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開啟「冰刻2.0」研發,用冰替代光刻膠,或將極大簡化傳統...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在光纖末端做出較為複雜的微納米級『冰雕』。」 近日,西湖大學光學工程講席教授仇旻在接受 DeepTech 採訪時表示。

仇旻團隊近期發布的三維微納加工技術,可在僅有頭髮絲八分之一粗細的光纖末端進行「冰刻」加工,且能一次性雕刻上百件作品。

圖|不同圖案的「冰雕」作品(來源:受訪者供圖)

近期,該系列研究陸續發表在 《納米快報》《納米尺度》《應用表面科學》等期刊上,從精確定位到精準控制雕刻力度,再到以 「冰雕」 為模具製作結構和加工器件,一套新型三維微納加工系統雛形初現。

圖|「冰刻」 全過程(來源:受訪者供圖)

「冰刻」 技術,通俗的講,就是把冰刻成想要的結構和形狀,並以此為模具實現其他材料結構的製作。刻冰過程與常見的冰雕類似,但區別在於,仇旻團隊使用的刻刀是肉眼看不見的電子束,製造的 「冰雕」 是微納米級別的景觀。

目前,他們已經可以實現在薄至 300 納米的冰上刻畫圖案,下圖中最小的微型雪花直徑僅 1.4 微米,所有比例尺長度均為 1 微米。

圖|在薄至 300 納米的冰上刻畫圖案

在微納加工技術中,目前廣泛使用的是基於光刻工藝對材料或原料進行微細加工,製作成所需的微納結構或器件。在這一過程中,光刻膠為非常關鍵的材料。

而仇旻團隊所做的就是把光刻膠替換成冰,改稱之為 「冰膠」,並將使用 「冰膠」 替代光刻膠完成微納加工的電子束光刻工藝改稱為 「冰刻」。

據仇旻介紹,目前除他和他的學生,全球也在研究此技術的僅有丹麥另一個實驗室團隊。

冰刻 2.0,一站式、自動化微納加工系統

仇旻告訴 DeepTech,從 2012 年到 2018 年,團隊證實 「冰刻」 方案行得通用了 6 年。從 2012 年開始,仇旻團隊開始嘗試把冰用在電子束光刻技術中,替代光刻膠進行電子束曝光。

2018 年,仇旻團隊研究表明,在零下 140 度左右的真空環境下,「冰」 能夠在原材料表面形成 「薄膜」,並且經過電子束加工可以做出簡單的三維結構。6 年間,仇旻團隊也完成了國內首臺 「冰刻」 系統的研發,即 「冰刻 1.0」,可以實現簡單結構和器件的製備。

圖 | 「冰刻」在單模光纖端面製作微納結構

現階段,「冰刻」 系統已優化到 2.0 版本。對於 「冰刻 2.0」,仇旻說,「我們的目標是,在未來 3-5 年實現『wafer in, device out』的全流程一體化、自動化的一站式微納加工,也就是一個原材料進去,一件成品器件出來。」

目前,冰刻 2.0 雛形已經在仇旻實驗室初步搭建完成,他們希望,這套冰刻 2.0 系統可以使微納加工的全過程在真空環境下完成。

圖 | 實驗室中的冰刻 2.0 雛形(來源:受訪者提供)

仇旻表示,「現在使用冰刻 2.0 在實驗室常用的樣品上都能夠形成比較複雜的三維結構,如光纖表面、晶片表面等,但和我們自己的期望還有一定距離。」 目前,仇旻團隊正在把冰刻拓展到更多材料的加工上。

為什麼用冰替代光刻膠

談及用冰替代光刻膠的優勢,仇旻給 DeepTech 的首選答案是清潔,其次是快速、簡便。

光刻膠,是微納加工過程中的關鍵材料。中國要造晶片,光有光刻機還不夠,還得打破國外對光刻膠的壟斷。但這樣的光刻膠仍有局限性。

仇旻實驗室助理研究員趙鼎說:「在樣品上塗抹光刻膠,這是傳統光刻加工的第一步。這個動作有點像攤雞蛋餅,如果鐵板不平整,餅就攤不好。同時,被抹膠的地方,面積不能太小,否則膠不容易攤開攤勻;材質不能過脆,否則容易破裂。」。

圖 | 傳統電子束光刻技術的關鍵步驟

而上述問題在 「冰膠」 上是不存在的,「我們把樣品放入真空設備後,先給樣品降溫再注入水蒸氣,水蒸氣就會在樣品上凝華成薄薄的冰層。」 趙鼎解釋道,「無常形」 的水蒸氣可以包裹任意形狀的表面,在凹凸不平和極小的樣品上也不成問題;對於非常脆弱的樣品,輕若無物的水蒸氣也不會對材質造成威脅。

