎曲它,然後以另一種方式彎曲,來回往復多次,金屬就會破裂。
「這是'疲勞破壞',並且是運輸應用中使用的所有材料的重要考慮因素,例如火車,汽車,卡車和飛機。」
疲勞失效會分階段發生。替代應力會導致微塑性(由於應力而發生永久性變化),並在材料的薄弱環節以塑性局部化的形式積累損傷。
塑性定位會催化疲勞裂紋。該裂紋擴展並導致最終斷裂。
研究人員使用市售的AA2024,AA6061和AA7050鋁合金,在疲勞的早期周期中利用賦予材料的機械能來修復微觀結構(PFZ)中的薄弱點。
這極大地延遲了塑性的定位和疲勞裂紋的產生,並延長了疲勞壽命和強度。
哈欽森教授說,隨著對節油,輕便和耐用的飛機,汽車,卡車和火車的需求不斷增長,這些發現對於運輸製造業可能是重要的。
他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在動態載荷應用中,鋁合金的微觀結構設計發生了概念上的變化。」
「我們沒有設計出堅固的微觀結構,而是希望它在疲勞載荷期間儘可能長時間地保持穩定,我們意識到,微觀結構會因動態載荷而改變,因此,我們設計了一種初始的微觀結構(可能具有較低的靜態強度),會發生變化,從而顯著改善其疲勞性能。
「在這方面,對結構進行了培訓,並採用了培訓計劃來修復可能代表薄弱點的PFZ。該方法是通用的,可以應用於其他疲勞性能是重要考慮因素的含PFZ的沉澱硬化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