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提出基於氣泡微型機器人的微結構一體化裝配及驅動方法

2021-02-24 中科院之聲

近日,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在微型機器人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所研究的氣泡微型機器人實現了對多個微結構的一體化裝配及驅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機器人被廣泛用於汽車製造、飛機噴漆等工業自動化領域,但用於生物醫學的微結構部件裝配尚未實現自動化。隨著製造業的微型化,目前加工的微結構只有幾十微米或幾百微米長,如何對這麼小的結構進行裝配是一個挑戰。微型機器人是可能的解決方案。在之前研究中,科學家們利用雷射或超聲製造微氣泡對微結構進行二維或三維組裝,卻不能將這些鬆散獨立的結構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瀋陽自動化所微納米課題組科研人員希望在已開展的氣泡微型機器人對微結構二維及三維操作(包括二維移動、旋轉和三維翻轉、滾動等)基礎上,研製出能夠將多個獨立結構裝配成一體化結構並控制其運動的氣泡微型機器人。

科研人員通過巧妙設計微結構具有卡扣連接結構,氣泡微型機器人可以將多個獨立微結構抬起、翻轉並裝配成不會散開的一體化結構,例如由多個獨立微結構裝配成完整齒輪結構、蛇形結構、小車結構等。氣泡機器人也可作為驅動器驅動這些結構運動,包括蛇形結構彎曲、齒輪旋轉、小車運動等。該方法為微結構的操作及一體化裝配,體外生物組織構建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研究結果被《美國化學學會》選為亮點工作進行了報導。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和交叉創新團隊等的支持。

基於氣泡微型機器人的微結構一體化裝配及驅動

來源: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溫馨提示:近期,微信公眾號信息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中科院之聲」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進入「中科院之聲」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相關焦點