傳統電子束光刻技術中,如果想要在矽晶片上,加工兩個納米級別的金屬字 「春節」,首先需要將光刻膠均勻塗抹在矽晶片表面,再用電子束在真空環境中將 「春節」 二字寫在光刻膠上。

此時,光刻膠上被寫入 「春節」 字樣的部分會發生變化,再用化學試劑將 「春節」 區域的膠洗去之後,光刻膠就會成為一塊鏤空的 「春節」 字樣模板。最後,把金屬材料 「打」 在鏤空區域,再利用化學試劑把晶片表面剩餘的光刻膠洗淨,這樣就完成了金屬字 「春節」 的加工。

而如果用冰替代光刻膠,加工過程也將大大簡化。剛剛提到的加工過程中,製造鏤空模板需要用化學試劑對光刻膠進行清洗,而使用冰可免去化學清洗的操作。因為當電子束打在冰層上,被打到的冰將直接被氣化,同樣,「刻字」 完成後,冰也無需清洗,改變溫度使其融化、或升華即可。

此外,仇旻實驗室團隊訪問學生洪宇及其他成員發現,使用冰替代光刻膠進行的微納加工,加工樣品從零下 140 度的真空環境中返回到室溫後,多餘的金屬材料將自然捲曲並與樣品分離,可被輕鬆吹除。

無需化學試劑清洗這一步驟,使整個過程簡便了許多,耗時也就相應減少。仇旻告訴 DeepTech,「在實驗室裡面,我們使用冰刻 2.0 系統進行一次微納加工,目前通常需要半天的時間,複雜的器件不超過一天。而用以前的方法,通常來說要幾天或者一個星期。」 他補充道,「工業上所有設備完備,可能不需要像實驗室研究耗時這麼多天,但對比之下,『冰刻』技術用時肯定是大大縮減的」。

更多實際應用仍在探索

「冰刻」 的研究,對於仇旻團隊來說,首先是有趣,談及實際應用,仇旻表示目前還在探索中。

現在仇旻團隊正在用冰刻來實現三維作畫以及雕塑,仇旻說,「作為一種綠色且『溫和』的加工手段,冰刻尤其適用於非平面襯底或者易損柔性材料,甚至生物材料。未來希望這項技術能夠運用到生物、微電子以及更多領域中」。

其實,最初提出把冰用於微納加工技術上的並非仇旻團隊。仇旻告訴 DeepTech,是大約 10 年前看到哈佛的一篇文章給了他靈感。那篇文章提出,用電子可以在冰上刻劃出納米級別的線條。

「這是一項令人激動的新技術」。仇旻對 DeepTech 說,「我經常和我的學生們說,一件事情有趣其實就夠了,如果能有用會更好,既有趣又有用那就完美了。」

從被冰刻技術吸引到實現儀器設備,仇旻團隊一做就是 8 年,目前,該技術仍舊屬於冷門研究方向。仇旻笑稱,「比南極的冰還冷(實驗要在零下 140 度真空環境進行)。」

雖然冷門,但其價值之高不言而喻。對於該研究,復旦大學物理系主任、超構材料與超構表面專家周磊教授評論稱,這項工作對於研發集成度更高、功能性更強的光電器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冰刻」 可將光學前沿的超構表面與已經廣泛應用的光纖有機結合,既給前者找到了合適的落地平臺,又讓後者煥發了新的生機。

2012 年,仇旻從瑞典皇家工學院回國任教,隨後開啟 「冰刻」 研究計劃。入職西湖大學後,仇旻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的支持下,開始研發功能更加強大的 「冰刻系統 2.0」。

一直以來,仇旻課題組主要開展集成與納米光子學方向研究,如新型微納器件製造工藝、微納光電子器件、新型光學材料等。因在納米光子學領域的突出貢獻,仇旻於 2013 年底當選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和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SPIE Fellow),2015 年底當選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

圖|仇旻團隊部分成員

談及自己的研究,他表示,「這樣的探索,有可能帶來很大的突破,也有可能什麼都沒有,但這正是基礎研究的意義和樂趣所在。」

而在中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變中,探索和創新以微納加工為代表的超精密加工,正是中國製造的未來方向之一。

