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雕車香滿路」、「笑語盈盈暗香去」。古人這些膾炙人口、令人陶醉的詩句描繪的就是現在為人們所熟知的著名香料—檀香木。
南方的夏季,炎熱無比,酷暑令人難耐,但如果你扇起那古色古香的檀香扇,悠悠的涼風便會伴隨著陣陣清香撲面而來,你頓時就會感到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當你使用檀香皂沐浴之後,會覺得渾身清爽,且縷縷幽香久久不散,那香味甚似《紅樓夢》裡林黛玉袖中飄出的「奇香」。
素有「香料之王」譽稱的檀香木,歷來倍受人們所推崇,且以斤論價,其實它就是檀香樹的心材。檀香樹屬檀香科喬木,原產印度南方及印尼帝汶群島。我國進口檀香木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當時檀香木是作為敬獻佛祖的貴重香料伴隨著佛教傳入我國,後又從西藏、雲南及東南沿海等地傳入內地各省區。虔誠的香客們為了表示對佛的虔誠,不惜高價購買這種點燃起來異常芳香的小塊檀香木,作敬香之用,後來逐步用於中醫、雕刻工藝品和高級化妝品等。北京雍和宮有一座用檀香雕刻的巨佛像,高26米,直徑3米,它是西藏七世達賴喇嘛為感謝清朝中央政府為他平息了叛亂,用重金從尼泊爾買來一株巨大的檀香樹,動用人數成千上萬,花了整整3年時間運到京城,請能工巧匠雕琢而成舉世無雙的藝術珍品。許多西方國家都有婚嫁祭祀時燃燒檀香木的習俗,並延續到今天,印度總理甘地夫人遇難時就燃燒了一噸重的檀香木。
檀香木具有極強的耐腐性。1987年江蘇淮安縣出土的明代王鎮夫婦合葬墓,同樣模式的墓坑和棺槨,只因為王鎮用了檀香木製作棺材,發掘時屍體仍然完好無損,其夫人卻因為棺木不是檀香木製造,便僅存骸骨。
檀香木還可蒸餾提取精油,檀香油在醫藥上有廣泛用途,具有清涼、收斂、強心、滋補等功效,可用來治療膽汁病,膀胱炎、淋病以及腹痛,發燒、嘔吐等症。檀香油又是製造高級香水、香皂、化妝品的重要原料。
雖然檀香木用途廣泛,經濟價值極高,也被人們稱作「綠色金子」,但若要追究起檀香樹的生長過程來,那就不太「光彩」了,如冠之以「吸血鬼」、「寄生蟲」一點也不冤枉。原來,檀香樹是一種半寄生性常綠喬木,它與眾不同的是鬚根上長著千千萬萬個「吸盤」,這些「吸盤」緊緊地吸附在寄主植物上,從它們那裡掠奪水分、無機鹽和其他營養物質。雖然檀香樹的根系也從土壤中吸取少量營養,但主要還是靠掠奪盤剝寄主植物的營養而成活。
檀香樹對賴以生存的寄主植物選擇還挺苛刻,主要選擇洋金鳳、鳳凰樹、紅豆、相思樹等豆科植物作寄主,並從它們的根瘤菌中吸取供自己不斷生長壯大的養料。此外,檀香樹嫉妒心還特別強,不容許賴以生存的寄主樹長得比它高,比它長得好,若寄主樹長得比它茂盛,它就會很快地「含恨」而死。所以,往往是在生長得鬱鬱蔥蔥的檀香樹下,長著幾株面黃肌瘦、垂頭喪氣的寄主植物。
檀香樹的引種栽培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很早的時候,華僑就從國外帶回檀香樹種子進行種植。由於檀香樹種子含油量相當高,容易發黴變質,不耐貯藏,半年以上就完全喪失發芽能力,所以無數次引種都以失敗而告終。
經過植物科學工作者多年潛心研究,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才獲得成功,目前,廣東、雲南、廣西、福建等省都種植了檀香樹。人們根據檀香樹與豆科植物相隨相伴的生物學特徵,在培育檀香樹苗的同時,就要種植一些它的寄主植物,等檀香樹苗長到一定高度時,再將它移植到寄主植物的身旁。如果寄主植物死亡,那麼檀香樹苗就必死無疑,除非及時補充寄主植物。
協會官網:www.gdtx.org
入會申請:www.gdtx.org/lianxiwomen/15.html