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印象裡,檀香是一種很神秘的植物。很多喜歡香薰的人士對檀香都愛不釋手,因為它不僅是一種非常優質的香料,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那你知道檀香是從哪裡來的嗎?
檀香是寄生植物?
檀香,產自檀香科的檀香樹。檀香樹的歷史非常久遠,在古梵文經典和中國的典籍中都曾提到此樹。它原產於東印度群島的一些島嶼上,在南印度600至2400公尺的高地尤其茂盛,在太平洋各島和澳大利亞等地區也有分布,我國的海南地區也有廣泛的種植。其中印度佔據了全世界75%的檀香木總輸出量。
圖片引自網絡
說來奇怪,檀香樹雖是一種喬木,但它卻是一種半寄生樹,常常寄生在比它矮小的灌木和草上,用根部吸盤緊緊地吸附在寄主植物上,吸收它們的養分生長。雖然檀香樹的根系也從土壤中吸取少量營養,但主要還是靠掠奪寄主植物的營養而成活。
這種樹的高度中等,它的心材,呈棕褐色,就是檀香木,可以提煉出檀香精油。樹齡40-50年時,檀香樹可達到成熟期,此時約12至15公尺高,心材的周長可達到最長,含油量最高,深褐色的樹幹有著強烈的氣味,靠近地面的部分與根部尤其濃鬱。其具有香氣和含油的部分主要在心材和根部,樹皮與邊材則無味。成熟的樹可以生產200公斤的精油,數量龐大。根部產生的精油為6%-7%不等,心材則為2%-5%。
圖片引自網絡
檀香何以地位如此之高?
檀香精油從檀香木蒸餾而出,經過六個月保存才能達到適當的成熟度與香,顏色從淡黃色轉至黃棕色,粘稠而有濃鬱、香甜、自然的水果味。它的香氣具有安神、幫助睡眠的作用,沉靜中透露著神聖,能夠使人集中精神,心靈平和,更具智慧和潛能。
自古以來,檀香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神聖的地位。&34;原是印度梵語的音譯,有&34;的意思。檀香樹有&34;、&34;的美譽。歷史上皇宮裡的家具,都指定要用老檀香木來製造,皇帝的書房和臥室也會燃檀香,古人認為吸入檀香和坐在檀木上可以增加靈氣。後來傳到民間,一些做生意的商人老闆,都會在店裡燃檀香來招財闢邪,增進人氣,興旺生意。
圖片引自網絡
檀香,還是拜佛修行者用來供佛的不可或缺之物,許多神像和寺廟都用檀香木刻成。檀香用於宗教儀式由來已久,一向被印度人尊為香木中的聖品,比如佛經中曾有記載,釋迦牟尼幼年時用來學習寫字的木板,就是檀香中的極品&34;,產自摩羅耶山。後來佛教光大,旃檀毫無疑問的成為佛家第一香。
我國進口檀香木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東漢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檀香開始進入中國。檀香木作為敬佛的香料從西藏、雲南和東南沿海傳入內地。虔誠的香客不惜高價購買這種點燃起來異常芳香的小塊檀香木,作為敬香之用。
圖片引自網絡
關於檀香的神秘傳說 一件神秘的檀香佛像
關於檀香,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
相傳西域國王優填王十分仰慕在天庭說法的佛祖,於是懇請佛陀弟子大目犍連運用神力將雕刻師送上天庭,要他記住佛祖的樣貌,又尋來檀香木,命其雕刻成佛祖瑞像。
最終雕成的佛像高八尺,相當於佛祖真身一丈六尺的一半。佛像呈獨特的紫金色,是檀香木獨有的色澤。據說到了南朝時候,梁武帝調發大軍渡海尋到了這尊檀香瑞像,供奉在了金陵(今南京)的瓦官閣。宋朝時,北宋太宗皇帝在東都洛陽建造啟聖禪院,又將檀香瑞像從金陵遷到了洛陽。
圖片引自網絡
宋徽宗年間,朝廷打算把瑞像移到禪院正殿。就挑選了吉日良辰,敲鑼打鼓,用轎子抬著瑞像安置入座。正要進入正殿時,卻發現殿門橫梁的高度不夠,擋住了瑞像的頭部。主事的官員急得手足無措,準備召集工匠鋸斷橫梁。忽然聽見有人喊道:瑞像似乎可以過了。卻見瑞像狀若彎腰低頭,正好能從門梁下通過,彩轎一過門梁,轉眼間又恢復了原樣。參與典禮的所有人親眼目睹了這一奇景,當下齊聲念佛,有人感動得流下熱淚。
圖片引自網絡
瑞像低頭入殿雖然只是傳說,但在正史中也常常可見到關於檀香的記載,證明了檀香在中土佛教中的神聖地位。由此,檀香與佛教似乎形成了相輔相成的關係:由於檀香的美妙香氣和沉靜神聖的特性,使之成為雕刻佛像的上佳材質,而佛教的神聖感反過來又大大提升了檀香的神奇屬性。因此,檀香在古代中國常被視作神奇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