相關焦點

  • 西湖大學開啟「冰刻2.0」研發,或將極大簡化傳統光刻加工
    在這一過程中,光刻膠為非常關鍵的材料。而仇旻團隊所做的就是把光刻膠替換成冰,改稱之為 「冰膠」,並將使用 「冰膠」 替代光刻膠完成微納加工的電子束光刻工藝改稱為 「冰刻」。據仇旻介紹,目前除他和他的學生,全球也在研究此技術的僅有丹麥另一個實驗室團隊。
  • 西湖大學仇旻實驗室突破「冰刻2.0」 這項技術有望替代光刻膠
    關於小到微米甚至納米級別的「冰雕」,過去兩個月,西湖大學仇旻研究團隊連續發表系列研究成果,實現從精確定位到精準控制雕刻力度,再到以「冰雕」為模具製作結構、加工器件,一套 「冰刻2.0」三維微納加工系統雛形初現。「其實我們只是把傳統電子束光刻技術中的『光刻膠』換成了冰」,仇旻說。但這一換,卻換出了一片全新的想像空間。
  • 西湖大學突破「冰刻」三維微納加工技術 光刻膠有局限,那就用冰
    浙江在線12月4日訊(記者 嚴粒粒 通訊員 馮怡)在西湖大學納米光子學與儀器技術實驗室,一項關鍵材料科技創新正在逐漸成型。  記者近日從西湖大學獲悉:經過8年探索,仇旻研究團隊在《納米快報》等期刊上連續發表了系列研究成果,「冰刻2.0」三維微納加工系統雛形初現。
  • 光刻膠卡脖子?那就用冰!西湖大學突破三維微納加工技術
    (材料進,成品出)的「冰刻2.0」三維微納加工系統雛形初現。 「其實我們只是把傳統電子束光刻技術中的『光刻膠』換成了冰。」仇旻說。但這一換,換出了一片全新的想像空間。 什麼是「冰刻」如何用巧克力粉在奶油蛋糕表面灑出「生日快樂」四個字?你需要一片模具,模具上有鏤空的「生日快樂」字樣。
  • 在納米尺度做冰雕,西湖大學「冰刻2.0」首秀
    時值冬季,各種美輪美奐的冰雕又要出場,西湖大學科研團隊展示了一種「冰雕」絕活兒。他們的「冰雕」,小到微米甚至納米級別。記者12月9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近兩個月來,西湖大學納米光子學與儀器技術實驗室負責人仇旻和他的研究團隊在《納米快報》《納米尺度》《應用表面科學》等國際知名期刊上,連續發表了一系列關於冰刻的研究成果。
  • 西湖大學超精密「冰刻2.0」三維微納加工系統雛形初現
    (材料進,成品出)的「冰刻2.0」三維微納加工系統雛形初現。「其實我們只是把傳統電子束光刻技術中的『光刻膠』換成了冰。」仇旻說。但這一換,換出了一片全新的想像空間。什麼是「冰刻」如何用巧克力粉在奶油蛋糕表面灑出「生日快樂」四個字?你需要一片模具,模具上有鏤空的「生日快樂」字樣。
  • 西湖大學突破「冰刻」三維微納加工技術
    研究人員介紹,在2018年發布的「冰刻」系統研發的基礎上,這次發布的「冰刻2.0」技術以「原料進、成品出」為目標,力爭打造從精確定位到精準控制雕刻力度,再到以「冰雕」為模具製作結構、加工器件的一體化系統。電子束光刻技術是微納加工的核心技術之一,而光刻膠是加工過程中非常關鍵的材料。
  • 冰刻研究取得新突破
    西湖大學供圖什麼是「冰刻」如何用巧克力粉在奶油蛋糕表面撒出「生日快樂」四個字?你需要一片模具,模具上有鏤空的「生日快樂」字樣。巧克力粉透過模具撒落到蛋糕上,「生日快樂」四個字就出現了。類似的原理,也應用在傳統的電子束光刻技術中(微納加工的核心技術之一)。
  • 西湖大學一群人在冰上做研究,突破一項重大技術
    (材料進,成品出)的「冰刻2.0」三維微納加工系統雛形初現。 「其實我們只是把傳統電子束光刻技術中的『光刻膠』換成了冰。」仇旻說。但這一換,換出了一片全新的想像空間。;用電子束(相當於肉眼看不見的「雕刻刀」)在真空環境中將「西湖大學」四個字寫在光刻膠上,對應位置的光刻膠性質會發生變化;再用化學試劑洗去改性部分的膠,一片「鏤空」的光刻膠模具就做好了;接下來便是將金屬「填」進鏤空位置,使之「長」在晶片表面;最後再用化學試劑將所有光刻膠清洗乾淨,去除廢料後只留下金屬字。
  • 西湖大學科研團隊展示一種「冰雕」絕活兒,小到微米甚至納米級別
    光刻膠之短,「冰膠」之長要理解他們研發的冰刻技術,需要先了解傳統的電子束光刻技術。在傳統的電子束光刻技術中,通常需要將一種叫做光刻膠的材料均勻地塗抹在晶片表面。電子束作用在光刻膠上,會改變相應位置的光刻膠性質。隨後再進行洗膠、填金屬、再洗膠等一系列流程。
  • 冰刻研究新突破:在八分之一髮絲粗的光纖末端雕刻上百件「冰雕」
