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研究設計微結構,面對鋁合金的「疲勞失效」

2020-10-21 陳根

文/陳根

鋁合金是當今使用的第二大工程合金。

與鋼相比,鋁合金重量輕(密度為鋼的1/3),無磁性,具有優異的耐腐蝕性。沉澱強化鋁合金也可以加工成相對堅固的鋁合金,因此其特定的機械性能(性能/密度)在重量減輕很重要的應用中提供了競爭優勢。例如運輸應用,如飛機、火車、卡車和汽車。運輸業強調減輕重量以減少燃料排放,這導致鋁合金在這些重要應用中的使用不斷增加

然而,鋁可能遇到麻煩則是反覆交替的應力發展成的弱點,這就類似於一個回形針來回彎曲,直到它斷裂,這也被科學家稱為「疲勞失效」。

研究人員表示,80%的工程合金失效都是由於「疲勞」引起的,合金的「抗疲勞性」在製造業和工程工業中具有重要意義。基於此,澳大利亞科學家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法,即改變鋁合金的微觀結構,使其能夠自行修復這些弱點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重點研究了這種疲勞的根本原因,即無沉澱區(PFZ)。這些是鋁合金中通過交變應力形成的薄弱環節,交變應力最初是塑性的小斑點,然後在最終使材料斷裂之前形成裂紋。

隨後,研究人員通過利用交變應力產生的機械能來幹預這一過程的早期階段。更具體地說,研究小組想出了一種方法,捕捉在材料上施加應力時形成的新粒子,並利用這些粒子來強化薄弱環節,顯著延緩裂紋和斷裂的出現。這極大地延緩了塑性的局部化和疲勞裂紋的發生,並提高了疲勞壽命和強度

總的來說,微結構的設計是為了利用在初始疲勞循環中傳遞的機械能,以動態修復微觀結構中固有的弱點。該方法包含了靜態和動態載荷之間的差異,並代表了疲勞微觀結構設計的概念變化。