  • 微型機器人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微型機器人(micro robot)是典型的微機電系統。世界各國已經在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微型機器人的體形很小,和蜻蜓或蒼蠅一樣大,有的甚至更小,小到我們看不見它們。研究將微型傳感器安裝到動物或昆蟲身上,構成微型生物機器人,使其進人人類無法到達的地方,執行戰鬥或偵察任務。   工程技術與生命科學相結合已成為科技創新的前沿方向之一,將載有細胞的微凝膠結構排列、組裝成特定的構型並培養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組織結構,對於藥物研發、生物傳感以及類生命機器人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 頂刊綜述:精準醫學中的醫用微型/納米機器人
    對於微型/納米發動機製造,研究人員也已經探索了在模板上使用薄膜塗層來產生不對稱塗層結構的方法,其他具有更複雜結構的設計(例如微線圈或複雜的幾何形狀)已使用先進的技術進行了構建,包括3D列印,掠射角沉積和卷式光刻。從引擎角度來看,許多研究都借鑑大自然已經發展出的各種各樣的機制來實現小尺度的運動。
  • 研究人員設計出新型液態金屬自驅動輪式移動機器人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世武副教授研究團隊、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李衛華教授研究團隊和蘇州大學李相鵬副教授研究團隊組成的聯合研究組,設計了基於鎵基室溫液態金屬的新型機器人驅動器,首次實現了液態金屬驅動的功能性輪式移動機器人。近日,該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
  • 港中文《先進材料·綜述》微/納機器人開發,驅動,定位和系統集成
    3.m-Bots的功能化  Wang等通過基於模板的方法,提出了一種自推式Au/Ni/PANI/Pt微管裝置,隨後將其與伴刀豆球蛋白A凝集素生物受體功能化,以識別大腸桿菌。作者發現,如圖3a所示,m型機器人對於在燃料增強的環境和臨床樣品中輕鬆實時分離大腸桿菌非常有效。
  • 港中文張立《先進材料綜述》微/納米機器人趨勢,驅動和系統集成
    3.m-Bots的功能化Wang等通過基於模板的方法,提出了一種自推式Au/Ni/PANI/Pt微管裝置,隨後將其與伴刀豆球蛋白A凝集素生物受體功能化,以識別大腸桿菌。作者發現,如圖3a所示,m型機器人對於在燃料增強的環境和臨床樣品中輕鬆實時分離大腸桿菌非常有效。
  • 最新發明:酒精驅動的微型昆蟲機器人RoBeetle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微型機器人日趨普遍,它們可以在極為狹小的空間裡運動,這是人類和傳統機器人無法做到的。但由於其體型過小,以至於功率、控制力受限。事實上,目前,絕大多數微型機器人由電動執行器驅動,而由於電池的小規模(低於1.8兆焦耳每公斤)令機器人尚不能夠自主地工作。
  • 柔性電子用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的集成系統研究獲進展
    柔性電子具有革新人類生活方式的潛力,尤其是其在人體生理信息實時監控、增強現實(AR)和虛擬實境(VR)的應用引起研究人員的關注。微型超級電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運行壽命長、體積小、質量輕、力學性能好和易於集成性能等優點,近年來被廣泛地作為微型儲能器件應用於柔性電子。
  • 密西根大學開發快速驅動微型摺紙機器人實現複雜功能
    將古老的摺紙工藝整合到微型機器人加工方法中,可以彌補這一缺點,產生具有複雜幾何形狀和可編程機械性能的3D系統。常見的微型摺紙系統通常摺疊速度較慢,提供的活動自由度很小。密西根大學最近開發了一種設計,製造和啟動微型機器人的新方法,使摺紙結構能夠實現快速和多自由度的運動,從而實現複雜的功能。
  • 外媒消息:約翰內斯·克卜勒大學研究人員研發捕蠅機器人
    他和JKU的軟物質物理系以及LIT軟材料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構建基於軟材料的系統。創建此類系統時,存在一個基本的基本概念,即創建有利條件,以支持將來機器人與人之間的緊密交互,而不會造成堅固的機器對人的身體造成傷害。穩定,可拉伸且靈活6月,科學家提出了一種用於電磁電動機的新方法。
  • 美南加州大學發明靠酒精驅動的88毫克微型機器人
    微型機器人可以在極為狹小的空間裡運動,這是人類和傳統機器人無法做到的。但由於其體型過小,功率、控制力受限,目前的技術仍無法使其有效解決社會問題。近日,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款酒精驅動的微型昆蟲機器人,在解決微型機器人能量來源問題上提供了全新思路,朝著研發完全自主微型機器人的目標邁進了重要的一步。
  • 中國科研人員研發磁性噴霧,可快速製造微型磁控機器人
    據中科院網站11月25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微型機器人由於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適應性而在生物醫學中有著廣泛應用前景。
  • 科研人員研發出可快速製造微型機器人的膠質磁性噴霧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 機器人視界|微型機器人 助力精準醫療
    例如,能動的微型/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遊入目標區域並傳遞精確劑量的治療有效載荷,因此,在降低副作用的同時保持其治療功效,這是使用具有低定位功效的被動給藥方法時的常見問題。 另一方面,使用微型/納米機器人進行手術可能會到達無法通過導管或侵入性手術到達的身體區域,從而可以對組織進行採樣或將治療有效載荷深入患病組織。
  • 哈佛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套基於摺紙造型的高精度微型手術機器人
    近年來,機器人已經在外科手術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拓展醫生能力的同時,還可帶來更高的手術精度和控制水平。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由哈佛大學懷斯研究所副教授 Robert Wood 博士開發的一款微型手術機器人。儘管採用了基於平行四邊形的基礎結構,僅網球般大小的它,還是配備了三套線性致動器,支持旋轉、上下移動、以及伸縮等動作。
  • 北京大學在智能微納變體機器人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微納米機器人通常指在微納米尺度下具有某種功能和特性的微型機械裝置,因其具有微小、遠程、靶向、可控、微創等優點,對生物醫學等領域的研究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在微納米尺度下,流體環境具有與宏觀迥異的微觀特徵,如低雷諾數、粘滯力佔優、相對阻力更大等,且外部驅動方式受到空間、環境、硬體等宏觀條件的限制,具有單一結構功能的機器人無法滿足複雜微環境下的特殊任務需求。
  • 沒腿不行:能在水下行走的微型機器人
    最新研發出的微型裝置可以作為雷射控制微型機器人的腿。這些裝置能與微電子系統兼容,為自主微型機器人的大規模製造指出了一個方向。1959年,諾貝爾獎得主、納米技術先驅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提出了「可吞食外科醫生」的有趣設想。也就是說,製造一種可以在血管內移動的微型機器人,去有需要的地方做手術。
  • 微型機器人:由雷射驅動,未來可用於顯微外科手術
    導讀據美國康奈爾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領導開發出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微型機器人。該機器人的尺寸與草履蟲相仿,可用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微小的加速度計(圖片來源:瑞典皇家理工學院)費曼率先提出將微型機器人應用於醫療的想法,按照他的說法就是「吞下外科醫生
  • 靠磁場驅動的微型機器人軍隊, 構建複雜結構之餘還能捕捉酵母細胞
    依靠磁場驅動,微型機器人軍隊可構建複雜的結構MicroFactory的設置非常簡單。它運行的基礎是產生磁場的電路板。每個小機器人本身就是一塊塊磁鐵,軟體程序通過操縱小機器人的磁場來驅動它。每個機器人配備了末端執行器,它會隨著機器人分配的工作不同而有所變化。
  • 世界最小微型機器人有多小?
    投稿來源:陳根微型機器人一直是探索癌症治療,或者一些靶向治療的一種針對性治療技術,其中包括了基於4D列印技術的醫療技術方案。雖然之前我們也聽說過各種各樣的「微型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探索,但日前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型微型電子機器人,並號稱其是世界上最小的微型電子機器人。更重要的是,它的移動是通過射出雙噴射氣泡來實現的。該裝置採用了近10年前首次設想的推進系統,由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的Oliver G.Schmidt教授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
  • 大連化物所綜述——柔性電子用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集成系統
    柔性電子具有革新人類生活方式的潛力,尤其是其在人體生理信息實時監控、增強現實(AR)和虛擬實境(VR)的應用引起研究人員的關注。微型超級電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運行壽命長、體積小、質量輕、力學性能好和易於集成性能等優點,近年來被廣泛地作為微型儲能器件應用於柔性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