    」為目標的「冰刻2.0」三維微納加工系統雛形初現。西湖大學供圖「其實我們只是把傳統電子束光刻技術中的『光刻膠』換成了冰」,西湖大學光學工程講席教授、副校長仇旻說。但這一換,卻換出了一片全新的想像空間。;接下來便是將金屬「填」進鏤空位置,使之「長」在晶片表面;最後再用化學試劑將所有光刻膠清洗乾淨,去除廢料後只留下金屬字。
  • 【機器人頻道|熱點】用冰竟然可以雕刻晶片!中國欲衝破美國晶片封鎖,力求彎道超車
    圖為西湖大學副校長仇旻團隊近日傳來一個好消息,浙江西湖大學副校長仇旻團隊教授另闢蹊徑,用「冰刻」代替「光刻」,在晶片製造工藝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作為該計劃的領頭人,仇旻教授從瑞典皇家工學院回國任教後,就帶領團隊展開了相關的研究,經過6年的艱苦奮鬥,終於成功研發出了國內首臺「冰刻」系統,而且目前系統功能更為強大的2.0版本也快來了。
  • 冰刻技術在理論和技術上,能不能實現現在的EUV光刻機的精度?
    冰刻技術完全可以實現與EUV光刻機相當的精度。只不過要實現這個精度,必須讓電子束直寫光刻機的的解析度達到納米級別才行。其實「冰膠+電子束」的效率是遠遠比不上「光刻膠+光刻機」的。從製造效率上來看,這種冰刻技術是不如光刻機的。而冰刻的解析度主要取決於電子束刻機,雖說電子束直寫光刻機的精度已經達到了10納米左右甚至以下的精度,但是國內電子束直寫光刻機的精度在1微米,還沒有達到納米級別。事實上,冰刻技術只是將化學的光刻膠換成了水蒸氣而已。早在2018年,就發布了冰刻系統,這次的冰刻則是其升級版,主要就是將原料生產為成品。
  • 一個讓韓國喝了一壺的產業 光刻膠國產替代龍頭戰略配置時機來臨
    計劃總投資2億元人民幣用於193nm(ArF)幹法光刻膠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預計2020年實現銷售,初步目標為1000萬元;2022年達產年實現銷售 5000萬元。同時上海新陽也正在開發i線、KrF光刻膠產品及其配套材料。上海新陽從實驗室用光刻機、人才和關鍵原材料三個角度積極推進光刻膠研發進程。
  • 今日科技話題:高性能電極材料、冰刻研究、新型納米武器、北極航道監測試驗衛星、聚乳酸生物塑料、暗物質
    ,將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等合成製備成一種高性能電極材料。——中國新聞網2冰刻研究取得新突破西湖大學供圖還記得兒時看過的冰雕展嗎?過去兩個月,西湖大學仇旻研究團隊,在《納米快報》《納米尺度》《應用表面科學》等期刊連續發表一系列研究成果,對小到微米甚至納米級別的「冰雕」遊刃有餘,從精確定位到精準控制雕刻力度,再到以「冰雕」為模具製作結構、加工器件,一套以「原料進、成品出」為目標的「冰刻2.0」三維微納加工系統雛形初現。「其實我們只是把傳統電子束光刻技術中的『光刻膠』換成了冰」,西湖大學光學工程講席教授、副校長仇旻說。
  • 90%市場被國外廠商壟斷 光刻膠國產化急需提速!-半導體,光刻膠,CPU...
    2、按用途分類光刻膠經過幾十年不斷的發展和進步,應用領域不斷擴大,衍生出非常多的種類,按照應用領域,光刻膠可以劃分為印刷電路板(PCB)用光刻膠、液晶顯示(LCD)用光刻膠、半導體用光刻膠和其他用途光刻膠。其中,PCB 光刻膠技術壁壘相對其他兩類較低,而半導體光刻膠代表著光刻膠技術最先進水平。
  • 光刻膠的局
    8月15日,上海新陽發布公告,將募資15億投資高端光刻膠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9月14日,雅克科技宣布募資12億布局半導體材料,其中6億用來投入到光刻膠及光刻膠配套試劑中;兩天之後,馬鞍山籤約了9個項目,其中之一就是斯坦得LDI感光幹膜及半導體光刻膠項目,總投資金額15億;月底,久日新材增資微芯新材2000萬研發光刻膠,為國產光刻膠的黃金9月收了個尾。
  • 加碼高端光刻膠研發 上海新陽這份定增預案「很高光」
    集成電路製造用高端光刻膠研發、產業化項目佔據了募集資金的大頭。公告顯示,該項目擬募資7.32 億元,主要進行集成電路製造中ArF幹法工藝使用的光刻膠和面向3D NAND臺階刻蝕的KrF 厚膜光刻膠產品的開發,力爭於2023年前實現上述產品的產業化,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