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準確預測鈦合金駐留疲勞壽命!助力航空發動機

2020-12-05 材料material

疲勞是一個複雜的多尺度建模問題,其核心是位錯尺度上的局部塑性和微觀結構,具有重大的工程安全意義。冷駐留疲勞是鈦金屬中的一種現象,應力保持在中等溫度下,導致循環壽命大幅降低。


近日,來自帝國理工學院的Yilun Xu & Fionn P. E. Dunne等研究者,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和離散位錯塑性模型,成功準確地預測了代表噴射發動機旋轉試驗的「最壞情況」的微結構的壽命,該研究為航空發動機壽命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礎,對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可靠性和性能改善有著重要意義。相關論文以題為「Predicting dwell fatigue life in titanium alloys using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470-w


眾所周知,20世紀50年代的彗星客機故障與疲勞有關,這類事故促使人們對這一現象進行研究,並將疲勞抗力作為基本設計參數。疲勞通常發生在低於名義屈服應力,沒有預先存在的缺口或其他應力集中特徵,疲勞強度成為結構材料的一個設計參數。小體積的試樣可能不包含關鍵的微觀結構特徵,從而導致較高的疲勞壽命。更重要的是,失效可能是由於與在大體積構件中使用時發生的機制不同而導致,因此測試件故障的統計分析本身可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冷態疲勞發生在一些合金中,其中局部蠕變變形可能發生在取向良好的基體或稜柱滑移晶粒上,導致應力重新分布在取向不好的滑移晶粒上(與加載方向平行的c軸)。微組織區(MTRs),是由晶粒取向相似的連續晶粒團簇形成的。位錯可以很容易地滑過具有高結晶共性的晶界,在由易滑移取向良好的晶粒組成的軟宏觀區和易滑移取向不好的晶粒硬宏觀區之間的邊界產生堆積。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可用於研究裂紋萌生附近晶界上的位錯相互作用。鈦合金中的大量滑移導致了室溫下的蠕變和隨後的載荷降低。離散位錯塑性(DDP)明確地模擬了位錯的活動,其沿確定的滑移面的集體運動產生了金屬內部的塑性。傳統的二維DDP框架已經被用於研究各種加載條件下的局部微變形,包括拉伸、微柱壓縮、彎曲、壓痕和滑動。


在此,研究者利用TEM、高解析度電子背散射衍射(HR-EBSD)和DDP模型,通過綜合的實驗和數值方法研究了鈦合金Ti-834中的滯留疲勞。為了避免上述採樣問題,研究者特意創建了樣本和模型,其中包含了最壞情況下的微觀結構特徵,即相鄰的「硬」和「軟」宏觀區域。研究者證明,在Ti-834中,如果外加應力超過約0.80σy的閾值,稜柱滑移發生在軟晶中,導致在硬晶界處位錯堆積,從而導致硬-軟晶界處的應力集中。循環載荷的減少以及循環過程中的溫度偏移導致軟顆粒中稜柱位錯的密度大大降低,有時,硬顆粒中基底位錯的完全消除。