結果證實,高強度鋁合金的疲勞壽命提高了25倍,疲勞強度提高到拉伸強度的1/2左右。這對運輸製造業來說將是一個重大成果。

其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相關焦點

  • 莫納什的工程師將高強度鋁合金的疲勞壽命提高了25倍
    研究人員於(2020年10月15日)發表在著名的《自然通訊》雜誌上,證明高強度鋁合金的疲勞性能差是由於稱為「沉澱自由區」(PFZ)的薄弱環節。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教授克里斯多福·哈欽森教授領導的團隊能夠製造鋁合金微結構,該微結構可以在運行中修復薄弱環節(即一種自修復形式)。與當前最先進的合金相比,高強度鋁合金的使用壽命可提高25倍。鋁合金是當今使用的第二流行的工程合金。
  • 《MSEA》攪拌摩擦焊後熱處理對鋁合金疲勞裂紋擴展速率的影響
    由於鋁合金廣泛的工業應用,專門針對其連接工藝進行了許多研究。但是,由於它們的高導熱性,高膨脹係數,高氧化敏感性等,也帶來了不少挑戰。許多研究都關注這類合金的FSW接頭性能,但對其循環特性的關注則較少。對於循環載荷下的焊接結構設計,普遍的共識是,由於微結構的細化,與傳統的焊接技術相比,FSW通常可以改善焊接接頭的疲勞壽命。因此,研究其循環特性對於安全可靠的設計非常重要。本研究在恆定應力比(R=0.1)下,分析了攪拌摩擦焊接2024鋁合金焊後熱處理(PWHT)對接頭微觀結構和循環特性的影響。
  • 力學所在深海潛水器耐壓艙用鈦合金保載疲勞研究中取得進展
    深海中蘊藏著生物和礦產資源,深海潛水器是深海科學研究和資源開發的主要運載工具,「耐壓艙」是其核心部件,是人類進入深海的安全屏障。潛水器的每一次作業,耐壓艙都承受一次不斷變化的海水壓力(升載-保載-卸載)作用,這種載荷譜下的疲勞稱為保載疲勞(Dwell fatigue)。
  • 3D列印鈦合金疲勞性能研究獲進展
    由於工業應用領域的需求,增材製造材料的疲勞性能(尤其是超高周疲勞性能)和相應的疲勞機理成為增材製造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之一。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金屬材料微結構與力學性能課題組近期在增材製造鈦合金(Ti-6Al-4V)疲勞特性上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課題組對增材製造鈦合金進行了疲勞性能測試,獲得了材料高周及超高周疲勞性能。
  • 大幅提升鋁合金疲勞性能
    編輯推薦:本文提出了新的改善鋁合金疲勞壽命的方法,可大幅提高析出強化鋁合金的高周疲勞性能,疲勞壽命增加了一個數量級甚至更多,且疲勞強度增加到抗拉強度的1/2(與鋼基本持平)。該方法可以應用於其他含無析出帶的析出強化合金疲勞性能提高。
  • I、II型加載下複合粘接結構的界面疲勞失效研究
    為提高層合粘接結構的整體強度,常常選用金屬和複合材料作為承載背板,不同背板材料的粘接結構粘接界面疲勞性能成為廣泛關注的話題之一。       希臘Patras大學的Lucas Adamos等將鈦板與碳纖維複合板進行層合粘接處理,得到了高強度的複合粘接結構,並研究了該結構在I、II型加載下粘接界面處的疲勞性能與殘餘熱應力之間的關係。
  • 焊接接頭疲勞強度的研究
    研究和實踐表明; 焊接結構經常不斷發生斷裂事故, 其中90%為疲勞失效, 焊接接頭的疲勞破壞一般起裂於焊接接頭的焊趾部位, 如果能改善焊趾處疲勞裂紋的起裂性能, 將有效地提高焊接結構的疲勞強度。因此提高和改善焊接接頭疲勞強度具有極大的潛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年來, 疲勞方面的研究雖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但焊接結構疲勞斷裂事故仍不斷發生, 而且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出現將產生許多疲勞強度的新問題。
  • Nature子刊:準確預測鈦合金駐留疲勞壽命!助力航空發動機
    Dunne等研究者,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和離散位錯塑性模型,成功準確地預測了代表噴射發動機旋轉試驗的「最壞情況」的微結構的壽命,該研究為航空發動機壽命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礎,對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可靠性和性能改善有著重要意義。
  • Nature子刊:準確預測鈦合金駐留疲勞壽命!助力航空發動機
    Dunne等研究者,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和離散位錯塑性模型,成功準確地預測了代表噴射發動機旋轉試驗的「最壞情況」的微結構的壽命,該研究為航空發動機壽命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礎,對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可靠性和性能改善有著重要意義。
