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有過以下經歷:
半夜醒來,想上廁所,好冷,還是憋到早上再去吧;
看著電影,尿意襲來,太精彩了,還是憋到結束再去吧;
開著會,膀胱都快「爆炸」了,還是再憋一下下下吧,領導在,不敢中途離開……
不管是什麼原因,憋尿好像成了我們生活中「必經事」。可是你知道嗎,一時憋尿會憋出內傷!
怎樣才算憋尿呢?
當然了,不是說有點尿意,忍一下就是憋尿的。
在醫學上,憋尿是有明確的定義的。所謂憋尿,醫學上的稱呼是「強制性尿瀦留」。尿不會一出現就會不斷排出,而是先儲存在膀胱裡。到了一定量,才會向大腦發出信號,使人產生尿意。
當你的膀胱裡面已經累積了200cc的尿液時,你就會開始有點尿意,想排解一下了。
接著,隨著尿液累積越來越多,尿意就會越來越強。當尿液接近400cc的時候,人就會有非常強烈的衝動想上廁所。而這時候,你還偏不上,要忍著。這種膀胱裡的尿液到達400cc,還強忍不上廁所的行為就是強制性尿瀦留,也就是憋尿。
憋尿對健康並不好,但很多人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找不到廁所之類的,無法像動物那麼瀟灑,還是得憋著。等到膀胱裡的尿液達到500~600cc的時候,控制排尿的肌肉就會膨脹而鬆弛。
如果這時還找不到廁所,要繼續憋尿。膀胱裡的尿就會繼續增加,直到800cc的時候,你就可以解脫了,因為不管你找不找得到廁所,你的尿液都要一瀉千裡了。
憋尿真的會憋出內傷!
1.尿不出
憋尿太久了,尿道括約肌變得麻木,不能正常舒張,需要休息一下、緩緩排尿。
2.排尿性暈厥
俗稱「尿暈了」,憋尿久了,一下子把尿排空,膀胱壓力劇減引起血壓瞬間下降,腦供血不足,容易頭暈眼花。
3.尿頻、尿失禁
常常憋尿,會讓尿道括約肌和膀胱逼尿肌變得遲鈍,對於自主排尿的反應控制靈活度下降,就會可能出現尿頻甚至尿失禁。
另外,如果經常尿次數多但量少,甚至沒有尿出來。你可能是有膀胱過敏或者痙攣性神經元性膀胱。這兩種情況,絕對是需要看醫生的。別擔心,因為它們一般可通過凱格爾運動鍛鍊和飲食調理來進行治療。
4.尿結石
尿在膀胱太久了,會析出結晶,形成結石。
5.尿路感染
膀胱總是被撐滿,長久下來,膀胱壁黏膜變薄弱,防禦功能下降,容易受細菌侵襲。
表現在尿尿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疼痛和燒灼感,年輕女性較為常見。如果尿中有血、需要用力才能尿出,小便時會發生滲漏等不正常現象,在多喝水後依舊沒有改善的。遇到這些情況,請諮詢泌尿科醫生。
6.腎積水、前列腺炎
憋尿急了出現尿液反流,將病菌從輸尿管直侵入前列腺和腎臟,從而誘發腎積水、前列腺炎等疾病。
最後呼籲大家,小憋不怡情,大憋傷身體。身邊何處無廁所,何必苦忍這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