圖1 熱機械疲勞循環的循環應變演變。


圖2 顯示X型加載下位錯結構的STEM複合顯微照片。


圖3 軟/硬晶粒組合中的基面、稜柱和金字塔位錯和堆積。


圖4 在Y型駐留加載條件下,軟/硬晶粒對中觀察到位錯結構。


圖5 Ti-IMI834硬/軟取向晶粒的離散位錯建模。


圖6 HR-EBSD測量和DDP預測硬/軟取向晶粒的應力。


圖7 位錯結構的DDP模型和TEM表徵。


圖8 對循環加載下的應變進行了離散位錯塑性預測和測量。


圖9 循環應力,和DDP預測和實驗測量的循環破壞。



綜上所述,該工作對(有效)硬-軟宏觀區樣品的停留疲勞檢測工作提供了明確的證據,即透射電鏡(TEM)揭示的稜鏡在軟晶粒中的滑移導致了位錯堆積,這在稜柱上產生了高應力集中,並堆積在相鄰的硬晶粒中。與此同時,典型微觀結構的DDP模型顯示,這些應力足夠高,足以在硬晶粒中形成基底位錯。通過故意模擬假設的最壞情況下的微觀結構特徵,並安排測試材料也包含了這些特徵,克服了試樣的局限性。然後,模型和實驗驗證了在相對較低的應力下的駐留失效,這與在大型圓盤鍛件的旋轉試驗中觀察到的駐留失效非常相似。(文:水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準確預測鈦合金駐留疲勞壽命!助力航空發動機
    疲勞是一個複雜的多尺度建模問題,其核心是位錯尺度上的局部塑性和微觀結構,具有重大的工程安全意義。冷駐留疲勞是鈦金屬中的一種現象,應力保持在中等溫度下,導致循環壽命大幅降低。Dunne等研究者,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和離散位錯塑性模型,成功準確地預測了代表噴射發動機旋轉試驗的「最壞情況」的微結構的壽命,該研究為航空發動機壽命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礎,對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可靠性和性能改善有著重要意義。
  • 飛機發動機疲勞及抗疲勞方法
    然而,研究發現在高溫等溫疲勞和熱機耦合疲勞條件下,循環的應力-應變響應、裂紋的萌生及擴展並不一致,相同應變幅下,熱機疲勞壽命要遠低等溫疲勞壽命。所以採用高溫等溫疲勞試驗數據來預測熱機疲勞的壽命,並不像預想的那樣偏於保守,很多情況下是非保守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航空發動機中的疲勞破壞基本都是多模式下的複合失效問題。
  • 「第五期全國疲勞學術專題研討會—材料與結構疲勞壽命預測」召開
    10月9—11日,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疲勞分會主辦,東北大學、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瀋陽建築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聯合承辦的「第五期全國疲勞學術專題研討會(2020)—材料與結構疲勞壽命預測」 在遼寧省瀋陽市友誼賓館召開。
  • 研究改善鎳鈦合金材料疲勞壽命
    目前,彈熱工質的疲勞壽命是制約其工程應用的首要因素,而且彈熱工質、彈熱制冷機的效率仍有待提高。為此,馬裡蘭大學、阿姆斯實驗室、科羅拉多礦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愛荷華州立大學合作,聚焦提升效率和疲勞壽命這兩個關鍵問題,使用粉末雷射定向能量沉積技術,製備了具有納米複合結構的鎳鈦合金材料,可直接成型柱狀、管狀、蜂窩狀等可用於彈熱製冷回熱器的結構。
  • 3D列印鈦合金疲勞性能研究獲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增材製造(又稱3D列印)作為一種新型製造方式,具有製造快捷、節省材料和用戶可定製等優點,越來越受到航空、航天、汽車、醫療器械等領域的重視。由於工業應用領域的需求,增材製造材料的疲勞性能(尤其是超高周疲勞性能)和相應的疲勞機理成為增材製造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之一。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金屬材料微結構與力學性能課題組近期在增材製造鈦合金(Ti-6Al-4V)疲勞特性上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課題組對增材製造鈦合金進行了疲勞性能測試,獲得了材料高周及超高周疲勞性能。
  • Nature子刊,今年首個IF就突破12分,明年或可衝18分
    來自WoS截圖今年是Nature Sustainability拿到的第1個IF,作為Nature子刊,首個IF就超12分,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期刊基本信息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atsustain/
  • Nature子刊:一種簡單的新方法!大幅提升鋁合金疲勞性能
    編輯推薦:本文提出了新的改善鋁合金疲勞壽命的方法,可大幅提高析出強化鋁合金的高周疲勞性能,疲勞壽命增加了一個數量級甚至更多,且疲勞強度增加到抗拉強度的1/2(與鋼基本持平)。該方法可以應用於其他含無析出帶的析出強化合金疲勞性能提高。
  • 鈦合金及其在航空航天上的應用
    美國F-15飛機結構鈦合金重量佔比約26%,第四代戰鬥機F-22飛機結構鈦合金重量佔比則高達38.8%。F15飛機配備的F100-PW100渦輪風扇發動機鈦用量為25%~30%,F-22的V2500發動機鈦用量提高到了31%。目前,航空工業的鈦材用量佔世界鈦材市場總量一半以上,是實至名歸的航空材料。
  • 《Nature》子刊:準確預測多晶溶質原子在晶界的偏析傾向