  • 《Science》:金屬疲勞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本文使用原位微探針實驗來研究PSB的形成和演化機制,觀察追蹤了位錯是如何演變成PSB微觀結構特徵的,發現位錯纏結並演化為更有規律的間隔模式是形成PSB的基礎,需要改進金屬中的PSB模型和裂紋起始模型,以說明漸進和非均勻的演化。這些發現將微米級的變形機制與金屬體尺度的疲勞失效聯繫起來。
  • 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
    研究方向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和目標是研究凝聚態物質中不同尺度層次,不同類型微結構組態、分布、相互作用及形成和轉變規律, 揭示它們與宏觀物理性質間的內在聯繫,並將理論研究,計算機模擬與當代先進實驗手段相結合,探索、設計和製備各種類型的微結構材料,研究其物理機制和新效應,為發展新型微結構材料奠定基礎。
  • 2015鋁合金陽極氧化工藝*研究進展
    ,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對改善和提高鋁合金表面膜層的各項性能尤為重要。    目前在鋁陽極氧化生產中,所用的常規電解液存在著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汙染問題,因此研究新型環保陽極氧化電解液配方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劉建華採用酒石酸鈉為成膜劑的無氟環保電解液體系,對TC18鈦合金進行陽極氧化,結果使其耐蝕性和疲勞性能均有所改善根據酸性電解液的不同,鋁合金陽極氧化可分為硫酸陽極氧化法鉻酸陽極氧化法草酸陽極氧化法以及混合酸陽極氧化法等電解液體系是影響膜層性能的主要因素
  • 飛機發動機疲勞及抗疲勞方法
    發生在1842年的凡爾賽鐵路事故、世界第一個大型噴氣客機「彗星」號的空中解體、美國F-15戰鬥機的空中解體、震驚世界的德國高鐵事故等知名災難均源於金屬的疲勞。疲勞也是航空發動機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Cowles B等人對普惠公司軍用發動機典型零部件失效模式的統計,在所有失效模式中,和疲勞相關的失效佔到49%。
  • 提高葉片疲勞強度 用這種技術就夠了
    航空發動機零件失效,大多數因強度失效、磨損失效和腐蝕失效等材料表面不能勝任苛刻工作條件所致,而且大多數發生在零件的表面和近表面,或者先從表面開始向內部擴散所致,進而顯著影響發動機的性能與壽命。對零部件進行適度的表面強化或硬化,能阻止已有裂紋的擴展和新裂紋的產生,從而提高疲勞強度。因此,對於強調高安全性、長壽命、低壽命期成本的航空發動機來說,採用表面處理提高其部件,特別是葉片的抗疲勞能力特別重要。
  • 材料疲勞是安全大敵 塑料汽車離你並不遠
    材料疲勞-汽車安全的大敵 汽車故障的原因有千百種,其中有一種是使用者根本無法控制的,這就是由材料疲勞引起的結構件失效。粗大結實的鋼鐵也會「疲勞」?確實如此。 什麼是金屬材料的疲勞?零件在受到超強作用力時可以發生變形或斷裂,就像人體遭受襲擊時可以發生骨折,但這不是疲勞破壞。疲勞失效是指材料在正常工作情況下,在長期反覆作用的應力下所發生的性能變化。這些應力的大小並沒有超出材料能夠承受的範圍,但是長期反覆的作用就會引起材料的疲勞。材料的疲勞破壞並不是一開始就會被察覺的,它是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
  • 【中國科學報】研究發現納米孿晶金屬不怕疲勞
    他們發現具有晶體學對稱結構的納米孿晶金屬與傳統金屬材料不同,不但具有循環穩定響應而且疲勞累積損傷非常有限。  疲勞通常指反覆施加循環外力而引起的一種材料性能弱化過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約90%金屬構件的失效均由疲勞斷裂引起,其原因是材料在循環加載過程中微觀結構不斷變化、遭受嚴重且不可逆轉的累積損傷,從而導致材料循環硬化或軟化直至最終失效。
  • 成果推介:新型空芯微結構光纖與傳感特性基礎研究
    因此,光纖的設計和研究一直以來都備受科學研究者的關注。資訊時代的不斷發展,必將伴隨著人們對於信息容量需求的不斷增加。光纖作為21世紀信息傳輸的重要載體,其性能研究是至關重要的。HC-ARF在各類光纖中,憑藉其超寬帶寬、低損耗等特性脫穎而出。
  • 成果推介:新型空芯微結構光纖與傳感特性基礎研究
    因此,光纖的設計和研究一直以來都備受科學研究者的關注。  資訊時代的不斷發展,必將伴隨著人們對於信息容量需求的不斷增加。光纖作為21世紀信息傳輸的重要載體,其性能研究是至關重要的。HC-ARF在各類光纖中,憑藉其超寬帶寬、低損耗等特性脫穎而出。
  • 研究人員提出基於氣泡微型機器人的微結構一體化裝配及驅動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在微型機器人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所研究的氣泡微型機器人實現了對多個微結構的一體化裝配及驅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
  • 振動疲勞的主要意義
    疲勞研究最初以材料力學為理論基礎,後來為滿足工程實踐對疲勞設計精度不斷增長的需求,逐步發展為以彈塑性力學、斷裂力學等為理論基礎。學術界與工程界對疲勞展開了大量的研究,進展飛速,但在研究結構疲勞時,都忽略了結構動態特性(例如,固有頻率、結構阻尼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