    Schuh等研究者,開發了一個機器學習框架,僅基於這些位點未修飾(預偏析)的局部原子環境,可以準確地預測多晶體中溶質原子在GB位點的偏析傾向(由偏析焓譜量化)。相關論文以題為「Learning grain boundary segregation energy spectra in polycrystals」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我國航空鈦合金材料及鍛件的研究與發展(下)
    航空系統內從事航空大、中、小型鈦合金鍛件的生產企業主要有:中航重機旗下的陝西宏遠、貴州安大、景航航空鍛鑄、無錫卓越以及集團旗下的部分飛機和發動機公司。大涵道比航空發動機朝「大風扇、小心臟」方向發展,致使風扇部件如風扇盤和風扇葉片的尺寸相應增大,高推重比軍用航空發動機的整體葉盤(blisk)和整體葉環(bling)等整體輕量化結構設計,這些設計變化對相應的鈦合金鍛件的控形(尺寸精密化)和控性(低倍流線、顯微組織、組織均勻性、微織構、殘餘應力、力學性能、超聲檢測、冶金缺陷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做到精確控形,又要做到精確控性。
  • 鈦合金活性焊劑焊接的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鈦合金活性焊劑焊接的技術鈦合金材料以其優良的機械性能、耐腐蝕性能以及密度小等優點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及艦船等行業。目前,新型飛機的研製對鈦合金焊接結構件的要求越來越高,急需開發新型、優質、高效的焊接方法,以滿足先進航空發動機、飛機的高效率、高性能及高可靠性的結構設計對先進位造技術長壽命、低成本的要求。活性焊劑鎢極氬弧焊(A-TIG)技術就是適應這一要求而發展起來的。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新設計的有機分子可快速產生兩種激子,這兩種激子比目前最先進工藝產生的激子壽命更長,這將使每個光子產生的電能都可被太陽能電池吸收,這對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非常關鍵。磁場數據顯示了由單線態裂分產生的激子的形成與衰變。
  • 金屬所等開發出高速列車關鍵構件疲勞壽命預測軟體系統
    低周疲勞壽命方面,提出基於滯回能參數的低周疲勞壽命預測模型,建立起金屬材料低周疲勞壽命與微觀損傷機制之間的聯繫,並根據拉伸靜力韌度與加工硬化速率等重要參數,實現了低周疲勞壽命定量預測;疲勞強度方面,基於大量疲勞強度實驗結果和前人數據,提出高周疲勞強度預測模型,通過引入合金成分、微觀組織及宏觀缺陷等參量,實現了金屬材料高周疲勞強度定量預測與優化;疲勞裂紋擴展速率方面,通過大量疲勞裂紋擴展實驗與斷裂力學理論分析
  • 研究人員開發出高速列車關鍵構件疲勞壽命預測軟體系統
    高速列車關鍵構件服役可靠性是制約高速列車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高速列車關鍵構件材料疲勞壽命預測與性能優化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然而,材料疲勞性能優化多停留在依靠「試錯」階段,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難以確保優化效果。儘管已有多種疲勞壽命預測軟體,但是國內仍缺少同類商用軟體。
  • 淺析鈦合金材料在航空緊固件中的應用
    TB5鈦合金具有與純鈦相當的冷成形性能,能夠在固溶狀態下進行各種複雜零件的冷成形,並且具有優異的室溫拉伸強度和抗腐蝕性,其缺點是抗氧化性能不足,只適用於低於200C的環境。在實際應用中,美國B1B轟炸機中TB5鈦合金的鉚釘類緊固件應用較多,其次在波音飛機上的應用也較為廣泛,我國對於TB5鈦合金材料也有一定的應用,如衛星發動機部件、殲擊機平梁等。
  • 國科大博士生導師郎明林課題組在Nature子刊發表蛋白質糖基化與...
    Notch蛋白保守的表皮生長因子EGF-like重複序列的葡萄糖基化由O-葡糖基轉移酶POGLUTs催化完成,該酶通過KDEL-like信號駐留於內質網中。POGLUTs不僅具有葡萄糖基轉移酶活性,還具有連接木糖至EGF保守重複序列的木糖基轉移活性,而這些酶活特性的實現取決於內質網內糖的濃度水平和酶的構象變化。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2019年2月24日,Nature官網正式上線了一個新子刊:Nature Food。這是一本在線期刊,將於2020年1月正式啟動。
  • 助力航空發動機,東大博士生創業團隊做到了!
    【MBA中國網訊】近日,東北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專業在讀博士王昊傑,帶領著創業團隊研發出國內領先的低壓真空滲碳熱處理新工藝,實現了對航空發動機軸承用鋼滲層碳化物的精確控制。
  • 【行業新聞】中國航發商發—華東理工大學航空發動機壽命預測技術聯合創新中心技術委員會會議在我校召開
    導讀:1月12日,中國航發商發--華東理工大學航空發動機壽命預測技術聯合創新中心(以下簡稱「聯合創新中心」)第一屆技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我校逸夫樓演講廳召開
  • 怪不得航空發動機那麼難造,看看3D工作原理,我真的明白了
    由此可見,航空發動機領域中最強者必然是軍用航發,而軍用發動機算是人類科技的巔峰之作。  具備研發、製造和生產航空發動機的國家一般都不輕易出口自己的技術,只出口發動機成品,有的甚至連維護都需要送回原產國。  航空發動機多難造?到現在都得依賴人工熟練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